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搞好吃吃喝喝的事

  

▶▶时隔六年,新版“居民膳食指南”为国人如何科学健康饮食画出了最新路线图。

▶▶“吃好喝好”是大家最朴素的生活心愿,但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

▶▶饮食的小宇宙里有一个玄学:凡是你喜欢的,都是对健康不利的。

文末有惊喜!


叮!您有一份最新“吃喝指南”请查收



  

4月26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为全国人民提供了最新版的“吃喝指南”。

这已经是我国第五次发布居民膳食指南,距离上一版发布的时间(2016年)过去了六年之久。

时隔六年,国人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等必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让大家更科学、更健康地饮食,“指南”也必然相应做出变化,以便做到更贴心、更周到。

简单来说,在2016版“六准则”的基础上,新版“指南”提供了合理膳食“八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其中下划线部分均为新修订。显然,跟六年前相比,“指南”强调了膳食模式、饮食卫生、三餐规律、饮水和食品选购、烹饪的实践能力。

所以这两天朋友圈热议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里,要求儿童学习烹饪与营养课程,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都建立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之上,这是一局大棋!

除了八项基本准则,“指南”还详细列举了如何将准则贯彻到每日生活的具体实践路径,总结概括干货基本如下:

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每天都要吃,其中谷类约半斤。每周吃鱼2次。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的总量。

餐餐有蔬菜,每天不少于半斤,深色蔬菜占一半;天天吃水果,每天约200~350g,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每天6000步。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糖在25g以下。

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不食用野生动物。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果然是一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实用指南,清晰明白、重点突出,大家可以按图索骥、自查自纠,以此来指导自己每天的饮食选择。

作为一份集结了众多专家智慧和研究成果、耗费数年时间才编制出的大众指导手册,“指南”还特别制定了孕妇版、乳母版、不同月龄婴儿版,儿童版,青少年版,老年人版、高龄老人版等不同人群的针对版本,甚至还包括了素食人群版。可以说考虑十分周全,总有一款适合你!

而且这还是一份与时俱进的指南,比如提及了“分餐公筷”和“不食用野生动物”,明显适应了当下预防食源性疾病和新冠病毒传播的要求。



虽然到处是“吃货”

但“吃好喝好”并不容易



     

如今的朋友圈经常出没着各种自嘲或“凡尔赛”的“吃货”,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吃货”并不容易。所以世界上已经有接近100个国家推出了帮助自己国民“吃好喝好”的指导文件。

膳食指南作为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政策文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我国还要更早一点,比如有人认为《黄帝内经》就是史上最早的膳食指南。

瑞典1968年颁布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人民膳食的医学观点》,被认为是近代世界上首部官方发布的膳食指南。我国的第一部是在21年后的1989年出现。之后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的变化,营养素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先后于1997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

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国家的膳食指南区别很大,比如有的国家推荐每天一杯红酒或两杯咖啡,这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比较难以接受。

简单来说,目前世界各国的膳食大约有四种基本模式:

美国模式,即经济发达国家模式,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粮食类中等,蔬菜水果比较少。属于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型。

温饱模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能量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但蛋白质、 脂肪摄入不足或较低。

日本模式,既有东方膳食传统特点,也汲取了欧美国家膳食长处,食物多样化,海产品摄入较多。

地中海模式,泛指地中海沿岸西欧、南欧各国的饮食风格,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

针对不同的饮食模式,各个国家的膳食指南也不尽相同,比如美国指南就格外强调少吃鸡蛋、少吃肉、少喝牛奶,但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蛋白质的摄入量还未达标,所以不要拿别国的指南来指导自己。

每个国家均选择一个对本国人口具有文化特色的食物指南图形,我国从1997年起,一直是膳食“宝塔”,2016年增加了太极平衡餐盘和儿童用的算盘。大部分人可能对“太长不看版”的文字指南不太有兴趣,但相信大部分人都看到过这个图画版的“五层宝塔”。

尽管咱们的中式美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不接受反驳,但实际上,中国的饮食结构问题颇多。2019年柳叶刀曾经对195个国家的膳食和疾病状况进行了比较,中国的膳食受到了批评,被认为盐摄入太多,精致谷物太多等。

现实状况也证明了这一点。近些年来,国民超重肥胖率、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激增

最新版的中式“指南”首次提出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也即浙江、江苏、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的餐饮模式。因为那些区域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包邮区人民这次又赢了!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概括起来十六个字:食物多样、清淡少盐、鱼虾较多、“豆”“ 奶”足量。



为什么”健康“与”好吃“

只能选一种?

 

 

最近,乐观的上海人民为全国各城市提供了一份疫情期间物资储备建议清单,高居榜首的不是水果蔬菜或米面粮油,而是可口可乐。

众所周知,含糖量惊人的可乐常年占据不健康食品的头部阵营,为什么大家还是都爱这罐“快乐肥宅水”?

就像“听过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膳食指南的道理不复杂,大家都明白,但做到却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在饮食的世界里,健康与好吃好像永远都不能友好相处。

摆在面前的一组是可乐、炸鸡、冰激凌、巧克力、慕斯蛋糕;另一组是西蓝花、胡萝卜、麸皮馒头、鸡胸、圆白菜,请问你会选择哪一组?

就算理智告诉自己要多吃蔬菜,那最好也是爆炒或油淋,清蒸或水煮是不可能的,永远都不可能的!

好吃的食物不健康,健康的食物不好吃,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一个辩证法。世卫组织划定的十大不健康食品:油炸类、腌制类、加工类肉食、饼干类、汽水可乐类、方便类、罐头类、话梅蜜饯类、烧烤类、冷冻甜品类,几乎每一种都拥有千万级的粉丝。

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终于站到食物链顶端,发明发现了无数的添加剂、香料、加工方法,制造了那么多种美味的食物,却全都不利于自身健康,不得不说人类真是一种难以理喻的生物!

这个复杂的问题,有专家给出了浅显易懂的答案:健康食品都不好吃,因为它们能量密度低。糖少,油少,纤维高,每一条都不是人类基因喜欢的,所以不好吃。儿童会单纯根据感官愉悦选择食物,但成年人则要考虑营养、健康和身体机能,要训练自己少吃点、吃好点,并靠理性思维控制住古老的基因带来的欲望。

    总之就是小孩子才只想着好吃,成年人首先要健康!

   现在额外惊喜来了——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20~2025)》,提出了一个“每天15%不健康配额”的观点:只要每天保证85%的能量来自于健康食物,剩下15%的能量配额可以吃一些自己想吃的东西。              

意思就是,只要总体上营养均衡,蔬菜水果、谷物牛奶、优质蛋白质都吃够,那么每天可以吃250-300千卡左右不那么健康的食物。所以偶尔去吃俩烤串,喝杯奶茶,来个冰激凌,并不用那么有罪恶感,这样是不是觉得更能坚持健康饮食了?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 年版)》
【食有芳】解读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老版有何不同?
最权威的饮食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六大核心推荐
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2020)告诉你什么是健康的饮食模式
美版膳食指南纠正不少错误认知
原来我们一直吃的不对?!| 2016版膳食指南大公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