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求意见稿 2】《夏家堡村志》· 沿革

《夏家堡村志》

第一编 境域

第二章 沿革

第一节 明代



   据汾阳市后沟村玲珑塔旁所存明代天启五年(1625)八月初九日刊立的《启建道场碑记》[1],碑文中有“太原府文水县人祁县夏家堡寄住兵部听用守备官武应鸿室人王氏……书撰”一句,可以说明,明天启五年夏家堡村就已成为一个村落,并隶属于太原府祁县管辖。

村人广传,现在的夏家堡是由两个村庄组成,即西半村的夏家堡与东半村的武家庄。本村武金辉先生讲,两村中间尚是李家社,夏家堡可能是三个村子组成的。这些说法呼应了早期武、李等家族迁入本村的过程,应该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明代天启年间的武应鸿落款不写武家庄而写夏家堡,似乎可以说明四百年前武家庄已经属于夏家堡。具体武家庄、李家社只是聚落迁徙形成的地名?还是已经达到村庄规模,隶属于夏家堡?代远年湮,无文字资料留存,现已无从考证。

《启建道场碑记》

第二节 清代



山西芮城县图书馆藏孤本康熙四年(1665)刻本《祁县志》、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四十五年(1706)增修本《祁县志》及历代《文水县志》《交城县志》《清徐县志》中,没有任何关于夏家堡的记载;夏家堡之名,首见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本《祁县志》[2],似乎可以说明在康熙以前,夏家堡并非行政村。
据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本《祁县志》载,当时全县有130个村镇,计东、南、西、北四路,夏家堡属西路。
光绪八年(1882)刻本《增修祁县志》同。

乾隆本《祁县志》中的夏家堡



第三节 中华民国



民国初年,祁县划为三个自治区。城关与西南乡为一区,区署设在城关。东观镇及贾令镇一带为二区,区署设在东观镇。子洪镇附近村庄至北关镇为三区,区署设在王贤村[3]。夏家堡属二区。
民国八年(1919),阎锡山政权实行区村制,正式在县乡村之间设立区的行政建置。全县分为四个区。一区区公所驻城关,辖区南至任村,东南至元台沟,西至平遥、文水界,东至昌源河,北至丰泽。二区区公所驻贾令镇,辖区东至长头,北至清源(徐)界,西至文水界,南至沙堡。三区区公所驻东观镇,辖区东至太谷界,北至徐沟界,西至昌源河,南至涧村。四区区公所驻子洪镇,辖区北至鲁村,南至北关,东南至太谷、榆社界。区长由省委派。区以下为行政村,全县编为96村。夏家堡属二区。
民国十七年(1928),山西实行乡村制,4个行政区的编制未变,只是改行政村为乡,称村长为乡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一月八日,日本侵略军侵占祁县城,东观镇及南同蒲铁路沿线村庄同时沦陷,阎锡山政权祁县政府南逃到平遥县达蒲村。次年一月,绕道平遥县南山,返回祁境,驻扎在来远镇。二月,在新寨村成立管辖祁县白晋线以西、南,同蒲路以南地区的第一区区公所。后又在峪口村设立第三区区公所,在贾令镇附近设立流动的第二区区公所。第四区区公所设在来远镇。十数年间,夏家堡始终属于第二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了适应抗日斗争需要,将全县划分为5个区。一区仍在任村、新寨村一带;二区、五区在同蒲铁路以北,以丰泽村、丰固村至西高堡一线为界,东为五区,西为二区;三区在峪口村一带;四区在来远镇一带。民国三十年(1941)年一月,建立祁(县)北县佐公署,辖同蒲铁路以北原二、五两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同蒲铁路以南地区重新划为3个区。东峪沟、南凤沟一带为一区,白晋线以西为二区,上庄沟为三区。同年5月,撤销祁(县)北县佐公署,所辖村庄划归榆(次)太(谷)祁(县)路西抗日政府管辖,称第四区,又叫祁北区。解放战争时期,原二区分为第二区(自晋路西山区)和第四区(白晋路西平川),其余各区如故。同一时期,阎锡山政权将其统治区划为3个区,分别设区政府于城关(一区)、贾令镇(二区)、东观镇(三区),并将其占领区的171个自然村,编为31个治村。夏家堡属贾令镇(二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称治村为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七月七日,祁县解放。祁北区归回原建制。全县分来远、任村、东观、申村、城关、贾令、南团柏、北谷丰8个区,137个行政村。六区驻地贾令,辖贾令、西阳羽、西高堡、夏家堡、后营、前营、南左、北左、东阳羽、左墩、范公、长头、姜家堡、塔寺、谷恋、吴家堡、沙堡、戴家堡、程家庄等18个行政村。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3月,根据山西省政府新编制规定。祁县行政区划调整为4个区、1个镇。一区驻来远,辖15个行政村。二区驻下占县,辖37个行政村。三区驻东观,辖39个行政村。四区驻贾令,辖39个行政村。城关镇驻城内,辖7个行政村。夏家堡属四区。
1953年7月,根据省政府划乡建乡计划草案,全县在5个区的基础上划为39个乡,2个镇,辖310个自然村。四区驻贾令,辖为七个乡,分别为贾令乡、范公乡、谷恋乡、北左乡、夏家堡乡、里村乡、程家庄乡。夏家堡乡辖5个自然村:夏家堡、后营、前营、西高堡、西阳羽。1954年,除保留一区(驻地来远)外,其余4个区均取消。全县为1个区、40个乡、2个镇,309个自然村。
1956年4月调整区划,全县为来远、北关、盘陀、孙家河、胡累、小韩、南团柏、晓义、西六支、夏家堡、里村、城赵、韩家庄等13个乡,城关、东观、子洪、贾令4个镇,307个自然村。1957年增设克鲁、中庄、生茂3乡。全县为16个乡,4个镇,306个自然村。辖七个村:夏家堡、前营、后营、南左、北左、西阳羽、西高堡。1956年春进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之后,改村为社。夏家堡社、后营社、西高堡社合称五星社;西阳羽社、前营社合成海潮社;南左社、北左社合称远景社,五星、海潮、远景三社各自作业。
1958年9月13日,实行人民公社制。公社下设若干管理区。11月10日,山西省委决定,祁县、太谷合并,称太谷县,县政府驻太谷城。祁县原辖区划为6个公社,49个管理区,辖306个自然村。贾令(卫星)公社驻贾令,6个管理区,即贾令、谷恋、范公、北左、夏家堡、前营。
1961年5月1日,祁、太二县分置。原东观公社分为东观、晓义、峪口3个公社,原城关公社分为城关、西六支两个公社。全县共9个公社,182个生产大队。1962年5月,原古县公社分为古县、任村两个公社,原城赵公社分为城赵、里村两个公社。全县为11个公社,185个生产大队。1965年4月,增设城关镇居民委员会。1971年4月14日,武乡县分南公社划归祁县,全县为12个公社,1个城镇居民委员会,194个生产大队,333个自然村。1972年3月4日,分南公社复归武乡县。截至1983年12月21日,全县为11个公社,1个城镇政府,184个大队,289个自然村。夏家堡村属于贾令人民公社管辖。
1983年12月21日至1984年3月11日,完成公社改乡的建制,全县设城关、西六支、东观、晓义、贾令、里村、城赵、古县、祁任村、峪口、来远等11个乡,城镇1个镇。1984年8月29日,恢复东观、贾令二乡为镇,同时,改设来远、古县、城赵三乡为镇,全县为6镇6乡。夏家堡隶属于贾令镇。
2001年2月26日,祁县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6乡、6镇,重新划分为昭徐镇、东观镇、贾令镇、城赵镇、古县镇、来远镇、西六支乡、峪口乡6镇、2乡。至2020年,夏家堡村属于贾令镇管辖。

注释:

【1】张益平总点校.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汾阳市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7.09.第374页

【2】(清)陈时纂.祁县志.清乾隆四十五年刻本,祁县图书馆古籍部藏.

【3】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祁县志[M]. 北京:中华书局, 1999.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宁周家河畔 || 作者 周凤桐
被撤并的魏家口村
梨树县太平镇历史概况
独流镇
天柱历史沿革
梁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