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箍桶匠

箍桶匠

文:积健为雄 // 图源:堆糖

#

新居装修时特地设置了一间集洗衣兼洗澡房,配有杉木做的大木桶、木盆等,但一次都没有使用过。打拼的年纪尚不到享福的时候,早出晚归的节奏也无隙调试体验过,倒是儿子帮我将一个洗脚桶端到楼上,让我每天晚上回来以后泡泡脚、活活血。烧好一瓶水,煮上一壶茶,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自己喜爱的反映五六十年代的电视剧,杉木桶散发出特有的香味,溢满整个屋子。水温低了添加热水,木桶里的水由盖过脚背逐渐升至小腿肚子,直到一瓶水用光,水温复归室温,一集电视剧恰好结束,一天的疲劳也就荡然无存。此时,是一天最轻松的时刻,每天有这般的享受已是相当满足。

那黄灿灿留有一个个木结和木纹的原木色洗脚桶在灯光下十分显眼。经受了一段塑料制品的“大势围剿”,人们的养身需求在回归理性的筛选中“不再盲目追求时尚”,木桶极地反击冲出重围,重新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市场有木桶销售,就有制作的工匠。于是,昔日常见的箍桶匠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箍桶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在家乡,箍桶匠属于木工之列,主要制造桶形用具,用箍将做桶的板捆在一起,确保接缝严实。制造的木制品不仅适用于家庭生活,如水桶、饭桶、锅盖、脚盆等,还有的与农村生产紧密联系,如田间施肥浇水用的桶和勺子等,故而在以前农村须臾不可缺少。各种木桶材料都采用杉木,因为杉木呈白色,材质轻而结实,不易开裂且防蛀,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纹路自然,木结显现,有一股好闻的木香味,是制作房梁和器具的上好材料,适合做各种各样的桶。木桶做好后只要简单刷一层清油漆,保持木质的自然纹理,经久耐用。随着时间的延续,木桶的颜色也会逐渐由浅变深,懂行的人能从木桶的色相大概估算“桶的年龄”,有些家里的木桶传了好几代。

箍桶匠的担子与其他手艺人的担子有所不同,他挑的担子有一个三、四十公分高、椭圆形的木桶,桶盖一半固定,另一半可以自由开启,桶内用来放置各类工具,一半固定的盖子能当矮凳子用,箍桶匠就坐在上面干活。箍桶匠的工具有木匠最常用的刨子、锯子,还有许多特殊的工具,如外圆刨、板凳刨、削刀、刮刨、脚刨、内圆刨、斜凿等等。各种特殊的刨子都是因为木桶造型的特殊性,不断地演变而来。如,桶的外形有圆弧状,不是直直的木板拼接,聪明勤劳的前辈们就制造了“革”字头形状的外圆刨,专门用于刨木桶的外部;半圆形内圆刨,铲木桶的里面;有两条腿的板凳刨,刨木桶帮板(俗称桶的耳朵)的两个小面;还有脚刨,用来进行桶底安装开槽之用等等。测量工具也有所不同,如用“圆尺”来测量和控制桶的大小比例。木桶的侧板和底板加工好,要上箍。桶箍也分好几等,有竹箍、铁箍和铜箍等几种,生活用的小桶以竹制的箍为主,做的大桶只要家庭条件允许都会选择铜箍。生产用具主要是铁箍,这些用具常受田间泥水和阳光所累,也容易“爆箍”,要经常补箍。木桶箍好后,需要用专门的腻子来防漏。腻子制作也是一项技术活,需要用桐油和石膏粉按一定比例经过较长时间揉拌而成,其成分比例完全靠箍桶匠自己凭感觉和经验掌握,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一般都有箍桶匠事先做好带来。

以前很小的时候与舅公家前后相接,共用一个天井,所有的水桶等家什都是用舅公家的。那些木桶都有相当的年头,有的颜色变成了深棕色,据说是舅公的爷爷奶奶手上传下来的,材质好,用料也厚实。日后搬迁分开后没了依赖,父母就用搬迁时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杉木房梁,请了一位箍桶老师傅上门制作一对水桶和两只脚盆。一个是小一点的普通脚盆,小孩子用;一个是高脚脚盆,给外婆用,方便弯腰伸腿。箍桶匠锯料、劈料、刨料,用上所有的刨子,刨出朵朵细腻柔软、香气扑鼻的木花,三根圆木变成了圆形有弧度的精致木桶,统一用铜箍,刷一层透明的清漆。从此,家里挑水、用盆等就不再发愁。

那一年,邻居家大姐姐出嫁,嫁妆除了很多红色绿色的绸面被子,还有油漆成红色的脸盆、脚盆、马桶等,一式铜箍。这些红色的木盆都是邻居大姐姐的父亲特地为她从上海带回来的,也就比普通人家嫁女儿更为排场。邻居家一早就亲朋云集,热闹非凡,“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看得出,出嫁的大姐姐穿着一身的红妆,满脸红晕、满眼放光、满心喜悦,十分漂亮,没有那种要离开父母的不舍。在老家,使用什么样的桶箍也反映出这个家的生活水平。若是家里有姑娘要出嫁,再穷也要打制几付好铜箍,不让嫁出去的姑娘被人轻看笑话。更何况邻居大姐姐家里殷实富有,油头粉面的父亲在上海工作。我们习惯叫大姐姐的父亲“上海阿叔”,听他“阿拉长”“阿拉短”地讲一些从没见识过的事,仿佛听单口相声。

传说中,木工的祖师爷是鲁班,他的妻子邓氏是箍桶业的祖师婆。相传远古时没有什么桶,煮饭的水要用荷叶包,洗衣去河塘也没盆装,妇人干家务活很不方便。鲁班的妻子就对丈夫说:“人们都说你是巧匠,你就不能替我们女人弄个盛水的东西?”鲁班摇摇头表示为难。鲁班的妻子两手在腰间围裙上向后一抹,很生气的样子。鲁班顿受启发:“有办法了,就照你这圆形围裙做”。于是,先锯后刨,做成多块条形木板,箍成一个圆形木桶。以后便逐步演变,做锅盖、箍木盆等等,一直沿用至今。

同任何一门手艺一样,越是往后发展越能分解多个分支,发明更多特殊的技巧。大概木匠与人类生活联系太紧密的缘故,可谓历史久远,分类繁杂,工艺异同,各有技巧。如果一个木匠没有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就做不了所有木工活计。听人说,木匠有大小木匠之分,大木匠分为造房子木匠和造大木船木匠;小木匠指做家用器具的手艺人,又有方作与圆作之别。方作就是做桌椅台凳;圆作才是专做桶、盆的箍桶匠。

箍桶这一古老的传统手艺,历经沉浮,依然方兴未艾。只不过原有个体经营模式逐步演变为作坊加工、工厂批量生产,工具设备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正从纯手工制作向机械化、智能化升级。如今,挑着担的箍桶匠固然很难再看到,原有的那些工具也只有在博物馆偶然见到,但这一手艺还在传承,因为人们还是喜欢用木桶木盆,环保又温馨。

#

相关链接:

弹棉花匠

作者简介

积健为雄,又名雲石翁。赏彩练飞虹,游湛蓝大海,作诗文会友,写人生故事。出版《穿越时空的呓语》散文集。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艺人之——箍桶匠
老箍桶匠焕发“第二春”
最后的箍桶匠--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箍桶匠
消失的箍桶匠|原乡
正在消失的手艺——箍桶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