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剧评丨以家人之名


淘影馆今天推荐一部青春成长治愈剧——[ 以家人之名 ]。


热播中的陆剧《以家人之名》,故事主轴围绕在丧妻的李爸带着女儿李尖尖经营面馆,家里还有两位分别被离异父亲凌爸,以及单亲妈妈委託照顾的男孩——凌霄、贺子秋,组成了两个爸爸及三个孩子的「家」。

网络上流传一句话:「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人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剧中李爸无微不至照顾着自己的女儿跟两个小男孩,直到他们大学离家。

两位被母亲抛弃的小男孩在遇到李爸后,能在8岁到18岁有一段受滋养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看见一个「家」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一个能够给予孩子童年,可以涵容孩子各种情感经验,以及给予爱与支持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着眼于两位受伤的小男孩,谈他们在童年被母亲抛弃的经验,如何影响他们的成长以及未来的人生。
▲《以家人之名》剧照。图/湖南卫视

被母亲抛弃的童年

凌霄的家在妈妈外出打麻将,他独自照顾的3岁妹妹因吃核桃噎着窒息往生后,开始变调。

失去孩子的一家人都很受苦,担任警察的爸爸一回家,妈妈就找他吵架,而凌霄的反应就如常见目睹家暴的孩子,冷静地坐在餐桌、公寓楼梯间看书。唯有投入书本或逃往楼下的李爸家,才能换得夜晚的平静。

凌霄父母最后一次争执,是妈妈失控哭喊着凌宵「害死妹妹」,并殴打凌霄,凌爸爸受不了而选择离婚。一早妈妈拉着行李离开时,完全不看站在一旁的凌霄。

邻居李尖尖大喊「阿姨你是不是不要凌霄了」「你不要就送给我」,凌霄的妈妈说:「我不要了,送你」,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凌霄站立在原点,没有哭喊、追赶。


原来在妹妹死后,妈妈心中早已抛弃凌霄,而这一次更是活生生地当面抛弃。这一幕妈妈离开的画面,也是凌霄成长历程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另一边贺子秋的家,则是因为妈妈在没有心理准备、没有能力成为一个母亲的情况生下他。妈妈始终认为自己的需求从未被满足过,仍像个孩子般要寻找可以满足需求的对象,甚至毫无愧疚地丢下贺子秋。

十年后再出现时,也只是冷漠地回应李爸:「我有家庭了,他(贺子秋)是我的负担」,人就走了。贺子秋在妈妈离开的时候,边哭喊边挥手说:「妈妈你要尽快回来接我喔!」同样催泪的画面,却也成了他的噩梦。

这两个家庭的故事里,两位心智未成年的母亲自主选择抛弃了孩子;而我在工作中较常接触到的情况则是,离异父母双方因离异带来的各种情绪,而阻断另方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接触,导致孩子经验了被抛弃感,或还怀着「妈妈有一天会回来接我」的希望感。

但有研究指出,如此「希望」和「失望」的循环,对年幼孩子是危险的,他们无法理解父母的行为,因此很难往前走。离异父母往往将焦点放在对方身上,因而经常忽视孩子的情绪。

▲《以家人之名》剧照。图/湖南卫视

除了懂事,孩子别无选择

工作实务上,离异父母时常告诉我,他们的孩子拒绝见一方父母。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孩子过往曾与离开的一方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却因被父母拉入他们的婚姻战场之后,使得孩子成了一个伪装、否认、疏离的人。


已经失去一方父母的年幼孩子,面对再度被遗弃的恐惧,只能不断讨好主要照顾者、拒绝另一方。这些孩子成年后进入自己的亲密关系时,一样会抱持着失爱的恐惧,或是战战克克地讨好,或是离不开不堪的关系,这些都是他们在关系中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反射作用。

失功能的父母让孩子成为「懂事崩」(中国网路用语,指的是一种情感压抑),面对母亲消失的凌霄与贺子秋,被训练不去经验自身情绪与感受。

例如凌霄的舅舅说凌霄冷血、爸爸说凌霄的个性变得安静。孩子的情感隔离成为了一种自我保护,对童年饱受心灵折磨的孩子来说,拥有感觉是很可怕的事。


贺子秋的二姨每次来看他的时候,总对他耳提面命:「李爸没有义务养你」「人家凌霄爸爸是给钱的,你要懂事」,所以小小贺子秋大半夜在厕所洗衣服、刷地,什么活都抢着做,就怕再次被遗弃。

面临填大学志愿时,他也体恤李爸的经济付出而牺牲自己的志向,选择回到生父身边。

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爱的孩子,却要逼自己做一个懂事的大人,报喜不报忧。心理的伤成为性格上的一块疤、成为高度敏感的孩子,在任何关系裡总在确认对方会不会离开自己。

▲《以家人之名》剧照。图/湖南卫视

坚信「我不值得被爱」的伤口

十年后凌霄高三时,生母在教室外出现,那一瞬间两人相互凝视,镜头带到凌霄紧握拳头、母亲紧握提包;凌霄是愤怒的、母亲是愧疚的。

凌霄对母亲说:「你有你的家庭、我有我的,为什么要回来?」

即使母亲解释:「妈妈当时自顾不暇,把你留在身边更不好,我真的很想你,你能原谅我吗?」

凌霄仍冷漠的回应:「你还有别的事情吗?」就离开了。

十年后再见生母的凌霄夜夜失眠,其实他的心里很矛盾,他告诉贺子秋看到妈妈过得很好,心里大石头放下了,可见凌霄心中仍有母亲的位置。


而贺子秋得知凌霄生母回来找他,勾起贺子秋同样被母亲遗弃的伤痛,当下愤怒地说:「当我们是垃圾吗?要丢就丢、要捡回来就捡回来」。

说完之后,贺子秋跑到巷弄内看着妈妈照片哭泣,想起童年与妈妈离别那幕,他是思念母亲的,他想知道母亲为什么抛弃他。

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容易形成低自我价值,相信着「我不值得被爱」,如凌霄过生日时,妹妹为只给他一块小蛋糕道歉,凌霄却说「我注定只能有这一小块」。这些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好的东西,收不了他人给的好,成年进入自己的亲密关系之后,也会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一段好的关系。

▲《以家人之名》剧照。图/湖南卫视

做为父母,应成熟陪伴孩子面对家庭变动

《幸福童年的秘密》一书作者爱丽斯.米勒(Alice Miller)曾说,如果小孩在受到尊重和容忍的氛围中长大,当他面临分离时,就能够舍弃与母亲共生的情感,迈向独立自主。

不幸的是,我在工作中看见的离异父母,让孩子在父母之间的敌意氛围中成长,孩子只能牺牲自身需求去满足父母有意识、无意识的需求,而成为一个极度敏感、早熟、独立的孩子。

爱丽斯.米勒认为这不是好事,这是童年心理、生理上受虐的后遗症,是长期挥之不去的效应。正如网路上有句话说,有些孩子只是活成普通人的样子,就已经用尽全部的力气。


处于高离婚率的台湾,年幼的孩子经历父母离异前、中、后的高冲突,若未有任何资源挹注于这样的家庭,这些儿童将独自承受心理压力,孤单地度过自己的童年。伤害孩子的不是父母离异这件事,而是在父母离异过程中的冲突。


面对一分为二的家,大人与孩子都需要适应期,但拥有一个「被爱」的童年,是孩子将来面对各种挫折时仍能挺过的关键。

孩子与自己的关系、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往往基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因此,不要让孩子带着恨父母的意象、失去与生父母联系的童年下成长。
▲《以家人之名》剧照。图/湖南卫视

我们下篇评论见咯。


— END —


文案:淘影馆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淘影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家人之名》:最失败的父母和最成功的父母,都在里面了
60岁大爷滞留急诊室无人问津: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恶意,是生而不养
🍊摔伤事件看大哥感情观
《以家人之名》透过陈婷的原生家庭,看家风家教在择偶中的重要性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热播,揭露13条残酷的人生真相
《以家人为名》的五个“妈妈”:暴露了育儿的五个层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