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是爱德华·戈里?
  


译者:Eno

作者:Cath Pound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这里是文穴的翻译局,今日分享的是BBC文化频道作者艾米莉·卡斯里尔(Cath Pound)的文章,由Eno为大家翻译,原文发于2018年11月21日,仅供学习分享。 

正文

关于爱德华·戈里的吸引力。——为什么导演作家都被他独特的想象力所吸引?

译者注:插画家、作家爱德华·高里(Edward Gorey)

从《加什利克·蒂尼斯》(Gashlycrumb Tinies)到《可疑的客人》(The Doubtful Guest),爱德华·戈里(Edward Gorey)创作出的内容诡谲的小人书都成为了哥特式超现实主义的杰作。

他借鉴了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小说,参考了无数的法国无声电影,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一个独特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意味不明的存在:摇摇欲坠的英国豪宅;有着黑溜溜的眼睛、紧张不安的轻佻女子;以及爱德华七世时代特有的,留着两撇小胡子,面无表情的绅士。但爱德华·戈里所创作出的精美插图和诗意文本却是能与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爱德华·李尔( Edward Lear)和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相提并论的。别具一格的创作使他在美国本土也不乏忠实的粉丝。

爱德华·戈里在别的国家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这也许是因为他作品的不可分类性,可他的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从蒂姆·伯顿(Tim Burton)的电影到尼尔·盖曼(Neil Gaiman)和尼蒙·尼尼 (Lemony Snicket)的小说都能看见戈雷的「身影」。

戈里是复杂、难以被琢磨的一个人。他人生的信条是「使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地不自在」。他收集死去婴儿的银板相片,独自生活在纽约的公寓中,陪伴他的是两万本书和六只猫,留着爱德华七世时代流行的胡须,常常穿着一件长皮草,带着会发出叮叮当声音的手镯,幽灵似地晃荡在城市的街头。

戈里(Gorey)在帕克唱片年鉴(1942)的高中社交活动上画壁画(来源:芝加哥弗朗西斯·帕克学校)

戈里成长于大萧条时期的芝加哥,作为一个早熟的天才,他一岁半时开始学习绘画,三岁开始自学,五岁就读完了德古拉(Dracula) ,八岁前便消化了雨果(Victor Hugo)的全部作品并从书中吸收哥特式的敏感,而后又将其烙印在自己品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深藏在谜团中的谜团

尽管戈里从未真正去过英国,但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和多萝西·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所写的有关乡村别墅谋杀的小说使他成为了一个崇英者(Anglophilia)。

虽然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是无法应付现实中确实发生的事情,但戈里还是定期去往剧院观看芭蕾舞和音乐会,因为他认为戏剧能够使脑中的知识得到梳理,在二战结束后,戈里进入了哈佛学习,他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幻想世界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清晰。

译者注:Anglophilia:崇英者是指,对那个他们所谓的极为了不起的社会阶层的痴迷,并非对英国人本身。

戈里的社交圈是以马克·戴里(Mark Dery)为核心展开的,戴里同样是的第一本传记《生于死后》的作者,戴里在坊间被称为「同性恋文人」,与戈里交好的还包括诗人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因此不少人也认为戈里也存在着同性倾向,虽然戈里对这个问题从未直接表明表明态度,但在一名记者逼问他的性向时,戈里回答到:「我首先是个人,第二是是名艺术家,除此之外我不值得一提。」

但显而易见的是,戈里的作品中存在着明显的同性恋、性别流动、同性交合的隐喻。在他给朋友的信中,戈里说道:《莱斯男孩》(Les Boys)似乎是最早对他的与众不同表示欣赏作品了。

Alain-Fournier的《流浪者》,由爱德华·戈里的封面设计和插图(来源:Doubleday Anchor Books,1953年)

戈里独特的风格是通过为名叫Doubleday’s的丛书做封面设计而进入了大家视野,这一图像受到英国插画家爱德华·阿迪佐尼(Edward Ardizzone)以及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以当时流行的纸浆小说为灵感,优雅细长的人物和阴沉的背景的绘画出了对比鲜明的封面。

这份工作意味着戈里必须迁居纽约,但同样为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电影历史学家威廉·埃弗森(WilliamK Everson)举办的无声电影节上,戈里看见了法国电影制片人路易斯·费利亚德(Louis Feuillade)的作品——哥特式的恐怖犯罪惊悚片《幻想》(Fantômas)和《吸血鬼》(Les Vampires)并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盆栽的棕榈树;繁复的图案;带着神秘面纱、身着深色衣服的女性这些充斥于费利亚德电影中的细节在后来也成为了戈里的特点。

1953戈里的第一本自己出版的书《断了弦的竖琴》(The Unstrung Harp)(来源:Duell,Sloan and Pearce / Little,Brown)


《断了弦的竖琴》是戈里第一本出版的书,该书最初于1953年出版。故事以他最为熟悉的维多利亚-爱德华时代的世界为背景,讲述了埃尔布拉斯先生(Mr Earbrass)创作小说时备受折磨的过程。

然而,这本书很难被归类到哪个特定的流派——它既不是儿童读物,也不是什么幽默风趣的故事,这使得书商们都十分冷漠因为这样类型的书显然不会带来什么好的销量。

可疑的客人:“它在早餐时加入他们的行列,吃掉了所有的糖浆和烤面包,甚至一部分的盘子。” (来源:Doubleday,1957)

虽然事实如此,仍旧无所畏惧的继续前行。出版于1957年的第三本书,《可疑的客人》(Doubtful Guest)是他早期作品销售量最高的一部。

《可疑的客人》是戈里献给朋友艾莉森·卢里(Alison Lurie),庆祝她初为人母的礼物,很多人都把这本拥有企鹅般外形的主人公的哥特式超现实主义故事看作儿童漫画,而这部关于穿着帆布鞋,围着印有哈佛校徽围巾的主人公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戈里小时候诗意的写照。

1932年12月在佛罗里达州的布雷登顿,七岁的戈里(Gorey)与他的外祖父本杰明·S·加维(Benjamin S Garvey)(来源:伊丽莎白·莫顿,私人收藏)

同往常一样,每当问到任何涉及含义的问题,戈里便会表现出嗤之以鼻的神情,对此,戴里说「他想摆脱这些空白,鸿沟,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吸引到读者并与他产生联结,每个读者都能够从他的作品中获得独一无二的意义。」

戴里表示:“这是一本用钢笔和墨水书所著成的视觉的诗,是一系列与自由联想的梦所联系在一起的场景,”(Credit:Simon and Schuster)

也许在1963年出版的《西翼》(The West Wing)中能够找到关于戈里「模棱两可的诗意」的最好的例子。没有对话的场景,由一系列不规则的板块组成的令人不安且毛骨悚然的房间,在对它的观察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戈里想表达的可能是一个死后的世界。

对成名的嗤之以鼻

戈里最终创作出了一百多个这样小型的画作,其中许多都是限量发行的,而1963年出版的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作品——《加什利克·蒂尼斯》(Gashlycrumb Tinies)同样是令戈里大声名大噪的一部。

译者注:26个字母每个字母都代表了一个孩子,以独特的黑白插画和押韵关于「死亡」长短格对联而闻名。

戈里近乎病态地厌恶自我推销,但好在20世纪70年代时戈里的名气使得他无需再这么做,在戈里的支持者——纽约书店、高谭书店的老板安德烈亚斯·布朗(Andreas Brown)的说服下,戈里以适合传统书店的格式刊印并出版了一本早年便在市面上绝版的书(Amphigorey),当即成为了畅销书。

戈里在1978年为百老汇上映的《惊情四百年》制作的海报(来源:爱德华·格雷医疗慈善信托基金)

但是,使戈里为了一颗真正的明星是那张为百老汇上映的电影《惊情四百年》所创作的海报,这张海报使他获得托尼奖的设计。这个设计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皮草大衣和戈里风格的壁纸风潮。

然后,戈里被邀请为PBS的《神秘》系列设计标题,因此,他在美国也逐渐变得家喻户晓。但正如爱德华·戈里故居(Edward Gorey House)策展人格里高里·希查克(Gregory Hischak)所说的那样「他不喜欢这样向公众展示自己。他是一个非常注重隐私的人。」

1983年,戈里穿着他的皮草大衣离开了纽约,用为《惊情四百年》绘制海报所赚的钱在科德角买了一幢摇摇欲坠的房子。希查克说:「他转而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只为了自己想画的事物而作画,他想要淡化在公众的视线里。」

纽约作家斯蒂芬·希(Stephen Schi)说,The Willowdale Handcar 充满了“一种几乎形而上学的神秘气氛”(来源:Bobbs-Merrill,1962)

即便归隐山林,但是他的独特审美仍旧影响到了志趣相投的创作者,戴里在蒂姆·伯顿(Tim Burton)的作品《圣诞前夜的噩梦》(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中看见了戈里的影子。

尽管伯顿本人对此并未回应,但电影的布景设计师对此说道:「戈里是万圣节镇设计的灵感之源」。而导演吉列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更是直接地表明了对戈里的更加钦佩,称《猩红山峰》(Crimson Peak)是对戈里的致敬。

在文学作品中,丹尼尔·汉德勒(Daniel Handler)/史尼奇(Lemony Snicket)甚至公开宣称自己对戈里有亏欠,因为他引用了戴里在他的《不幸的事件系列》中称戈里的写作拥有着「模棱两可的讽刺品质」

蝙蝠,或者可能是雨伞(来源:Doubleday,1958年)

而另一位粉丝尼尔·盖曼(Neil Gaiman),他的惊悚小说《鬼妈妈》(Coraline)便有着戈里鲜明的印记。

由亨利·谢利克执导,改编自尼尔·盖曼的同名中篇图绘小说鬼妈妈(Coraline)的停格惊悚奇幻动画电影。

正如盖曼所希望的那样, 如果戈里在世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阐述自己观点,那么在这个给予他如此多创作灵感的国度兴许会有更多更好的观众能够理解戈里。也许盖曼无法使更多人理解戈里但或许戴里为戈里著作的个人传记能够做到,并且更重要的是,无论现在戈里身在何处,戴里都能够为他带去微笑。


🤖

About Eno NOTHING

给译者点个在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翻完这本书,我发现根本没有什么人定胜天
26个小孩的诡异死法
真诚的跟大家说一声对不起
爱德华·马奈 (1832–1883年)绘画 2
乐活 | 那些借鉴了世界名画的电影海报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