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 | 世人尽学兰亭面,谁知洛阳杨风子?


书法在线最新鲜的书法资讯,最有趣的艺术见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也都一网打尽~方便你的艺术生活,让生活更有格调,就在书法在线!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黄庭坚

这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赞扬五代时书法家“杨风子”——杨凝式的诗句杨凝式经典代表作《韭花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被称天下第五行书。

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当代书法家崔学路盛赞:杨凝式《韭花帖》乃五代上承晋唐下启宋元及至而下千年逸清经典之作。


杨凝式《韭花帖》


【释文】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 忽蒙简翰 猥赐盘飧 当一叶报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实谓珍羞 充腹之馀 铭肌载切 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谨状 七月十一日 状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韭花帖》不仅字体,用笔有萧散之感,更重要的是《韭花帖》的字距,行距均拉开至极限,打破了行书行距与字距都不大的旧格局,一些字甚至超出结字常规,或左右错位、或上下不齐、或头重脚轻,或疏,或紧……然而一切出于自然,毫无造作之气,显示出一种空灵淡远的美。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平中寓奇的结体则是《韭花帖》最为突出,也最令人叫绝之处。它把紧密与散落这一对矛盾统一于一体,却没有丝毫的牵强,反而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奇趣盎然。通篇形态宛若一个闲雅奇士,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雅逸风流,沉静自若。散落的布白与平中寓奇的结体,相得益彰,使得作者萧散闲适的心境跃然纸上。无论是从书法本身,还是文字内容,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这种散淡的心境。杨凝式被视为历来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杨凝式《韭花帖》版本对比


以下局部对比,共7幅。所有图片使用相同的比例,即字大小相同。

因兼及收藏印,故图片大小不同。


对比图7-1


7-2


7-3


7-4


7-5


7-6


7-7


来自博物馆的超清图库NO.1

天下十大行书全集

兰亭序、祭侄稿、韭花帖、蒙诏帖...

802MB数据免费下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愿装疯也不肯屈从叛国的宰相之子,最为传奇的一代书法大师
五代书法巨擘——“杨疯子”
韭花神韵
杨凝式的《韭花帖》被评论为“韭菜的香味都写出来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书法美?
《跋杨凝式帖后》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杨凝式《韭花帖》的好,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