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月不是白玫瑰,安生不是红玫瑰·《七月与安生》

【前言】:两个结为至交的朋友面对成长中生活的波澜,以至于遭遇一个禁不住诱惑的男人的背叛。这诚然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情节。在安妮宝贝原著《七月与安生》,七月的家庭幸福美满,她也循规蹈矩,享受着规划好的幸福,而安生家中虽富裕,但不过是一个黄金般空壳,父母位置空缺,所追求的自由和恣意,诚然是为消解自己的寂寞,以至于最后落魄贫穷,最终走向绝望的死亡。


正如某篇影评曾写过,张爱玲写《红玫瑰与白玫瑰》只不过是想写男人在面临不同性格女子间抉择时的软弱,而《七月与安生》中,两朵花儿一般的女子则成了主角。


安妮宝贝虽然成名,但其情绪先行以及过分叛逆和戏剧化的情节素来受到一些人的诟病。但是其作为一个女子说话,纵使沾染些华丽词句将一些残酷行为和事实粉饰,小说中总归有些许亮点。小说《七月与安生》两个女孩与其说是秉承着自己的个性,不如说是接受着后天的熏染。一个是备受家里宠爱的公主,虽然平凡但是幸福,一个是大别墅里的“弃儿”。一个是施舍者,一个是流浪的弃儿。


其实任何圆满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双方互相需要的基础上。


安生需要温暖的家,而七月需要安生让自己觉得幸福,这种关系最终随着家明的到来而打破,当一个男人如今可以给予七月幸福,而同样他也可以给予安生温暖。这种关系是危险的,安生可以将爱嫁接,苏家明便可以成为七月的替代品,由此小说中,似乎安生并没有那么爱七月,因为安生没有七月也可以依靠苏佳明。


除非你很爱那个男人,否则男人是难以忍受的。


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这句话都充当着厌世的哲理,大概日后也会被多多少少青年男女挖出来充当附庸风雅或故作深沉的道具。实际上,这不过是对感情的一种揭露,七月能给安生的,苏家明同样能给,只不过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男人对女人更需要,而安生能给苏家明的,似乎其他女人也能给。因此家明与安生,不过是调换了角色的七月与安生。然而对于安生这样迫切需要爱的女生,她的忠诚度显然少得可怜。


当爱和感情像金钱一样可以给予的时候 ,感情的穷人不得不变得势利。


这点小说和电影同样,当酒吧老板能够成为苏家明的替代者的时候,安生便离他而去,那时候的别离,其实安生都很洒脱,因为不需要依靠,感情也可以说断就断。然而这种建立在缺失上的安全感难免是一场竞赛,那个无论一开始感情有多热烈的长发老板面对着安生,就像是一个无底的感情洞穴,总会有更愿意付出的人来取代他。


网络上有句俗语叫做得套路者的人心,为何安生更愿意回去去找苏家明,小说和电影中都如此,苏家明将一块从小贴身的玉佩交给安生,小说中提到,苏家明对安生说,我的灵魂就在玉佩上。人生的感情莫不是如《牡丹亭》这样: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那么小说中苏家明的这段可以算是世间男子都可以效仿的剧情了,只不过感情是否契合着这个行为,我们不得而知。其实人最为可怕的事情就是不负责任,然而这又是每个人都必犯的问题。苏家明为了哄住安生的心,而说出了这些话语,最后却任由其怀孕自身自灭,本身就是一个依附者的安生一旦被依托的外籍男子发现了另一个施予者。男子的嫉妒心便来了,更何况他知道安生怀孕,显然是苏家明更胜一筹,于是他因爱生恨,索性来个一道了断。男子的不能忍受,就在于此,他们不容许一个入口有两个进入者,这是一种霸道的占有,也是一种尊严的象征。


安生走过大千世界,遇到那么多男人,恐怕也不会装糊涂,除非真的太单纯。于是她重新回去找七月,因为她知道七月需要他,就像家明知道七月需要他一样。

有一篇文章是如此说七月的,像七月这样,安于自己狭小的交际圈,沉没价值太高,她不想放弃安生,也不想放弃家明。因此就算是安生再怎么将她利用,家明再怎么对她背叛,她承担不了失去他们的代价。

这一点在小说中尤为明显,而在电影中也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虽然家明最后回来和她结婚,电影中的家明真是个奇男子,面对着已然是银行柜员的七月,家明竟带着房钥匙和两年的积蓄来了,对着完全不同的女子,他说他希望将钥匙存到七月这里一辈子,并交上了两年的积蓄。家明若非是一个善言的情种,就是一个城府极深的猎艳者。可惜陷入感情漩涡中的女子宁愿选择前者,也不愿相信自己被骗。


正如有人说,年轻人倘若感情陷入很深,就算日后再是看清,恐怕也再难走出来。

七月在小说中就是这般人物,连挣扎都没有,平静地面对着朋友和爱人的背叛和抛弃,她似乎是那样心善的人,纵使发怒拍了安生一个巴掌,也会内心愧疚。读者总以为她是一个平面人物,心中除了那一个巴掌,也不再有其他的波澜,只有自怨自艾的伤心。然而在电影中,观众似乎能看到一个更为丰满的七月,一个更直接表露自己的七月,是一个遵守规则者,但遵守规则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不信任别人,却无比信任安生,因为她以为安生最为需要她,需要她的同情和施舍,一点也离不开她,她心中清楚和明白,正如后来她无比相信苏家明,也同样是因为她以为自己的美丽和不薄的家资足以比过安生,在电影中她崇尚平静而规矩的生活,不是她不愿意叛逆,不愿意放纵自己,只不过是她更加现实,她像是一个被社会规训的猎狗,愿意在项圈下丰衣足食。连安生朝她喊:别装了,我都替你累。


而且电影更是安排了安生与七月的一场对决,那是七月到北京发现安生和家明在一起,在浴室里面,七月完完全全放纵了自己,就像一只猎狗面对着它经常施舍食物的野狼。七月心底里瞧不起安生,因为她什么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是七月给得,包括父母的爱情和家的温暖,但是她爱她,因为感情毕竟是纯粹不沾染丝毫色彩的,于是这一场决裂最后演变成了了七月与安生流泪的一幕,安生说: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怎样?是共享一个男友还是彼此间的决裂和憎恨,笔者以为恐怕还得是后者。其实家明对七月来说纵使更为重要,但是在小说中写的那样,倘若那个三十岁的优秀男子与七月发生一段故事,纵使家明的影子再过清晰,难免最终会被抛掷脑后,毕竟正如前文所说,互相需要和利用的关系最为稳固,安生和七月因为互相需要而建立了感情,而最后感情这个衍生物却成了两人割舍不断的情愫。也正是因此,在浴室中两人的决裂和伤害在对比之下显得分外狰狞且让人苦痛。

电影与小说最大的差别或许就在于结局,小说中那个恪守着规则的七月最终像港湾一般迎回了怀了自己男友的孩子的安生,并安排她接生,而与此同时,她也默然接受着苏家明。小说中安妮宝贝用略显矫情的文字写到

有时候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却是幸福的。

笔者也不知道憨憨的七月究竟是快乐的呢,还是幸福的,小说留了点模糊,仿佛七月是个木讷而没有斗志的人。


然而电影最大的亮点或许就结尾,因为电影篡改了两人的命运,最后是七月怀了孕,面对新郎的逃离,她最终难产死去,安生则在安稳中接受了孩子,并化名七月,在小说中书写了放弃孩子的七月虚幻的流浪生活。

为什么这个编排成为了一个亮点,因为这里巧妙地安排了一个事件,虽然这个事件很俗套,但是引发的结局却是富有深意的,当苏家明的逃婚最终完完全全破坏了七月苦心经营的幸福。

电影中说,新郎在婚礼上跑了,小城人言可畏。

一个接受规训的人最终不得不背离这个社会,笔者也难以想象她此时会拥有怎样的心情。


有些西方的小故事里曾说,撒旦就是堕落的天使。那么笔者试想,叛逆了社会的七月,或许会比安生更加疯狂和恣意,就像电影里那样,当安生在餐厅凭借酒量混了一瓶红酒来的时候,七月也逞强似地喝了一酒杯的红酒。只不过是七月在面对安生的时候是极为自我和诚实的。因为七月是施予者,而安生是接受者,电影中的七月不需要讨好别人来获取已经有的东西。


七月面对着教官和同学,要遵守文静善良的规则,而在面对着父母时,想吃肉包子里的肉就只吃肉,人终究是自私的,只不过如何掩饰自己的自私,规训自己的欲望倒成了文艺作品里的重头戏。而安生想待在七月家,她就会讨好七月和她的父母,她诚然也有自己的目的,就连电影中给七月写明信片,她每句也都是问候家明(虽然这个情节布置得有些生硬),但是这些林林种种无非体现这这两个女孩的不同选择。


可以说好的作品人物性格不是已然决定的了,而是因为不同的选择而最终成为了自己。七月不是一朵洁白无瑕的白玫瑰,安生也非一朵热艳如火的红玫瑰。只不过是两个面临不同人生抉择的人,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一步步做出了不同关于青春的选择。


由此这部国产片胜过诸多青春大戏,而两位女主角都获得了金马影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起书影音@无法坦诚相对
《七月与安生》: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
《七月与安生》就是“我爱你、你爱他、他却爱着她”
《七月与安生》她的余生都将思念一个她
反正女孩子走哪条路都是不容易的,未必就要很爱很爱一个男人啊
《七月与安生》揭露扎心真相:有些感情,注定会变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