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诵 | 贺凯统 | 麦收季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麦收季

作者:贺凯统 | 版式设计:强哥 | 主播:过往云烟

四月四,麦子黄。说的是故乡每年到了农历四月四前后,麦子开始黄梢,预示着麦子就要开始收割。每年农历四月四我们老家附近的徐营村,也就是五四诗人徐玉诺的故乡,有老日子会。其实也就是为了收麦准备购买农具,看看家里的杈把扫笤,以及镰刀绳子等用来收麦的工具是否该添置更换,或者是盛新粮的麦圈、袋子是否够用。一到四月四,十里八村的农人们,赶着牛车或者马车,一家老小或者是几家一起就相约着到徐营村去赶会。到了会上,把牛马拴在村头的大树上,大家分头或者是一起到会上转转,购买自家需要的物件。老家附近像这样的老日子会除了徐营村外还有薛庄村,薛庄村的在四月初八,比徐营村的晚一些。要是遇到阴天不能赶徐营村的会,村子里的人一定是不能再错过薛庄村的会的。薛庄村是个镇,村子里有省道公路通过,那是不怕下雨的,没有泥泞,所以老家的人在赶过徐营村的会后,一般只要没事,还是会到薛庄村的会上看看,再添置点什么也是未可知的事情。

薛庄的会过罢,天上的太阳一天天开始毒辣起来,上午看起来还带着青头的麦子,经过一个晌午的太阳照射,在下午青色就少了许多,或者开始大面积的泛黄。不敢等了,有经验的人家拉着板车,带着镰刀在天刚蒙蒙亮或者还没亮的时候就下田了。一家人人手一柄经过头晚打磨飞快的镰刀,大人一次排几拢,小孩或许少一点,从地的一头开始割麦子,或是半蹲,或是弓着腰,一镰刀挨一镰刀的慢慢向前推进。有经验的从不抬头看,只顾低着头看着手上的镰刀和眼前的麦子,不紧不慢地向前推进着。也有性急的,割了一会儿直起腰,看看前面,还有多远才能到地头,就这样割一会儿,直起腰身看看前面,不自觉地慢慢就被拉下了许多。

麦子割倒后,成束地放在身后,有经验的农人身后,麦茬低低的,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麦堆,麦穗都朝向一个方向。等到装车时方便抱,不容易散落。没有经验,性格急躁的人后面则是摆放的麦子堆大小不一,方向也是横七竖八,麦茬也高低参差不一。其实割麦子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磨性子的活儿,急不得。麦子经过严冬,历时半年之久,经历风霜雨雪,再沐春阳,吸收天地瑞霭,日月精华,终修得正果。颗粒归仓,收割是第一道工序,马虎不得,更何况麦茬的高低还关系到下一季作物的耕种,所以家乡人品评谁的农活儿的好坏,就看其收麦时候身后的麦茬高低和麦堆的摆放,一眼即明,无需多言。

麦子割倒后,多是用板车拉回去,在村头的打麦场上的边角寻一处地势稍高的地方,开始把运回的带杆的麦子垛起来。大人把卸在场地上的麦子用杈挑到高处的麦垛上,上面站一个人,多是这家稍大的孩子或者是女人,再用杈或者双手把挑上来的麦子合理地调整摆放,间或在中间来回走动的踩踏着,好让麦垛更加结实,层与层之间咬合的更坚固,好在随后的风雨中稳固地站立而不倒塌,这是一项技术活儿。

就这样,一天天地早起晚睡着,故乡的麦子先是前后的山坡地上,然后是小河两岸的肥田,水肥充足的田地上的麦子相对成熟晚,这也给麦收拉长时间,免得像有些地方一起熟,来不及收割,在一两个正午的骄阳炙烤下,就焦了,收割和运输的时候容易断头,掉在地上,颗粒归仓是名不副实了。终于有一天,田野里一眼望去只剩下收割后浅黄色的麦茬,远远望去,村头的打麦场上站满了一个个金黄色的、像极了肥胖面包的麦垛。劳累的农人终于可以直起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喜悦的表情中夹杂着日子留下的的沧桑。该准备夏种了,要趁墒,赶在下一场雨来临之前,去赶着牛或者马把麦茬地翻起来,把玉米、黄豆、绿豆、芝麻等秋作物播种进土地里,把红薯种上,这样才能够回过头收拾堆放在打麦场上的麦子。

等麦茬地基本耕种完毕, 来不及喘上一口气,用水把场地打湿,把谷糠均匀的撒在场地表皮,用牛拉起粗重的石磙,后面绑上用簇密枝条做的络子,上面再压上一块厚重的石头,然后开始一圈圈,一遍遍的转圈碾压,之后在场地晾干以后,那是光滑如镜的,硬度和光滑程度丝毫不亚于水泥地面,赤脚走在上面,那舒服和爽快是水泥地上找寻不来的。农人会挑选一个大晴天,扒开麦垛,在场地上把成束的带杆麦子打散,然后厚厚地虚起平摊在麦场上,那厚度往往可以把童年的我淹没在里面。经过一个上午的阳光照射,风从支起的麦秆空间里来回乱窜,忙活到中午的农人把摊好的麦子再翻一遍,把下部的翻上来,然后回家吃午饭,午饭过后稍微眯上一觉。起床后一家人就扛起杈等工具赶着牛马到了麦场。套上牲畜,扬起鞭子,石磙就在晒得焦脆的麦草上乘风破浪向前,经过一遍遍碾压,厚厚的麦草成了薄薄的,紧紧的和瓷实的场地表皮相拥抱着。有经验的人看看脚下的麦子,停下滚动的石磙,一声:翻场。于是一家老小就拿起木杈开始从外向内,朝着一个方向挑起麦草,抖擞着,把它们翻一个身,然后再驱赶着牛马拉起石磙继续滚动着。重复着之前的工作,看看差不多了就该起场了,起场是个技术活儿,一般这个时候小孩是要靠边站的,大人们用杈把麦草挑起来,抖了又抖,把夹杂在麦草中的麦子抖落下来,麦草成一堆堆的放在身后,然后再寻一处地方,把麦子草像原先一样堆放好。然后把留下的和着麦糠的麦子聚拢起来,依着风向堆放在打麦场中央。这个时候一般都是向晚了,女人回家烧饭,男人则依照风向开始扬场,一个人或是两个人用木掀铲起和着麦糠的麦子,高高地抛向上方,从前向后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落下来,麦糠被风吹到一边,饱满沉重的麦子落在脚下,执扫笤的人,在麦子落下后,在下一次落下之前,快速地轻轻地用尖部掠过,把麦子上面的些没有脱净麦糠的麦子清扫到尾部,一扬一掠,那场面优美得很,小时候我常常被这样的场景吸引着,呆呆地站在场地边上看上很久都不愿离去。

其后又是几次这样的重复,终于把堆放的麦子都碾压了一遍,重新另外堆放。一个变小了的麦垛站在原先高大的麦垛旁边。这边成堆的金灿灿的麦子堆放着,散发着新麦的清香。趁天气晴好,摊开在麦场上或者是自己的平房顶上晾晒。这个时候站在高处望去,家家户户,村头路边,一片片的打麦场上都是黄灿灿的麦子平摊着,像是一块块散发着香味儿的金黄色煎饼。

随后的遛场程序和第一次打场程序一样,只不过收获没有第一次大。这样连番数次碾压之后,剩下的麦草软软的,去掉了浮躁的青气,被农人细致地重新上垛。这一次更要压实中间部位,最后中间部位是整个隆起的,一直到来年甚至都是中间高高的隆起,这是农人牛马过冬的粮食,储存依旧马虎不得。

等这一切就绪,麦收还没有结束,新收的麦子需要再次晾晒,除去湿气。在这个时候,地里的秋庄稼已经铺满田野,玉米都可以埋住脚脖子了,于是锄地又在晾晒麦子的同时开始了,第一遍地锄完,麦子也晒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把晒好的麦子装仓储存了。直到这个时候,农村的麦收才算完全结束。从开始收割的第一镰到结束,动作再利索的农户也要一个月多一点,遇到个别做事拖沓的,往往是两个月左右的事情了。

田野里的玉米好似一天一个样,转眼就一人高出顶花了,腰间插着一个或者是两个“手榴弹”,一排排整齐地占领着田野,故乡的麦收终于在农人的一声深深喟叹中收场了。

日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重复,永无止境地重复着。 现如今的麦收 ,简单快捷,机械化的收割省去了农人的辛劳,同时,也让现在的孩子少了一点儿什么。

作者简介

贺凯统,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平顶山市人,业余喜爱读书,也偶尔操弄笔杆。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清风明月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稿费:湛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精选:六月,故乡麦黄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五 月 天
唐兴爱:​麦子黄了|组诗
犹记当年收麦忙
这些传统收麦神器,有的已有千年但大多已消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