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洪杰:贲友林——学为中心,成人之美 || 课堂上有“潜规则”

学为中心  成人之美

笔者多次听过贲老师的课。

在公开课上,不管是面对几十位还是上千位小学数学教师,贲老师依旧是“把平常课当公开课来上,把公开课当平常课来上”,不追求课堂的顺畅、热闹,而是追求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也正因此,贲老师的公开课有时是缓慢的、曲折的,甚至是枯涩的、不好看的。

我记得有一年在悦远教育的公开课上,我说贲老师显现出一种“笨拙的真诚”。而其实这“笨拙”正是贲老师的大智慧,因为贲老师始终没有忘记教学的初心:“教”是为了支持或者说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可以自学,“教”却只因为“学”的存在和需要而有其价值和意义,而很多老师或许已经“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语)。

看贲老师在《一样·多样·异样》(见《小学数学教师》2020年第4期)中的反思,他提到学生会揣摩教师的意图,他提到教师的很多指导实质是指令,他提到不思考的教师培养不出会思考的学生。这些问题,相信很多老师也曾意识到,但却忽略了或不愿意将之提取出来,更不愿意去面对,毕竟这些“潜规则”是服务于教师的“教”的,也很难破除。
 
但贲老师却像《皇帝的新衣》里的小孩,一下子说出了实情,不顾忌这真相,会动摇很多老师日常教学的基础。所以,贲老师不仅“笨”,更有一份“真”,一份朴实的真诚与勇敢。而批判是容易的,建设才难!为此,贲老师自2002年开始,多年如一日地记录课堂,反思教学,写出百万字的作品,上出不怕别人拿着放大镜来看的家常课——有人评价贲老师“把真课上得和假的一样”。“破”不是目的,“立”才是归宿。贲老师的求真,一样让人钦佩。
 
似乎陷入了抒情之中,打住!

回到一线教师的立场,我们可向贲老师学习什么?或许,从贲老师身上可以再次审视这几个问题:

1.“教”重要,还是“学”重要?需警惕二元对立的割裂化思维,但更要警惕教学中重预设,重知识挖掘,而相对忽视学生起点、学习困难及课堂上即时的学习需求的现象。这里还要强调,关于学生学习的知识,对教师很重要。

2.“知识”重要,还是“素养”重要?作选择题时,大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素养,但真要落实起来,素养目标容易成为点缀和标签。因此,需要教师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叩问教学初心,需要教师从模仿贲老师或其他老师的一些做法开始起步。
 
在4月11日的在线分享中,贲老师展示的一堂课,是花了近20分钟,让一个从不发言的“弱孩子”讲出一段分析题目的话。而孩子的话一出,马上有老师评价说:看不出是弱的孩子。

 【4月11日·南京数学骨干班群的讨论】

3.贲老师勾勒了“学习的样子”,那么服务于学习的教师是什么样子的?这涉及教师的角色转型,以及对一系列教育基本问题的体认。除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外,有两点是贲老师昭示的:一是关系先于教学,教师能建立师生彼此信任的关系,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二是教师一定要善于向学生借智慧(借用袁晓萍老师的书名),恰如贲老师沉入学生学习的真实世界,发现了一片蓝海——贲老师说写书“很好玩儿,一点不难”,就是因为这篇蓝海。

教学,本是放下“我执”,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通过成全学生而成全自己的特殊“志业”。贲老师写在课堂上的这本“学为中心”的大书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老师将教学从“驭人之术”变为“成人之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课堂究竟发生了什么?特级教师贲友林带你透视课堂
好教师都拥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到底在听什么?
教育杂谈:真实课堂是师生斗智斗勇、此消彼长、探知底线的过程。
在教与学的重构中成长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