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十四讲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十四讲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太阳病的第二个类型: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表实证,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伤寒证的基本病机是寒邪闭表、卫闭营郁。

太阳伤寒临床表现和具体治疗用方: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写了8个症状,后世医家把它叫做“麻黄八证”。这8个症状,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实际上只有三组。

第一组是发热、恶寒,这是表证的共同特征。

第3条,第35条,都谈到了太阳伤寒表实证,有发热恶寒这样的特征。

对于太阳伤寒表实证来说,恶寒这个特征最先出现,而且怕冷最重,第3条才说“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因为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阳气被伤,温煦失司,所以恶寒最先出现而且比较重。

太阳伤寒表实证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特别明显的怕冷。

太阳伤寒证发热的病机是寒邪闭表以后,阳气郁积到一定程度,寒闭阳郁,才见发热。所以发热这个证候是后出现,第3条才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有的病人看病的时候,已经有发热了,有的病人找看病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发热。

阳气郁积的程度要达到发热这样的症状需要一定的时间。

平素阳气比较旺盛的,体质比较壮实的,阳气抗邪的反应能力好,所以郁积的比较快,可能发热就出现得比较早;平素阳气稍稍不足一些的,抗邪的反应能力差一些的,可能发热出现得比较晚。

对于太阳伤寒表实证来说,发热毕竟是表证,尽管发热的出现有迟有早,最终都会出现发热的,如果自始自终不会出现发热的话,那就不诊断为太阳伤寒,而可以考虑为少阴伤寒了。当然对于少阴伤寒来说,它的脉绝对不是浮的,而应当是沉的,这是第一组症状,是发热恶寒。

第二组症状,是诸痛。

第3条说是体痛,第35条就说得更明确一些,“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包括了全身肌肉的、全身关节的,也包括了太阳经循行部位的头项部和腰部。

这么多疼痛,主要是和寒邪有关,因为寒主收引,寒主痛,寒伤肌表以后,使肌肤气血涩滞,筋脉拘挛。气血涩滞,不通则痛,筋脉拘挛,也会疼痛,因此出现了从肌肉到骨节到太阳经循行部位的这么多疼痛的症状。所以全身的疼痛,也是太阳伤寒表实证的一组特征性的症状。

太阳中风证“自汗出”的病机,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而太阳伤寒证“身疼痛”的症状,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在《伤寒论》中,治疗身疼痛为主证的方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新加汤,一个是麻黄汤,还有一个是少阴病篇的附子汤。

新加汤所治疗的身疼痛,是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麻黄汤所治疗的身疼痛,是寒邪闭表,使肌肤的气血涩滞、筋脉拘挛

麻黄八证的第三组症状是无汗而喘,无汗是寒邪在表、腠理闭塞的一种表现。

太阳阳气的功能,第一个是温煦肌表,第二个是管理汗孔开阖、调节体温,

外来的邪气伤了太阳的阳气之后,如果汗孔开而不阖的,那就是自汗出,那就是太阳中风证;外来的邪气伤了肌表以后,如果汗孔阖而不开、腠理闭塞、汗孔闭郁,那就是太阳伤寒,因此就出现了无汗。

无汗是寒邪闭表、腠理闭塞所造成的。由于无汗表闭,就导致了肺气不能宣发、肺气不能肃降。

举例:生产指甲油工厂的工人开玩笑,就把指甲油给另外一个伙伴抺满了全身,没想到那个伙伴就窒息而死。他对指甲油并不是因为过敏而引起的呼吸功能的衰竭,是指甲油那个东西把全身的汗孔堵死了,使皮肤的呼吸功能丧失了,才导致窒息而死。

当寒邪闭表,人的毛孔闭塞的时候,必然也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的失调,肺气就上逆而作喘。无汗而喘,因为无汗而导致的喘,也就是说无汗是喘的原因,喘是无汗的结果。在治疗这种喘的时候,发汗开腠理,是治疗这种喘的关键。

小结:

第一组是表证共同的特征,恶寒、发热;第二组是诸多的疼痛的临床表现,这提示了寒邪在表的特征;第三组症状是无汗而喘。

得出一个辨证的结论是寒邪闭表、卫闭营郁。

既然是寒邪闭表,我们就应当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因为有无汗而喘这样的临床表现,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这就是麻黄汤的治法。

举例:

江西有一个矿区,流感流行,江西中医学院的两个老毕业生先用西药抗感冒药没有效果,用银翘散、桑菊饮,用完了之后这些病人的症状都加重,也没有效果。

恶寒、发热、全身疼痛、鼻流清鼻涕,可是在南方江西咱们这个地方能用麻黄汤吗?

他开了一付麻黄汤,煮完了之后给他老婆吃,他老婆正发着高烧。

麻黄用了10克,桂枝用了10克,甘草用了5克,杏仁用了9克左右,他老婆吃完一付,汗出热退,脉静身凉,全身不疼了。

整个矿区这次得流感的人相当相当多,全吃麻黄汤,很快这个流感就得到了控制。

在黑龙江,麻黄汤用的机会有很多。比方说小儿肺炎,气温很低,小儿肺炎特别多,死于小儿肺炎的也是很多,在中医诊所,我们常常及早治疗、截断病程,使这个病不进一步发展了。

肺炎的早期,先有寒战,后有高热,然后无汗而喘,这正是麻黄汤证,所以一用麻黄汤,汗一出就行了。

用麻黄汤,麻黄对小孩最少都用15克,麻黄15克,桂枝10克,甘草5到6克,杏仁10克,这是最少最少的,儿童用量,至于成年人,20克30克都用过。

麻黄汤的用量和服法:

临床上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还是存在的,要遇到这种证候,就用麻黄汤,没有问题。至于用量问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根据这个人的具体体质,应当把握一个要点,麻黄,《伤寒论》原文说是三两,桂枝是二两,甘草是一两,杏仁是70粒,麻黄、桂枝、甘草的剂量比例是3:2:1,大体把握这样一个比例就行了。

麻桂的量相等,但是麻黄和甘草的量不能倒过来,如果把麻黄、桂枝、甘草的剂量比例改成 1:2:3,那就发不了汗。

杏仁70粒去皮尖大概是28克。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以前用新采的麻黄,辛温燥烈之性比较强烈,所以要先煮,去上沫,减少辛温燥烈的副作用,因为辛温燥烈太盛的话,容易动阳气,吃完了心率容易快,容易心慌心跳。

“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把其它的药再放进去,煮取二升半。

“温服八合”:一次只吃八合,汉代的一合等于20毫升,汉代的一升等于200毫升,一次吃八合的话就是160毫升,和我们今天喝药的量是差不多的。

“覆取微似汗”:覆就是盖被子,尽管麻黄汤,是个纯辛温的发汗的方剂,但是在发汗的要求上,还是要发小汗、发微汗。

“不须啜粥”:因为麻黄汤发汗力比较强,所以不需要配合喝热稀粥。

“余如桂枝法将息”:剩下的,就像桂枝汤方后所要求的那样进行调养,甚至包括饮食的禁忌和护理。

麻黄汤的适应证,第一个是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

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要用麻黄汤的话,辨证是太阳伤寒表实证。

要决定用麻黄汤的话,脉一定是浮的,脉不浮,不能用麻黄汤,这两条的意思就是这样。

强调了要用麻黄汤必须脉浮,因为脉浮提示了正气能够抗邪于表,气血能够浮盛于外,提示了里气不虚。

因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本身有发热,发热心率就快,所以本身脉是快的,所以浮数,这个“数”不是里有热的“数”,而是病本身有发热,脉快点没有关系,只要是太阳伤寒表实证,脉浮的就可以用麻黄汤。

51条52条就强调了脉浮,实际上第37条也强调了要用麻黄汤的话,脉也一定是浮的。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满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的自然病程是7天,“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也有一些人,由于体质因素,比较例外。

这一条就是,仲景看到的这个病人,一个太阳病,10天已经过去了,病将要自己好了,临床表现是脉浮细而嗜卧。

太阳伤寒表实证,脉是浮紧的,现在由紧而变细,提示了邪气退,这是个动态观察的脉象,由紧而变细,由大而变小,细者小也,细脉是一种小脉,这提示了邪气退。

《黄帝内经》关于脉象曾经有这样的两句话,说“大则病进,小则平”,是说在一个病的发展过程中,脉由大而变小,由浮紧,变得没那么紧了,这提示了邪气衰退。

举例:

有一个肿瘤晚期的病人,脉很有力量,我说,这么有力量的脉,能死人吗?我说恐怕没什么事吧,你们都回去吧。这是我头一天晚上我看的。第二天一大早,我的电话就响了,那个家属打来电话说,郝大夫,我们那个病人刚才死了。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大则病进”。本来他是一个肿瘤晚期的病人,极度消瘦,脉象应当很弱,可是他的脉很有力量,提示了邪气盛。 

一个老师老觉得特别特别的累,五月份,她的脉,又大又有力,还快。没有血压高吧?没有糖尿病,没有甲状腺机能有亢进, 3月份刚做了体检,没有任何问题。 暑假回来,这位老师住院了,是肝癌。一下就想到,5月份摸她的脉为什么那么大,这种大脉已经提示了她体内有一种代谢旺盛的病灶,后来这个老师很快地就去世了。

外地的一个同学,躺在床上,就觉得心脏咚咚地跳,体内就好像有一个代谢旺盛的病灶在活动,感觉很累。我说还有什么不舒服?原来我很胖,现在瘦了,体重两个月掉了10公斤,20斤,查的结果也是肝癌。

在这里脉由浮紧,浮而有力,变得浮细了,这倒是一件好事,这提示了邪气退。

“嗜卧”

没有那种烦热,只不过大邪已退,所以病人就躺在那里安静的休息,这提示了“外已解也”,表邪已经解除了。

“设胸满胁痛者”

如果太阳病过了10多天以后,出现了胸闷胁痛,胸胁是少阳经所过的部位,提示邪已经传入少阳,胸满胁痛是少阳经受邪、少阳经气不利的表现,有是证就用是方,就用小柴胡汤。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过了10多天,脉仍然只是浮紧的,“但浮”是浮紧的,说明证候没有变,尽管病程时间比较长了,“有是证就用是方”,仍然用麻黄汤。

小结:

51、52、和37条,所强调的是,要用麻黄汤的话,在麻黄汤这些主证都具备的前提下,一定是脉浮的,可以是浮数,这是麻黄汤的第一个适应证。

麻黄汤的第二个适应证,是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

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太阳病,太阳伤寒表实证,以方测证,用了麻黄汤。这个阳明病,有的注家说,是阳明里实证,如果太阳表证兼有阳明里热,兼有阳明里实,按照惯例,张仲景是用麻黄汤还是用桂枝汤:

在讲桂枝汤适应证的时候,曾经提到,表证兼有里热,表证兼有里实的,不管这个表证是有汗还是无汗,在解表的时候要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

麻黄汤是个纯辛温的发汗方子,在发汗的过程中,容易伤津液,容易助里热,容易促进里燥实的形成,所以太阳兼里热兼里实,要发汗的话,仲景是不用麻黄汤而用桂枝汤。

这一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仲景却用了麻黄汤,提示这个阳明病,不是里热,不是里实。

home

shar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汤的禁忌症(1)
经方临床医案习【第977期】
刘渡舟经方医案(麻黄汤证)
第14 讲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条
《伤寒论》重点条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