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斟细语】难以承受的医疗之重(上)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难以承受的医疗之重(上)
作者:火烧彤云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呐喊自序》
这段文字形象地描述了鲁迅先生的小康家庭在父亲的久病中被一点点拖垮,最终陷入困顿的凄惨情形。久病不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物质负担,在封建社会更是如此。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更是细腻地反映了这一深刻的社会现实。那么曹雪芹都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生病带来的沉重负担呢?

看病贵
首先是看病贵。第51回里,晴雯病了,宝玉叫人请了一位胡大夫来给晴雯看病,花了一两银子的轿马费,也就是出诊费。按仆人的说法,必须得给他一两银子才符合贾府的门户地位。这就是贾府请医生的最低诊费标准。
一两银子对于贾府来说是九牛一毛,对晴雯来说呢?晴雯的月钱是一吊钱,也就是一千枚铜钱。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枚铜钱?《红楼梦》里没说。袭人是一等丫头,地位比晴雯地位高一等,她的月钱是一两银子,从这个设定来看,一两银子肯定比一吊钱多。赵姨娘的月钱是二两银子一吊钱,从这个设定来看,一吊钱相当于一两银子的零头。所以估计一两银子相当于1200——1500枚铜钱。按说胡大夫是来给晴雯看病的,就应该由晴雯出钱。要真是这样,晴雯看这一次病,就要花掉她一个多月的月钱。
按规矩晴雯应该回家养病,但晴雯是宝玉最喜欢的丫头,宝玉把她留在了怡红院养病,自掏腰包付了诊费。但是宝玉的月钱也才二两银子!他光大丫头就有八个,要是个个病了,他都来付诊费的话,他也付不起!他要不是特别看重晴雯,也不会出这个钱!还有一个细节也说明了这一点。宝玉命令麝月去取钱付诊费的时候,麝月因为不识秤,误拿了一块二两多的银子给婆子,要婆子转给胡大夫。婆子要她换一块小的银子,麝月懒得去找,说多余的部分就给婆子算了。说明这种事并不经常发生,麝月才如此行事。假如宝玉经常请大夫给丫头看病,这么大手大脚花钱的话,那宝玉的钱包没几回就空了。
贾府给仆人发月钱,还对仆人的吃饭、做衣服、丫头的首饰甚至仆人的丧葬费都有相应的钱财或物资预算,唯独不管仆人的生病费用,可见请医延治的费用是很高的,高到就连贾府这样的“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豪门大族也承担不了!虽说一般人家请医生的诊费肯定不需要一两银子,但是可以以此类推诊费对于一个家庭的开支份量有多重。贾府都承担不了给仆人请医看病的费用,只能管到主子们,那么一般人家请医生看病的能力更是有限。
如果贾府这些月钱二两银子的年轻主子们每次看病都得自掏腰包的话,那估计活不下来几个。所以贾府采取的是全府包医制,包请王太医和张太医为荣国府主子常年看病。诊费就不一次次付了,总管房按规定的金额在每年四节大趸送礼给他们。这个费用应该是比一年之中单次请医生的诊费之和要低,贾府划得来,才愿意实行包医制。这两位太医因为有了固定的收入,也愿意被贾府包医。
按制度,这两位太医平时是给荣国府的主子们看病的,不包括给仆人看病,但是他们只听从贾府的召唤,具体给谁看病,他们并不管。于是宝玉就钻了这个空子,请了太医给丫头晴雯看病。另外,他们不仅看病,还提供医疗咨询服务,也不另外收费。比如,宝玉踢伤了袭人之后,按袭人的主意,找了王太医,把原由说明。王太医对症下药,告诉了宝玉一个治伤损的丸药名称,然后宝玉给袭人依方调治。

良医稀
看病贵还不算,一两银子请来的太医还不见得是好医生。宝玉看了胡大夫给晴雯开的药方,大骂“该死!该死!”,连连要打发他快走,换王太医来。为什么呢?因为胡大夫开的药方中有几味药是虎狼之药。什么是虎狼之药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毒副作用太强,虽然能治病,但病人服用后,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作者比宝玉更生气,这一回的回目就叫《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作者直接骂胡大夫是胡庸医。胡庸医,就是胡乱开药的庸医!
胡庸医或许还是个案,但是来给秦氏看病的一群大夫,除了张友士,也全都是庸医。宁国府和荣国府应该是一样的,也是采取包医制。宁国府的主子较少,可能就只包请了一位太医。秦氏病倒后,这位太医肯定也被请来给秦氏看病。秦氏吃了他开的药后,不见起色。于是贾珍又请别的大夫来看,还是无效,尤氏不由得愤愤然:
“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那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第10回)
大夫都成群了,一天三四个人轮流给秦氏诊脉,集体会诊开药方,病人仍然是毫无起色!接下来,张友士闪亮登场,妙手看病。《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与《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在回目和情节上遥相呼应。这绝不是宣扬“高手在民间”,而是反映良医奇缺。张友士不是医生,只是一个兼懂医理的老师。“太医”只是当时社会上对医生的一种尊称。他这种人不是社会的常态。若不是冯紫英介绍,贾家也就碰不上这么一位好医生。张友士直接批评之前的那些大夫耽误了治疗秦氏的最好时机,导致秦氏病入膏肓、医治艰难。
晴雯因为宝玉审阅了胡庸医的药方,避免了服用虎狼之药而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秦氏碰到了张友士,延续了她的生命;但是尤二姐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尤二姐已有三个月不曾行经,又常常呕吐酸水,连她自己都知道是怀孕了,贾琏给她请大夫,无非想进一步确诊一下。可这位叫胡君荣的太医倒好,居然说是月经不调!在贾琏告诉他可能是怀孕了之后,他又重新诊脉,并提出要看尤二姐的气色。
贾琏无法,只得命将帐子掀起一缝,尤二姐露出脸来。胡君荣一见,魂魄如飞上九天,通身麻木,一无所知。(第69回)
诊完脉之后,又看了病人的脸色,按说应该更有助于判断病情才对。结果胡君荣反而是“通身麻木,一无所知”,越发难以判断!这是典型的不学无术!既然无法判断,他就只好继续坚持他原有的诊断,开了活血散淤的药方,导致尤二姐流产!
有人提出,胡君荣开药方导致尤二姐流产,是不是有人指使?特别是尤二姐一流产,凤姐又是烧香又是祷告,做尽了一副虚假模样,胡君荣也逃走了。这令人确实生疑。凤姐确实有作案动机,但是有作案时间吗?书里写得很清楚,尤二姐是在无人在侧的环境下,单独把怀孕的事告诉贾琏的,周边没有善姐之类的凤姐耳目。贾琏一听这话,马上就派小厮去请医生。他派的肯定是他的心腹小厮,而不是凤姐的小厮。小厮也只知道要去请医生,而不知道尤二姐怀孕了。就算请医生这事当时被凤姐知道了,她也并不知道尤二姐怀孕了,肯定也以为尤二姐病了。
贾府有固定的包养太医,小厮去请的也是王太医。结果因为王太医去当了前线军医,小厮们只能是看到谁请谁,这才请了胡君荣。所以胡君荣来看病,根本就是一个偶然事件。假如请来了王太医,尤二姐就不会流产。凤姐有作案动机,可是从头至尾没有作案的时间。至于凤姐事后表现积极,烧香祷告,还请人算命,是想借此除去秋桐。给尤二姐看完病后,胡君荣并没有马上逃走,他根本就不知道他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可见此人是真糊涂!尤二姐流产了,贾琏气得要去打他告他,消息传到胡君荣耳朵里,胡君荣才逃走了。假如胡君荣受人指使要让尤二姐流产,那他开完药方就会马上逃走,而不是等到贾琏要去打他告他时才逃走。
胡君荣不是给晴雯看病的那位胡大夫,因为王太医开的药方和胡大夫开的差不多,只是用一些平和的药物取代了那几味虎狼药。倒霉的尤二姐碰到的是比胡大夫更糟糕的庸医。本就在风言酸语的生活中苦苦支撑的尤二姐流产后,没有了胎儿的牵挂,从容自杀。胡君荣的低劣诊治其实是害死尤二姐的直接凶手。
作者让两位太医都姓胡,就是反映好医生太少,糊涂庸医遍地都是。连太医队伍里的庸医都不少,那一般人家碰上好大夫的机率能有多少呢?

药品贵
看病贵,看病难,一两银子请来的太医还不见得是好医生!但这还不是医疗沉重的全部,药也很贵!《红楼梦》以人参作为载体,代表性地反映了这一点。人参有多贵?第77回里有具体的价格叙述。周瑞家的从贾母那里拿了二两上等人参,送到医生家去给凤姐配药。医生退了回来,理由是:
“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槽烂木,也无性力的了。请太太收了这个,倒不拘粗细,好歹再换些新的倒好。”
“三十换”是商行的行话,是指以三十两银子换一两货物,也就是贾母给的上等人参价值是三十两银子一两。当然,不一定每个病人要吃的人参都是上等人参,但是这个价格可以做个参照。张友士给秦氏开的药方中,第一味药就是人参二钱。秦氏已经病了快一个月,连尤氏都着了急,给她吃的肯定是上等人参。这样算来,秦氏一天光吃人参就要吃掉六两银子!
这个消费水平是个什么概念呢?贾琏偷娶了尤二姐之后,每月出五两银子作为日常开销,供养了尤家母女三人加上八九个仆人,总共是十来个人。书里写得很明白,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丰足”。不算其他药物,秦氏每天光人参就要吃掉六两银子,得吃多久呢?张友士给秦氏看病的时候是九月半,他说过了明年春分,病人就会全愈。那一年的冬至是十一月三十日,可以推算,春分则在来年二月上旬,这药得吃近五个月。要是秦氏真这么吃下去,光人参就得吃掉近九百两银子!再加上其他的药,起码是一千多两银子,这是不折不扣的天价药费!所以凤姐才对她说:
“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这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你,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的起!好生养着罢!”(第11回)
吃不起人参,病就可能治不好,这还真不是凤姐夸张,而是残酷的现实,贾瑞就是这样。贾瑞遭受“相思局”的打击后,身心受到重创,一病不起,越病越重,无药不吃,皆不见效,医生最后开出了独参汤的药方。独参汤的药方来自元代医学家葛可久所著的《十药神书》,要求使用大人参二两,去掉芦须,和五枚红枣一起煎服。独参汤要的是去掉参须、只要主根的人参,显然是认为这种人参更有效,这就和前面提到的给凤姐配药的那位医生的说法不一致了。哪种说法是更科学呢?从给凤姐配药的医生对贾母给的上等人参为什么失效的那段有理有据的解释来看,显然他说的更科学,更贴近现代医学的分析结论。现代医学通过对人参各个部位进行成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参须的药效比主根更佳。
元代是比清代更久远的古代,古人的知识也是随着时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变得越来越科学。但是关于人参各部位的药效问题,直到清代的医学界,在认识上仍然是参差不齐。贾瑞的医生和给凤姐的医生就不一样,后者仍是按照古代医书的方子来开药,没做任何修正。如果是上等人参,那么二两人参价值六十两银子,就算不是上等人参,估计也得要好几十两银子。贾瑞家不是宁国府,买不起人参。贾瑞的爷爷贾代儒只得来向荣国府讨要,王夫人命令凤姐称二两人参给他。
给凤姐配药的情节发生在贾瑞病倒之后,人参的药效与粗细无关的知识在贾瑞病倒时,贾府众人还不知道。他们也和贾瑞的医生乃至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觉得人参长得越粗大越有效,根须的药效差于主根。凤姐也一样。凤姐先是借口手头的人参都用完了,然后也没按王夫人的要求去找邢夫人或宁国府要,更没有选择大人参,只凑了几钱渣末泡须送了过去。曹雪芹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缺乏医药常识的社会现象,也可见凤姐为人狠毒、毫无怜悯之心。
渣末泡须的药效比主根更好,但是凤姐只给了几钱,一半的剂量都达不到,贾瑞吃了,当然不会好。如果凤姐给足了剂量,贾瑞虽然不一定会马上康复,但他那么年轻,至少病情会好转。病情好转后,他再调养一段时间,应该就康复了,也就没什么正照风月鉴的故事了。凤姐没给足药,是把贾瑞一步步推向死亡边缘的关键因素。
在《红楼梦》中,以一斑窥全貌,是常见写法。作者反复写人参,并不仅仅是展现人参的珍贵,而是借人参写出药品的重要和昂贵。
 


作者简介:
火烧彤云,湖南省长沙市人,建筑工程造价工程师,自幼喜欢《红楼梦》,爱思考,爱写作,追求美好高尚的精神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红楼梦》:胡庸医看诊了尤二姐,为什么马上就跑了?
尤二姐“被堕胎”之迷:几个疑点,一个假设-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给尤二姐乱下虎狼药打胎的胡庸医,是凤姐指使的吗?
只看了尤二姐一眼,此人何故魂飞天外?昧着良心开了张夺命的药方
胡君荣:庸不自知的太医
红楼梦:胡庸医比尤二姐还冤枉,王太医从军彻底害了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