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钦定"文书中,南阳卧龙岗就是纪念地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最早是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元代仁宗钦定的“武侯祠",言下之意,卧龙岗为纪念地。

据元代程钜夫《敕修南阳诸葛书院碑》记录:元武宗至大二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玮到南阳,率官员僚属到卧龙岗拜谒诸葛亮祠,“顾瞻徘徊,慨然兴怀”,即指示南阳地方官将祠扩修,并在祠东建孔子庙,庙后建诸葛书院。完工后,河南向朝廷奏请命名,元仁宗于延祐四年将南阳卧龙岗诸葛亮祠正式命名为“武侯祠”,卧龙岗上的武侯祠从此取得朝廷钦定的位置。

       由此可见,元代1317年最早将南阳卧龙岗钦定为“武侯祠",是纪念地,并没有提出“卧龙岗为躬耕地”这一说法。同时也可从中了解到,当时祠东还建有“孔子庙",是为了对圣人统一纪念。如果卧龙岗是诸葛亮的躬耕地,就不应该让先哲孔子来陪衬,来分享!

     再看看嘉靖十八年即1539明世宗特谴驸马都尉邬景和来南阳祭祀诸葛亮,祭文《祭诸葛武侯文》正确原文如下:

     维嘉靖十八年岁次己亥,三月己巳朔,越初八丙子,大明皇帝遣附马都尉邬景和、礼部待郎,谕祭于汉忠武侯诸葛亮曰:

“养高隆中,非三顾不起。戳力王室,拜二表而行。观其褫盂德,走仲达,孔明其人豪也欤。惜乎!将星陨地,中道而殂,汉遂不振,皆天也,非人所能为也。表中有祠,谕祭有仪灵爽不昧,尚其歆之。”

     文中开头就写明了诸葛亮“养高隆中",“隆中”二字,说的是自然是三国邓县之隆中,这也是诸葛亮躬耕地的唯一地点,在今天襄阳西隆中,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最早对隆中作了记载: 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碑文中没有一句提及“南阳"“宛城",说明大明皇帝对诸葛亮养高隆中是认可的!南阳某些人所谓的“南阳卧龙岗亦隆中"的解释何其荒诞!其目的亦昭然若揭!

      南阳卧龙岗本来就是“武侯祠",是诸葛亮的祭祀地之一,所以,大明皇帝遣驸马都尉邬景和到南阳祭祀也未尚不可。但并不代表大明皇帝认可了南阳为诸葛亮躬耕地的说法。

     我们再看看1528年,明世宗曾“钦赐”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庙额,明定春秋祭日期一事。据现存于南阳卧龙岗廊坊、立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李东阳撰写的《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记载:“宣德间,(南阳)知府陈正伦、陈悌相继修葺,岁以八月二十八日为侯忌辰而致祭焉。”由此可见,南阳官府首倡八月二十八日作为诸葛亮忌辰祭祀日,并为以后明代皇帝钦定诸葛亮春秋二祭是南阳人选择了八月的某一天开始了纪念活动而己。

       明嘉靖四年(1525年),河南布政司抚民兼分守汝南道右参政许复礼,向钦差提督抚治郧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蒋曙正式建议,为南阳武侯祠奏请敕赐庙额祭文及春秋二祭日期。呈文云:“南阳郡城西南七里许,有阜隆然,绵亘四十余里,名曰‘卧龙岗’,乃汉丞相忠武侯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岗上有草庐故居,庐前有忠武侯庙……实为亮藏修发迹之所……”。

     文中可以看出“实为亮藏修发迹之所”一句实为河南人呈文所说,并非明世宗所说,南阳人把这句剪缉篡改为“明世宗确认南阳卧龙岗‘实为亮藏修发迹之所’  ”,实在是有点亵渎圣意,居心不良 ,混淆视听。

        同时这里也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所谓“卧龙岗'乃汉丞相忠武侯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岗上有草庐故居"的说法来源于河南布政司抚民许复礼,他不是史学家,他又有何依据?他的说法都是无源之说,呈文自然无稽之谈了,至于所谓钦定,仅仅是沿用了南阳许复礼的说法而已,正文我尚且未见到,也无需见到。因为既便是钦定了,又能说明什么?

     可是大家要清楚:历史是人民写的!

          终上,从元到明的历代“钦定"文书中,南阳卧龙岗就是纪念地,没有一个“钦定"提及卧龙岗是诸葛亮躬耕地,任意拼接,歪曲,篡改都是逃不过人民法眼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航拍南阳武侯祠:诸葛躬耕地 胜迹卧龙岗
钦定祭拜
【圣旨】钦定祭拜,不得违抗
南阳市导游词 三亿文库
南阳武侯祠
[在路上]天下第一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