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聤
聤耳

针灸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泛指耳窍化脓性疾病。以脓色黄者为聤耳;以脓带青色者为囊耳;脓带红色为风耳;脓带白色为缠耳;脓带黑色为耳疳。多因劳伤气血,热乘虚而入,邪随血气至耳,热聚化火成脓。临床分聤耳实证,聤耳虚证。详…      共778字

聤耳

中国古代生活 中医病名。又名脓耳、缠耳。以耳道流脓,听力障碍为主症。分虚证和实证两类。实证症状:耳窍突发疼痛,听力减退,耳道流脓色黄,伴有全身寒热,多由肝经火盛或污水灌耳,郁而化火所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虚证多…      共188字

耳聤

中医 野猪脚爪切千年石灰杵以人粪拌匀,用大蚌壳全个,装满合好,外以铁丝扎紧,黄泥封固,于炭火上煅,至青烟起,置泥地上,出火气,研细末,瓷瓶秘藏。凡耳烂流水,各药不效者,傅之立效,此耳科秘方也。用治一切外证之溃烂不已者,亦神效无比…      共112字

聤耳实证

针灸 聤耳证型之一。多因肝胆郁火和三焦湿热所致。证见耳底痛、流黄色粘脓、听力减弱、发热头痛、脘闷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开窍。取风池、翳风、听宫、合谷、外关、足临泣。Atypeofotitismediasuppurative,mos…      共539字

聤耳虚证

针灸 聤耳证型之一。多因脾虚失健,湿浊不化,停聚耳窍所致。证见耳中流脓、终年不愈、脓水清稀不断或如粘丝状、眩晕、四肢倦怠、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濡弱。治宜健脾化湿。取听会、足三里、阳陵泉、太白。Atypeofo…      共515字

聤耳第十六

中医 《巢氏病源》小儿聤耳候:耳,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小儿肾脏盛而有热者,热气上冲于耳,津液壅结,即生脓汁。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不倾沥令尽,水湿停积,搏于血气,蕴结成热,亦令脓汁出,皆为之聤耳,久不差即变成聋也。《惠济》…      共1905字

聤耳出脓方

本草纲目 方剂名。①《本草纲目》木部第34卷降真香。【方源】《圣惠方》。【组成、用法】楠木烧研,以绵杖缴入。【功用主治】聤耳出脓。②《本草纲目》谷部第22卷麻仁。【方源】《圣惠方》。【组成、用法】麻子一合,花胭脂一分,研匀…      共989字

聤耳脓血方

本草纲目 方剂名。①《本草纲目》土部第7卷釜脐墨。【方源】《肘后方》。【组成、用法】目下灰吹满耳,深入天苦。【功用主治】聤耳脓血。②《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附子。【方源】《肘后方》。【组成、用法】生附子为末,葱汁如,灌耳…      共172字

聤耳出水方

本草纲目 方剂名。①《本草纲目》虫部第41卷竹蠹虫。【方源】《圣惠方》。【组成、用法】苦竹蛀屑、狼牙、白蔹等分,为末和匀,频掺之。【功用主治】聤耳出水。②《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红蓝花。【方源】《圣惠方》。【组成、用法】…      共139字

议聤耳

儿童疾病 议曰:凡儿胎气不充实,关窍不通利,盖由禀赋不足,胞养有亏,脏伤肾经,肾为根本,水之一数也,外应耳孔。或云水入耳,或曰乳汁入耳,较之即非。儿生气脉根壮,脏腑固实,虽水及乳入耳,必不此作,自是气不充,脉不实使之然也。儿无补肾之…      共250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黄散/白癜风/黄疸/小儿伤寒/耳内流脓/衄血无时/脓窠疮疥疮/牙龈肿烂出血/颈面腮部诸痈小儿丹毒/头痛面痈及小儿丹毒
治耳流脓脓
【李今庸:聤耳方--主治耳内流脓】
慢性中耳炎惹人烦,坚持治疗最关键,给你方子自己慢慢治
一三九、聤耳流脓用方  李今庸
(十一)脓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