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届“牡丹杯”征文 ● 散文 】魏建华 | 庆阳的牡丹花

庆阳的牡丹花

魏建华

小时候家在农村,常听大人们说起象征着富贵的牡丹花,但当时乡里人好象整天为温饱生活而忙碌,加上是大集体生产队时代,只听说某某家的院子里长着三五株牡丹,天暖和时就开花了,但自己只见过画中的牡丹花,实际上没见过园中的牡丹花究竟长什么样。直到在县城上高中时,才在一个同学家的院子里见到真正的牡丹花。那花,开得一朵有海碗大,千瓣万蕊,姹紫嫣红,对第一次见牡丹花的我来说,感觉还真是好看。

后来,我上庆阳师专时,师专院子里的小花园里有三五株可能已经长了十来年的牡丹,红的、粉白的花刚开时,煞是好看,加之当时师专的院子小,好象也不怎么重视绿化,院子里除几颗老松树、柏树、槐树和核桃树外,就靠这几株牡丹花来点缀春天校园的颜色了,所以师专的学生对这几株牡丹花很是看重,大家课余饭后闲谈中往往会把这几株红的、白的牡丹花扩大成一个牡丹园子,仿佛一穿越,就是唐朝时武则天在洛阳时欣赏过的神都园中的“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的被当作“国花”的牡丹花了。

1985年牡丹花开时节,我正在平凉一中实习,给初二的学生讲罢周敦颐的《爱莲说》,安排学生每人写一篇作文:《我最喜欢的花》。记得当时学生们松、竹、梅、菊、兰、莲……写得五花八门,有一个学生写了篇《我独爱牡丹花》的作文,大意是牡丹花开艳丽,象征荣华富贵,独爱牡丹就是爱牡丹的荣华富贵,将来做一个像牡丹花一样雍容富贵的人。这作文写得格调不新,流与世俗,我给学生当面指出:以花喻生活,追求幸福生活没错,但作为学生,要追求莲花出污泥不染,品格自高;菊花清逸脱俗,洁身自好;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牡丹花,象征着富贵吉祥,人们大都喜欢“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千姿百态,富贵妖娆,但贪图富贵享乐,缺少激情的生活却是人生之大忌!牡丹与生活,有着种种俗丽动人的象征意义的牵扯。我讲的大道理,初二的学生似懂非懂,但我其实心里也没底,只是照本学科而已。不过,当时平凉一中的花园里,刚好也长着几株花开正艳的牡丹花,大致和庆阳师专校园里的差不多,不足以让人震撼,我想,学生对牡丹的认识和我其实差不多,也主要来自书本吧。

以后,我在“最是人间四月天,桃花落尽换新颜”的日子里,专门去洛阳最大的牡丹园——占地1548亩的中国国花园(隋唐遗址园)看牡丹。那一朵朵大如人首,形似圆盘,花团锦簇,颜色各异,争奇斗艳的牡丹,它们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紫的像藕,花叶青翠欲滴,花香清香怡人,徜徉其中,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牡丹园里,最令人咂舌的是“黄绿”相间,花蕊颜色近似嫩绿的树叶的绿牡丹,颜色深紫发黑的黑牡丹,一朵牡丹长红白或紫白两种颜色的“二乔”名贵牡丹,以及花蕊似金黄色的千层牡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什么是倾城倾国,什么是富丽端庄,什么是雍容华贵,什么是芳香浓郁,在这里你都能体会得到的。中国国花园里生长着1080个60万株牡丹花,一般人只能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个大概,哪能全部看得完呢?但走出洛阳牡丹国花园,你一定不会说在那里还见过比这里面积大、品种多、品相好的“花中之王”牡丹吧。

牡丹花,历史上还有很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呢。我曾去过河北邢台柏乡县的汉牡丹园。相传光武帝刘秀当年被王朗追杀,在柏乡,刘秀跑进汉牡丹园,数株竞相开放的牡丹叶子竟奇迹般地护住了刘秀的身子,使他躲过了一劫!刘秀即位当上皇帝后,重游柏乡汉牡丹园,赋诗一首,盛赞牡丹花“救命之恩”:“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荒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

汉牡丹有情,铮铮报国情。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听说柏乡汉牡丹是中国“国花”之宝,便把汉牡丹园中的汉牡丹连根带土移出运送到日本,但这些汉牡丹运到日本后全部“以身殉国”,枯萎死亡,竟然没活一株,从此柏乡汉牡丹园几近绝迹。新中国成立后,汉牡丹园内竟奇迹般地破土长出七株汉牡丹,抽枝绽叶,焕发新机,繁花似锦,当地人将其称作“神汉牡丹”。还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小的汉牡丹,竟如此神奇又具有气节,不能不使人对其肃然起敬。走出柏乡汉牡丹园,我叹息如果自己当年不是那么孤陋寡闻,引导学生既写出爱牡丹的富贵吉祥,又爱牡丹的“铮铮”骨气,不是把独爱牡丹花的意境、思想一下子提升上去了嘛,怎么能说独爱牡丹就俗气了呢?

去年五月,一个陇东牡丹花开的日子,我们庆阳师专当年的同学来到庆阳,来到已经专升本的陇东学院进行同学毕业35周年聚会。我问在宁县工作的一位同学,当年庆阳师专(现校址已变成庆阳市第一中学)校园内的那几株牡丹花还在开吗?同学戏谑我,那几株牡丹花下是否有青春故事?我予以否定,并说当年庆阳就能见着这几株牡丹花呀!同学笑我浅见寡闻,他说当年庆阳师专马路对面的地委行署大院内就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牡丹花园,只是不让师专的学生进去看而已。同学还郑重地给我推荐,我来西峰时路过的宁县瓦斜乡昔家牡丹园,现已成庆阳乡村旅游的一大景点,并评价说其“漂亮到不可言说”,他建议让我聚会结束返回时随他一起去看看。

庆阳昔家牡丹园,位于宁县瓦斜乡东风村,从1987年开始,经过三代人30多年的辛勤栽植,现已经完成200多亩10万多株牡丹的栽植,园内红、黄、白、绿、黑、紫各类牡丹达150多种,汇集融合了花卉、园林、盆景、石雕、书画等艺术门类,园内还有栽植的上百余种其它花卉树木,可供观赏的成园牡丹达5亩6千多株40多个品种。目前,这里是陇东观赏牡丹的最佳场所,是文人墨客雅士“群贤毕至,少长云集”“畅叙幽情”的好地方,是人们休闲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当地人不无自豪地说,三月山东菏泽看牡丹,四月河南洛阳看牡丹,五月就请您到我们庆阳昔家牡丹园看牡丹吧。

离开昔家牡丹园,给我的感觉,这里的牡丹园堪和临夏红园牡丹园相媲美,还真是甘肃不可多得、值得一去一看的地方。庆阳人喜欢讲故事,这又使我想到自己刚到庆阳师专读书时,庆阳同学们引以为豪讲的夸赞陇东董子塬的一个小故事:陕西八百里平川,不如董子塬的一个塬边。是说清朝时有一年陕甘发生年馑,一个乞丐,在陕西八百里平川没讨吃饱过饭,而蹒跚来到董子塬的塬边,一个老婆婆让他吃了一顿饱饭。故事里盛赞董子塬人的淳朴、善良。当然,这也是特殊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冀、向往。如今,在全面实现小康,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的前提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赏花旅游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人家。“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也许,在“谷雨三朝看牡丹”的季节里,来趟说走就走的陇东之旅,去看一看姹紫嫣红的宁县昔家牡丹园,对于爱花、特别是爱牡丹的朋友而言,不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吧。

魏建华,笔名胤凌,甘肃会宁人,1985年毕业于庆阳师专中文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开始发表文艺作品。迄今在《飞天》、《贵州作家》、《民间文学》、《山海经》、《中国故事》、《上海故事》、《蓝盾》、《人生与伴侣》等全国10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故事等各类文学作品600余篇、180多万字。部分作品被《读者》、《意林》、《特别关注》等全国20余家报刊选载。近年在全国各类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
(主编:高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陇上行(54): 陇东学院
第四届昔家花园“牡丹杯”全国诗词诗歌散文邀请赛参赛作品评奖结果揭晓
安然原创:我与牡丹有约
柏乡牡丹花开有时 雨中泛舟岐山湖上
柏乡牡丹园
俞敏洪:#梦想之旅#庆阳陇东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