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消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目录

1 拼音

xià xiāo

2 英文参考

lower consump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diabetes involving the lower warme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enal diabete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返回]3 概述

下消:1.消渴之一;2.儿科三消之一。

[返回]4 消渴之一·下消

下消为病名[1]。见《丹溪心法·消渴》。为内科消渴病之一。又称消肾(《圣济总录》)、肾消(《医学纲目》)、内消(见《圣济总录》卷十三)、消浊(见《幼幼集成》)。是指以小便量多,或如膏油,或甜,口渴多饮,面黑耳焦,日渐消瘦等为主要表现的消渴[2]。多因肾衰不摄所致[1]

《圣济总录》卷十三:“病消中者,不渴而多溲,一名内消。”

《医学纲目》卷二十一:“下消者,经谓之肾消。肾消者,饮一溲二,其溲如膏油。”

《幼幼集成》:“乃上消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至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浑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

4.1 下消的症状

下消患者小便量多,或如膏油,或甜,口渴多饮,面黑耳焦,日渐消瘦[2][1]

4.2 下消的辨证治疗

4.2.1 肾阴亏虚

下消·肾阴虚证(low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in deficiency[2])是指阴津亏虚,肾失所养,以尿频尿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下消证候[3]

4.2.1.1 症状

患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失眠心烦,舌红少苔,脉沉细数[4][5][6]

4.2.1.2 证候分析

肾阴亏虚,失于固摄肾虚无以约束小便,故尿频量多。肾失固摄,水谷精微下注,故小便混浊如脂膏,有甜味。肝肾精血不足,故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心肾不交,故见心烦失眠。口干唇燥,五心烦热,舌红无苔,脉沉细数,是肾阴亏虚,虚火妄动之象。[4][5][6]

4.2.1.3 方药治疗

治法滋阴固肾。

可用六味地黄丸[备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诳直诀》):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加减治疗。方中山药、萸肉用量宜大,因山药能养脾阴而摄精微,萸肉能固肾益精,不使水谷精微下注。如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症见烦躁、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者,宜养阴清热固精潜阳,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龟版。若尿量多而混浊者,宜益肾缩泉,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等。若气阴两虚,伴困倦、气短、舌淡红者,宜酌加党参黄芪益气之品。如出现血瘀之证,可参用丹参山楂红花桃仁活血化瘀,以提高治疗效果。[4]

4.2.1.4 饮食疗
4.2.1.4.1 推荐食材

下消·肾阴虚证患者建议食用枸杞子桑椹黑豆干贝生地黄黑芝麻葡萄黑米等用以滋阴固肾[6]

4.2.1.4.2 推荐食疗方

1.五味枸杞饮(《摄生众妙方》):五味子、枸杞子、冰糖各50g。五味子置纱布袋内,与枸杞子加水1000mL,煮取800mL,加入冰糖。代茶饮[6]

2.桑椹醪(《本草纲目》):桑椹1000g,糯米500g。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g煎汁去渣),再与糯米共同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6]

3.地黄粥(《饮撰服食笺》):将生地黄500g、白蜜125g同熬成膏,并将粳米100g煮制成粥,待熟时,入地黄膏2匙、酥油少许即成。须固肾者,可酌加芡实、山药,研末同煮,每日2次服食。[6]

4.2.1.5 针灸治疗
4.2.1.5.1 方一

胰俞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等穴为主。下消加关元行间复溜;口干甚加廉泉承浆嘈杂善饥关门内关目昏糊加光明、行间;头晕加上星百会畏寒肢冷加灸命门、关元。[7]

4.2.1.5.2 方二

[5]

治法:滋阴清热

选穴:以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肾俞、太溪、肝俞太冲、胰俞穴。肾俞、太溪补肾纳气,缩泉滋阴。肝俞、太冲以滋肝阴肝火。胰俞为治消渴的经验效穴。

随证配穴: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晕者,加上星。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

4.2.2 阴阳两虚

下消·阴阳两虚证(low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yin and yang[2])是指阴液阳气俱虚,以尿频,饮一尿一,色混如膏,面色黧黑耳轮枯焦,眩晕耳鸣,神疲心悸,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五心烦热,消瘦显著,阳痿月经不调,畏寒面浮,舌淡少津,苔白,脉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下消证候[3]

4.2.2.1 症状

患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四肢欠温,形寒畏冷,消瘦显著,阳萎不举或月经不调,畏寒面浮,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4][5][6]

4.2.2.2 证候分析

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肾失固藏,肾气独沉,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下元虚惫,约束无权,而至饮一溲一。水谷之精微随尿液下注,无以熏肤充身,残留之浊阴,未能排出,故面色黧黑不荣。肾主骨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耳轮焦干,腰膝疫软。命门火衰宗筋弛缓,故见形寒畏冷,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是阴阳俱虚之象。[4][6]

4.2.2.3 方药治疗

治法:温阳滋肾固摄[4]

可用《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备注]《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金匮要略方论》):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治疗。方用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六味地黄丸以调补肾阴。如阴阳气血俱虚,可用鹿茸丸[备注]鹿茸丸(《沈氏尊生书》):鹿茸麦冬、熟地黄、黄芪、五味子、肉苁蓉鸡内金、山萸肉、补骨脂人参牛膝玄参、茯苓、地骨皮,以上两方均可酌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以补肾固摄。如出现血瘀之证,可参用丹参、山楂、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以提高治疗效果。[4]

4.2.2.4 饮食疗法
4.2.2.4.1 推荐食材

下消·阴阳两虚证患者建议食用黄芪、枸杞子、山药、海参泥鳅核桃、猪腰、五味子等用以滋阴温阳,补肾固摄[6]

4.2.2.4.2 推荐食疗方

1.滋膵饮(《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芪30g,山药30g,生地黄15g,山茱萸15g,一同水煎取汁,后入猪胰子,煮熟后,加盐少许,分次饮汤食肉,每日2次。[6]

2.五味枸杞饮(《摄生众妙方》):五味子、枸杞子、冰糖各50g。五味子置纱布袋内,与枸杞子加水1000mL,煮取800mL,加入冰糖。代茶饮。[6]

3.海参粥(《老老恒言》):海参30g,粳米100g,姜、葱、盐各适量。先将海参浸透发好,剖洗干净,入沸水焯一下,捞出切成片。粳米洗净,加水适量,与海参片同煮为粥,待熟时放入适量姜、葱、盐调味。每日2次。[6]

4.2.2.5 针灸治疗
4.2.2.5.1 方一

取胰俞、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等穴为主。下消加关元、行间、复溜;口干甚加廉泉、承浆;嘈杂善饥加关门、内关;目昏糊加光明、行间;头晕加上星、百会;畏寒肢冷加灸命门、关元。[7]

4.2.2.5.2 方二

[5]

治法:补肾固摄。

处方:以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太溪、肾俞、足三里、气海、命门、胰俞穴。肾俞、命门、太溪、气海补肾阳,滋肾阴。足三里补后天以资先天。胰俞为治消渴效穴。

随证配穴:眩晕者,加太冲透涌泉。失眠者,加神门三阴交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加灸。

4.2.3 气阴两虚

下消·气阴两虚证(low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2])是指元气不足,阴津亏损,以口渴欲饮,能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下消证候[3]

4.2.3.1 症状

口渴欲饮,能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3]

4.2.3.2 方药治疗

治宜滋肾固摄[1]。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大补阴丸、滋膵汤等方[1]气虚火衰者,用八味地黄丸右归丸秘元煎固阴煎等方[1]

4.2.4 津伤燥热

下消·津伤燥热证(low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dryness-heat injuring fluid[2])是指燥热伤津耗液,以尿频量多,烦渴引饮,口干舌燥,消谷善饥,身体渐瘦,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舌红干,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弦细或细数等为常见症的下消证候[3]

4.2.4.1 症状

尿频量多,烦渴引饮,口干舌燥,消谷善饥,身体渐瘦,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舌红干,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弦细或细数[3]

4.2.5 瘀血闭阻

下消·瘀血闭阻证(low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2])是指瘀血阻滞,气化失司,以口干尿多,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身体麻木刺痛,入夜尤甚,或肌肤甲错,唇紫不华,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少苔,脉沉涩等为常见症的下消证候[3]

4.2.5.1 症状

口干尿多,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身体麻木或刺痛,入夜尤甚,或肌肤甲错,唇紫不华,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少苔,脉沉涩[3]

4.2.6 推拿疗法治下消

[8]

选穴:肾俞、命门、三焦俞志室水分中极然谷、太溪、气海、关元、神阙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左右结构

在背部脊柱两侧施术,约6分钟,重点在肾俞、命门、三焦俞和局部阿是穴。用一指禅推法推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往返操作约5分钟。指按揉肾俞、命门、三焦俞、志室、水分、中极、然谷、太溪,每穴约1分钟。横擦腰骶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用一指禅推法或指按揉法施于气海、关元,每穴约2分钟。掌振神阙穴约1分钟。用掌平推法直推上腹部、小腹部,约5分钟。擦两胁肋部,以透热为度。

4.2.7 艾灸疗法治下消

4.2.7.1 方一

[9]

选穴:太溪、涌泉、然谷、气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平时可以间隔1~2天施灸1次,应长期坚持。

4.2.7.2 方二

[10]

取穴

①组  足三里、中脘穴;

②组  命门、身柱、脾俞穴;

③组  气海、关门穴;

④组  脊中、肾俞穴;

⑤组  华盖梁门穴;

⑥组  大椎、肝俞穴;

⑦组  行间、中极、腹哀穴;

⑧组  肺俞、膈俞、肾俞穴。

配穴:下消证,肾虚者,加然谷、涌泉穴。

灸法:每次选用1组穴位,8组穴轮换使用,采用隔姜灸法。取厚0.3~0.4cm的姜片放在穴位上,上面放置大小为1.5cm×2cm、重0.5克的艾炷,点燃施灸。每穴灸10~30壮,隔日1次,50天为1个疗程。

4.3 关于消渴

消渴(consumptive thirst[2][11])为病名[12]。出《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见《世医得效方》卷六)、消瘅(《黄帝内经》)[12]。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4]。严重时可出现神经衰弱继发性急性感染肺结核高血压、肾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最后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8]

(1)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2][7][2][11]

(2)消渴指口渴,多饮,多尿而小便甜的病证[12]。《外台秘要》卷十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本证即现代所称糖尿病[12]

(3)消渴指以口渴,尿少为主症的一种消渴病[12]。《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痟渴者,为虽渴而不小便也。”

根据症状及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消渴可分为上、中、下三消[12][7]。其中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饮易食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5]。多因过食甘肥及情志失调,引起脏腑燥热、阴虚火旺所致[7]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病因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亦有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甚至变生他疾,尤以痈疽之类为常见[4]

在治疗时除了滋阴治本,清热治标外,其他情况均当兼顾,还可以配合单方草药,结合生活调理,以提高疗效[4]。针灸治疗消渴,对于早、中期患者及轻型患者效果较好,对病程长而病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5]

消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而尿崩症具有多饮、多尿等症状,亦可参照治疗[5]神经性多尿、急性热病之烦渴等,也均属本症范畴[7]

详见消渴条。

[返回]5 儿科三消之一·下消

下消专指儿科三消之一[1]。即消浊[1]。见《丹溪心法》。小儿消渴证之一[12]。又名肾消[12]

5.1 病因病机

幼科铁镜》:“消浊,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

《幼幼集成》:“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至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浑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

5.2 治疗

治宜滋阴清热。可用加味地黄汤,或四物汤莲子、知母、芡实、麦冬进行治疗[12]

[返回]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 [4]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9-253.

  5. ^ [5]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6-108.

  6. ^ [6]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111-113.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01.

  8. ^ [8]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9. ^ [9]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0. ^ [10] 林琳,战雅莲,李红珠编.灸疗治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11. ^ [1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2. ^ [1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6.

[返回]治疗下消的穴位

  • 八辽窬

    ,便血,遗精,遗尿,淋沥,尿血,疝气,妇人带下,渴,头痛,腰骶痛,白带,小腹胀痛,腰腿痛,腹痛,...

  • 小肠俞

    ,便血,遗精,遗尿,淋沥,尿血,疝气,妇人带下,渴,头痛,腰骶痛,白带,小腹胀痛,腰腿痛,腹痛,...

  • 三焦窬

    ,便血,遗精,遗尿,淋沥,尿血,疝气,妇人带下,渴,头痛,腰骶痛,白带,小腹胀痛,腰腿痛,腹痛,...

  • 上纪

    ,痿证,荨麻疹,奔豚,头痛,中暑,疳疾,水肿,胁坚痛,喘息不止,胃炎,胃溃疡,子宫脱垂,食物中毒...

  • 大仓

    ,痿证,荨麻疹,奔豚,头痛,中暑,疳疾,水肿,胁坚痛,喘息不止,胃炎,胃溃疡,子宫脱垂,食物中毒...

  • 更多治疗下消的穴位


[返回]治疗下消的方剂

  • 下消六味汤

    钱半,茯苓1钱,牛膝1钱半,车前子1钱半。主治:渴,属下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火衰,加肉...

  • 补益肾肝丸

    侧,卧而多惊,脚膝无力,腰以下消瘦。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 加减茯菟汤

    人参3钱,焦术4钱,熟地5钱。功能主治:阳强,即下消症。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注意:宜戒色节欲,平心...

  • 生菖蒲酒

    0日酒定熟,须去滓佳;冬月酒成,漉糟停药,著器中下消减。1剂不觉,更作尤妙,当以愈为期。更重煮菖蒲,...

  • 石南汤

    法用量:以水2盏,煎取1盏半,去滓,下消石,白矾各半两,搅令,以绵温涂于疹处,干即易。《千金》卷...

  • 更多治疗下消的方剂


[返回]治疗下消的中成药

  • 内消瘰疬丸

    色不变,或肿或痛。用法用量:每服三钱,临卧白汤送。每服100余丸,食后、临卧抵枕用白汤吞下,就卧...

  • 抗饥消渴片

    浊,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脉洪数;3.下消:症见尿频量多,浑浊状如膏脂有甜味,头晕、耳鸣,...

  • 薯蓣丸

    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枸杞子半两。主治:消肾。小便滑数,四肢少力,羸瘦困乏,全不思食。用法用...

  • 妇科万应膏

    cm〈2〉应不少于1.7g。其他应符合橡胶膏剂项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Q)。功能与主治:温经散寒...

  • 十宝丹

    ,血竭1钱,蟾酥1钱,胆矾1钱,麝香5分。功效:内消诸毒。主治:《疡医大全》卷七引《济生》方之十宝丹...

  • 更多治疗下消的中成药


[返回]下消相关药物

  • 二巯丁二酸胶囊

    用后有肝-肠循环,迅速以原形和代谢物经肾排出。经肾消除速度与血铅浓度成正相关。铅中毒儿童和成年人及健...

  • 氯解磷定注射液

    ,血中浓度很快增高,高峰维持2~3小时,以后逐渐降。肌内注射本品7.5mg/kg或10mg/kg...

  • 头孢丙烯干混悬剂

    较成人多见,多在开始治疗后几天内出现,停药后几天内消失。(4)其他:血胆红素、血清氨基转移酶、尿素氮...

  •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

    的有:心跳加快、排尿困难等;上述症状多在1~3h内消失。用量过大时可出现阿托品样中毒症状。【禁忌】颅...

  • 碘曲伦注射液

    液细胞计数增高的无菌性脑膜炎。所有症状通常在一周内消失。极少数病例在注射造影剂后2~6小时可出现轻度...

  • 更多下消相关药物


[返回]古籍中的下消


[返回]相关文献

  • 三消摘要:日渐消瘦,其病在肾,故又名肾痟也。”《幼科铁镜》称儿科消上、消肌、消浊为三消。详见小儿消渴条。作者:

  • 下消摘要:归饮、秘元煎、固阴煎等。参见消渴、三消条。  ②儿科三消之一。见《丹溪心法》。即消浊。详该条。作者:

  • 消浊摘要:之一。又称肾消、下消。《幼科铁镜》:“消浊,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幼幼集成》:“乃上消之传变,肺

  •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分析摘要:【摘要】目的调查了解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102例老年人下消化道

  •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疾病临床分析(附59例纤维结肠镜检查)摘要:反复腹痛、腹部包块尤以下腹包块需明确诊断,贫血、瘦怀疑有下消化道肿瘤的患儿应首选结肠镜检查。由于

  • 肿瘤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摘要:。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27例下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57例;年龄1

  •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探讨摘要: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出血症状的失,还需要明确病因,彻底根治,否则,出血会反复发

  • >> 查看更多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渴淋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诊疗方案 (试行)
补肾有方法强肾抗衰老
2型糖尿病健康 中医药保健方案
邹燕勤治疗慢性肾衰竭思路与方法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消渴(糖尿病)】
男性无精子 中药怎么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