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宝葫芦”入手,浅析中国文化中的神话情结

说起葫芦,大家都不陌生,它象征着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而且几乎所有的古典神话都会有一两个神仙拿着“宝葫芦法宝”纵横四海。七个葫芦娃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深受每个小朋友的喜欢。那么葫芦这个普普通通的植物,为什么会被当做宝贝呢?又为什么被我们的先人赋予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呢?它又和咱们的历史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咱们今天就从这“宝葫芦”入手,来探寻一下咱们民族神话的起源吧

最早记载神奇的葫芦的典籍是《礼记·郊特牲》,它在其中记载说:

“陶匏以象天地之性。”

这个“匏”字,就是为葫芦古字之一,“陶匏”即“陶葫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陶”做个“陶葫芦”来象征天地。

我们都知道《礼记·郊特牲》是记载远古时期祭祀时的仪式的,那么我们就知道了这个“陶葫芦”它就是象征天地受祭的物品,此时的葫芦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了。

不仅是《礼记》中有记载,即使是《国语》一书,也有葫芦的记载,《国语·楚语上》楚庄王筑“居之台”为观象台,并据此预测国家的吉凶。此台必为葫芦形,说明当时人们的观念里,葫芦大概已上升为天宫或近于天宫之类的高台,否则怎能在此观天象、测祸福呢?

对于葫芦作为神奇之物记载的还有《通考·郊祀考一》也说到周朝认为葫芦有天地之特性。

“周之始,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

既然陶匏经常被用来作为祭器,说明它在当时人的眼中,就已经是很神圣了。

《晋书·礼志上》所说:“器用陶匏,事返其始,远以配故祖。”

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分析出下面的几点结论。

1. “事返其始”,说明用陶匏做祭器,是远古社会就有的。

2. “远以配故祖”这就属于当时的文化复古。

3. 把最原始的信仰物葫芦(陶匏)请出来,当做远古祖先来祭祀,更是赋予葫芦神圣的意义。

在我们的古籍中不乏许多这样的神话传说,追根溯源,很多便与葫芦有关系。如槃“瓠”之“瓠”,就是瓠匏,也就是古语中的葫芦。而盘古的“盘”字,古代是这个“槃”字,意思很简单,就是盘古其实也就是个大葫芦。不信?看下面这则记载,我们都是有根据的。

《礼记·内则》云:“进盥,少者奉架槃。”这里的槃就是指水器,这就和葫芦有关系了。“古”的意思,就是意谓着从葫芦开始。

所以神话史研究的大家袁珂先生就认为汉族的盘古神话,是由南方少数民族的槃瓠神话演化而来的。至于我们的另一个传说的始祖女娲,她的原型被认为是蛙,但是也有认为是“瓜”,也就是葫芦闻一多先生更是从训诂学的立场考证出伏羲、女娲最初的原型是一对葫芦精。具体闻先生是怎么考证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他的著作《伏羲考》,咱们这里就不多阐述了。

古人认为,葫芦和昆仑以及昆仑所代表的天都有着很大的联系,不少学者都认为“葫芦是圆形的,因此葫芦也可以称为昆仑”,“昆仑山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个放大的葫芦。”“昆仑本是个原地转动的山”。

有这中想法其实不奇怪,而且也是有着一定原因的,这是因为葫芦的基本形态是圆的,而古汉语中的“昆仑”的本义就是是圆和大

说到这里,其实这就和中国上古以前的宇宙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了,我们远古的祖先一直就把天看作是圆形的,像盘古神话里所说的“天地混沌如鸡子”,就很有代表性。

这种思维在古代社会是占了主流的,就连小时候砸过缸,长大后编撰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在给《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的注释就是:“昆仑者,天象之大也。”

不仅仅是咱们国家认为这样,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学者,也有不少持此观点。例如日本汉学家御手洗胜就也注意到昆仑与天的关系。他曾在《昆仑传说之起源》一文谈到,中国神话的昆仑山也就是地上的“天”,是连接天上、地下的神山。“昆”有圆意,重读便成“昆仑”。

中国还有学者发现,传说中的昆仑山不仅圆,且能旋转。《文选·汉赋》就有“或混沦(仑)于泥沙。”李善注:“混沦轮转之貌。”这就说明了葫芦与昆仑之间意义的相通,也是反映了神话思维混沌一体,相互可以替代的特点。

《华阳国志.南中志》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也有着大同小异的记载。

永昌郡,古哀牢国。哀牢,山名也。其先,有一妇人名曰沙壶,依哀率山下居,以捕鱼自给,忽于水中触一沉木,遂感永昌郡,古哀牢国。哀牢,山名也。其先,有一妇人名曰沙壶,依哀牢山下居,以捕鱼自给。忽于水中触一沉木,遂感而有娠。度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谓沙壶曰:“君为我生子,今在乎?”而九子惊走,惟一小子不能去,陪龙坐;龙就而舐之。沙壶与言,语以龙与陪坐,因名曰“九隆”,犹汉言“陪坐”也。沙壶将九隆居龙山下。九隆长大,才武。后,九兄曰:“九隆能与龙言,而黠有智,天所贵也。”共推以为王。

这个“沙壶”就被考证为是一个“成熟的葫芦”,看来葫芦被赋予神圣的意义,是由来已久的啊!

随着时代的发展,葫芦的文化又有所延伸,后来的葫芦不仅是成为祭器,更是明确的转化为“壶”并且与天地同义,最后还成为了仙人所居之地。

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丹丘之国》有:“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这三山都是方士求仙之所。大家都知道,在秦始皇的时候,齐人徐市等人上书,说海上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希望斋戒沐浴,带童男童女去寻觅,花去很多钱财也没有找到,汉武帝对蓬莱也是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三山的原型,其实就是三个葫芦

葫芦自从和神仙们扯上关系,有了“仙气”以后,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再也没有了质朴、原始的功效了,一变而成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再也没有“陶匏”了,人世间却多了许多“玉葫芦”,“金葫芦”和“宝葫芦”。当然在高度文明的社会,谁也不会相信“葫芦”是,更不会去搞什么葫芦崇拜。这类神话留给后人的就是美丽的传说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祝愿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声‖把酒问天·月本无意,却惹众君敬之【三木秉凤/周凤森】
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情韵》(19)阮墩环碧
陈博士说园林|“一池三山”——蓬莱神话衍生的园林模式(上)
创世神话的完整文本终于被发现(组图)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梯”
体验昆仑虚:神话中的昆仑圣地,神仙所居之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