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性后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userphoto

2024.05.09 辽宁

关注

原文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58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一个见性的人,不再有我执我慢,才能表现出真正的谦下,这就称之为功。又因为内心谦下,才懂得尊重一切人,以平常心处理一切事务,这就称之为德。

✤ ✤ ✤ ✤ ✤ ✤ ✤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菩提自性能含摄万法,出生万法,这种作用就称之为功。虽然它能建立一切法,但又不染著于一切法,这就称之为德。

世人也能成就很多事业,也能做很多护法乃至弘法的事,但对于所做的一切,我们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贪恋和染著,这就与功德不相应了。

✤ ✤ ✤ ✤ ✤ ✤ ✤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如果我们时时不离觉悟本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时时安住于贪嗔痴,这就称之为功。因为安住于觉性,在行住坐卧、待人接物时就能具备无住的能力,不会随境而转,也不会生起染著,这就称之为德。

✤ ✤ ✤ ✤ ✤ ✤ ✤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如果想要成就功德法身,就应该这样去做,才是真正的功德。所以说,真正的功德不是造寺度僧、广行供养等事相,而是见性及由见性产生的德行,否则就只是福德而非功德了。

✤ ✤ ✤ ✤ ✤ ✤ ✤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修习这种功德者,内心不会轻视任何人,正相反,他会时时尊重并恭敬所有人,使周围的人觉得如沐春风。

✤ ✤ ✤ ✤ ✤ ✤ ✤

“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

如果内心时常瞧不起别人,说明他还处于我执我慢中,所以才有人我是非的对立,这就叫做无功。如果没有见道,就会活在虚妄不实的自我状态中,这就叫做无德。

这里所说的功偏向于品质,而德偏向于德行。见性其实代表一种品质的成就,那就是成佛的品质。因为没有见性,也就没有与见性相关的德行。

✤ ✤ ✤ ✤ ✤ ✤ ✤

“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因为内心自高自大,无法容纳他人,所以就会轻视一切。所以,修行就是把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三宝为中心,以众生为中心。如果这个中心不转过来,无论做什么,都可能成为我执的增上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德何在?
搜狐网
六祖论功德
德然养生:什么是功德
劝善修德——道家生命伦理与丹道
功德功德,什么是功,什么是德?心不清净,功德难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