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蕉窗梦呓】秦兰勇:姑苏二玉



作者:秦兰勇

黛玉天生带有不足之症。她三岁那年,一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父母不肯。癞僧说,若要病好,要么出家修行,要么在家不见外姓亲友。不见外姓亲友,其实与出家无异。癞僧并未留下药方,黛玉之病非药石可医。她平时服用人参养荣丸,此药在贾府这样的人家是家常丸药,并不名贵,也不稀奇。

黛玉并未出家,因病出家的是同为苏州人的妙玉。妙玉“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从她带在栊翠庵的几件茶具来看,妙玉家也是大富之家,且富有文化气息。她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自己出家后,病才好了。妙玉之病亦非药石可医。这可能是当时医学水平所限,更大可能是,二玉的病不止在身,更在心。

黛玉初进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第三回)。第五回则直接说她“清高自许,目无下尘”。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半开玩笑地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宝钗接着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黛玉那些比较尖刻的话,书中并不少见。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到“爱刻薄人”(红玉语),其间变化虽大,却有一点是不变的:自尊。黛玉本来多愁多病,所写诗词也多是愁苦之音,但在社交场合却颇多刻薄语与玩笑话。究其原因,大概有三:黛玉性子直,不惯于掩饰;公开场合的刻薄玩笑,恰恰可以平衡私下里的孤独愁苦;更为重要的,可能是维护自尊。她寄居贾府,贾母等人当然是待她如至亲的,但黛玉亲戚的身份和贾母对她的态度总不免引来一些人的羡妒。面对一些议论,黛玉没有选择沉默,她选择主动迎击,语言是她唯一的武器。

稍微了解情节的读者都知道,黛玉这把语言的刀子并不怎样伤人。进大观园的刘姥姥,被黛玉戏称为“母蝗虫”,这个玩笑也许有点过头,但从宝钗的“注解”和众姊妹的笑声来看,她们并不觉得这个玩笑有什么不妥。因为她们生来衣食无忧,尊荣富贵,何曾这么近距离地观察过一个田家老妇呢?红玉说黛玉心细,黛玉确实心细心重,但绝少心机。

妙玉也很清高,她进贾府之前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她是在争取自己的尊严后,被请进贾府的。对于妙玉,众人评价不同。黛玉说她“天性怪僻”,邢岫烟说她“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李纨则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妙玉的境况比黛玉更尴尬。黛玉尚有贾母的庇护、宝玉的关爱,而妙玉所皈依的佛祖菩萨,是护佑不了她的。

甄士隐出家是因为看破了人情世态,柳湘莲出家则是因为尤三姐之自刎,妙玉是因为生病,但大多数人是出于谋生的考虑。佛门道场与世俗之地并没有太大区别。水月庵的净虚颇通人情世故,她为张金哥的事托凤姐说情,凤姐并不打算管,老尼便用激将法激凤姐,凤姐为此事坐享三千两银子,老尼得多少虽没有明说,但恐怕不下于百两。

在王夫人遣散芳官等人时,芳官、藕官、蕊官决定出家,王夫人不允。因送供尖而入贾府的水月庵智通、地藏庵圆信,“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作活使唤”,力劝王夫人允许三人出家。芳官等人可能觉得佛门是清净所在,水月庵智能则视之为“牢坑”,书中则直接把智通圆信二尼称为“两个拐子”。书中与贾府有关的佛寺道观,其势利之处丝毫不亚于世俗人家。从仙境来的一僧一道,代表了佛道哲学的真境界,却是现实生活中僧道的另类。

妙玉迥异于净虚圆信诸人。净虚依傍权门,时时向贾母、王夫人等讲说因果这一类浅层次的佛教思想,又处处显得随和谦让,以行善为幌子,背地里干不容于佛祖的勾当。妙玉的清高,经常引来他人的不解与责难。

妙玉不同于净虚这一类势利之徒,也不同于癞僧跛道这样的高人。佛门其实是安不下她的。净虚诸人的行为显然是有悖于佛教教义的;妙玉也不能安心于佛理。净虚悖于佛理,走上了势利之途;妙玉不能完全信奉佛理,佛门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让她放心不下。

芦雪广联句时,宝玉才情不及诸姐妹,未接得一句。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折一枝红梅,并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住:“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不理解妙玉,说她可厌。黛玉是理解妙玉的。妙玉与宝玉,既有僧俗之分,更有男女之别。以佛法而言,男女之别并不重要,宗教都是要消弭性别差异的;以世俗而言,男女之大防至关重要。李纨命人跟着,倒不是出于佛法的考虑,而是她觉得妙玉寄居权门之内,必然欣然奉上;黛玉不让人跟着,也不是从世俗角度考虑觉得妙玉碍于男女之别不让宝玉折梅,而是她隐约看出宝玉妙玉间的微妙关系。二人的微妙关系,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节中已现端倪。

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到了栊翠庵。妙玉奉上老君眉后,便示意宝钗黛玉到耳房吃茶,宝玉随后跟了进来。妙玉给宝钗的茶杯是

瓟斝,上面镌有“晋王恺珍玩”及“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两行小字。给黛玉的是点犀
,给宝玉的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三件茶杯,
瓟斝描写最详细,其次是点犀
,绿玉斗则一笔带过。宝玉评价前两件是“古玩奇珍”,后一件是“俗器”。如果没有妙玉点破,大多读者可能也觉得,描写最详的
瓟斝最名贵,其次是点犀
,玉器在大家族极为常见,算不上奇珍。殊不知描写最简最不起眼的绿玉斗才最名贵。对茶杯的描写由详到简,妙玉与三人的关系则是由疏到亲。绿玉斗名贵与否还在其次,关键是它是妙玉自己日常用的。

再看妙玉为宝玉寻出的大

: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的一个大
。此
的制作工艺极易让人联想起黄杨套杯。黄杨套杯因刘姥姥而在贾府引起一阵子笑语。此
的工艺要求更高,欣赏价值大于使用价值,在书中仅见于此处。此
的曲曲折折,似乎象征着妙玉对宝玉的不可言说的心思。宝玉品茶后,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妙玉的心思真是欲盖弥彰。宝玉去折梅时,有旁人跟着,妙玉是断然不允的。“独你来了”,恰恰是要给的。

宝玉过生日时,妙玉送来一张粉红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不知如何回帖,袖了帖去问黛玉,路上遇到了邢岫烟。岫烟引用一句俗语评价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孔子有感于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张。孔子的提议有其现实针对性,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行为都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另一方面,这也极易把人束缚住,这也许并非孔子本意,但从后世的历史来看,这样的束缚几乎无处不在。岫烟与妙玉“有半师之分”,她并非借俗语来否定妙玉,但这句俗语代表了贾府大多数人对妙玉的评价。妙玉正是因为“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来贾府的。以当时的评价体系来看,妙玉既不合佛门清规,也不符世俗标准。妙玉的尴尬在此,妙玉的可贵亦在此。

以容貌、才华、气质而论,妙玉黛玉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下。同时妙玉又有与黛玉类似的心思:对异性知己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大观园诗社的风雅热闹,黛玉诸姐妹间充满真情、绝少心机的言说戏谑,恰恰反衬出妙玉的孤寂苦闷。

前八十回中,妙玉的诗仅见于“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节中。湘云黛玉道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妙句后,妙玉出来止住了,原因是有几句诗“过于颓败凄楚”。妙玉建议自己续上几句作结。如何续呢?“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妙玉续诗的末二句“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其实是诗中套话,也是她故意使用的障眼法。她所谓“本来面目”,也是顺着湘黛二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愁苦之音写自己的孤寂:帐悬文凤,屏掩彩鸳,反衬出自己的孤单;虽露浓霜重,犹登陟不已,借以销忧;倒数第二联“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不似“寒塘”二句凄楚,却也概括了自己的苦无知音、孤寂无依。

妙玉平时应该也会写诗自遣,但她的诗作不便示人、对于黛玉宝钗诸人,写诗都是末事,何况妙玉。黛玉未必认同写诗是末事的观点,但在公开场合,她是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来反驳的。妙玉又多了一层佛门的束缚,处境更尴尬。

黛玉写白海棠的诗: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咏菊诗: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问菊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梦菊诗: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等等。都可以诗作妙玉“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的注脚。

可以设想,黛玉若出家,应该也是妙玉的样子。姑苏二玉,皆为对方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回到开头提到的癞僧的话。不见外姓亲友,与出家无异。进一步说,其实是不让动男女之情。男女之情在世俗生活中已是大忌,更不见容于佛门。黛玉妙玉虽然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二人人生境况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而非本质上的。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府外姓四位奇女子
《红楼梦》之妙玉形象的矛盾性
“槛外人”妙玉的槛内缘
《红楼梦》中的妙玉,佛门中的黛玉?
晚安经典 | 妙玉向宝黛钗炫耀茶具茶技,为何只有宝钗笑而不语
宝玉生辰,妙玉送了一张粉笺自称槛外人,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