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鲍君徽《东亭茶宴》:水边吹笙,竹边饮茶,古人茶道中的小清新
userphoto

2022.07.15 浙江

关注


“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被称为“开门七件事”,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进化,有些已慢慢退出舞台,比如“柴”,有些却渐渐树起独立品牌,比如“茶”。


而今的饮茶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活需求,而是涵盖了文学内涵、修养品质、地位身份等等多重的社会学要素,如环境的格调,茶具的品质,饮茶的氛围,茶道的仪式。所谓品茶,品的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品位。
众所周知,而今的时代,喝茶是一种时髦的高级社会活动。布置精致的茶室,精美古朴的茶具,端庄高雅的茶女,珍藏了几十年的带有霉味的老茶,三五精英团坐一处,扪虱清谈,这种规格似乎成了成功人士的标配。

作家冯唐有一段话很有意思:

“如果追求极致,茶树要是几棵没被污染的古树,做茶时没被掺杂其他叶子,没被茶人过分突出某种香味,捞月的时候捞起泉水,陈到第二天当午时用南部砂铁壶煮,用十到十四厘米口径的宋代建窑盏盛了茶汤,趁热喝。”

这就是高端人士口中高逼格的饮茶仪式。

从陆羽《茶经》以来,茶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人世间的茶道,到丛林中的禅茶,在不同的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后来又流传到日本。韩国,形成了根系发达的茶文化体系。
那么,唐人的茶宴又有怎样的仪式感呢?

东亭茶宴
君徽
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
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
幽篁引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
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
又是一个闲适的日子,早上掀开帘栊,步出宫门,东边的亭子里已经摆起了茶宴。这里地处高坡,风清云白,四望通透。站在亭中,凝眸远眺,城池在青山林色中掩映;凝神谛听,管弦在碧涧泉水中叮咚。池边的竹林刚刚长出嫩绿的新叶,檐头的木槿还未吐出嫣红的蓓蕾。茶香在手,茶汤在目,团扇清风,无限兴致,久久不散。

这里描述的是一场宫廷的茶宴。诗人君徽,字文姬,因善诗而闻名于当时,被德宗招入宫中,专用于节日宴会等活动时应制唱和之用。唐人很注重文化品格,这类女子虽不是嫔妃侍妾,但因为有德才而受人尊重,每次活动都会受到丰厚的赏赉。当时宫中与君徽齐名女子的还有“尚宫五宋”。
《全唐诗》第八卷以君徽命名,她的诗看似四平八稳,却别具从容雅静之气,想来应是一位平和稳重的女子。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唐代宫廷的茶宴格局:
(1)环境通透,体现自然理念。
“远眺城池山色里”写出视野的开阔;“幽篁引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
融茶香和雅趣于山水草木之间,将登高和品茶融为一体,将视觉和味觉互为交融,体现天人合一的道家审美哲学。

这样的理念,在其他许多唐诗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如:

灵一禅师《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钱起《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李商隐《即目》: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看来,唐人饮茶,喜欢走出户外,到大自然中,享受“人在草木间”的意境。

(2)细节设置,增强视听感受。
“俯聆弦管水声中”。从这句看,茶宴的设计者是颇具匠心的。一场精致的宴会,只有天籁相伴,似乎有些单调,但是若加上歌舞助兴,则未免显得世俗。
他特意将管弦歌吹之声远远移出茶亭之外,隐藏于水边竹林,清风拂过,乐声清扬,与流水之声交相应和,更增添了气氛的冲淡和宁和。
林清玄说,饮酒和品茶不同,酒是激情,茶是冷静;酒使人豪放,茶使人内敛。所以饮酒需要热闹,强调激情,酒席间时有狂歌劲舞,大家豪饮一通,不醉不归。而品茶需要沉静,三五良友,或细声交谈,或凝神发呆,强调的是意识的流动和碰撞。

所以人们常说:酒令人遗忘,茶令人思念。这点,后来被日本茶道继承发扬,形成了独特的的“和、敬、清、寂”文化理念。

(3)清朋淡友,遵从简素理念。
这首诗中,关于茶品、茶具、茶食等与茶宴本身有关的东西,都被诗人轻轻略过了。唯有在最后留下一句淡淡的描述——“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一个“坐久”,一个“更怜”,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欢喜心情。
陆羽在《茶经》中这样说:“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此后“精行俭德”便成为中国茶道的核心。台湾作家林清玄这样解释这四个字:非常细微、有力量、俭朴、德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体会到茶道的境界。

所以,崇尚俭朴,遵从简素,这才是祖宗留下来的茶道核心理念。“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常常追思祖先,便会归于淳厚,不忘初心,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文人鲍君《东亭茶宴》茶诗欣赏
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唐代的茶宴什么样
潮 汕 工 夫 茶(354)—— 茶 道
茶之道,禅知道
「中华茶道」茶历史第四讲
中国茶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