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湛蓝 | 盛夏光年,重遇西江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成都专栏】

文、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去年十月,因尊重苗俗,在苗族歌舞中一口气饮尽一碗米酒,一身豪气,辞别西江千户苗寨。彼时举国欢庆,载歌载舞本是这个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没有更多的疑问。

这个七月,晨曦洒满长街的时候,再次来到西江千户苗寨,第一眼看见的是云顶高耸、着蓝色苗族民族服装戴银饰的苗族女性在阳光下漫不经意地歌舞,其中有两位着白棉布衣衫的老年男子吹着芦笙伴奏,中间木桌上摆着一坛米酒,还有土碗,游客上前,姑娘便会斟酒相敬,这便是苗族人特有的礼仪——迎宾酒。离开时,广场上依然是这样的场景,仔细看,人换了。我突然若有所思,他们在坚守什么?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完整保存苗族原生态文化的地方。多个依山而建的村落相互连接和呼应,形成气势。特别到了晚上,站在观景台上,看千家掌灯,整个山野成了星河,煞是壮观。千万盏灯火中,有一个民族歌舞演出台,展示传统民族服饰与苗族传统文化生活,让人情不自禁想要往这个民族深处走去。

吊脚楼

我们搭乘景区观光车到观景台,眼前原始朴素的景色吸引了许多人慌忙不迭地拍照。我站在晴空下,见漫山遍野的绿荫深处,一条翡翠绿的溪流穿镇而过,两岸,坐落千户苗民,那一幢一幢的吊脚楼上,一沟一沟古朴的黛瓦屋顶,让我生生觉出自己不是过客,而是归人——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记忆原乡呵。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存放着生产工具、肥料,或关养家禽、牲畜,也设置有卫生间。由此可见,时至今日,千户苗寨依然沿袭着小农经济,生活自给自足,还处于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第二层有堂屋、会客厅、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休息以及坐在上面做刺绣等手工活儿,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呈现了苗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休闲、恬淡的世外桃源生活。第三层像粮仓,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食料等生活物资。

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青山相依、绿水作伴的田园风光异常引人驻足、流连忘返,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种建筑结构和风格,反映苗族居民精打细算、珍惜土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意义。建造房屋时,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长桌宴

苗族千人长桌宴是苗族最高规格的宴席形式,体现的也是最隆重的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摆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去到苗乡,遵从苗俗,大家按照苗族习俗有序入座,寨老用鼓藏肉、糯米饭、米酒祭祀后,燃放鞭炮。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随着旅游业的高度发展,文化交流频繁,沿袭传统的同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苗族风情,长桌宴也渐渐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苗族长桌宴需要提前预定,两次到凯里,都是暮色四起时,以至错过了长桌宴。朋友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在盘古寨订了晚宴,所幸,还能感受到长桌宴的尾声。盘古寨每天都设有长桌宴,似乎把每个日子都过成节日。去年国庆,适逢中秋,进寨子时,穿蓝色蜡染、缀着银饰民族服装的苗族姑娘在我们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一枚红毛线缠绕的红鸡蛋,寓意吉祥如意。宴席上,所有人共同举杯,在苗族本土人的带领下,齐声高呼“嚎酒”,长桌宴的序幕由此拉开。腊拼、古藏肉、苗王鱼、白切鸡、野兔肉、青岩豆腐、韭菜根……桌面上摆满了苗族的传统佳肴,美味飘香,胃口大开。席间,穿着盛装的苗族姑娘,端着酒杯,边舞边唱,顷刻间敬酒歌舞顿起,一派歌舞升平。几杯醇香米酒饮下,已是微醺。长桌宴渐至阑珊,歌舞表演开始。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人会唱歌,个个会跳舞。一张普通的树叶在他们指间一卷,置于唇边,能模仿出百鸟鸣叫、龙吟虎啸,生动活泼,仿若置身山林。芦笙舞与鼓舞都是苗族的传统舞蹈。芦笙舞分习俗性、表演性、祭祀性和礼仪性。那夜,苗族青年在月光下,载歌载舞,寻找中意的爱侣,表达纯洁的爱情。歌舞刚一开始,ETA一眼看出这是跳月舞。一段舞,将人带进一个美丽的传说中:相传一个苗族姑娘爱上了月亮,她历经磨难,终于和月亮成婚。的确,那夜的芦笙舞开始是习俗性的,恰逢中秋,跳月舞很是应景。芦笙是苗族歌舞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乐器,朴拙简单,男子吹芦笙,姑娘们扭着腰姿舞动出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姿态。几千年来,歌舞伴随着苗族的历史,生动地反映出苗族人民的生活。苗族的歌舞,极富山野气息,古朴、粗犷,表达了他们真挚、纯朴的思想情操,也使人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真、善、美。

夜色阑珊,篝火点燃,夜开始沉睡。我把背包递给朋友,加入到篝火舞会的队伍中。随着音乐踩着节奏,将自己融入这个民族中,成年以后,无忧无虑的日子毕竟少之又少,有此机会,自然倍加珍惜这不可多得的放逐。篝火映照的脸颊有些发烫,朋友站在场外,闪光灯下,记录着这个良宵。

寨子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中生活的人,平静安详,是欲望少,又或者是几经辗转迁徙后的安居乐业。

苗族古歌

那天在千户苗寨西寨门等朋友的车来接,跟着苗家姑娘起舞,我的目光不经意落到身边两位吹芦笙的老人身上是,让我从歌舞中退了出来。他们头戴斗笠,穿白色对襟布衣,另一位老人的衣服上用帝王黄线绣着“福”、“龙”以及“龙的传人”等字样图案,脖子上挂着中国红的绳子,这在我心底引起小小的震动: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我发了一会儿怔,想起汉民族的中国年,许多人为此作短暂的迁徙,当迁徙回到生养我们的地方,除了吃喝、慵懒和麻将,又开始抱怨现在的年没了过头。归根结底是疏于传统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淡化,不能不令人堪忧民族属性的淡化。民族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一旦缺少了应有的仪式感,很难再激起内心的敬畏。

两次到苗乡凯里,发现不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寻常日子,迎宾酒与民族歌舞从未间断过,原来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继承这个民族的文化。你落脚的瞬间,便感受到了这种属性。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韧性,引导我走进更深层次的苗族文化。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2006年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歌大多在民俗活动如“鼓社祭”、婚丧仪式、亲友聚会、民间节日中演唱。演唱者多为老年人、巫师、歌手等,通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可以几天几夜地连续表演。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包罗万象,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古歌主要分为《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四部分。其中《铸日造月》提到冶金技术,反映青铜文化打下的烙印;《砍枫香树》描写里老断案,展现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管理机制;《洪水滔天》分为洪水滔天和兄妹结婚两部分,一场悠远的记忆,与天斗、与地斗过后的安定,反映了苗族人民务实的本质,也建立起一种神性的崇拜意识,牯脏节是至今最为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跋山涉水》,很有气势,表现一个民族不屈不挠、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整部史诗以口传心记为传承手段,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版了苗文文本。全诗属五言体结构,押苗韵,长达一万五千余行,塑造了一百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诗中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解释和人们艰苦奋斗开创人类历史的功绩,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其中尤以王安江歌师为代表的“王安江版苗族古歌”为经典之作,他不惜半生流离颠沛,他沿途乞讨为生,追寻苗族的古歌旋律,行遍了大半个中国,被人们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守望者……

车载着我们远离西江千户苗寨,总感觉有一种力量拽着我频频回首,落下车窗,见碧空高远澄澈......

/闲来,与你一起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方的家
多彩贵州(2)
【西散原创】段建筑作品 | 西江千户苗寨游记
【贵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歌舞欣赏(上)
【芦笙会】10.18
西江苗族歌舞(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