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鑫禾牧业杯】--- “走向2020”诗歌散文有奖征稿展播之二十四:高宏 | 土炕记忆

高宏,甘肃庆阳人。生于六十年代,大专文化。喜好旅游和阅读,工作之余,常寄情山水间,游目文字中。有诗歌、散文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及微信公众平台

土 炕 记 忆


高宏

朋友圈里一篇关于土炕的文章,引发了记忆深处对儿时睡土炕的温暖的回忆……

童年的冬天,记忆中总是西北风在呼啸,经常下雪,不知道是穿的没有现在厚实暖和,还是气温比现在的冬天偏低,总是很寒冷,冬季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总是要承受严冬的折磨和摧残,手脚冻肿,耳朵冻烂是常有的事,但是,不管外面寒风多么刺骨,寒气怎样逼人,只要一进家门,脱鞋上炕,坐在自家热乎乎的炕上,顿时脚暖手暖心里暖,各种暖意袭上心头,温暖之情油然而生,幸福指数骤然提升许多。

土炕,是北方人用土坯或石板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

北方人的一生,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土炕上度过的,土炕上生,土炕上长,土炕承载了北方人生活中的太多大多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才从土炕上挪下来,给穿好寿衣,等气咽了,再停放在支好的木板之上或者棺材盖上,等待入殓下葬。

家里来客人了,主人的第一句话就是“快,鞋脱了坐到炕上”这句话是家乡人待客的口头禅,想必是一种多年沉淀的下来的礼仪。在没有类似于现代人常用的桌椅板凳沙发之类的用具时,炕,就是招侍客人的客厅,作用不小于今天国人接待外宾时用的人民大会堂的某一大厅。而当这种生活成了习惯,在招待亲戚客人吃饭的时候,在土炕上安桌,将饭菜摆在炕桌上供客人用餐,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习惯了,客人来了,让其“上炕”就坐,也就成了规格最高,最热情的礼仪了。陕北民歌中“围定亲人热炕上坐”是一种何等温暖到让人泪目的画面啊!

小时候的土炕除了留给我们温暖的记忆之外,也有一些辛酸的回忆,由于生活困难,炕上一般很少铺上褥子之类,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才会把平日从来不用的被褥拿出来铺好,让亲戚和客人用。更多的时候,炕上就铺着一张用席,我们差不就“溜精席”(就是睡在光席上),而且由于烧炕时炕下的火常常把席子的中间烙烤的焦黄,新席用不了多久,中间就会破出一个洞,小孩子睡在光席上,编席时的芦苇剌扎进肉里是会经常发生的事。那时候除了缺少粮食吃,烧的柴火也不怎么宽余,冬季里的烧炕柴也比较少,要用不很多的柴草,把炕烧热,还要保持较长时间的温度,烧炕就成了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劳动。母亲从麦草垛上撕下多半筐麦草,再在麦衣垛下揽进筐中一些麦衣,提到坑洞前先把麦草填进炕洞里点着,等到麦草快要燃烬时,用烧炕的灰耙(一种专门用来烧炕用的工具,一根长杆,前面安一小段横着的木头,类似安了长长把子的榔头)捶打好长时间,然后在把麦衣填进炕洞叫“煨炕再捶打一会儿,压瓷实。这样既可节约柴火,又可以让炕热的时间长一些。这种活儿,一般情况下母亲是很少让我们干的,主要是怕造成浪费。更多的时候炕是温的,为了睡更热的炕,跟上堂兄去生产队饲养场当饲养员的五叔父那里,因为生产队的柴草多,牲口吃剩的干草通常都会被填进那个炕洞里,那盘小炕一直是热烫烫的。晚上和四哥脱掉衣服光着子,睡在只铺一张毛毡的炕上,那种舒服和惬意,现在想起来仍然还会让我流恋和向往……

如今,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加速,原来的土炕已经退出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但土炕却真真切切地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记忆,而且是永久的,温暖的,一辈子也是无法忘记的,每每想起,就像是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给予我的永远是最温暖最幸福的回味!

——————————

围巾定制

中国红、吉祥红、节日红

为您的公司庆典、文学活动、公益活动

增添喜庆氛围 

精品定制、免费印字、全国包邮

联系电话:1383049989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散原创】邢爱民作品 | 老家的土炕故事多
散文《烧炕》作者:马腾驰
热炕头,北方人最深切的家园记忆
炕沿上的故乡
王成海||记忆中老家的那张土炕
土炕,那醉人的温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