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鄱阳采风特刊】 徐和生 | 情落枧田街

文、图/徐和生

版式设计 / 湛蓝

情落枧田街

我对老屋怀有特殊的情感,也许是我从小在乡下长大,成年后又一直在城里生活。我是反对农村一户一宅政策的,这种政策的出台,毁掉了无数的老屋。改善农村人的居住环境,真的有必要把农民用来放置农具杂物的老房子拆掉吗?有些人当年举家迁往城里工作,乡下的老房子被拆掉后,就很难回去了。

戊戌年初冬,《香落尘外》组织文友走进鄱阳县采风,我有幸一同前往。采风的最后一天安排我们去枧田街大源村。大源村离县城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与景德镇接壤,坐落在一条宽阔的峡谷之中,大源河在村口缓缓流过。走在大源村碎石小路上,我仿佛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看到时光在这里停住了脚步。我又见到了那些熟悉的房子,铺着卵石的小巷,汲水的老井,犁田的黄牛,这里所见到的一切,与我小时候生活的农村是多么相似。这些灰色的瓦房,整齐排列在宽阔的山谷之中,黄山余脉逶迤北去,它既是大源村的靠山,又挡住了外部世界的侵扰。冬日暖阳温柔地洒在这被青山怀抱,被松林掩映的山村,安谧而又祥和。这些古朴的房子, 是扎在大地最深处的根,是农耕文化的灵魂,赤脚的农民可以踩着黑色的土地,盖着灰色瓦片的屋顶可以升起袅袅的炊烟,原始的农具是农耕文明的标本。当所有的农民都洗脚上楼,所有的农具都变成灶膛里燃起的火焰,唯有这些老屋才能寄托我们的乡愁,留住渐行渐远的儿时记忆。我们要感谢枧田街的领导干部,没有一刀切地执行一户一宅政策,保住了这些古老的房子,留住了无数人的乡愁。

我看见一栋高大的两层木楼,中间大概有3米高6米宽的挑空,马头墙高低起伏,阁楼上雕花的窗户有些残破,估计是以前某大户人家的朝门。炊烟从木楼后面几栋老屋里袅袅升腾,宛如一条条扯不断的白练,向蓝天缓缓飘去。一缕炊烟攀上了一棵靠墙大树的梢头,为它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衣。我穿过木楼走进院子,岁月在老屋的柱子和横梁上刻下了历史的皱纹,碎石垒砌的墙壁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饱满浑圆,不肯向岁月低头。老屋有一种深沉的古韵之美,一种燃着岁月酿成的陈酒般的醇香,让你一闻即醉。这些老屋见证了几个时代的变迁,包容着岁月给它带来的创伤,象征着农民们至纯至朴的精神。也许这里的原住民以一种避世的态度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此时,我多么希望有一间厢房里传来铮铮的琴声,或者是浓墨的香味,我想,我会进屋讨一杯暖茶,坐在院子里细细品茗,听琴声山高水长,然后跟那写字的人讨要一幅字画,我还会跟院子里的孩童说起我儿时的故事。我很喜欢这种带院子的房屋,只闻花香,不谈悲喜。每天看青藤漫过篱笆,看浮云飘过屋顶,每天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站在院子里深吸一口空气,闻着满是自然清新的花香,倾听门前流淌的溪水声。我会用人生最初的心态敞开心扉,迎接日起日落,淡看云卷云舒。院子虽小,却也能得到灵魂充盈的满足,不一定要面朝大海,只要春暖花开。

我从院子里出来,一同采风的文友们聚拢在一口古井前,据说这井有500多年历史了,井圈在岁月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枧田街乡干部李后胜用木桶提上一桶水,只见井水清澈透明,一位女工作人员给大家分发一次性纸杯,邀请大家品尝。井水很甜,这是家乡的味道,这是儿时的记忆,这是母亲厨房里的牵挂,这是父亲肩上挑起来的希望,我们这代人是喝井水长大的,我们都已离开了农村,远望家乡,思念被老屋里的那缕炊烟牢牢牵住了。如今,有多少老屋还在,老井还在?眼前这口500年的老井,不仅保护完好,水还可以生喝,怎不让人惊讶,让人感动这方土地上山山水水的原汁原味?

一头肥壮的老黄牛从小巷子里慢悠悠地走过,一只小黄狗在黄牛后面轻吠了几声就跑进了屋子,一个老农背插着柴刀笑吟吟地看着我们拍照,一双手纳的暖布鞋慵懒地躺在门前的石阶上晒着太阳,一位秀气的男子手托着腮坐在门槛上望向路的远方。让时光在这里停留吧,让我们慢慢地行走。多么希望有大把的时间在自己家乡的山林里,在田野间,安静地享用独处的清欢,许我一个人的恬淡。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此时方才领悟到陶公归隐山林的怡然自乐。

我们向村后的古樟林走去,几棵上了年纪的老樟树静静地守在田野上,远处峰峦叠翠,草木葱茏,几棵红枫在茫茫绿色中特别显眼,像一只只火凤凰在山峦之中飞翔。这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如同老屋一样守着岁月的宁静,等着远游的孩子归来。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故乡在,姓氏不改,就能找到回家的路。砍柴的老农用他地道的方言解说着这些树的传说,虽然我一句也没听懂,但他带有古韵的方言还是让我听得津津有味。我提出要跟他合影,他没听懂我的意思,后来在当地村干部的翻译下,乐呵呵地与我一起拍了照。古樟群旁边有几堵断壁残垣掩映在竹林之中,墙壁上稀稀疏疏地长着几株阔叶箬竹。我走了进去,赫然发现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盘,半截石槽横卧在石盘上,在一堵断壁前,几个方形的石舂倒卧在墙角。这应该是一处水磨油榨坊旧址吧?可惜杂草覆盖了这里曾经的繁华,白舌紫菀和浦儿根一白一黄在这片荒芜之地争奇斗艳,向世界宣示普通的无名小花也有自己的春天。蒋文风也发现了这片旧址,她举着单反细细地捕捉着那些平凡的被人遗忘的小生命。

离开樟树林往停车场走,路过一户农家,一对中年夫妇站在低矮的围墙内热情地招呼我们摘橘子吃,又端出刚煮熟了的红薯。此时已近中午12点,大家看到这香喷喷的可吃的东西,又被他夫妇俩的热情感染着,顿时抢着吃了起来。院子角落里那一树压弯了枝头的橘子,在阳光下泛着金灿灿的光,就像中年夫妇脸上幸福的笑容,灿烂而美丽。

回去的路上,阳光温暖地罩着大地,落叶随风舞动,田野里那一片金黄色的稻穗,在我们的歌声里羞涩地低着头,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在流年里轻舞飞扬。让我们为收获欢歌,把枧田街的喜悦寄给远方。

(特别致谢枧田街各界友人对本次采风活动的大力支持)

作者简介

徐和生,男,网名“清风明月”,微信号:qfmy2124。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人。以文字舒缓生活压力,愿有一处小院,不谈悲喜,只闻花香。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建设 | 游遍上海古镇 (郊游叙事)
「走遍鄱阳」主要看气质!鄱阳人若不去趟枧田街,真的会后悔!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王火《文坛百家专辑》201910140 5
落尘(经典抒情长诗)
落尘*
《落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