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赣鄱专栏 | 朱爱华 | 不灭的窑火

<<<

不灭的窑火

文:朱爱华 / 图:云瞰传媒

1

1

友人相约去瑶里感受瓷都的古朴气息。第一次,第二次,寻访皆不达。再次出发,终相逢,于红叶尽染青山时。

 我坚信,所有的遇见,皆因缘。

怀着希冀,走进古村,那青砖黛瓦,断壁残垣,散发出浓郁香气的古樟,瞬间把我体内的浮躁安抚。文艺范十足的素颜窄巷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苔藓攀附的墙角,破得不成样的茅厕、猪圈,开得如火如荼的鸡冠花... ...无一不使我的脚步慢下来,慢下来,再慢下来。纵横交错里,把我变成一个乖巧的孩童,安静地徜徉在它的怀抱。店铺里的苦槠豆腐、碱水粑、红薯干等等,熟悉又陌生了的物事,都在心湖荡起层层涟漪。院子里银发老奶奶从容地剥着茶籽,面对往来的游客,坦然地一笑,就像邻里路过一样自然。她那被岁月浸润了的容颜,藏有一种慈祥的安宁,又有一种沧桑的疼痛。

相似的物事,不同的人在演绎。我从隔世的遥远里,扯出绵绵思念,把奶奶做苦槠豆腐、磨红薯粉的身影,描摹成一副精美的图画,装置在行走的途中。

能够保持得如此完好,原生态的古镇已是极少。江浙一带好些从外地廉价购买的房子,只需经过一番拆装,让那些带有旧印迹的砖瓦和梁柱组成的房子,伪装成一幢幢古屋,美其名曰古镇。那样的古镇完全体现不出一个地方的人文和历史脉搏,只是商家拿来炒作,作为赚钱的工具罢了。

有幸来到古朴如初的瑶里古镇,带着休闲的心态,体验和感悟这里的风土人情,满足了我对于古镇的期盼。每一块残瓦,每一块瓷片都记载着瑶里人一代又一代繁衍的故事,诉述着瑶里千百年的风雨沧桑。

古镇就是古镇,尽管轻松而来,定不会让你泛泛而归。轻踏碎步间,吴氏宗祠赫然眼前。宗祠前方的正门两旁是侧门,侧门两旁是小门。正门的上方有三对门当,左右两旁有一对玉石户对(遮羞鼓)。单从这个门的讲究,就可以看得出里面隐藏着不一般的人文故事。 

吴氏的开氏始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瑶里吴氏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初诸侯吴芮,秦时任鄱阳县令,因助汉高祖称帝有功,被封长沙王。这个始建于明代,廿一世纪后重建的吴氏宗祠内完好地保留有历代传下来的族谱,是国内研究吴氏历史、风俗的孤本。不知要立家谱的舅舅,能不能从这里找到他们那支吴氏祖先的渊源? 

历史的长河注定要洒落一些尘埃于此。

兜兜转转间,已然来到了陈毅旧居。陈毅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皖赣特委会议,指示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统一改编成新四军。当时陈毅到陶业管理局,动员爱国的学员加入新四军,从事陶业的李清泉投笔从戎,与多名同学一道去瑶里参加了红军游击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战斗的硝烟已然远去,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让我肃然。







2

2

宋初,瑶里曾因陶窑遍布,淳朴的人们把这个地方叫作窑里。窑里,朴实、淳厚。后人雅称瑶里。瑶,一为美玉,又谐音饶。饶州乃富饶之州,古人称当地所产瓷为“饶玉”。

瑶里镇地处黄山、庐山的中心,位于景德镇浮梁县,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这里山清水秀,盛产瓷石,富含高岭土,是非常适合制造陶瓷的好地方。当地人依山建窑,伐木为薪烧制陶瓷。在唐代中叶这个地方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素有“瓷之源,茶之香,林之海”的美称。

瑶里地处吴头楚尾,皖赣交界之处。赣盛产瓷器和茶叶;皖盛产宣纸、徽墨和歙砚。这些产品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载体和符号。皖赣邻里,往来交易方便,长期的交易,加强了两地或外界的文化交流。

古窑址,那古老的陶瓷手工制作工艺和古水碓、古矿洞、古釉果作坊、古洗选池、龙窑遗址等古代陶瓷生产遗迹,加上麻石古道、瑶河等表明了当年本地有一套完整的陶瓷和釉果产销体系。釉果至今还在加工。随着瓷土的枯竭,熊熊燃烧了几个世纪的窑火日渐式微,为了延续生命,它在流动。窑工们不断迁徙,寻觅新的生产基地。然而,瑶河却流淌着窑里千百年来流动的春秋。 

早在商代,人们是怎么从深谷中发现了高岭那一堆粘土可以制作瓷?而后人又是经过了多少个日夜不断地试验,挥洒了多少汗水,用尽各种办法使其达到满意的硬度,最后才制出符合要求的那个叫做瓷的东西来?窑工们耗费了多少的心力和劳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那些瓷得以造型、成型、定型,而称之为瓷器? 

事实是窑工和科学家们,历经几个世纪的不断尝试研究,岁月沧桑里,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了让世人叹为观止的产品——景德镇瓷器。 

“高岭”早已成为瓷土通用名称。“China”不但成为中国的国际名称,而且加速了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 

俯拾一片瓷片,捧于手心,残缺的碎片中,陶工们的血汗早已随岁月的流逝而被风干,然而碎片中的釉色、图案依然可以窥视出匠人叹为观止的智慧与温暖的艺术情怀。怀着虔诚的心,静静地揣摩,感受它无言的震撼力,感受历史的呼吸,感受陶瓷文化的脉动。







每个碎片都蕴含着窑火的故事,匠人的血汗,匠人匠心的DNA。

对于大自然的造化,人们常常赞美为“鬼斧神工”。面对陶瓷碎片,我由衷地感叹:人之伟力,远远超越自然的伟力。这也正是人类值得自我傲视“神灵”的地方。

树影斑驳了的阳光投射到瑶河淤泥填满的河道,有的河段,浅水清澈见底,水生植物和沙石清晰可见,小鱼悠游。两岸红黄绿相间又层次分明的树木,倒映水中,形成的天然水彩画卷,不知激发了那些画家和作家多少创作灵感。难以想象,千百年前,这里曾是繁忙的河道。那些装载瓷器的往来船只从这里出发,经昌河到饶河,再经鄱阳湖进入长江,水陆交换,几经辗转,把瓷器带到全国各地,甚至日本和马来西亚等热带各国。这中间,多少人力,多少骆驼商贩,多少航船将那许许多多的陶瓷运往四面八方?

曾经的繁荣成为了远去的风景,人们追忆过去,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高度小心地保护这些古迹,不单单是对充满智慧的先人予以怀念,而是古窑遗迹不仅在古窑炉结构、烧造工艺流程、作坊遗址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并且对于诸如我国南北方瓷器的交汇融合、南方地区早期白瓷与青白瓷生产等中国陶瓷史上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细步走在长长的鹅卵石古道上,仿佛穿越千年。古道幽幽,思绪悠悠。

记得上学的时候,村里的几位小姐妹都弃学去景德镇上班,她们的工作就是给成型的产品绘彩。彩绘又分多种工作,有的专门印花,有的专门上灰,有的专门填彩... ...我去看她们的时候,跟厂长闲聊得知:每一件陶瓷制品,都要经过很多种工序才能完成,并且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各部门工人都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操作方法,同时要有耐心和刚毅的性格。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名列世界第一,在其鼎盛时期曾是世界上分工最发达的国家。






《天工开物》记载:“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这七十二手融入了多少窑工的汗水和心血?

脑海中闪现一个画面:酷爱中国景德镇陶瓷的路易十四,正在处理政务,忽然,他疲惫地抬起头来,目光触碰到案前描着龙形的瓷盘,那蓝白相映,晶莹明快的画面,顿时让他的心情明朗起来。继而,他双手捧起瓷盘,暗自思忖:线条如此洒脱,图案如此生动,立体感如此强,且自然逼真,构图如此丰满,多层次且有序... ...这等精巧的工艺和高超的技术,真的让人佩服。他站起身,环视着宫内观音、弥勒佛、寿星、西天王母等神奇人物及各种花草虫兽的陶瓷,深深地感叹:中国的艺术家和制瓷工人太有智慧了,真是了不起,了不起啊!然而,他却不知道,这些原青花瓷,就是出自瑶里的窑工之手;他更是不知,如今景德镇的瓷器,除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之外,它造型美,耐高温,端着不烫手等特点,均是其他地域生产的瓷器不可比拟的。

想当年,在菲律宾一只景德镇碗可以视为珍宝;在欧洲,小件景德镇瓷也可以作为帝王互赠的礼品。世人对于景德镇瓷器的厚爱,让窑工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落日残霞,老树寒鸦。好一个白朴先生,早知道清山绿水间,藏了白草红叶黄花。 

飞泉流瀑,禽鸟归林。村庄尽处,茶籽壳燃起的青烟,疑似山间的迷雾,又似那曾经的窑火,朦朦胧胧乱了我的双眼。古镇在烟雾中如歌如诉,瑶里的窑火将经久不息。

       

         2019年11月于鄱阳







作者简介

朱爱华,淡然,随性。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上瑶池,人间瑶里!5月28日,相约“世界瓷源”瑶里镇;览国家双遗产,品特色苦槠宴
这个江西最美的古镇,隐藏着中国瓷器领先世界千年的秘密!
最美中国红----帝王红
瓷都掠影
对元青花研究的几点认识
红釉瓷器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