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一次送别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的这篇《目送》,二十岁读的句子,却在三十几岁的一次送别,一瞬间读懂了所有。

在机场,父亲一直送我们到安检,没有办法再送的时候,一把把我揽到怀里,拍拍我的背。我抬头看看他的脸,蓝色的口罩看似遮住了所有的表情,但两只眼睛一下子那么红、那么湿润,我瞬间心一酸,一股热从胸口直冲脑门。

“走吧,一路顺风”,父亲转身往机场出口走,他不想让我看到他哭。

男友一边安慰泣不成声的我,一边说,“还早,再去陪陪爸爸吧”。但我心里又那么知道,父亲加快脚步离开的背影,何尝不是在默默地告诉我——不必追

图 | 新向芽RAY

越年长越懂得,人生很多事情可以习惯,但分别,恐怕是最没有办法习惯的事。甚至,越随年龄增长,人反而变得越害怕面对离别。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送去上学,纵有不舍,分别却还是高兴。

记忆里,我去外地上大学第一年,父母一直把我送到了学校。九月的校园里,到处都是送新生的家长。新学生领着家人一起看教学楼,看图书馆,看食堂,看宿舍。记得,我和父母终于循着门牌号找到我的宿舍,一进门的瞬间,早有十来口老老小小挤在那不到20平米的四人间,好不热闹。后来知道那是一号床的家人,一大家子都来送孩子入学。另外一旁,四号床的爸爸正在细心地替女儿铺着床铺,看到我们时,也都侧过身来笑着同我们打招呼。

那时候的分别,纵然是分别,但似乎很少“分别的含量”。之于父母,更多是培养了二十年的孩子终于有点出息的高兴;孩子呢,则是一个崭新的、自由的世界在一点点展开的欣喜。

图 | 新向芽RAY

等到再大一点,孩子毕业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开始每年只有长假才回家的阶段。

从那时候开始,之于家长,一年的时间就被长假划分为若干段落。国庆、春节、五一……早早在假期前几周就试探性问孩子,“票买了吗?哪一天回来?”离别,渐渐有了意味。但还好,那时,父母总还觉得自己还是家,是孩子一定会回来的原点。就像一种默契,我听过所有在外工作的人,父母同孩子说起出租屋,都从不称其为“家”。或许他们打心底里觉得,那是孩子临时住的地方,“宿舍”而已,孩子会回家,回到他们身边。

真正觉得是分别,大约是等孩子在异乡找到了另一半,置业,成家。

这一次的送别,即便看似无异于之前的若干次,但于父母心中却有了截然不同以往的意义。因为他们知道,从今往后,孩子一定会回去的地方,那个“家”,终归再不是他们了。

又一次送别,也就成为父母心里一场真正与孩子之间的告别。

图 | 新向芽RAY

大约没有其它任何一种情感如此。

爱人之间是互相奔赴的缘分,朋友之间是相携的缘分,唯有亲情,父母与子女,子女与父母,是彼此目送着对方一点一点离开的缘分。

一代接着一代,一代送别一代,生命如此而演进,推动整个人类的进程。

好像,在更高的全局观下,一次次小小的离别是必然,是某种进步的必然。而我却依然感叹,这近乎动物性的本能——就像母狮子将成年的小狮子赶出巢穴,像老鹰扑打小鹰的身体将其扔出峭壁——如此接近原始力的东西,在社会性如此进步的现在,依然未能被全然摆脱。

父母一定是要送别子女的,要他独立,要他成立新的家庭;子女也一定会要送别父母,直到最后生死的分隔。生而为人,命运如是。然而,有意思的是,面对这样不可逆转的命运,在如此一种宏大的冷漠之下,倘若还有一点点温暖,或也存在于这种微小的残酷之中。

图 | 新向芽RAY

是枝裕和导演的《步履不停》,是一部看了很多遍,再看依然会让人有新的感受的电影。

电影结尾,父母送走儿子一家后,寡言的父亲念叨:“下次来的时候就是新年了。”与此同时,儿子坐在远行的大巴上,长舒一口气:“这次回家了,新年就算了吧。”两边同时想起了刚刚聊天时没有想起来的相扑手的名字,再后来,传来儿子的画外音:三年后,父亲死了,我没和他一起去看足球赛。没多久,母亲也走了,最终没坐上我买的车。

两种“慢一拍”,一样的“步履不停”。

图 | 新向芽RAY

有网友评论这部电影,“这样暖色调的故事,我想无论如何也不是仅仅为了诉说人生的种种微小遗憾,而是生活的快一步与人生的慢一拍,终于析出的意犹未尽的慨叹……原来面对着不可遏制的时间的水流,不完美是筛。少了那些遗憾,记忆便不肯长久;缺了问题,连存在本身都变得不够真实。在一次次细微的刺痛中,大大小小的缺憾过后,我们在平淡一生里终于学会的,那才是爱。”

我想所谓亲情,可能就是这样藏在一场场离别下的暗涌。

注定分别,注定遗憾,注定有眼泪,注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但也注定成长,注定向前,注定怀念,注定生命步履不停。

图 | 新向芽RAY

小时候真的不一定能读懂《背影》,那份望着父亲的背影而酸楚的情感,好像是步入社会之后,经历过一场场与亲人的分别之后,才慢慢变得可感。

父亲爬过月台去栅栏那头买橘子,肥胖的身子显得有点颓唐。“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此时的眼泪到底是什么呢?

是心疼父亲的窘迫,还是读懂了父亲的爱,更或是隐隐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再回报不了这样的感情?……或许都有吧。

步入中年后,我有一种体会,越来越深,就是:人世间存在那么多种情感,可只有亲情,只有父母之于孩子的情感,是真正做不到两不相欠的。孩子注定亏欠父母,注定亏欠,许多许多。

而人类最渺小而又伟大的情感,也是——当我们如命运般地不可违逆地向前的时候,我们的心会真真切切感受到这种亏欠。

图 | 新向芽RAY

有幸,父母子女一场,

因为懂得,所以心酸。

因为懂得,所以不追。

也因为懂得,便更要好好地,在终要送别彼此的过程里,好好相爱,好好生活,好好的。

編輯 | JIALU

-特别鸣谢摄影师-

新向芽RA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的失败,从不尊重孩子开始
父亲的背影
生命的重负
父亲的《背影》,我们到底看懂了什么?
别把最爱你的人落下
总有人在偷偷的关注着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