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我的口腔溃疡调理经历(全方位) 转


   口腔溃疡是大家在日常生活和身理调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不舒服症状。很多朋友通过西药和维生素的方式进行治疗,有时候效果不好,火灼一般的疼痛要持续很长时间。

       通过经络按摩来调理口腔溃疡只要按摩的部位准确了,一般是当天按摩,第二天就有明显好转,疼痛症状会大大缓解,第三天、第四天基本就能恢复。

       口腔溃疡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阴虚火旺引起的,如果将阴虚问题解决了(可以通过每天快步走来健脾胃,养阴又除湿),口腔溃疡发生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中里巴人老师在《求医不如求己家庭医学全书》中,对口腔溃疡分了五种类型进行论述。大家发生口腔溃疡时,可以先对照该书介绍的方法进行调理。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我口腔溃疡的调理经历。希望能够帮助到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口腔溃疡痛苦的朋友。

       第一部分:中里巴人老师介绍的五种类型

       一、心火型口腔溃疡

       二、胃火型口腔溃疡

       三、肝火型口腔溃疡

       四、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

       五、脾虚湿困型口腔溃疡

       第二部分:根据口腔溃疡发生的部位,我将自己调理经历中有代表性的经历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进行讨论验证。后期,如果同样部位的调理经历具有参考性,我会将之补充完善到相应章节。

       由于每个人的气血水平和经络通畅程度不一样,有些朋友需要按摩的经络或者穴位可能会比我更少或者更多。大家可以参考我的调理经历做一些辩证分析,对自己按摩的经络和穴位作增减变化。

       一、下嘴唇内侧左下方口腔溃疡(胃热)--按摩肝经、胃经

       二、下嘴唇内侧右下方口腔溃疡(十二指肠炎)--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腕谷穴

       三、上嘴唇内侧左上方口腔溃疡(大肠热)--按摩大肠经

       四、上嘴唇内侧右上方口腔溃疡(大肠热)--按摩大肠经

       五、舌头左边长泡(心火)--按摩心经、心包经

       六、舌头右边长泡(脾热)--按摩后背的心俞、胆俞、脾俞、大脚趾扁桃腺反射区、商丘穴

       七、嘴唇长泡(脾热)--按摩脾经

   一、下嘴唇内侧左下方口腔溃疡(胃热)--按摩肝经、胃经

       (一)原因分析

       1、修理肝脏的表现(陈玉琴老师的理论)

       调理身体以后(或者通过食物补血以后),气血上升,引起肝热,肝热引起胃热,胃热引起口腔溃疡

       当一个人的血(指人体的总血流量)由下坡状态转变为上坡状态时,血累积越来越多,血会大量进入肝脏, 肝脏的血多了肝脏的工作量也就大了,人体的小便就比较深, 就会出现我们平时说的肝热现象,这是一件好事,这时候应该敲打或者指压肝经。肝热现象,例如小便的颜色会变黄,头顶的百会穴会比其他地方热,胃口会好起来,本来没有夜尿的现在也有了,而时间往往就在二点左右,睡眠的梦会多。

       血进左叶肝时,与胃的关系比较密切,会出现胃热、胃口大开、能吃、善饥的情况,往往会看到口腔溃疡,胃口好或胃里的病灶有活动,人体有胃胀不舒服的感觉等。

       2、生闷气引起肝火上升,肝火上升引起胃热,胃热引起口腔溃疡(自己的实际体会)

       我以前喜欢生闷气。有一天下午上班的时候,心里对单位领导安排的工作有意见、有怨气,很明显的感觉到肚脐左侧天枢穴附近有一股气(火)聚集在那里,半小时左右,一股气往上冲击到胃里,当天晚上下嘴唇内侧左下方有一点儿不舒服,第二天出现了口腔溃疡,烧灼一样的痛,吞口水、吃饭嘴唇都痛得很。好多西药都用上了,维生素、西瓜霜喷剂等,效果不明显,难受了一个星期才好。

       3、冬天的时候,未注意及时保暖,大腿肝经部位较长时间受风寒影响,寒凝血滞,肝经的气血运行缓慢,出现肝热,肝热引起胃热,胃热引起口腔溃疡(很久以前有过这方面的经历)

       (二)调理方法--按摩肝经、胃经

       1、大拇指压左大腿内侧肝经(此部分最重要),也可以使用其它按摩姿势、刮莎、拔罐等方法,以自己最舒服而又简单方便的方法来疏通大腿的肝经

       刚开始按压大腿肝经的朋友,大腿肝经会非常疼痛,甚至达到痛不可摸的程度。大家不要灰心,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开始可以很轻很轻的按压,多压几天以后,疼痛会减轻,慢慢的即使用力按压都不会痛了。

后期,对肝经一周只按压两次就基本可以避免这个部位口腔溃疡的发生。

       1)平卧方式

       平卧在床上,将两条小腿轻轻的收起呈弓形,将左小腿放在右大腿上(放的位置以舒服,方便操作为宜)。使用两只手的大拇指,顺着肝经的走向,从左边大腿的根部按压到膝盖处。这种方式,大腿根部的肝经比较放松,(标注了红圈的肝经部分)很好进行按压 ,人也不累。

          

       2)侧卧方式

       左侧卧在床上,使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一成一排,按压在左大腿肝经的阴包穴处,再将右大腿放在右手手背上,借右大腿的重力,右手在左大腿肝经的阴包穴处来回移动按压。这种方式,大腿肝经的阴包穴附近(标注了红圈的肝经部分)很好按压,一点儿不累。

       

       2、疏通小腿肝经、按摩太冲穴(如果有痛点,就按压。没有痛点的话,可以不按压

       正坐在椅子上,将左小腿放在右大腿上(放的位置以舒服,方便操作为宜),使用两只手的大拇指,顺着肝经走向,从左小腿膝盖处按摩到内脚踝上部的三阴交处(包括蠡沟穴)。

       竖起大拇指,用力按摩太冲穴1分钟(大脚趾与次趾的中间,脚背骨的下面);顺着大脚趾方向,从太冲穴按摩到大脚趾的指甲处(或者穿上袜子,使用大拇指从太冲穴轻轻推到大脚趾的指甲,太冲穴至行间穴)。

       

       3、如果左腿的肝经都不痛,或者按压后效果不明显。可以将右腿的肝经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按摩

       4、在左腿的胃经上找痛点,如果有痛点的话(内庭穴、陷谷穴),也进行按摩清火。

                   

       (三)调理方法--少生气、少抱怨,不生气、不抱怨

       好好修养自己的性情,做到少生气、少抱怨,可以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相关资料。

       (四)调理效果

       我前几年这个部位,经常长口腔溃疡,每次要痛一周左右。以前不知道发病原因,用了很多方法,基本无效,只能自己忍着。

       近一年来,学习了陈玉琴老师的理论以后,对于两条大腿的肝经做到一周按压二次,大腿的肝经基本没有痛点;现在也能做到很少生气;大腿肝经也没有再受风寒侵袭(大腿肝经疏通后,大腿怕冷怕热的情况会改善很多);所以这个部位的口腔溃疡很久没有发生过了。

       这个部位的调理方案中,我近期没有实证的经历。对于小腿肝经以及胃经上的痛点是否需要按摩,不能很肯定。根据发病原因分析和自己曾经的发病经历(肝热引起胃热、胃热引起口腔溃疡),我从清肝热、消胃热的角度出发,给大家作一些参考。

       每个人气血水平不一样,经络通畅程度不一样,有可能有些朋友将大腿肝经按压不痛以后,肝热退了,胃热自然就下去了,口腔溃疡就能直接恢复。

       (五)其他建议

       气血上升以后(包括敲胆经或者其它多种身体调理方法),血液进入肝脏,引起肝热现象,出现一系列身体不舒服症状,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另一篇贴子:分享如何增加人体气血、如何成体系解决调理中出现的失眠,第三部分:二点多醒了久久睡不着--肝热,主要讲的是早醒,但是其他很多症状也可以使用该方法得到缓解和解决。

  二、下嘴唇内侧右下方口腔溃疡(十二指肠炎)--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腕谷穴

      (一)原因分析

      这个部位口腔溃疡发生的原因,我还需要在生活中多次验证。以后发生经历多一些以后,再来进行修改完善。我自己总结的原因是修理十二指肠的表现,供大家参考。

      (二)调理经历--实际验证

      2016年8月初,我上班久坐后,腹部十二指肠的部位出现了丝丝隐痛;下嘴唇右内侧长起了口腔溃疡,吃饭、刷牙烧灼一样的痛,难受得很。

      按压了心经小手臂、手掌上的几个穴位,阴郄穴、通里穴附近有轻微痛点,手掌上少府穴有轻微胀痛,按了几天,口腔溃疡一直没有好转。

                      

      有一天从山药社区看到后溪穴对晚上盗汗有治疗调节作用,开始按摩后溪穴。

      从手掌正面的侧面,按摩小肠经后溪穴,没有什么感觉。换一种姿势按摩:右手掌朝下放,左手搭在右手的手背上,用左手的食指慢慢去揉后溪穴,比小米还要小的一个小节点(后溪穴)在手掌侧面的肉里包裹着,找到穴位后,贴着骨头揉了十多下,有一点儿微微涨痛的感觉,揉五十多下以后,那个部位痛得不得了

            

     

      顺着手掌继续前行,使用同样的姿势按摩手掌上的腕谷穴,贴着骨头揉了五十多下,腕谷穴也痛得不得了。

      左手食指搭在右手手背上掌横纹靠小指的一侧,贴着骨头按揉阳谷穴,有一点儿轻微的酸痛感。多按揉几下以后,感觉口腔溃疡轻松了一些,没有那么痛了。

      按了后溪穴、腕谷穴、阳谷穴以后,感觉腹部的小肠蠕动加强了,腹部传来咕咕的声音,浊气动起来了,放了几个P。第二天口腔溃疡完全不痛了,慢慢就彻底好了。

      (三)调理效果

      以前这个部位经常发生口腔溃疡,每次恢复的时间都很长,很多方法都用了,包括按摩经络、穴位、西药等,效果都不明显。

      通过按摩后溪穴、腕谷穴、阳谷穴,对于下嘴唇内侧右下方口腔溃疡的调理效果比较明显,恢复较快。大家按摩后溪穴、腕谷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按摩的姿势。

      (四)调理建议

      如果希望下嘴唇内侧右下方口腔溃疡能够长期得到根治,建议各位朋友将小肠经完全打通,这个部位基本就不会再长口腔溃疡了。

三、上嘴唇内侧左上方口腔溃疡(大肠热)--按摩大肠经

    (一)原因分析

    1、修理大肠的表现(陈玉琴老师的理论)

    太阳穴应与大肠经有关。太阳穴发涨,患者应该是肺、脾脉较旺,肚子有点鼓,平时有放屁,屁应是短得多,指甲应开始有月牙,指甲根应有些许浮肿。上述现象应该是人体开始修理大肠的表现,疏通一下大肠经,太阳穴就会不痛,修理告一段落,太阳穴痛的现象就会消失,但也可能肩周、上牙、手腕等地方会有不适,这些都是大肠经路过的地方,患者只要有这些地方对应的病灶,当人体开始处理时,一定会有不适感(即会有水肿,即经络有阻塞)。

    (二)调理方法—按摩大肠经

    2016年9月下旬,上嘴唇内侧左上方有一点儿微微的痛,我感觉这是口腔溃疡即将发生的前兆。于是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对左手大肠经从肩膀肩胛骨处到合谷穴处,慢慢按摩寻找痛点,在肩髃穴至臂臑穴之间,靠近臂臑穴附近,有一个涨痛点,当天反复按摩了几次,按摩两天以后,上嘴唇内侧的疼痛完全消失,口腔溃疡没有发生。

    

    (三)调理效果

    按摩两天以后,上嘴唇内侧的疼痛完全消失,口腔溃疡没有发生。

    (四)调理建议

    前几年,我这个部位经常发作口腔溃疡,我会将大肠经手五里穴至合谷穴的痛点反复按摩。以前没有关注和按摩过肩髃穴至臂臑穴之间,口腔溃疡的恢复一般都比较慢,难受的时间很长。现在增加这一区域的按摩以后,口腔溃疡的恢复一般都比较快。

    建议各位朋友关注肩髃穴至臂臑穴这一区域,慢慢的用心寻找痛点,可以加快口腔溃疡的恢复。

    没有按过大肠经的朋友,还可以关注一下大肠经的手五里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合谷穴,这些部位如果有痛点的话,可以多按摩几次,会加快口腔溃疡的恢复。

    

 四、上嘴唇内侧右上方口腔溃疡(大肠热)--按摩大肠经

    (一)原因分析

    1、修理大肠的表现(陈玉琴老师的理论),与上嘴唇内侧左上方口腔溃疡的原因一样。

    (二)调理方法—按摩大肠经

    1、按摩大肠经

    2016年10月中旬,上嘴唇内侧右上方出现了口腔溃疡。我用左手中指和食指,在右手大肠经从肩膀肩胛骨处到合谷穴处,慢慢按摩寻找痛点,在肩髃穴至臂臑穴之间,靠近臂臑穴附近,有一个涨痛点;在手五里穴、手三里穴处有一些酸痛,大肠经的其它穴位没有痛点,将以上三个穴位反复按摩了好几天,三个穴位的涨痛、酸痛没有减轻,该部位的口腔溃疡也越来越严重,右上嘴唇内侧肿了好大一片,吃饭和刷牙都很难受。

    

    2、刮痧大肠经、肺经

    利用周末午睡后的一个下午,使用刮痧板将两只手的大肠经从肩膀至温溜穴处进行刮痧,对肺经肩膀到孔最穴处也进行了刮痧。两只手的两条经络都出了很多痧,刮痧效果比较明显。左手小手臂上的三焦经顺带着也刮了一些痧出来。

    

    3、按摩三焦经支沟穴

    刮痧后10分钟,左手三焦经的支沟穴、大肠经的温溜穴附近疼痛无比,转动手腕那个区域都很痛,按都无法按,按了也痛,可能是岔气了。当天晚上,感觉肚子里气很不通畅(推腹、揉腹、走路都没有什么效果),右腹部肝区下边有股浊气(浊水)在里面顶起顶起的,肝部不舒服引起了一个晚上失眠。

    

    4、按摩胆经居髎穴

    第二天、第三天,每天都要解两次大号,比较稀,右腹部肝区下边一直不舒服。刮痧后的第三天中午,无意间触碰到了右边大腿股骨头附件胆经的居髎穴,有一些酸疼的感觉,轻轻按了两下居髎穴,肚子不舒服,赶紧上了一个大号。回头平躺在平上,将两只脚向臀部轻轻收拢呈弓形,这个姿势居髎穴比较放松。将居髎穴重重的按摩了一会儿,感觉里面有淤血或者浊气集聚在那里,又去上了一个大号。这下子肚子舒服了,右腹部再没有浊气、浊水顶起的感觉,肝气顺畅了。经过三天以后,这个区域的疼痛减轻消失。

    

    居髎穴是胆经大腿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大腿骨与股骨头交汇的骨头缝里,不容易找到。我以前没有关注和按摩过过。当这个穴位堵塞严重的时候,对肝的气机通畅影响较大,可能引起失眠、引起大便混乱。大家如果有类似问题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这个穴位,及时进行疏通。

    (三)调理效果

    刮痧以后,口腔溃疡第二天得到了缓解,疼痛慢慢减轻。三天以后,口腔溃疡完全恢复。

    这个部位的口腔溃疡,印象中发生次数很少,发生的原因既可能与大肠修复有关,也有可能与肝脏修复(三焦经)有关。(没有找到理论依据,只是一种猜测,供大家参考)

五、舌头左边长泡(心火)--按摩心经、心包经

    (一)原因分析

    修理心脏的表现。

    (二)调理经历--实际验证

    1、舌头长泡调理-按摩心经与心包经之间的区域

    2015年的某一天,舌头左边长了一个小水泡。参照舌头起泡与心脏有火的思路,将左边心经从极泉穴至少府穴,心包经从天泉穴至劳营穴都进行了按摩,没有发现明显的痛点。按摩以后,舌头上的小水泡没有好转,两天后小水泡破裂成为口腔溃疡,嘴里火烧火燎的,吃饭、喝水都痛,晚上入睡慢、入睡浅。

    某一天,在按摩心经的过程中,按摩到心经少海穴往前大约三指的部位时,在心经与心包经之间的一个区域,大拇指触碰到一个痛点,是一种很酸痛的感觉,用力反复按摩这个部位。第二天,舌头的口腔溃疡不再疼痛。按摩三天以后,口腔溃疡消失,恢复正常。

    

    这一区域没有标注任何穴位,只关注穴位的朋友容易忽略这个区域(我以前只关注《求医不如求已3》中提到的重要穴位,对于经络和经络旁边的区域从来没有关注过)。但是这次通过按摩这个区域确实能够消心火,口腔溃疡也能尽快恢复。

    2、舌头长泡调理--按摩劳宫穴

    2016年4月,舌头左边长了一个小水泡。将心经、心包经以及上段经历中提到的区域按摩了好几天,小水泡没有好转,破裂后变成口腔溃疡,再次经历疼痛的折磨。

    有一天,从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家庭医学全书》中看到心火型口腔溃疡,要每天早晚各按摩劳宫穴300下。于是就开始按摩左手掌心的劳宫穴(如下图1所示),按摩没有什么感觉。以前,我一直认为劳宫穴位于手掌正中心,在第二条手掌纹的正中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

    

    图1劳宫穴往上一点儿第一掌纹的地方有酸涨的感觉(如图2所示),我用右手大拇指用力按摩这一区域(屈指握拳,中指所对应的区域),再往上一点儿也非常疼痛(屈指握拳,食指所对应的区域),往上的鱼际穴按压也非常疼痛。于是我将图2所示的劳宫穴及肺经的鱼际穴按摩了好久,两只手都进行了按摩。第二天,口腔溃疡的疼痛消失;第三天,口腔溃疡恢复正常。按摩几天以后,劳宫穴、鱼际穴都没有了酸痛感觉。

      

   

    从那天开始,我会经常主动按摩两只手的劳宫穴、鱼际穴,探一探是否有涨痛。如果有痛点,就反复按摩几天,直到痛点消失。按摩两个月以后,再按就很少有涨痛的感觉了。心火清了,肺火也清了。

    我现在也不知道劳宫穴到底位于哪个位置。但是参照图2位置按摩,清火效果较明显。我个人按摩有效的劳宫穴位置:

    

    百度百科的劳宫穴位置(供大家参考使用):在手掌心,在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即是劳宫穴。

      

    (三)调理建议

    舌头左边长泡,建议大家对心经、心包经、小手臂上心经与心包经之间的区域用心探查,对于有痛点的部位重点按摩,可以加快舌头长泡的恢复。

         

     
 



 六、舌头右边长泡(脾热)--按摩后背的心俞、胆俞、脾俞、大脚趾扁桃腺反射区、商丘穴

    (一)原因分析

    这个部位口腔溃疡目前只发生了一次,发生的原因我需要在生活中多次验证。以后发生的经历多一些以后,再来进行修改完善。我自己总结的原因是修理脾脏的表现,供大家参考。

    (二)调理经历--实际验证

2016年10月国庆节期间,有一天早晨起来感觉右边腰部有一些酸涨,按了命门穴、右边的肾俞穴及附近区域,没有发现痛点。另一个症状:晚上上床躺下一会儿,胸腔左、右侧胆经的渊腋穴处有一些涨痛,导致右侧睡都无法多躺一会儿。

    

    舌头右边长了一个小泡,按了心经、心包经及上篇贴子中提到的劳宫穴、鱼际穴,后背右边的心俞穴有一些酸痛,隔俞穴微微有点儿酸涨(不明显)。按了几天,没有什么效果,舌头右边的泡没有好转,变大并破裂,发展成为口腔溃疡

    某天中午,按摩后背心俞穴、隔俞穴的时候,顺着膀胱经的走向,住下按摩了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有很明显的酸痛感觉。旁边膀胱经的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也有酸痛感。下午,左边膀胱经的脾俞穴也出现了酸痛。傍晚,按摩了右脚大拇指大都穴附近的扁桃腺(健脾点),酸痛比较明显。按摩了右脚脾经的商丘穴,也一点儿微微的痛。晚上,感觉舌头的泡没有那么痛了。

    

                                 

      

            

    (三)调理效果

    第二天,舌头右边的泡不再疼痛。早晨起床后,右边腰部的酸涨也完全消失。第三天,口腔溃疡完全恢复。

    这个部位的口腔溃疡,印象中是第一次发生,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脾脏修复有关(没有找到理论依据,只是一种猜测,供大家参考)

七、嘴唇外侧、内侧长泡(脾热)--按摩脾经

    (一)原因分析

    脾热的表现。

    (二)着急上火

    2013年5月,当时工作非常繁忙、工作压力大、着急的事情多,大部分时间人都处于焦虑状态,脾火上升了,嘴唇(嘴皮)长了一个红色的、硬硬的小水泡,很痛的感觉,碰都碰不得。难受几天后,小水泡外面结疤了、变硬了,将疤外面的那层皮撕掉,过几天慢慢就好了。

    当时的调理情况已经记不清了。对于脾火上升引起的口腔溃疡,各位朋友可以将小腿和脚上脾经有痛点的地方反复按摩。上嘴唇长泡,重点关注阴陵泉、地机穴;下嘴唇长泡,重点关注太白穴、公孙穴。

      

    (三)脾脏修复(近期实证)

    2016年10月中旬,每天快步走2小时锻炼身体,身体的脾胃进入修复阶段,两边大腿脾经出现了多个痛点(包括箕门、血海穴及冲门与箕门之间的脾经,血海穴痛的时间很短,箕门穴痛的时间很多天)。

      

    29日快步走的时候,舌头在口腔内部转圈亲洗牙齿,感觉下嘴唇内侧靠上的位置(如下图)有两个小疙瘩,左边、右边都有,我知道这是口腔溃疡发作的先兆。同时,左脚脾经太白穴附近有一些酸痛。回家后,按摩了两大腿的脾经,也将左脚脾经太白穴进行了按摩。当天晚上上床后,入睡较困难,10点多上床,12点过才睡着(脾热引起入睡困难,嘴唇偏红)。

      

    30日早晨起来,下嘴唇右边的小疙瘩破裂,口腔溃疡正式发作,火烧一般的疼痛。由于是嘴唇的右下边,我在右边的小肠经、心经上按摩寻找痛点,一个明显的痛点都没有找到,按摩调理无效。左边的小疙瘩没有破裂,有点儿微微的痛。晚上入睡又很难,起夜很多次,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点儿精神都没有,口腔溃疡更加疼痛。

    11月1日中午,按摩了左脚脾经的太白穴。顺便将右脚脾经的太白穴按摩了一下,有一些微微的酸痛。当天下午反复按摩了多次右脚的太白穴和公孙穴,疼痛感更加明显。晚上,口腔溃疡火烧般的疼痛减轻了很多。晚上入睡较快,上床10分钟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口腔溃疡的疼痛基本消失。(太白穴按摩方式建议: 使用左手食指、中指从下贴着脚边的骨头,用力往上抠太白穴,按摩比较得力。或者将右脚板侧放在床上或者沙发上,使用两只手的大拇指从公孙穴往太白穴处推动,按摩比较有感觉。)

    (四)调理效果

    左脚太白穴当天按摩以后,左边小疙瘩没有破裂,口腔溃疡没有发作。右脚太白穴当时酸痛感不明显,没有按摩,结果口腔溃疡疼痛了二天,晚上由于脾热的原因导致入睡也非常困难。

    按摩了右脚脾经的太白穴以后,口腔溃疡疼痛已经消失,睡眠也恢复了正常。只要按摩位置准确有效,即使脏腑有内热,口腔溃疡也不会破裂。或者口腔溃疡已经破裂,只要按摩的位置准确,口腔溃疡的疼痛也会减轻,并很快恢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腔溃疡的问题
从经络循行,一网打尽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也代表肠道在发炎(附解决办法)
口腔溃疡,放几滴血就能痊愈,有视频,看看就明白
口腔溃疡与华盖穴
抹点香油治溃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