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答疑」为何我的蛋白尿就是不减少?卫燕东
长期肾病范围蛋白尿会导致肾脏硬化纤维化并最终肾衰竭,血清白蛋白每下降10g/l,患者终末期肾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增加89%和137%。所以,每一位肾病患者都对自己蛋白尿的多少非常紧张。

“大夫,我们两个同时住的院,同时做肾穿,为什么他的蛋白尿已经转阴了,我的还这么多,这太不公平了,怎么回事啊?”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疑惑的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工作中,这样的事情确实很多,一起住院的两位病友,吃一样的药,可是仅仅几天,一位患者居然蛋白尿消失无踪影,另一位,蛋白尿却毫无变化,真的很令人费解和难过。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如何去做才能更好的减少尿蛋白呢?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患得病不一样。什么?怎么病还不一样了?不都是肾病么?住院证上都是肾病综合征,怎么就不一样了?

因为肾病综合征本身并不是最终诊断,这类患者住院后,我们一般需要做很多化验,还可能要做个肾脏穿刺活检,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能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肾小球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性蛋白尿的特点是肾病水平蛋白尿常见,成分以白蛋白等中大分子为主;

2、肾小管性蛋白尿:
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导致肾小管受损,对低分子量蛋白质重吸收减少所致,常见于肾盂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如汞、镉、铋等中毒,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特殊的中草药等等损害肾脏,一般尿蛋白<2g/24h;

3、溢出性蛋白尿:
血液中出现异常增多的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极限从而出现蛋白尿。

可见于溶血性贫血时的血红蛋白尿、挤压综合征及横纹肌溶解时的肌红蛋白尿,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等时的轻链尿;

4、组织性蛋白尿:
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可见于肾盂肾炎、尿路肿瘤等疾病。

我们今天针对的就是最常见的蛋白尿,也就是肾小球源性蛋白尿。而在小球性蛋白尿中,又特指微小病变性肾病、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还有紫癜性肾病、狼疮性肾病、感染性肾病等免疫诱导导致的蛋白尿,这些蛋白尿一般需要使用激素治疗,或者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而我们所谓的治疗方案相同,结局不一样,也主要指的是这些疾病本身预后不同和它们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例如微小病变肾病往往对糖皮质激素治疗非常敏感,激素起效常呈戏剧性,用药1~2周中先后出现尿量增多、消肿、尿蛋白转阴的现象。

而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性肾病等等对于药物的反应就没那么美妙啦,你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来等待药物起效,当然也可能没效……

其实,不只是病理类型不同对于治疗反应不同,就是病理类型一样,还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些时候,可能对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效都不好。

所以,相同的疾病、一样的治疗,结果也可能会不一样了。可能一位患者都已经完全治愈了,而另一位还在试着接受其他方案,继续努力要战胜疾病。

我们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基因、性别、年龄,没办法决定自己得什么样的疾病,没办法命令自己的身体对什么样的药物敏感。

但是,还有很多非药物因素对蛋白尿也有较大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却没有认真控制的,这些可能导致了蛋白尿不能很好地下降,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例如,食盐过量。食盐过量在我国非常普遍,国际知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指出:2002年中国人均每日摄入盐12克,2009~2012年人均每日盐和钠的摄入量较前下降,但还是大于推荐的每日最大摄盐量5克和最大钠摄入量2克。

“美国成人饮食管理指南”建议普通成年个体摄入2.3克钠/天;然而,对于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或年龄大于50岁的个体,应限制在1.5克钠/天。

无论是钠盐还是钾盐都要经过肾脏排泄,长期过量食用钠盐会引起肾脏的工作负荷增加,激发体内复杂的代谢反应,加重肾脏的排钠负荷,此过程中会引起钙的重吸引减少或使其直接沉积在肾组织中,前者引起骨质疏松,后者诱发肾结石。还会激活RAS系统,使尿蛋白增多。

所以,每一位肾病患者,尤其是伴有浮肿、高血压的必须严格限制盐的摄入。

肾病患者日常的盐要求是:3g左右(半啤酒瓶盖),少放甚至不放鸡精、味精、酱油、耗油(这些调料都含盐)等调味品,不吃榨菜、咸菜、酱菜、火腿、熟肉等食物,减少隐形钠的摄入,尽可能自己做饭做菜,更好的控制盐的摄入。我们需要用量化来控制,而不是一句“大夫,我吃的已经很淡了。

还有,血压得不到良好的控制。

很多患者由于担心吃降压药会依赖,怕对身体有副作用,因此,量血压高就吃,不高就不吃药,这样断断续续不坚持吃,导致血压时高时低、血压波动大,对肾脏、心血管的伤害都十分大。

并且,充分的血压控制,蛋白尿才能更好地下降。在2021年KDIGO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无论是否存在蛋白尿、糖尿病或高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是收缩压<120 mmHg。

为了更好的降低尿蛋白,优先推荐RAS阻断剂包括ACEI及ARB类药物来降压,ACEI指的就是**普利,例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等,而ARB类指的就是降压药物中的**沙坦,例如氯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等等。


所以,如果您的尿蛋白控制不好的话,注意一下血压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控制,降压药物选择是否合适。

除了上述的这些原因可以导致尿蛋白不能得到很好地下降,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参与其中,例如高蛋白饮食、肥胖、劳累、反复感染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患者在生活中不断地加强自我管理,例如,适度的限制高蛋白饮食、减轻体重、避免劳累、预防感染等,才能更好的降低蛋白尿,也成为别的患者羡慕嫉妒恨的目标。

链接点击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一科 卫燕东

配图: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想肾功能下降,两大指标切忌“为非作歹”,教你提早斩掉
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肾病,警惕2个表现及早防范
谈谈血糖监测,聊聊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病的尿蛋白怎么控制
如何治疗膜性肾病
慢性肾脏病(CKD)诊治新概念与共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