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评│李建毅 | 让诗歌走在路上

让诗歌走在路上

            ——崔加荣诗歌印象

文:李建毅

图源:堆糖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不学诗,无以言”应该说诗歌从滥觞之日起,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国民思想的脊梁。从《尚书》引用的诗歌,到屈原《楚辞》个人文学创作地开始,直到新诗产生前的这两千多年以来,诗歌一直被国人奉为文学或者精神皇冠上的明珠。然而随着新诗的产生,人们对诗歌地看法迥异。喜欢诗歌的,认为诗歌始终是文学中的顶级钻石,当之无愧。不喜欢诗歌的,把诗歌当成垃圾,甚至还产生了像韩寒这样所谓的良知作家发出,“现在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这种体裁也是没有意义“的声音。可以说现代诗歌地发展还一直处在争议之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诗歌正在逐渐被冷落,当然也就避免不了许多诗人放弃或者减少了诗歌写作,能坚持下来自然是难能可贵的。而我身边就有一位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在商海搏击的路上,却一直让诗歌走在路上的诗人,他就是集企业家与诗人一身的崔加荣君。

应该说,在我所见到的诗人中,崔加荣是一位非常有坚持、有理念的诗人。当然他对诗歌也并不是没有怀疑过,这正如2015年他在诗集《花开四季》①的后记里说“数年前,由于梨花体、乌青体及下半身等诗坛现象给大家带来诗歌信仰上的迷惘,诗歌有渐渐离人们越来越远,诗人被边缘化的嫌疑,我曾经一度放下了诗歌写作。后来诗歌届出现了诸如郑小琼及余秀华等触动社会最脆弱点的朴实诗人,让我再次看到诗歌自我治疗和自我进步的迹象,我又开始了诗歌写作和发表。”可见他在诗歌的路上也曾经迷茫过,但最后他坚持下来了。

因为他的坚持,使得他成为了让评家喜欢的为数不多的诗人之一。我认为他的诗歌的可读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the world

一是他诗歌意境上的醇美。我国由古典到现代承前启后的美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②如崔加荣的诗歌《一片金黄过后》③正是通过季节的和时间的场景转换抒写了人生的勇往直前。其整首诗为:

周末黄昏的公园边上

已经稍微失去方向的秋风

再一次回头,摇了揺天边的云朵

脚底便染上了遍地金黄

一片金黄之后,季节

骤然收窄了关于颜色的通道

灰和白把世界描绘得更加瘦长

只有换上绒毛的狗,显得充满爱意

两片干瘪的火凤凰树落下的皂荚

极不情愿地藏匿在落叶之下

我听到了果壳裂变的声音

犹如我曾经踩过的冰层破碎

一粒种子错过了春天

只需要等待四季的轮回

闲置了三个季度的心

却盛放不了你火热的躯干

其诗歌的第一段通过“周末黄昏”和“公园边上”时间和空间的具象以及“秋风”来让读者进入到诗歌的时间和空间。最后作者再次用“脚底便染上了遍地金黄”来侵染秋天的深度。第二段则再次用“季节”和“骤然收窄了”及“关于颜色的通道”来做了一次时间地表达,当出现“灰和白把世界描绘得更加瘦长”和“只有换上绒毛的狗”,实际是已经到了很浓的冬天味道了。

到了第四段“我听到了果壳裂变的声音/犹如我曾经踩过的冰层破碎”则是诗人用自己的行动唤醒春天的开始。为什么要唤醒春天呢?当我们读着“一粒种子错过了春天/只需要等待四季的轮回/闲置了三个季度的心”时,读者就会明白原来是曾经错过了春天,而且心已经闲置了三个季度。这时空的变化始终是围绕着一个目的而来,那就是在失败中勇往直前,或者说,对自己的收获远远不满足,冲刺地是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哪怕是在“金黄”的收获季节,我们盼望的仍然是春天的播种。

再如《把影子安放》④:

杨树林后面的麦茬地里

新种的玉米苗出得有些参差不齐

我仅仅从地头望了一眼

算是和土地做个简单的告别

直至行走到暮色氤氲的村口

都不敢回望那稍微弯曲的脊梁

只怕母亲的目光太深邃

令我无法自拔

我把影子暂时安放在那里

我想这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寄存

等到春暖花开,柳絮儿堆积

等到水草丰盛,蝌蚪儿成群

等到秋月再一次滑向北方

等到柏油马路修到村头

我就拖着儿女和陌生的脚印

来取回我的乡思

作者通过第一段前四句的“游子的告别”,第一段后四句“游子内心的反应”。第二段一到第六句“游子的等待”,到最后两句“游子的希望”诗歌醇美意象构成一幅完美的意境图。这让我们想起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歌《返乡》,“歌者的灵魂必得常常承受,这般忧心,/不论他是否乐意,而他人忧心全无。”所以海德格尔评论荷尔德林的诗歌说:“诗人的天职是返乡,唯通过返乡,故乡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⑤确实,对于故乡来说,没有任何人会比诗人对返乡地渴望乃至心灵回归的迫切。作者的诗歌正是作为诗人把“把返乡作为诗人的天职”来写返乡的诗歌的。

二是他对诗歌语言之美的坚守。这诚如我在《诗人应该坚守诗歌的语言和伦理之美》所说,“诗歌本身就代表着语言和伦理之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诗歌的语言和伦理之美,就不会有我们对诗歌的永恒追求……文学评论家更应高举自己手中的笔,为捍卫诗歌的语言和伦理之美而勇敢地站出来摇旗呐喊!”⑥

所以我是特别赞同诗人崔加荣所说的“现代诗歌也不能以单纯的口语化为荣,而是要继承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的。而他也是这样做的。如他的散文诗:《村庄的影子》⑦随便列出一段来读,都会觉得他的诗歌充满着美的语言。

“城市的喧嚷使我越来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灵魂也变得摇曳不定,如同已经变了形的梦。寂寥使我开始蜕变,如同蝉一样,在阵痛中走向另一个世界。丢下泥土的襁褓,连同灵魂一起幻化。

村庄里氤氲的炊烟,仍然没有落尽的榆钱,在我脑海里倒影。如同乡愁一样,越拖越长。

一只狗,翘着腿在村头的桥墩上撒尿,斑驳嶙峋的石桥,依然淡定得悄无声息。桥的一头是我,一头是母校。它的沧桑见证着黄土和文明的碰撞。”

他这一段文字里用了看似普通,其文字却能从听觉的“喧嚷”和视觉“影子”相对,缥缈的灵魂与动词“摇曳”发生关系,梦成为了变形的美学,“村庄”和“炊烟”、“榆树”“狗”、“桥墩”等构成画中的意象,由意象深入到意境,写得极妙,表达对故乡地不舍和留念,跃然纸上。

三是他的诗歌在传统文化的坚守。如《一地麦茬》⑧整首诗歌就从拟音世界的“劈劈啪啪炸响了一个上午的麦地”开始,通过各种创作手法描写了劳动之美。其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地坚守。其诗歌是这样的: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父亲徒手

把劈劈啪啪炸响了一个上午的麦地

剃了个精光,间或有不听使唤的麦穗

被遗忘在明晃晃的麦茬地里

车轮轧过之处,两条从春到秋的年轮

阵痛,在分娩的茬口上如愿以偿

一地麦茬,行距分明地蔓延一个心情

等待雨水,等待重新回到土里

等待耧铃过后的晚上

扯一把根系,和玉米偷欢

父亲甩一把汗

把草帽放在麦茬之上,汗珠滚落了一地

浑身湿透的骡子,比原来的颜色更像枣红

用新铲过的前蹄扒土,用尾巴驱赶牛虻

麦茬在骡子响鼻声中撒向太阳

一直无处藏身的野兔

从一片麦茬奔向另一片麦茬

父亲顾不上追赶正值肥腴的兔子

他要赶在乌云压到地平线之前

打着响鞭,赶回家晾晒心情

第一段运用了拟人化和移就修辞手法,写出来“麦地”被“剃了个精光”,“车轮”变成了“从春到秋的年轮”,空间蜕变成了时间,然后时间变成了空间。第二段则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用“阵痛”和“分娩”,“蔓延”、“等待”等系列语汇构筑了一个完美意象空间,同时通过“等待耧铃过后的晚上/扯一把根系,和玉米偷欢”侧面描述了收获的喜悦。

第三段从“父亲甩一把汗把草帽放在麦茬之上,汗珠滚落了一地”开始,描述了“湿透的骡子”、“前蹄”,并把“尾巴”和“牛虻”等常见具象给读者呈现了一幅绝美地农忙和劳动图像,堪称劳动之美的诗歌。最后一段再用“野兔”作为起点,再现世人展现了一幅因为收获麦子,野兔无处可藏而到处逃跑,而父亲却只管他麦子的收获。因为“他要赶在乌云压到地平线之前/打着响鞭,赶回家晾晒心情”。整个诗歌整体意象浑然天成,充满着劳动之美,喜悦之情。

《背着时间向南行走》⑨则通过“时间从河南以南开始,就没离开过我/我背着时间的行囊沿着尚未苍老的河床向南行走/带着第一滴泪的温度”开始,梦写春天,“走过春天的沙漠/使种子怀春,做一个/不可临摹的春梦/ 等待他日分娩”到“夏天撞上平流层的时候/岁月被拦腰斩为两段/一段在村子里发酵/一段在石屎森林的岸边晾晒”,再用“撕下粘附在顽石上的青涩/被秋风吹成金黄色/闻不到收获的甘甜/只有河床上被无限放大的背影”,来写秋天,最后用整体意象隐喻冬天,故诗人说“大雁把暮色拉高/时间轻如鸿毛/把我压倒在年龄的冰层之下/用一种叫做中年的宣纸,裹紧梦想和尊严”。

作者最后再用“如果太阳还愿意升起/我愿意用光来丈量青春/穿过五千年前的今天寻觅蒹葭里的女神”来回味时间的梦想。整首诗用春夏秋冬的各种具象来构筑诗歌意象,直抒胸臆,来表达自己思想。既是一种对故乡、对过去淡淡的乡愁、心愁,对时光的感叹,也是一种对希望的吟唱。

诗歌《靛青色的诺言》⑩开头以“我从民国一路走来/怀揣从大清帝国夺来的诺言”,让人不禁要问,这是诗人的爱情,还是富国的理想?而“路过未名湖畔的小径/路过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还是一种爱情的妥协?“偷看了一眼你长发及腰的背影/你的回眸一笑使我打了个趔趄”是爱情,还是离不开的包袱?整段诗歌就在读者的不断怀疑中不断推进。而“错过了风逐落花的春季/你的眼神在夏夜里疯长”或许既是一种失意,也是一种错过,于是诗人不得不用“我趁着理想尚未风干/趁着河坡刚好返青”来进行一次对爱情补救。并且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做一次证明,故诗人说“在心底植下一株靛青/来漂染流浪太久的诺言”。整首诗既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一次对传统爱情,传统文化的坚守。

《躲过头顶的流星》⑪则通过一系列的现代意象写出了一场“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轰轰烈烈的失败爱情。其中“我躲过了头顶的流星/却没能躲过你无意中的眼神/你羞涩地拢起朝向左边的刘海/我的右手突然有些颤抖/一个字眼不小心滑落在纸上/却不敢朝信笺上多看一眼”通过大量的细节和心理描写,道出了自己对爱情失意的“恐惧”。而“流星只朝我眨了眨眼/夜空就修复了那条弧线/说好了中年不再心动”则让诗人从恐惧中回到理性和社会责任,甚至让人想起婚外恋。但最终一场失败的爱情还是结束了。故作者说“星光依然击中了要害/当我收起半行诗句/竟不能自圆其说”虽然诗人以理性接受了爱情的失败,但最终还是流露出念念不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这就是传统文化和传统心理的复原。

四是他的诗歌充满着时代的理想,在写作中不断前行。他的诗歌一路走来,从他在纸质刊物诗歌地发表,到公众号地吐声;从他第一本诗集《花开四季》地出版,到2018年他新诗集《在路上》的诞生。我几乎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仔细潜心阅读,几乎每首我都做了眉批。这倒不是我时间的清闲,而是我对他诗歌的负责。最主要是我看到了他诗歌充满着时代的理想,并且在写作中不断前行。在他《花开四季》里的诗歌相对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他的新诗集《在路上》显然有了很多飞跃性地进步。如他的诗歌《躲过一滴露珠》⑫,就多次从时空地转换中,运用了借代、拟人和拈连手法表现了自己内心、生存空间备受挤压的一种哀怨。故诗人说“躲开一滴露珠/心底的秋凉便泻了一地/盾构了二十年的一条隧道/总不能抵达你失去光泽的河床”。

整段以露珠借代生我养我的农村故土。以“泻了一地”比喻空间,“隧道”比喻时间,“河床”再次比喻空间来多次实现了时空转换。

而第二段“夜行的鸿雁/划过皎洁的月光/秋虫考虑太多的生命长短/每一声鸣叫都行色匆匆”则以拈连的手法突出“划过皎洁的月光”营造一种以动制静静更静的意境。拟人化手法的诗句“秋虫考虑太多的生命长短/每一声鸣叫都行色匆匆”更使人感受到了时间上的急迫和挤压。和第三段的“桂花的馥香/在仲秋总是太过煽情/我权且躲在你的一首诗里/做一个乡愁的替身”中的空间挤压、内心挤压构成呼应。

再如《怀揣一个秘密》,⑬第一段“当朝阳爬上了我的窗台/你顺着阳光塞给我一缕长发/它却又从我的指尖滑脱/我只好追逐到风里/一支半开的风铃花和我撞了个满怀”从对恋人的希望到失望,即“你顺着阳光塞给我一缕长发”却又“它却又从我的指尖滑脱”,这其中“阳光”由“爬”的事物嬗变成“长发”,然后又变成“失望”的事物,故说“从我的指尖滑脱”但诗人还是没有回归到现实,所以,只好“追逐到风里”,而“一支半开的风铃花”正是恋人含苞待放,喜欢而不语的羞态又燃起了希望。

第二段则由“我怀揣着一个秘密”开始,诗人经历了内心的多次矛盾,可是始终没有越过内心的“羞态”。故诗人说,“从上午逃避到月落星稀的夜晚/几次都想朝你递一个眼神”。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阻力,当我们看到“都没能越过噪杂的人群”才知道爱情的阻力还有“噪杂的人群”。于是诗人只好再次等待,故“我只好试着把你藏在诗里”,可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内心的爱恋还是在酒精的催促下表露无遗,所以诗人只好坦白了“酒精它却出卖了我”!

可以说整首诗歌有晚唐词人温庭筠的《更漏子·柳丝长》⑭中的“红烛背,绣垂帘。梦长君不知。”有情对无情,愈见情之切。当然这首诗把他理解成是人生或者事业的追求,也未尝不可。以物喻事,古已有之。不仅其意象和意境均比较成功,而且处处充满着爱情生活的理想。

可以说每次读到他的诗歌,既有他对传统的尊重,对古典的借鉴,也有他对西方文学的学习和尝试。最欣喜的是每次都能读到他进步和前进的地方。这正如他在最新出版的新诗集《在路上》所说“这本诗集里的作品,整体的最大特点是抛弃了以往抒情过于平面化,增加了对诗歌主题事物认知的立体感和深度,使作品的画面感和感情表达更加饱满,更加准确。”⑮可见作者是一直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了创新和新的手法尝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就是他的诗歌不仅在意境上的醇美,让读者读他的诗歌如饮甘醇;二是他对诗歌语言之美的坚守,让人如临美的世界,而不是在某些诗人所倡导的口语化把诗歌走向苔藓化结局。三是他的诗歌在传统文化的坚守,使得他的诗歌充满着古典美,捍卫了诗歌文化的底线。四是他的诗歌充满着时代的理想,在写作中不断前行,这使得他的诗歌成为时代的烙印,也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缩影的原因。作为他的好友,我也更希望他作为一位有坚守的诗人写出更好的作品,始终让诗歌走在路上。

参考文献:

①③④⑦原载《花开四季》北京,团结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作者:崔加荣

②原载《人间词话》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作者:王国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维驹诗选|把意象写成雪花,把意境写成一场暴风雪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怎样写现代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