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肖老师讲课8  六经皆分表里

《复习·六经茶馆群独家诊断神技》

一【基础知识】

1,《难经·五十难》说“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统称为五邪”。治病的时候怎么确定是什么邪呢?母病及子者为虚邪,子病及母者为实邪,从克我者而来的邪为贼邪,从我克者而来的邪为微邪,自病为正邪。

2, 确定是什么邪有何用呢?可以判断疾病是难治还是易治。当邪气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为易治,为什么易治?《难经经释》说:“本来正常时母就是生子,母带生气来犯子,邪气虽进而易退,故是虚邪”;子病犯母时的病情较深重为难治,为什么难治?《难经经释》说:“子受母之气,其力方旺,子来犯母来势必甚,故是实邪”。当邪气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为难治,为什么难治?《难经经释》说:“本来正常时自己就被对方克,对方邪气挟其力而来犯,残削必甚,故是贼邪”;相侮时的病情较轻浅为易治,为什么易治?《难经经释》说“本来正常时自己就是克对方,对方邪气来犯时不能深入,故是微邪”

二【治病应用】

判断疾病是可以治还是不可以治?是难治还是易治?是辨证诊断的一项内容之一。咱们掌握了上述基础知识,判断疾病是难治还是易治则望而知之,怎么望呢?看面色,例如肝病面色黑,黑色与肾对应,黑是肾之气,肝病却出现肾之气,说明肾来犯肝,肾水生肝木,根据“母病及子者为虛邪”,则知肝病易治。又例如肝病面色白,白色与肺对应,白是肺之气,肝病却出现肺之气,说明肺来犯肝,肺金克肝木,根据“从克我者而来的邪气为贼邪”,则知肝病难治。

当归四逆汤,许多人都会讲,可是到临用时就迷糊。厥阴之表用当归四逆汤,厥阴之里用吴茱萸汤。这样比较好用了。

阳明之表用白虎汤,阳明之里用承气汤。

太阴之表用桂枝汤,太阴之里用理中汤。

少阴之表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之里用四逆汤。

少阳之表用小柴胡,少阳之里用大柴胡。

太阳之表用麻黄汤,太阳之里即膀胱蓄水五苓散或蓄血桃核承气汤

厥阴之表用当归四逆汤,厥阴之里用吴茱萸汤。

厥阴寒热夹杂用乌梅丸

疼痛,一看在肝之气运行的范围内,可是肝不寒,未侵犯到肝,就是当归四逆汤证。

六经皆分表里,有时这样很简单。

【复习·日暮为秋,病在肺与大肠】

1,何谓肺与日落(秋季)相应?就是在日落(秋季)期间,天地之气怎么变化,肺气也随着怎么变化。假如天地之气变化了,而肺气依然如故,这不叫肺气与天地之气相应。由于肺气随着日落(秋季)的天地之气变化,所以知道日落(秋季)的天地之气有何变化了,也就知道日落(秋季)的肺气有何变化。那么在日落(秋季)期间,天地之气有什么变化呢?一是肃降作用增强,二是变燥,燥的特点伤阴液。

2,每当到日落(秋季)时症状发生显著变化,病位在肺与大肠。有两种情况,(1)症状加重:每当到日落(秋季)期间,症状明显加重是肺燥证,或肺热证,或肺阴虚证,这是因为肺气与日落(秋季)的天地之气相应。在日落(秋季)期间,天地之气燥,则肺也随之燥,本来肺就燥,又来增加燥则肺燥加重,当然症状加重了;本来肺就有热,又来增加燥则肺热加重,当然症状加重;本来肺就阴虚,又来增加燥伤阴液则肺阴虚加重,当然症状加重。(2)症状减轻:每当到日落(秋季)期间,症状明显减轻是肺气逆证,或是肺气虚证。这是因为肺气与日落(秋季)的天地之气相应。在日落(秋季)期间天地之气肃降作用增强,则肺气的肃降作用也随之增强,减轻了肺气逆,当然症状减轻;肺气肃降作用随之增强,加强了肺气虚的肃降之力,当然症状减轻。

3,肺在当旺的日落(秋季),并不是所有功能都增强,只是肃降功能增强,并且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对自身肺系统以及其他四脏重要调控作用,而在其他季节处于从属地位,协助其他四脏调控机体。肺在日落(秋季)宣发功能弱,易口干鼻燥,呼吸不利。

4,治病举例:刘某,男,60岁,最近两周每至下午4~5时头晕欲倒,不能站立,舌红苔薄黄,脉实有力,大便干,数日一行。辨证诊断:先分表证与里证,《医碥》说:“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患者无“寒热齐作而无间”症状,说明不是表证而是里证。患者头晕欲倒,根据《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确定是肝生风证,肝风因何而起?舌红、苔薄黄与脉实有力主热盛,说明是热极生风。热从何处而来?患者下午4~5点症状加重,根据“日落(下午3~7点)为秋,病在肺大肠”,患者有大肠症状大便干而无肺的症状,确定病位在大肠,病性为热,病位与病性结合大肠实热证。肝生风与大肠实热有关系吗?肝与大肠别通,大肠是始发病位,肝是最终病位,治法通大便泻火,用桅子,炒枳实,大黄。

时脏辨证比较好用,也比较厉害,可以闻而知之,并且辨证是一步到位,直取病之本。

无论用药,还是用针,只要能把大肠之热泻掉就有效,问题根本就是大肠有热,把大肠热干掉就完活了。

用针,要在足阳明经取穴,在手阳明经取穴不行,为什么?在手阳明经取穴对大肠腑作用弱,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明白,先有个印象,以后讲。

这涉及到“经气”问题,要掌握经气的构成,经气是由营气与元气构成,这就要掌握元气从何处入大肠腑。

大肠“经”有病,扎手大肠经好使。而大肠“腑”有病,扎手大肠经不好使

把手足阳明经循路径弄熟。

人体一切脏腑功能之动力均来自于元气,元气从四肢入各经,元气入大肠是从足入,故扎足。

“邪气的性质一定会在症状中体现出来”,只要我们掌握了邪气性质,见症状即知有什么邪气。详细阐述如下:

1,有的病人说脑袋象戴个铁帽子似的,有的病人说腿象灌了铅似的,有的病人说腰如同带着五千个铜钱……,尽管症状描述五花八门,其意都是在说症状“沉重”,这是湿性沉重特点在症状中体现出来了,可以诊断为有湿邪。再根据《内经》所说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立刻可以确定病位在脾。

2,有的病人舌颤抖,有的病人四肢震颤,有的病人肢体抽搐,有的病人眩晕欲仆,有的病人行走不稳……,尽管症状描述各不相同,其意全都是在说症状“善动”,这是风性善动特点在症状中体现出来了。可以诊断为有内风,再根据《内经》所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以立刻确定病位在肝。

中国人重视“意”,动不动问一句“你啥意思?”,中医也不例外。医者,意也。见症状明白其“意”,知道患者叙述的症状之“意”是什么邪。

讲腹诊十一区分区法时,说心下区与胆胃心三者对应。心下就胃上脘,治胃痛王秀珍刺曲泽,阳交,足三里,这与腹诊十一区分区法的心下所对应的胆胃心高度一致。病性为热瘀,刺络放血可以解决,那就用呗。

以大拇的运动方向为基准,以子午设定补泻。一个补泻手法中蕴藏天地之大道,所以灵![玫瑰][玫瑰][玫瑰]

犹如一个小“二陈汤”蕴藏天地之大道一样,名言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二陈汤调升降之枢则一气周流,痰就没了。

不用乌梅。用制半夏(清半夏,姜半夏),药量根据病证定。比如胃不降为主,多用点制半夏,脾不升为主,多用点伏苓。

伏苓升脾,半夏降胃,橘红行气使升降之气顺畅,甘草给动力。

伏苓升脾力度不够,以理中汤代伏苓,于是方中有方。

心律失常快速变化,怎么治?是治心吗,不对。首先要明白“心律快速变化”之意,其意是“数变”,心律失常快速变化为风性“善行数变”特点在症状中的体现。应该治肝,用天麻勾滕饮平肝息风,好治吗?好治的,这是因为肝犯心,母病及子为微邪。

我啰嗦好多了,应该明白风的性质有大用,并且也应该会用了,风的性质要掌握牢!

1、风为阳邪:因为同气相求,所以为阳邪的风邪易袭阳位,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变化快速,病位游移不固定的特点。

3、风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静止的特点。

“五邪”出自经典《难经》,有经典做基石,则理论被天下人认可,并且用之好使!

五邪是指实邪,微邪,正邪,贼邪,虚邪。

五脏自病而生的邪,是正邪。

母病及子者为虚邪,子病及母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徵邪。

治五邪,怎么知道谁难谁易?这就用到五行生克了。

 邪气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为易治,为什么?《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

子病犯母时的病情较深重,为难治,为什么?《难经经释》说:“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

邪气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为难治,为什么?《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扶其力而来,残削必甚”。

相侮时的病情较轻浅,为易治,为什么?《难经经释》说:“所胜,我克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

诊断,怎么望而知之?看面色。

例如肝病,面色黑,黑是肾之气,肝病见肾之气,说明肾犯肝,而肾生肝(水生木),按上述所讲,是微邪,易治。

再例如:肝病见面色白,白是肺之气,肝病见肺之气,说明肺乘肝(金克木),按上述是本脏病,正邪;  (治本脏)

母病及子,虚邪; (虚则补其母

子病及母,实邪; (实则泻其子

我所胜者病及我,微邪;  (治则?

胜我者病及我,贼邪。(治则? 

邪,为难治。

无论是生还克关系,一般治“胜”者。

五行理论,五邪理论,五胜原则合而用之,研习熟炼则用之自如。

比如随便说个肾,立刻张口答出谁克他,谁生他。与他克谁,他生谁。还有所对应的面色。

一周之内只背肾,谁生肾,谁克肾,肾克谁,肾生谁。这太超快了,五七三十五天完活。什么都不会背,哪有工夫呢!

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

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

治则:

肝木克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克肝木,从而使肝木不亢不衰;

心火克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克心火,从而使心火不亢不衰;

脾土克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克脾土,从而使脾土不亢不衰;

肺金克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克肺金,从而使肺金不亢不衰;

肾水克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克肾水,从而使肾水不亢不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纲目》诊病传变
看病一定要追病机,不懂这些,那都是瞎看!
从这里认识中医--病 理
十四经络及其疾病
《素问》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37气厥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