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之 少阳三焦证

前面介绍了少阳小柴胡汤证,这是一个以少阳胆经为主的病证。少阳不光是有着以胆经为主的这样病证,其实少阳还有以手经的三焦经为主的一些病证。

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少阳三焦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三焦它的生理和病理。三焦从结构的角度来讲,我们说,古人认识到,他说躯体之内,五脏六腑之外一腔之大府。它是我们机体躯壳和五脏六腑之间的一个夹层。也就是说,构成了一个空腔。所以,从躯壳主外,而五脏六腑主里的这样一个特征。它和我们前面讲的,这个少阳为枢的性质极为相符的。

三焦的生理功能,我们大家在学习《内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三焦是决渎之官。它实际上是水谷元气运行通路。所以我们机体的水谷元气,都要借三焦这样一个通道,能够通达全身。当外邪侵入三焦之后,就会导致三焦的病理变化。所以,邪入三焦会引起水谷元气运行的痞塞,导致三焦的决渎无权。从而产生痰、饮、热,停积在三焦局部或弥漫三焦,而导致相关的病症。

在《伤寒论》当中,讲述少阳病过程当中,不光是讲述了少阳胆经的病症,而且还讲述了少阳三焦经的病症。

少阳三焦证,它的存在是有着客观的基础的。我们说,少阳不应该仅仅是足经,而且应该包括手经。而《伤寒论》当中,它的相关一些条文,论述的病症,都是符合三焦病证的特点的。

所以,过去很多人,都认为少阳病只有少阳胆的病症,而把这样一些病证,多囊括在少阳胆经病证的兼证当中,其实是不对的。

经过近年来大家的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实三焦证是客观存在的。

下面就《伤寒论》当中的三焦证,来跟大家做一些介绍。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首先是,三焦病理状态的时候,表现出以饮停在局部,同时又有热邪停积而导致的病证。这就是我们《伤寒论》当中的147条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它的证治特征是以胸胁满,而且出现了结闷这样一些症状;另外,还有小便不利,反映出水饮的内停;还有渴而不呕;另外还有头汗出,热蒸水饮上潮这样一个表现;同时也有,枢机不利,当然这个枢机是指的三焦的枢机不利,也就是内外交通的异常;也会出现往来寒热;由于有热,影响到心神,所以说,会出现心烦。所以这一条的证候,涉及到讲述了热郁少阳三焦,同时又有水饮留结这样一个病症。

因此,对于它的治疗,要清疏少阳三焦,同时还要温化水饮。因为大家很熟悉,中医治疗痰饮,经常用的就是我们张仲景所提到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既然它有饮邪,当然需要温化,而这个方子是非“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莫属的。

我们来看看这张方子,这张方子。有柴胡、黄芩来清疏少阳三焦作为主打;同时呢,又有桂枝和干姜来温化水饮;而瓜蒌根,也就是我们讲的天花粉和牡蛎这两味药,是具有着既能够清热润燥,又能够化饮的两个重要药对,这在临床上都是用的很多的。我们现在临床上很多的胸水和腹水的这样一些病人,表现出湿热内阻的,水饮内停又有热的,经常会用到瓜蒌根和牡蛎这样一个药对。炙甘草具有调和诸药,对脾胃有着保护作用这样一个特征。

这个方子是我们临床上经常用到的这样一张汤方,特别是对于一些我们体内的饮水的停聚,积于局部的这样一些特征,有着很好的这样的应用的价值。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少阳三焦证的第二个汤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一张方子所治疗的证候。大家看,它包含了胸满而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这是一个既有热邪内停,同时又有痰湿弥漫三焦。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它上到达胸中,出现胸满而烦。下一直影响到全身尽重,不能转侧。这反映出它的病位是弥漫的,因此我们说,它的病机是一个痰热弥漫三焦,使三焦壅堵的病证

所以,对它的治疗采用的的是清疏少阳三焦,通腑泄热,化气利水,最后重镇安神这样一个治法。

方药呢,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是小柴胡汤去掉甘草,为什么要去甘草?因为甘草有甘壅的作用。这个证候,痰热弥漫了三焦,甘草可能有助湿这样一个弊端,所以去掉甘草。同时加大黄来通腑,加铅丹来重镇安神,加龙骨牡蛎同样具有着安神这样一个作用桂枝和茯苓具有着温化痰湿这样一个作用。

所以这张方子,实际上从它的疾病的病位来讲,较之于上一条,它的病位更加的广泛,它的属性邪热更加弥漫。

以上是手少阳三焦的两个不同的病证,它们主要是表现出,少阳三焦的水液的代谢的障碍,同时还有热邪得留结。只是一个水饮停积在局部,而另外一个水饮停积的比较弥漫。所以有着病位的不同

综上所述,对于少阳病的辨证认识应该从手足两经来认识少阳病。手经,是以三焦的机能失常为特征的,它们又以痰、饮、热阻为主。这一点,跟我们前面讲的小柴胡汤证,表现出来的是以胆热为主的这样一个病证,是不一样的。

结合手足两经,我们能够更加正确的认识少阳病。

---以上文字整理自南京中医药大学  周春祥老师授课内容

证治条文

107、147

证治条文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以下【】里面的文字是摘自《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证治条文

 第107条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又是一个柴胡剂。伤寒八九天,全是五六天之后了,言外的意思就是传入到半表半里,而为柴胡证的怎么一个阶段。

这个少阳病尤其柴胡证不能吃泻药,下之胸满烦惊。这个你得看少阳篇,少阳篇有这么一段: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这个少阳病在胸腑腔间,热邪在这里,你要吃吐药或者泻药,我刚才讲了:虚其里,里面没有病,这个热尽往里边去,不但热往里去,若里面夹着饮,这个饮也要往上攻,胃虚,都往那边凑。这个就是由这个“胸满烦惊”知道以前是柴胡证,误下了。这个少阳病所以胸满,就是胸胁苦满而不去,而且烦而且惊,这个惊都是热攻冲头脑的一种情况。胃虚了,邪热客气都往胃上面跑,所以这个水也能上不下,“小便不利”。

“谵语”,热到里头了所以就说胡话了。所以胃中燥则谵语,胃气不和了。

“一身尽重”,这个水往上,不往下走,一身都沉,而“不可转侧,转侧相当困难”。

这就是给治坏的病,本来他是个柴胡证,吃了泻药又引邪入里,而且里饮邪热之气跑到胃这块来了。小便不利,身上停水,精神虽不是如狂也是惊恐,这都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和脑系有关系。这就是热,他往上攻,所以他用了柴胡加龙骨和牡蛎来治疗。

这个方子是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铅丹、桂枝、大黄这些药,还是用这个柴胡剂,还是这个胸满而烦的,这个惊的用镇静药,龙骨、牡蛎、铅丹都是这个。龙骨、牡蛎治这个精神失常、神经官能症用龙骨牡蛎机会最多,尤其人这个烦惊,胸腹跳,用的机会最多了。

这个铅丹与龙牡一样也有镇静的作用。这个铅丹我不常用,这个铅丹是有毒的,你用这个药分量你要注意,其实不搁铅丹一样有效,我就常不搁。

他由于有谵语,有热所以用大黄。

气上冲就搁桂枝。

这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治小柴胡汤证,气上冲,有烦惊这种情况就可以用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在一般精神病里头也有用的机会。不纯粹是瘀血证,也有精神失常,用柴胡剂。柴胡剂这类的药与脑系就有关系,你看看小柴胡汤证,默默不欲饮食,这个默默就是浑浑然,所以用小柴胡加味我们对神经官能病,尤其加龙骨牡蛎大黄之类的药。用大柴胡汤加这个和小柴胡汤加这个都行。也看情形了。这个是小柴胡汤加这个药,这个铅丹,但能不用可以不用,用他普通开3克也毫无问题,你要大量开容易中毒的。

今天咱们就讲到这了,在我们的应用中,柴胡剂应用比较少,我们治神经官能病,假设这个惊,心悸,惊惧有用的机会。

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此方常用。

“伤寒五六日的时候,已发汗而复下之”,此五六日的时候,正是传半表半里的时候。表不解,没有少阳病的证侯,发汗可以。但发汗表不解之后,要好好看一看。如果表不解用桂枝汤,不可吃泻药,得辨证,如果表不解,泻下,总要使邪热内陷。

“胸胁满,微结”。胸胁满为柴胡证,“微结”,里面微有所结,结得不厉害,但是有所结。这是我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体会,各注家都没这么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利于大便干,这也奇怪,有人一看又有干姜,又有桂枝,就认为偏温,其实这个药,大便稍溏,用它是要泻的。微结,就是里头微有所结,不是结得不象阳明病及结胸病那样结的凶。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已发汗而复下之”,就丧失津液了,所以尿不利。同时也有误下致气上冲的关系,导致小便不下行。故有二种原因致尿不利,一个是津液丧失的多;一个误下(而致)有气上冲。故桂枝用量多,三两。气往上冲,诱使水上而不下,可致尿不利。

“渴而不呕”,微结,胃里头有热,渴。胃里头没有停水,故不呕。所以我们用柴胡桂姜汤,(病机)是最清楚不过的,我常用这个方子,胃里头没水,有热。

“但头汗出”,气冲于上,气往上行而不下,所以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心烦者”,心烦就是有热,往来寒热就是柴胡证。

“此为未解也”,未解也,有二个问题,一个多少有表证,一个少阳病里头微有所结,仍以柴胡为主治疗,此方合用桂枝甘草多少有解表。

在临床上有无名的低热,用此方很好,没有其他的表证,但现些柴胡证,我用此方治低热,治的很多,找不出来什么原因,如肝炎低热的用此方可解除。

此方与小柴胡汤不同,里头不虚,不用人参;不呕,也不用半夏;但是渴,所以用天花粉、牡蛎。刚才讲了,瓜蒌根、牡蛎,解渴的力量很强。同时“微结”。瓜蒌本身有润下的作用,再加上咸寒的牡蛎一起,有通大便的作用。用桂枝甘草汤治气上冲,也就是小柴胡汤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就是小柴胡汤证,(又见)里不虚,而不呕,渴,有时气上冲,有微发热,即有表证,此方可以用的,其它的与柴胡证大致相同的。

柴胡用的也相当重,半斤,即24克。天花粉也量大,此药苦寒治消渴,本身就治渴、解热,并有缓下的作用。(瓜蒌根)对宽胸作用不如瓜蒌实。去痰宽胸就用瓜蒌,去热解渴,用花粉。

这个方子,在柴胡剂里头,慢性病用都好,为什么?花粉这个药是个补药,有点强壮作用,常用滋阴,久病虚衰无力,心下多少有点满,满有二个问题,一个为有所结,有微结;一个为气上冲,用桂枝、甘草,它解这个(气上冲)作用。

一般认为,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有人看桂枝干姜热得不得了,其实桂枝我常用并不那么热,不象现在教材说的“桂枝是大热药”,把人吓得不敢用,其实这个药最平稳不过,不是那么热。】

上面带【】里面的文字是摘自《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原文有删减。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以下【】里面的文字是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证治条文

第107条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半夏二合,洗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铅丹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煅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这一条是论述少阳兼有表里三焦俱病的证治

这个病,是“伤寒八九天”,伤寒八九天用了泻下之法了,在治疗过程当中经过泻下。八九日是病程,泻下使邪气内犯于少阳,不但犯于少阳,而且对于正气也有所影响。少阳为枢,介于半表半里,所以少阳的枢机不利,表里也都为之不和,它的症状就比较复杂。

“胸满”,这个“满”念闷(mèn),“胸满烦惊”,“烦惊”以惊为主,所以有的医家说“烦惊”就是惊得厉害,这个人的惊的症状很甚,惊之甚者叫做烦惊,烦就代表一个加重的意思,就像我们身上骨节疼得厉害叫烦疼;也有个别的注家说,烦就是心烦,惊就是惊吓的惊,把它作两个症状来解释。我个人的意思,以惊为主,有烦也好,因为少阳病里也有烦,但是,要突出来这个惊。惊是精神上的一个症状,总是怕惊,惊怖不安。七情变化和五脏的功能是分不开的。惊是和胆气分不开的,胆有病就要惊,肝有病就好怒。这个人胸又满,精神又惊怖不安,而见于泻下之后,所以这个属于少阳的。

成人看这个病的比较少,只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才有这个病,儿科里这个病是一个常见病,痧痘惊疳,惊就是一种病,惊风。所以小孩一有病,惊吓了,睡觉就不稳了,睡得不踏实了,一会儿醒,一会儿哭,一会儿小腿一哆嗦,尖叫着就醒了,一看就知道惊了。一看印堂青筋,印堂一出青了,就惊了;二看虎口三关,出现了一个青色的纹。吃点儿什么?小孩不能吃汤药了,来点儿什么琥珀抱龙吧,压压惊,吃了他就好了。惊为什么见青色,因为青色属木,这是肝胆之病,中医就是这样的理论。这是反映少阳之气不利了,因为这个病是少阳病中的关键问题,其他病都只是个影响的问题,所以就把“胸满烦惊”放在第一位了。

“小便不利”,是膀胱的腑气不利了。刚才是少阳的问题,膀胱是太阳的问题。“谵语”,这人还说胡话,是胃有热,这是阳明胃家的问题。膀胱之气不和则小便不利,阳明之气不和则谵语,少阳之气受病则胸满烦惊。三阳之气都不利了,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少阳主枢,表里内外之气都受到了影响,就“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这个人浑身沉重,不可以翻身了,来回翻身叫转侧。病在少阳,而它的影响又有太阳的问题,又有阳明的问题,怎么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治疗这个病。

现在就看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药。这个方子,成本的方子里没有黄芩,这是应当有黄芩,所以补充一下子。“参芩龙牡桂丹铅,苓夏柴黄姜枣全”,应当有黄芩,有黄芩才是柴胡汤,赵本里有黄芩。它的组方意义不外乎这么几个问题了。一个,这个方子就是小柴胡汤把甘草去掉了,小柴胡汤为什么要去掉甘草?用小柴胡汤要和解少阳的表里错杂之邪,助少阳之枢机,来和解表里,所以还要用小柴胡汤。这个病有三阳的证候,但关键在少阳,还用小柴胡汤,把甘草去掉了,来和解少阳、和解表里,来解这个错杂之邪。小便不利,所以加上桂枝、茯苓。这两味药能够行太阳的气和太阳的津液,就有利小便的作用。加大黄,因为有谵语,所以泻阳明的里热。泻里热,就是和胃气,胃一不热了,谵语就好了。他还有惊啊,惊得厉害,所以加龙骨、牡蛎、铅丹,有镇惊、镇胆气之怯。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里有铅丹,铝丹是个毒药,现在用这个方子要注意了,有的人就改了,就不用铅丹,用生铁落代替。用这个方子的时候,里面的铅丹用一个纱布把它包起来,用线扎紧了。为什么?铅丹要是放在药汤里,把它和了,把铅喝进去,有的时候要出毛病。所以一定要布包,把它扎好了。这是一个要求。因为有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铅中毒的报道,这里有教训的,这一点儿,要记住了。第二,剂量不能太大了,这个方用一两半,就是一钱半,所以不能说搞个三钱几钱的,那可不行,小剂量,用个一钱啊就可以了,顶多用一钱五,不能多用。第三,这个药不要连续总吃,连续吃总吃就要铅中毒。另外,这个方子大黄是后下。

这个方子在临床也是被一些医学家们所喜欢使用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效果是很好的,关于这个方面的医案是很多的,限于时间就不能一一解释了。

这个方子临床能治什么病?一个能治癫痫病,再一个能治精神分裂症,再一个能治小孩的舞蹈病。在临床我都治过,确实有效。我举个例子,就是治小孩的舞蹈病,甘肃张掖党校有个同志的小孩,大概是十一二岁吧,就是舞蹈病,直蹦直跳的,手舞足蹈、蹦蹦跳跳。这是个老大难的病,听说北京来了医疗队了,北京中医学院的,人家专门让我们过去看,组织上说就给看看吧,我们有三个人,一起会诊就看这个病,就是开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后来有个老师说加上点儿祛痰的药吧,病人确实还有点儿痰,就加上点儿什么胆星啊一些化痰的药。过了两三天,我们就走了,等回北京时又过张掖,这个同志就来向我们感谢,说那孩子已经好多了。所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小孩的舞蹈病的确是有效的。】

第147条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这一条论述因伤寒误治而导致的邪传少阳,气化失常,津液不布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这个方子和大柴胡汤是一个对比的方子。大柴胡汤治少阳之邪归并入阳明,阳明燥热,所以既解少阳,又下阳明,是治实证。这一条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之邪不解而有脾寒和气阴、气津受伤,气化不利,所以它夹有一定的虚寒,也可以说就有阴证的机转,有太阴病这个阴证的机转,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病来于伤寒五六天,已经发汗,而又用泻药下之,汗下就伤津液,汗下就要伤正气,所以这个人有一个正气不足的问题。

误下之后太阳之邪传到少阳,少阳的枢机不利所以“胸胁满微结”。少阳之气不利就“胸胁满”,“微结”就是说气有郁结,但是郁结得不是太重。“小便不利”,津液虚了,气化的作用也不太好,再加上少阳还有“微结”,所以就小便不利。“渴”,津液虚了就口渴,这种口渴不是胃里停饮,所以“不呕”。“小便不利”和“渴而不呕”连起来看,如果是停水的口渴,小便不利就往往要“欲呕”,现在它是津液虚,不是停水,所以“渴而不呕”,这个提法有鉴别诊断的意思。“但头汗出”,由于津液虚了,气也虚了,正气不能越热以外出,所以浑身没有汗,头上出一点儿汗,热邪不能从汗而解。少阳有邪,所以“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这个病未好。问题的焦点是少阳有邪、津液虚,气化功能也不好,所以小便不利,汗也出不来。这个病很像是湿热凝结,小便不利,湿不得泄,但头汗出,很像那个湿热发黄的那一条,但是这不是湿热,这是津液虚,因为它有口褐。

这怎么办?一方面还得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一方面加桂枝、干姜助气化,加上天花粉生津液、布津液;加牡蛎,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胸胁满微结有凝结了,牡蛎咸寒软坚,能去肝胆之气的凝结和肝胆的痞硬,所以要加上牡蛎,去大枣。这个方子既有养津液也有助阳气的作用,同时兼和解少阳,临床能治疗三种疾病,非常得力。

根据《伤寒论》条文,我们发展了这个方子。

一个是治少阳病有阴证的机转,就是见有太阴病了。少阳邻近太阴,少阳是阴阳之枢,少阳之邪过渡就到太阴,临床就有少阳证而又有太阴病的,什么下利,肚子胀满,这个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比如我们现在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往往出现这个现象,口苦、咽干,肝胆有热,但是肚子又发胀,大便也拉稀,脾胃还有寒,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既清解少阳之热,同时又温中焦的脾胃之寒,效果很好,尤其是治肝炎病的大便不调、下腹腹胀。这效果是非常地显著。

说重点,少阳证是个阳证,但有阴证的机转了,出现了太阴病的苗头了,要用这个方子。

第二个,这个方子治糖尿病效果非常理想,尤其是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继发的糖尿病。因为它治口渴,糖尿病有口渴;糖尿病很不好治,三四个“+”总下不去,吃了以后血糖和尿糖降低很显著,效果很明显。在上述的症状基础上有少阳的病机,而且口渴、心烦,又能喝水,有这样的情况的糖尿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效果很好。

第三个,这个方子能治寒性疟、发疟。发疟是发冷发烧,定时发作,发冷发烧,有发烧多的时候,有发冷多的时候,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的发冷恶寒偏多,发热对比之下偏少,这个方子也好使。

这三点儿要记住。

第四个,我们在临床看见一些肝炎病,它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肝区疼,往后边拽,往上边能到肩背,往下边能到腰部,疼得很厉害,而且手指头发麻,甚至碰一碰、打一打都不知道疼,脉弦而缓,下腹还有点儿胀,这个方子特别好使。

《伤寒论》治少阳证,一个是大柴胡汤,是兼阳明,一个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兼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从气化开始,为什么加桂枝、干姜?桂枝、干姜是通达阳气,温化脾气,干姜是理中汤的主药,这个方子里甘草配干姜,半个理中汤,它温暖脾家之寒;加桂枝通阳气,行三焦,行津液,利小便。它这里还有瓜蒌根,所以这个方子治疗阳气气化功能不利,脾的运化不利,三焦气化不利,津液不足而又有少阳肝胆气郁。

吃完这个方子以后还有一个反应,这个大家要注意了。柴胡姜桂的煎服法,“上七昧,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吃了药,有的时候心里发烦,发烦以后就汗出,汗出了,这个病就好了。什么道理?因为邪气郁结,气和液两伤,吃了柴胡姜桂汤以后,柴胡就要疏解少阳,又加上桂枝、干姜和天花粉(瓜萎根)通阳气,止津液,气液一恢复了,正气足了,邪气通过小柴胡汤的力量要有点儿微烦,有点儿汗出,也就是正胜邪出的一个反应,吃了药以后有时有这个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52
少阳病篇:小柴胡汤的兼证(22)
黄煌:如何用活柴胡剂(绝对值得收藏)
失眠是自古即有的病证,中医治疗失眠的专方...
蔡长福老师心得:面油、头油
胡希恕讲伤寒论106条~12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