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陇东文学】刘政 | 涝池把谁咋了(散文)

刘政,甘肃庆阳人,生于1958年,庆阳师专中文系毕业,现任政协宁县委员会主席。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庆阳市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出版散文集《岁月的背影》,2011年出版散文集《井坳》,2015年出版散文集《泥阳笔记》。冰心散文奖、黄河文学奖、梦阳文艺奖获得者。


刘政 | 涝池把谁咋了(散文)

在我们井坳,如果谁家养的公鸡,把客娃娃给牵了,人们会说把狗日的杀了去,就把公鸡给杀了。如果谁家养的叫驴,把给它添料的主人的胳膊给咬了,人们会说,把狗日的卖了去,就把叫驴给卖了。但涝池好像把谁没咋,谁把涝池给填了呢!童年时我最爱在涝池玩。夏天早早盼着涝池能收得满满的水,好供我学习游泳,冬天早早盼着涝池能够结冰,好供我练习滑冰。我曾因为我们庄前的涝池太小,而感到自卑,虽然我们的涝池畔长着一棵大梨树,春天会开满一树白花,远远地望去,若一团静静的白云,初秋的黄梨又会吸引来众多的伙伴,让他们嚼得满口生津。我们生产队的大场边,也有一个涝池,它比我们的涝池少说也能大上五六倍,那里除过总有人洗衣服、饮牲口外,相当于我们井坳的人市,人们闲时总爱圪蹴在涝池畔唠嗑,或者望着涝池出神,好像池水里有什么无尽的秘密。但是,我们大场边的涝池,如果要和我们舅家的涝池相比,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舅家全庄的水都往一个涝池里流,在我的眼中,那简直就是一个湖泊了。我经常偷偷跑去舅家玩,就是因为那个涝池。我的一些游泳技术,差不多都是跟着我的表兄在这个涝池里学的。

关于涝池,有两个小秘密,大人叮咛我千万不能给人说,我也就没敢给任何人说,当然也弄不清这秘密之中的怪异之处了。一个是有人反映我们生产队豆腐房的大叔,偷懒不去井里打水,而是趁夜深人静之时偷偷地在涝池里担水做豆腐,队长把大叔狠狠地骂了一顿。这消息要是传出去,我们生产队里的豆腐坊就要关门了,当然事关重大。但奇怪的是,我们生产队豆腐坊的豆腐,既白嫩又劲道,口感香酥,非常向卖,获得一片赞声。另一个是那时我们舅家生产队的山庄,有许多柿子树,柿子成熟时就安排劳力去集市上出售。生柿子上市前要用温水“暖”,就是把生柿子放在锅里,用慢火加温,以拔除生柿子本身的涩味。那时我舅家的水井水不旺,排队打水要排到深夜,于是大家就心照不宣,趁夜深之时到涝池里担水暖柿子。这消息要是传出去,我们舅家生产队的柿子当然就卖不出去了。但同样奇怪的是,涝池的水暖出的柿子又甜又脆,口感比井水暖出的柿子要好许多。后来我念了几本教科书,对其中的怪异之处,有了一些模糊的揣测:我们传统的豆腐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其实它里面蕴藏着并不简单的化学反应过程,我们的井水虽然干净,但它里面有一定的矿化物,这些矿化物或许正是豆腐的克星,涝池之水是天然的雨水,它 或许正是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水;柿子中的涩味如果不是偏于碱性就是偏于酸性,井水中的矿化物,或许和柿子中的涩味正好属于同一化学性质,不利于涩味的拔除,而涝池的水,则正好相反,正是柿子中涩味的克星。不过,至今我也不敢肯定这些揣测有无道理。

古代风水大师,在论述池塘和庄园的关系时指出:“七步为镜,五部为塘,三步为渊。”就是说,若池塘修在距离庄园七步之远,它会像一面镜子一样映衬庄园之美;若池塘修在距离庄园五步之远,它会非常实用;若池塘修在距离庄园三步远的地方,那就太近了,会带来灾难。我们的涝池距离我们庄园的西南墙角正好七步,看来我的祖上,在规划我们的涝池时,作了多么诗意的安排,既保证了它的实用性,又突出了它的美学特质。它像一面明镜,镶嵌在我们庄园的左前方,使我们的庄园灵气尽显。每逢盛夏的傍晚,涝池里的蛙声,若隐若现,渲染着庄园的宁静。涝池不仅为我的童年带来乐趣,而且作为庄园不可或缺的伴侣,呵护着我们的生活:那时农村还没有自来水,我们吃水都是用辘轳从井里往上绞,从井里绞水,不仅仅是费力气,关键是大多数水井里的水都不怎么旺,只能保证做饭用水。所以洗衣服啊,喂牲口啊,做个泥水活啊,栽个菜啊,浇个树啊什么的用水,都是依赖于涝池。特别是若哪里起了火灾,人们会桶担盆舀以救急,如果靠井水救火,可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的祖上或许不怎么懂天文地理,但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涝池都会建在拦截洪水的关键处,使它不至于淹坏我们的庄园,不至于淹没我们的庄稼。也不至于使它流出村外,浪费了宝贵的雨水资源。

近来和朋友们茶话,大家都抱怨说我们庆阳大塬的地下水水位在不断的下降,空气也越来越干燥了。我想这是不是因为没有了涝池的缘故呢,如果那些涝池还在,它会四季拦住雨水,向下渗透以涵养地表水,向上蒸发以湿润空气的。前不久有专家说,黄河的泥沙大半来自渭河,渭河的泥沙大半来自泾河,泾河的泥沙大半来自庆阳大塬,庆阳大塬的面积由于水土流失在不断地萎缩。就是说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日益现代化,在信息高度发达,交通四通八达的今天,祖先留给我们的大塬却在一天天的变小。我想,如果那些涝池还在,它可以使雨水不出村,洪水不下沟,我们的大塬怎么会不断的萎缩呢!我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麻烦制造者呢!可惜,不知道涝池把谁咋了,谁把那些涝池给填了。

--------------------- 


本期编辑:素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我的村子叫直堡
张选民||我的老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日头条
苹果能除柿子涩味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整理10篇)
在渭南,有一个地方叫樊庄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