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古典诗词鉴赏之描写手法

11.古典诗词鉴赏之描写手法

      这一期,着重讲一下古典诗歌鉴赏中的描写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是我们在诗歌鉴赏时经常看到的几个概念,它们并不相同,之间是有重复交叉的,所以要明确的界定它们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修辞手法是一个小概念,只涉及字词,无关篇章。而其他几种手法,常是双关的。下面仅就描写手法,结合例句给大家做一分析。

                                                                           ——gkgushiwen

从主次来分

1

正面描写,也可称之为渲染。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侧面描写。也可称之为衬托、烘托。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唐·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烘托)

②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烘托)

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朝梁·王籍《入若邪溪》)(

反衬)

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注意

衬托:用类似相关的,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来突出另一个事物。可分为正衬和反衬。反衬出现的较多,一般是一个衬另一个。

烘托:就是正衬,通过别的事物来突出自己描写的事物。往往是多个衬一个。

渲染:对事物的某个方面或特点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

从感官来分

1

指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往往综合运用。

①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的《夜雪》)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

2

视觉上分为视角的变化,和颜色的对照。

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从详略来分

1

白描,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的主要特点。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唐·聂夷中的《田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工笔,即采用赋的手法对事物进行细腻描绘

①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从整体与局部来分

1

点面结合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北宋·柳永《望海潮》)

 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t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细节描写,又称特写

①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秋思《张籍》)

②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宋·李清照《点绛唇》)

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约课》)

④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唐·李商隐《贾生》)

从动静关系来分

1

化静为动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北宋·宋祁的《木兰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以动衬静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以静衬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4

动静结合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唐·杜甫《漫成一首》)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④万壑有声含晚籁,疏风无语立斜阳。(宋·王禹偁《村行》)

从虚实来分

虚实结合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柳永《雨霖铃》)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唐·高适《塞上听吹笛》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品鉴古诗词,领略古典之美,感谢您关注古典诗词阅读与鉴赏.

公众号:gkgushiwe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古典诗词描写鉴赏训练学案
中华诗词鉴赏------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风、花、雨、雪、草、柳、树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的运用与鉴赏
诗词鉴赏需知的术语及运用
【诗歌赏析】中华诗词鉴赏
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