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四段法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四段法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选题:
现状评述: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改变教学模式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根本变革,甚至引起教育体制的根本变化。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教师的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这种教学思想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步伐。现代教学模式的最大改变,就是“学生中心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在这一教学思想的引领下,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经验、  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提出的“三三六”和“10+35”、邱学华教师倡导的尝试教学法等都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其他学校和专家也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更为深刻和鲜明的探究。我们本着学习和改进的目的,基于校情,立足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平台,进行四段法教学模式的探究。
选题意义:
1.学校教育课题研究延伸与拓展的需要。我校生源自2007年起,流动儿童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70%左右,近年来,流动儿童生源数继续增长,已将近全校学生总人数的90%。根据流动儿童学习特征好学习基础的分析,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倾听、发言等习惯,因此给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要让流动儿童的教学质量跟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水平,不仅要从教师的教学做起,还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学的改善。因此,从校情学情出发,我们把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倾听的习惯为切入口,进行专项研究。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课堂教学的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如何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创造适于流动儿童全体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引起了我校领导、教师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学情的反复议论和分析,课题研究依然要以学情为主,“小切口、小课题、出实效”,使课题研究能操作、能实践,我校决定要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有效结合,才能真正促进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选择这个课题作为远课题的延伸与拓展,同事使我校课题研究形成体系,即习惯+ 方法=能力。
2.学生自学方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基石,是社会从在的需求。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是会自主学习,特别是要会终身学习。这就血药从小学学科学习开始培养儿童的学科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就目前我校全体学生学习状况来分析,他们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支持,更缺乏家庭中孩子学习的有效督促与培养,这是流动儿童家庭必然的状况,作为我校的教师来说,深深感到对这些孩子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科自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这幅重担好责任应有教师全部担起。要立足于学科课堂教学中,切实把自学方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置于位置,做到学科间通力合作,年段之间有效衔接。真正通过研究和实践使我校学生基本掌握学科自学的方法,提升学科自学的能力。
3.我校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目标不仅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具有以“学科课堂教学为平台,激活学生的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发展学生学科学习的能力”这一重要的专业素养。
研究价值:
1.能促进我校教师针对学科教学的特质和教学班学生的学情,通过研究创造性地探寻学生学科自学方法好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建构课操作的资料自学方法体系,并以此解决教师学科教学专业素养的发展、真正实现教会学生学习向引导学生会自主学习转化。
2.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能力得到综合发展,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现状以及教师教学现状,寻找到课堂教学、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促进师生学习、奋进。
2.立足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探究四段法”的教学策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充分肯定和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体现教师的导学作用;精心设计预习单,提升学科“预习”质量;坚持内化素养,互动生成的理念,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融会贯通、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通过诊断性评级、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的模式探究,建构学生自学评价的多元化体系。
三、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
对师生现状的调查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自下而上地探寻出改变现状的科学、合理的对策,为后续实践研究开辟道路。
自主学习的两个维度的具体内涵和培养目标:
(1)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教学设计行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
-----教师教学实施行为: 改变教学的随意性,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动向,促进学生亲近、内化、自变,尝试探究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转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师组织管理行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学困生,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和激励性的语言、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进行适时引导,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
(2)学生的学习行为:
-----倾听状况:学会安静地听讲、学会从教师和伙伴发言中摘录重要信息,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内化信息的方法.
-----思维状况:积极思考,会吸收、会辨析、会表达.
-----参与、合作:学会与伙伴合作学习,能根据合作分工的职责有序地、自主地开展学习,能给予他人学习上的帮助,在汇报中敢于能承担责任,参与合作学习的汇报。
方法一:课例观察与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因素框架和问卷向结合。
方法二:调查材料的综合分析与统计。
2.以问题设计为中心的课堂自学的研究。
目标:问题设计大容量、大空间、有价值,对学生自主学习有导向性。
途经一: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设计具有铺垫性的问题:体现问题的有序性和阶梯性。
途径二:
为学生设计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体现问题的扩展性,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途经三:
从提炼方法中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指向学法的学习和运用。
3.以学生探究为指向的课堂练习的研究。
(1)设计精当、有效的课堂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2)以学生独立完成为抓手,随堂检测过程有效性的研究。
4.以经验共享为目标的课堂交流的研究。
研究重点:个体自主、合作有效。
途经一: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于无声处听惊雷”,确保交流的质量。
途径二: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全员参加,全程参与。
途经三:全班交流,有序展示,互动应答。
5.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师指导研究。
教师的“教”只有在学生需要引导、解惑时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意义。实施过程中主要要关注以下两点:
1.适时调控,智慧引领。适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导向以及思维深度,做到活而有序,活而不乱,确保学生学习有效率。
2.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让每位学生有所得。
6.四段法的组合与运用。
目标:建立一个基本固定有灵活为主的结构模式
基本模式:学、议、教、练。根据教材的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因素+学生预备经验的程度确定程序的灵活。
基础性模式:学、练、议、教;
二类难度:学、议、教、练;
高难度模式:学、教、议、练。
7.评价的研究。
建构小学生各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
研究重点:各学科自学能力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建构。
四、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正确摆正教师作为“引导过程中的首席”位置,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研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有价值的提问(主要指学生的质疑),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动起来。
创新之处:以各学科课堂教学结构、方式改革为主要切入口,设计大容量、大空间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技能训练,并将在这一研究基础上生成的可行性策略推广运用,促进学生将课内自学能力向课外拓展。如:
1、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
故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穿插一个个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把一些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
这种故事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显示儿童智力的最自由、最自然的形式,在某些游戏中表现出思维敏捷并富有首创精神。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如果把游戏带进课堂,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确游戏规则、精心设计练习性游戏路径,如找朋友、送信、送动物回家、小猫钓鱼、帮花苗开花等。每一次游戏中,还加上激励性的评语和“智慧星”、“进步星”评比活动,让学生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中注意力上课的信心,从而快乐地接受知识。
3、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还是绝对的权威者,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熄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在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扮演角色”。于无形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建立课后“交流反思”机制,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让学生接近你;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教学;自主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立足课堂实践,在前辈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汲取智慧的火花,在自我的实践中不断探究、提炼、反思,形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情意行等方面的有效策略,构建较为完善的自主学习四段法模式。
五、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确定教师、学生调查对象,了解不同研究进程下教师教法的改善措施状况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和学法掌握的情况。
调查方法:课例观测法,问卷调查,访问调查。
行动研究法:
在先行研究阶段确定实验班和实验教师,以点带面,在推进阶段,带动全员参与研究、参与课改实验。
主要形式:
(1)行动者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验证有关的理论假设,结合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2)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包括参与者个人的资料,如日记、谈话录音、照片等。解决实践中行动者面临的问题。
(3)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实践者在研究中通过自我反思追求自由、自主和解放。
个案研究法
以点带面,找到典型方法,对一般的研究提供可行性分析素材,包括各学科自学能力评估的方法、评价。
个案研究对象:实验者个案,班级个案,学生个案。
(1)对教师的个案研究: 以先行研究组中的教师为个案研究对象, 进行动态调查和跟踪,多角度分析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过程,了解教师观点,倾听教师研究心声,不断总结和评价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从而得出对以后研究工作的有益启示。
(2)对班级个案的研究:确定班级样本,以课堂动为载体,需要研究者对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进行分析,判断其价值。
(3)对学生的个案研究: 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困生进行抽样调查、跟踪研究, 用个案来说明个体;静态的分析诊断,在实践中验证培养学生学科自学能力的方法与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尝试形成系列性的成功案例,从中攫取具有推广和交流价值的培养学生学科自学能力的方法、策略.
六、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基本措施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方法。
2、在经验分享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课堂教学方法。
3、组织研究共同体,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实施步骤: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11年3月~4月,准备阶段。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2.第二阶段:2011年5月~6月。理论学习阶段。组织成员学习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献资料,学习课改教育教学理论。
3.第三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2月,实验阶段。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实验,逐步形成校研究共同体。其间,组织开展一些理论讲座、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以推动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在这一阶段中,课题组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及时进行总结、回顾,写出阶段报告,进行中期评估。
4.第四阶段:2013年3月~2014年6月,结题阶段。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写出总结报告。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课题主持人秦雪峰校长,小学高级教师,他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有着准确的定位:以德载智,教会学生成人成事,同时进行智育。他本人也被评为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在本课题研究工作中主要负责策划。
为保障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支持:
1.完善的组织保障:我校确立秦雪峰校长为首的课题研究组,本课题成立三个层次的研究组——研究中心组、先行研究小组及子课题组。子课题组参加研究中心组又成立学科教学子课题组、班集体建设子课题组。参加研究的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曾完成过课题研究的教师,他们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者,教育第一线是问题的勃发点,也是解决问题的落脚点。一线教师有实践、有思考,他们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能增强研究的实效。
2.合理的制度保障。学校教科室有较为完善的研究制度、管理制度,有每学期“课题研究实施意见”,子课题研究进程阶段分析。
3.科学的管理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有效推进,本课题研究定期聘请专家、行家及教科研部门人员予以指导、论证,以把握研究方向,并请行家参与研究全过程,及时调控、及时积累、及时总结,适时地用好研究中的生成资源,及时解决研究中的生成问题以提高研究实效;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调整研究课题工作的方向,建立课题组成员个人研究手册,下达研究任务、接受相关部门的评估验收、定期汇报、公开研讨;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与同类课题研究单位互通信息,共同切磋研究措施及方法,以调整和完善研究思路。
4.可行的经费保障。学校配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设备,并及时购置相应的书报刊物,以供教师研究需要;组织校本培训及外出教科研培训学习,以提高教师教科水平;设置一定的研究奖励,以调动和保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书
“课题研究过程概述”范例
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课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