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葛根芩连汤方证应用汇总

人胖,汗多怕热,这种情况有内热的,也有虚,用清的,用葛根芩连靶点,第一是怕热多汗,第二是大便粘滞拉稀,心跳快,第三是有项背僵,项背僵还要注意到脑血管有问题,脑萎缩,因为这种人的多汗他不像桂枝,又不像黄芪,因为他有太多的汗,脸也有点暗又油腻,是热性体质,这种热性体质还要考虑会有高血压、高血糖的倾向。所以用葛根芩连汤,但黄连黄芩常吃怕胃不舒服,所以加桂。处方中加制大黄,增强了清热之力,也可以看成是合用了三黄泻心,加桂、枣、参为护中健胃,防止患者持方久服而出现败胃伤中。处方调治患者病理体质状态,葛根连桂汤又能预先保护患者的心脑血管。

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三个药物组成,能够清泻胃肠之间的湿热邪气,表里双解,广泛应用于急性慢性胃肠、肠易激综合症、慢性脾胃功能紊乱所导致的腹痛、腹泻、泻痢症状。

但其实葛根芩连汤的功效远不止于此,临床上出现的口干口苦、反复口腔溃疡、皮肤热毒痈疮、湿疹等症状,如果主要是胃肠湿热引起的,用此方加减治疗,也能取得不错的疗效。

这首方子有表里双解的作用,治疗表证未解,邪热入里,稽留肠胃之间,湿热所导致的胃肠症状,很适合用此方,主要利用葛根解表解肌止痉,使邪气外透,葛根兼有有一定的升阳升脾止泻、和中健脾之功效,又使用黄芩黄连两个药,苦寒泄热,清热燥湿,使邪毒内解。

所以胃肠之间邪热郁结,并伴有表证未解肌肉酸痛、口干口苦、胸中燥热、大便粘滞不爽,而舌红苔黄腻,适合使用此方治疗;但此方性质总体偏苦寒,邪气热毒清除之后,要适当的加入健脾和胃的药物,以免过度使用此方伤及阳气及脾胃。

在临床上使用此方,如果腹痛腹泻明显的可加入木香、藿香、厚朴等药物,以加强理气止痛的功效;脾气不足水样腹泻的可加入白术、薏苡仁等药物,加强健脾利水祛湿湿止泻的功效。              


葛根证:根据原文,不难看出,仲景使用葛根多见于项背强兀兀及下利。项背强兀兀,指后头部至后背部的肌肉拘急强痛。有时范围可达到腰.部。同时多伴头痛,头昏等。患者有主诉头项强痛者,若用手指沿其风池穴往下向脊柱两侧用力按压,常可触及凝结挛急或痛点。下利有轻重之分,轻者仅大便溏薄,或时干时溏;重者为泄泻不止。临床可见这种患者的大便经常溏薄,呈慢性化。四肢肌肉并见松软而背部反强痛拘急。项背强兀兀一证非葛根证所独有,下利更非葛根证所独有。若下利而兼项背强痛者则为葛根证所独有。

黄连证:黄连主治心中烦热而兼心下痞者,旁治腹痛、呕吐、下利、脉促、血证。心中烦热包括烦躁不安,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热感、胸中苦闷感、心悸动感、脉数以及人睡困难、多梦、早醒等证。心下痞指胃脘部不适感、隐痛、胀痛或灼痛并伴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等证。按压上腹部常有轻度弥漫性压痛。此外黄连证有独特的舌象,可称之为黄连舌,即舌质坚老暗红,舌苔黄腻而厚。只要烦痞同见并有此舌象,即可放胆使用黄连。相反若舌质淡红胖嫩,舌黄薄白或无苔者,黄连就应慎用。

黄芩证: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旁治心下痞、下利、干呕、胸胁苦满。烦热多为手足心烦热,胸中闷热为明显,与黄连证的烦热略有不同。对心下痞而吐血、衄血者,则非黄芩不可。其所治的下利,当以血痢为主。

葛根芩连汤以葛根、黄连、黄芩同用,则其方证亦是以三种药证为主体的。凡以项背强痛不舒,下利便溏伴心中烦、心下痞为主证,并见舌质坚老,苔黄腻者,不论何病,皆可考虑用本方化裁。若脉沉迟或微弱证属虚者,不宜用本方。

汉方经验

《类聚方广义》:“治平素项背强急,心胸痞塞,神思忧郁不畅者。或加大黄。”“项背强急,心下痞塞,胸中宛热,眼目牙齿疼痛,或口舌肿痛腐烂者,加大黄则其效速。”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治表邪内陷之下利有效。尾州之医师,用于小儿疫利屡有效云。余用于小儿之下利,经验亦多。喘热内塑非本方之主证。古人应用于酒客(常饮酒者)之表证。常加红花、石膏治口疮亦相同。”

《腹证奇览》:“此乃因误治,热邪内攻下利者,泻内攻之热则下利喘息自愈也。”故用黄连解胸中之热….主要见证项背强硬,胸中烦悸而有热者,其下利及喘,不问有无汗出均可用此方。凡酒客病,火证,热病,汤火伤,小儿丹毒等均应考虑为此方之证。”

方证、药证

本方出自《伤寒论·太阳篇》,原文谓:“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外感表证,邪在太阳,理应解表,如误用攻下,以致表邪内陷阳明而致“协热下利”。此时表邪未解,里热已炽、表里俱热,故身热、胸脘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肺与大肠相表里,里热上蒸于肺,肺气不利则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原书云本证“脉促”,说明其人阳气盛,有抗邪外达之势,表邪未能全部内陷,故曰“表未解也”:可见本方治证乃表邪未解,里热炽盛之证。

针对本方证的病机,治当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胃肠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以其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肌发表以散热,又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利,使表解里和。柯琴谓其“气轻质重”,同时先煎而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黄芩、黄连皆味苦性寒之品,其性寒能清胃肠之热,味苦可燥肠胃之湿,肠中湿热除则下利可止。《神农木草经》卷2说黄苓主“诸热黄疸,肠避泄痢”,该书卷1谓黄连主“热气目痛……扬游腹痛,下痢”;《名医别录》卷2说黄芩“治痰热,胃中热”;黄连“调胃厚肠”,可见黄芩、黄连对胃肠热利之特效。最后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则身热下利自愈。本方根据药物组成而命名,后世常将本方简称为“葛根芩连汤”。

本方为解表清里、表里同治,然从方中所用药物看,是以清里热为主,解表散邪为辅,所主治的证候应以里热下利为主。

类方比较:本方与黄芩汤、白头翁汤、芍药汤均可用于热利。然本方所治属热利兼太阳表证,见有身热口渴,喘而汗出,下利臭秽,舌红,苔黄等表里俱热之象,有表里双解之功,尤以清里热为著。黄芩汤所治为太阳与少阳合病,口苦,腹痛等症状较明显,功在清热止痢,和中止痛。白头翁汤用治热毒深陷血分之热痢,表现特点为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身热,苔黄,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芍药汤用于湿热痢,表现为便脓血赤白相兼,且腹痛,里急后重较甚,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取“通因通用”为主,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临床应用

本方在临床上多用于外感性、腹泻性疾病。本方治疗腹泻病,除了与黄连、黄芩的止利有关外,葛根的“升清”作用也不容忽视。外感病,即使没有腹泻也可以使用本方,如胡天雄治疗流行性感冒,凡是出现壮热、头痛、面赤、气粗四证者都可以使用本方,并认为其疗效优于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医临床家·胡天雄》)。本方还可以治疗高血压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连、黄芩都有降血压的作用,但是需要指出,并非所有的高血压病都能使用本方。那些形体肥胖、面色通红、结膜充血、舌质坚老的病人才比较适合应用。葛根主“项背强(僵)”,因此,对于高血压病伴有颈项部不舒服的病人更适合本方。如饭野健氏治一60岁妇女,因高血压病6年,左眼底出血,左半身知觉琳痹。最近感冒后,尤食欲,出冷汗,大便软,心下病硬,在右脐旁有瘀血之压痛点。用葛根黄连黄芩汤一周,诸症好转,两周后血压基个正常(130/90毫米汞柱)

由于火锅、麻辣烫、空调的兴起大大增加了本方的应用机会。系有内热或上火体质者享用空调过长,每每会见到头重昏沉或颈项不舒,此时即可选用本方。另外,吃完烧烤、火锅、麻辣烫等辛热炙烤之物后出现的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烧灼感、口渴、舌红或苔黄腻,多可使用本方。

此外其他还用于神经官能证、更年期综合征、脱肛、中风、脊髓炎、湿疹、糖尿病、头痛、失眠、口疮、盗汗等疾病也有运用本方的机会。

可以治鼻炎,可以治鼻子出血,那么你不能够凡是鼻炎就用葛根芩连汤,凡是鼻子出血就用葛根芩连汤,这就错了,而一定要通过望闻问切,得出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后,如果属于葛根芩连汤证的才能够使用葛根芩连汤,否则你就是把它做为一个验方来使用,就完全错误,所以方剂的运用一定要辨证论治。

葛根芩连汤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方剂,大家可能临床上也用的很多,不过我想大家可能主要是用于腹泻、痢疾这些病,如果用葛根芩连汤来治疗其他的疾病,有些人可能就不太熟悉。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葛根芩连汤除了用来治疗泄泻和痢疾以外,还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其他疾病里。葛根芩连汤见于《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这个条文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讲,太阳病本来应该使用桂枝汤,应该是用解表的方法,但是医生错误的使用了下法,因而造成利遂不止,就是大便拉稀,而且拉的比较厉害,如果还有脉促的,那就是表未解,就要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促就是指脉搏跳的很快,并且有停止、间歇的情况。葛根黄芩黄连汤是四味药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方剂非常简单,我们说《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一个是药味少,另一个是疗效非常高,用对了的话,疗效非常高,这个葛根芩连汤,就是属于药味少、疗效高的方剂之一。

葛根芩连汤证的诊断及鉴别

葛根芩连汤证,不一定只是桂枝汤证错误的使用了下法才可以发生,用了大剂量的抗菌素同样也等于使用了下法,这是大家一定要搞清楚的,抗菌素也是一种苦寒药,按照蒲辅周讲的,这就是一种下法,也是误下,也可以造成利遂不止。

在临床上,像这个桂枝汤证,大家应该还是比较容易认识的,怕风、出汗、脉浮,真正的中医使用下法的还是比较少的,但是,现在临床上很多中医喜欢开西药,一感冒就喜欢用点抗生素。现在好多人喜欢用板蓝根这类的药去治疗感冒,这些苦寒药用的太过了的话,感冒病人用了吊针、抗菌素,都是苦寒药,就等于是使用了下法。

这个利遂不止,就《伤寒论》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个是表证已经解了,但是中焦的阳气也已经虚了,这个应该使用理中汤。第二种情况,如果是太阳证表虚证,错误的使用了下法,表证还没有完全缓解,但是中焦的阳气又虚,那就应该使用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加上桂枝。第三种情况,就是太阳阳明合病,病由太阳转入阳明,便会产生大便下利,这就是葛根汤症。所以不一定都是太阳病错误的使用下法才会出现,也不一定出现下利都是用葛根芩连汤,这个还是要辨证使用。这是有关条文的第一个问题。

关于条文的“脉促者,表未解也”,这是什么意思呢,促就是脉搏跳的很快,同时有间歇脉,西医讲是有早搏,脉律不整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脉促是表未解?第一种情况是正气未伤,虽然错误的使用了下法,但是正气没有完全损伤,还能够向外抗邪;第二种情况,脉促就说明了里面的邪热很亢盛。那么“脉促者,表未解也”就是说明表邪没有完全解除,阳气还是比较旺。

关于条文的“喘而汗出”,有气喘和汗出,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邪热内迫于阳明,由于大肠跟肺是相表里的,阳明的邪热上迫于肺,所以就产生喘而汗出。这里面又有需要注意鉴别的,在《伤寒论》里面,提到“喘而汗出”的有两个条文,一个就是34条,我们讲的葛根黄芩黄连汤证,这个是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邪热上迫于肺,肺气不宣而造成,它病变的中心在大肠。另外还有63条,麻杏石甘汤证,是由于邪热壅肺、肺气失宣造成的喘而汗出,这个病变中心本身就在肺。所以葛根芩连汤病变中心在肠,麻杏石甘汤病变中心在肺,都可以出现喘而汗出的情况。既然两条方都可以治疗气喘,就是现在讲的气管炎、肺炎一类的病,那临床上怎么样鉴别使用呢?我个人认为,因为葛根芩连汤的重心是在大肠,所以它除了喘而汗出以外,还有下利的症状,就是拉肚子,一天三四次、四五次,大便颜色鲜黄,解大便的时候肛门有灼热的感觉,另外前额痛连后项,脉浮,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使用葛根芩连汤。麻杏石甘汤病变重心在肺,病人喘而汗出,但大便不稀,没有前额痛连后项,有口渴,舌苔偏黄,这个时候就使用麻杏石甘汤。

发烧咳嗽,用了几天抗生素,咳嗽是好些,但是很多汗。出汗伴有大便拉稀,大便颜色比较黄,肛门灼热,脉浮的,只要是出现热象,就建议使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如果病人现寒象,大便也拉稀,但颜色不是很黄,肛门也不是好红,大便也不是特别臭,就建议使用参苏饮。所以在用了抗菌素以后出汗,或者大便拉稀,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葛根芩连汤证,是热证,一个是参苏饮证,偏于寒证,葛根芩连汤完全是实证,参苏饮是虚实夹杂症,葛根芩连汤用六经分类是属于阳明经,而参苏饮是太阴经,病变部位不同,主症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不同。

临床上很多病人用抗菌素以后出现大便拉稀,出汗,这个时候不能够用玉屏风散,玉屏风散虽然可以止汗,但不能止咳,不能够化痰,所以效果肯定不好。

关于条文葛根芩连汤证中有下利,而有下利的方证在《伤寒论》太阳病篇里面还有葛根汤,见于第32条,这两个方都可以治疗由于误治而引起的下利,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但是葛根汤是寒利,而葛根芩连汤属于热利,所以葛根汤证大便的特点是水粪皆下,既有水,又有大便,而且没有肛门灼热,口里面也不作渴,舌质是淡红,舌苔是薄白。而葛根芩连汤证大便的颜色是黄色,鲜黄,肛门发烧,舌苔可能有些黄,可能有些作渴,还有喘而汗出。所以这两个方都是治疗下利,但是临床表现不同,因此要注意区别。另外还要和藿香正气散鉴别,藿香正气散的主症也是大便水粪皆下,但是有湿,舌苔白厚,比较容易鉴别。我们搞中医,一定要有鉴别的头脑,有比较才有鉴别。

姚荷生老师的经验,本方应为阳明经脉方,依据有二:

一为葛根为阳明经主药,如《中药学讲义》认为性味甘辛平,归经入脾胃经,功效升阳发表,解肌透疹,生津止泻。

《本草纲目》引王好古曰:“气平味甘,升也,阳也,阳明经引经的药也。”

张元素曰:“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勿多用,恐伤胃气。张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头颅痛如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为阳明仙药。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发之,是反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

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再者《医学入门》认为:“浮而微降,阳中阴也,足阳明经药。盖解肌发汗,目痛鼻干,身前大热,烦闷欲狂,头额痛者阳明症也,可及时用之。”并有歌诀云:“葛根甘平善解肌,阳明头额痛乃宜,呕渴泻痢酒毒解,痹风胁痛亦能医。”

由上可看出,葛根是阳明经药,其方当是阳明经脉方,这是它的病变部位;因为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其病因为风燥;其主症是前额痛连后项,目痛鼻干,苔白或薄黄,舌正常或偏红,脉浮。只要具备以上症状,就可选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何以其能治颈项不舒,原因是葛根能滋养津液柔筋脉。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挟鼻上行,相交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相会,下行沿鼻外上齿中,还出,环口绕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过耳前,沿发际至于前额。


临床应用举例:

1、额窦炎:王某,男,34岁,西医师,1970年9月4日初诊。自诉患鼻炎多年,每因受寒发作加剧,现症前额痛以胀痛为主,后项不适,流鼻涕,鼻干燥,口或渴,饮食二便如常,苔微黄,舌正,脉弦,两寸浮,用葛根芩连汤合四逆散加牡蛎、吴茱萸,初服3剂,额痛明显减轻,连服15剂,前额痛消失,鼻涕大减。以后也屡有发作,即自服上方,疗效均好。该患者以后用上方治疗其他类似病人,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2、鼻衄:胡某,女,30岁,农民。自诉经常鼻出血,尤以晚上睡着后为多,屡服药疗效不佳,遂于1988年5月24日初诊,除鼻衄外,常鼻干鼻燥,前额痛,后项不适,寸脉浮,余无明显异常,遂葛根芩连汤加白茅根、焦栀仁,服5剂鼻血停止,再服14剂,前额痛也除,至今未再复发。

3、肺心病心衰:朱某之母,80岁,患肺心病多年,近来感冒之后又发热,口渴欲冷饮,咳嗽痰黄,气喘,动则加剧,心慌胸闷,面红,前额不适,纳减,大便黄,小便黄,苔薄黄,舌红,脉弦数有间歇,两寸脉浮,投以葛根芩连汤合宣痹汤,3剂热退,胸闷心慌气逼减轻,再服5剂,病近期控制。(《温病条辨》上焦篇宣痹汤:射干、郁金、枇杷叶、通草)

4、痿证:舒某,女,67岁,1986年7月24日初诊。前日外出,归途中逢下大雨,躲避不及,在大雨中走了几分钟,久未下雨,一下雨地面热气很重,回家后即感两脚无力,第二天,竟不能起床,不能走路,二便均需人接,脚不痛,但觉无力,口渴,有汗,全身无力,脉濡寸旺,初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味3剂,症不见减,后思治痿独取阳明,加之患者前额痛,后项不适,于是用葛根芩连汤加白鲜皮、地肤子,服5剂,能起床走路,但不稳,连续服50余剂,康复如初。

5、神经官能症:熊某,女,40岁,1989年5月27日初诊。经常头昏头痛,前额不适,后项不舒,喉常痛,心烦脾气急,睡眠不好,口或渴,纳可,多食则胀,口苦,大便如常,小便黄,月经稍提前,量偏多,色红,经期上症加重。曾在市某医院住院治疗,无效,乃来诊。切其脉,两寸浮,苔白,舌红,望其喉,充血有滤泡,遂用葛根芩连汤合银翘马勃散,连续服用,病逐渐减轻,服至春节前病愈,上班恢复工作。

6、口疮:何某,男,57岁,洪都机械厂干部,1988年5月27日初诊。经常口舌生疮,伴口渴、口臭,询其症,尚有前额及后项不适,易出汗,大便或结,小便黄,眠差,苔黄,舌稍红,寸脉浮,遂用葛根芩连汤加蒲公英、焦栀仁、厚朴、枳实,5剂症大减,再服5剂,痊愈。以后曾复发几次,均用上法治愈。

7、盗汗:同事李某之外甥,7岁,1989年12月7日初诊。素每晚睡后即出汗,全身均有汗,醒后汗止,平时喜喝水,纳可,大便偏干,小便如常,苔白,舌红,脉濡。初用当归六黄汤连服14剂,无效,后询知其有鼻炎,前额不适,仔细切脉,脉濡两寸微浮,遂用葛根芩连汤加牡蛎,初服7剂,症大减,再用7剂,盗汗停止。

8、牙龈肿痛:赵某,1996年春节前,右侧下牙龈肿痛,纳差,不欲食,想呕,注射青霉素3天无效,改用中药,询其症尚有口苦口黏,前额痛,口臭,小便深黄灼热,寸脉浮,用葛根芩连汤合温胆汤加茵陈、焦栀仁、蒲公英,5剂而愈。

9、呕吐、小儿泄泻:林某,男,4岁,8月间突然发热,呕吐泄泻,日夜数十次,口渴欲饮,饮即吐,泻下初似木樨花状,后为清水,体温39℃,苔白,与葛根芩连汤加陈皮、竹茹、益元散、法半夏、生姜,1剂热减,吐泻较瘥,3剂痊愈。

10、痢疾:伍某,男,30岁。痢下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有脓血,伴发热、口渴、纳差,苔薄黄,舌红,脉浮数。用葛根芩连汤加薄荷、槟榔、山楂、枳壳,3剂症大减,继服病愈。

11、肠伤寒: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肠伤寒12例均获痊愈。适应证:用于肠伤寒初期、增进期和极期。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肌肤壮热(38℃~40℃以上),身重,肢疼,项强,腹痛,泄泻,小便黄赤,脉濡数或浮数,方用葛根30g,黄芩15g,黄连末9g(冲服),甘草9g,水煎,头煎和二煎混合,分3次服,每次冲黄连末3g。

12、颈椎病:程某,女,50岁,1995年6月12日初诊。因颈项不适医院诊断为颈椎病,先用牵引,后用中药治疗不效而来就诊。询知除颈项不适外,还有前额不舒,脉浮,苔白,舌偏红,用葛根芩根汤加花粉,先服5剂,症状大减,再服10余剂,颈痛消失。

13、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吴某,女,18岁,因双侧眼睑下垂,影响视力,先求诊于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服用新斯的明无效,服中药亦无效,而从弋阳来南昌求诊。除上症外,还伴有前额、后项不适,苔白,舌红,脉浮,用葛根芩连汤加刺蒺藜、钩藤,连服50余剂,病愈。

临床运用应抓住葛根芩连汤的病因、病位、主症,不管西医诊断为什么病,均可用本方取得疗效,这就是异病同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汗出腹泻——经方医案学习之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汤治疗泄泻湿热伤中证
55、葛根芩连汤
黄煌经方-葛根芩连汤方证转化思路
付牛牛的牛因为哮喘腹泻和中医发生了交集
(三)皮肤病合集——湿疹、瘾疹,牛皮癣,小儿疹回(经方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