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 】视频 | 喻建十· 国画技法讲座[2]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书画课堂

喻建十 国画技法讲座

[第二讲] 山水画与风景画之比较


主讲人:

喻建十,天津美院美术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系教授,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会员、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将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作一下比较。为什么中国画风景的画叫山水画,而西方的就叫风景画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来比较一下二者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的山水画作为单独的画种正式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即公元4世纪,其特点是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画面追求装饰的效果。到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走向成熟,至五代、北宋,达到高峰。魏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但这一时期画中的山水都是人物的陪衬。宋代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见图一,现藏天津博物馆),是代表中国山水画登峰造极艺术水平的一件作品,画面很清楚地反映出人是“站在世界之上看世界”的,人相对于自然是渺小的,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是处于被动地位。


图一

   西方风景画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14世纪前半叶意大利的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有着同样的命运,即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从15世纪起,风景画终于脱离了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科。17世纪的荷兰风景画,标志着其在艺术上达到了成熟,此类代表有鲁伊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房》(见图二)、戈延的《乡村景色》等。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成为绘画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发展到完善的过程。


图二

   此外,风景画讲究画面中景物的透视,西方艺术家是站在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表现自然,如在光线的折射下色彩的变化和由于观者视角的变化造成的物象透视的不同等,科学发展的成果都会在画面中得以体现,画面非常写实。而中国山水画是站在主观的角度去表现自然,不管“天人合一”中谁占据主动地位,画面中表现的自然一直是人的主观意识。角度上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不同。

   接下来,我们再从分类上来比较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差异。

   题材方面,中国山水画题材广泛,名山大川、田野村居、楼台亭阁等均可入画,如范宽《溪山行旅图》表现的是名山大川、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画的是日常小景、宋代佚名《雪窗读书图》画的是生活一角、沈周《山水图册》表现的是江南园林……这些作品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的审美意识,甚至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清明上河图》。可以说,山水画是在中国发展得最深入、最广博的一个画科,学习山水画所接触到的视野、所需要的积淀,也比人物画、花鸟画要复杂得多。因此,学好山水画,不但需要技法层面的知识,更需要学养方面的积累,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山水画还可按画法风格来分类,大概有这样几种:勾勒设色、富于装饰意味的青绿山水或叫金碧山水;以纯水墨描绘的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的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色的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的没骨山水。

   而西方风景画则主要是油画。油画也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发展时期。古典时期严谨写实的风格推开了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大门。随着风景画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19世纪后期出现的印象派,主张表现瞬时光影照射下的色彩变化,与精细的写实主义有很大不同,显得会粗糙一些。后期印象派作品更加强调自我,有的画中把景物作几何的形状处理,更加不注重写实,此类代表作品如图三等。进入20世纪,则出现了超级写实主义,即照相写实主义,主张画得比照片还要细致。


图三

   我们再来看看二者在美学思想和创作理念方面的比较。首先,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时期,道家玄学思想风靡四方,这种思想强调“重心略物”,即注重心理、心性的追求,对于客观的外物并没有太在意。因此这种思想就奠定了中国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重表现、轻再现”的美学观念的基础,它认为中国山水画家只有心中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此外,庄子“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的思想打开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屏障,人开始与天地精神有了往来,这个美学基础是西方所不具备的。同时庄子“迁想妙得”的理念,主张把主观情感注射到客观物象当中去,使山水画获得了新的美学意义。

   西方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即有上帝的主导,需要人们去看、去听、去体味,也有义务去客观、准确、完美地表现这个存在,因为它是上帝创造的。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上帝在西方艺术家眼里是世界和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的文化领域。当然,这也是西方风景画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这与中国重主观表现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创作理念上来看,中国山水画主张“得于心,应于手;气交冲漠,与神为徒。”就是说,首先要心有所感,然后再去画。这里的“神”并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内心的情感主导。如郑板桥“胸有成竹”即是典型的例子,他画竹是“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的一个过程,有主观意绪,即“胸中竹”的消化过程。此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等理论,都表明中国艺术更注重内心感受的过程。而西方则是直接描绘眼中所看到的景象,从“眼中物”到“手中物”,中间感悟的过程要少得多。

   通过以上比较,总结起来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主张“天人合一”“以形媚道”“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中国艺术家认为,他们画的是一种总体的感受,而不是具体的一个景点,所以中国的山水画很难按图索骥,时间、地点都没有具体的指向;但西方的写实风景画却是可以的,甚至可以具体到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段。此外中国山水画还有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程式化语言(笔墨、形象符号)等特征;西方风景画则更多地强调对景写生,所以西方艺术家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笔下的大自然。西方艺术家追求最大限度地再现自然,虽然也有风格的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一样的。


图四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造型手段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山水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基本步骤勾、皴、擦、点、染、渲中的第一个步骤“勾”,就是以线为单位进行造型的,图四《富春山居图》(局部)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相反,风景画则以面为主要造型手段,在西方古典绘画里,艺术家们认为没有线的存在,线只是面的极端表现,图五即是此类作品的典型表现。


图五

   色彩运用方面,山水画讲究“随类赋彩”,即物象的色彩是人赋予的,主观性很强;风景画讲究环境、光源、物象具体的色彩,更讲究真实再现,是客观的。山水画讲究意境,反映到画面上,就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一种真实,有时更多强调主观的真实;而风景画更强调体积感和真实感,这个真实是客观的真实。

   从造型特点上来说,山水画讲求笔墨的形式感、程式化,风景画则讲求具体环境具体表现;山水画讲求心灵感受,风景画讲求视觉感受;山水画讲求与现实保持距离,风景画讲求真实反映现实。


图六

   空间表现方面,山水画讲求散点透视,而风景画则讲求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的基本特征是平远、深远和高远,实际上就是移动的透视,要表现胸中的丘壑,在不同角度表现平视的物象,如长卷形式的作品(见图六),如果采用焦点透视,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古典风景画的焦点透视,多注重黄金比,且多为较小幅的创作,画面长短比较固定,此类代表作品如多比尼的《奥普特沃兹的水闸》、霍贝玛的《林间小道》(见图七)。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绘画的尺幅很少有固定比例的,形式更加自由。


图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相互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如现代山水画受到西方风景画的影响,开始注重色彩的变换,艺术家们开始主张扭转程式化的风格、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代表艺术家如钱松喦、傅抱石等。同样,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如印象主义开始注重表现个人的主张,强调人的主观因素的存在。

   当代山水画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且出现了回归中国传统本然的山水画风格主张,讲究内心的体验和对自然的感悟,而不是过分强调对自然的再现。

   以上就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简单比较,希望能够对大家更好地理解山水画有所启发和帮助,从下节课我们就开始具体分析山水画的创作并予以示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家大作——中国书画名家推荐李蝉羽
渝中区老年书画研究会美篇何国胜老师城市山水讲座(第二十四期)
泼彩山水
李向华:《中国山水画主题课》教程及课件(第一节)
国画山水技法,山水画
【艺展中国】汪文晖国画山水作品欣赏(2021迎春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