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OLED重大突破!打破限制,实现高效率稳定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近日,Nature Photonics杂志刊发了英国剑桥大学崔林松博士、Richard Friend教授,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陈先凯博士、Jean-LucBredas教授和日本九州大学ChihayaAdachi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论文“基于快速自旋翻转电荷转移态高效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Fast spin-flip enables efficient and stabl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charge-transfer states)。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0-0668-z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高对比度、超薄、可弯曲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高分辨率电视等显示领域,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OLED性能快速提升的核心在于发光材料的更新换代。由于OLED中75%的三线态激子通常因跃迁禁阻而不发光。因此,如何利用三线态激子来发光,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IQE)已成为OLED领域近30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因其单线态与三线态之间的能隙较小,三线态激子可以通过自旋翻转的方式转换成辐射发光的单线态激子,从而能够实现接近100%的内量子效率,在OLED研究领域引起极大关注。但由于受自旋禁阻的限制,TADF分子的单线态和三线态之间的自旋翻转速率一般较低,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在OLED中应用,很多研究者都致力于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英国剑桥大学崔林松博士、Richard Friend教授,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陈先凯博士、Jean-Luc Bredas教授,日本九州大学Chihaya Adachi教授等研究者通过分子设计来控制激发态电子构型、能级密度和自旋轨道耦合强度,最终将三线态激子自旋翻转速率提高到1.5× 10-7 s-1最终制备的器件获得了29.3%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并且在亮度1000cd m-2, 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仍然保持在28.6%以上。同时器件在1000 cd m-2初始亮度下的器件寿命(T90)长达600小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Photonics杂志上。

*感谢论文作者团队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OLED】发光效率的提升方法篇
世界各国,在OLED有机材料合成、提纯方面,都在加大研发投入
【材料】华南理工大学苏仕健课题组Angew. Chem.:硫原子修饰的稠环分子工程实现可调控的 TADF 和 RTP 电致发光
“迷人”的发光
OLED器件各种工艺流程/处理方式及其失效模式分析整理
【材料】香港大学支志明教授课题组Adv. Mater.:光色随电压变化的稳定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可穿戴式监测设备的新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