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白酒混乱的源流

酿酒起源众说纷纭

中国酿酒的起源,众说纷纭。到底是谁发明了酒,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一个广为流行的民间传说是,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2世纪《吕氏春秋》记载:仪狄作酒。汉代《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句话有点扫兴,但接下来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亡国恨,确实成了很好的印证。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同为夏朝的杜康。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时就说:杜康作秫酒。“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伟大,是从不刻意的!无意当中,酒就酿出来了。后来,曹操那句颇有才情的吟唱“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更将杜康的威名一直推至如今。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史籍中对他也多有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界处,因流经的一条河水底多白石头而得名。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就有较详的记载。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还有的小村庄,西距白水县城七八千米。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千米,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面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相传杜康取此水造酒,泉水清冽甘爽,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为杜康河。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里黄帝与岐伯的对答中,就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lǐ)酪,那是一种用动物乳汁酿成的甜酒。

既然是传说,就有很大的不可靠性。对这些传说,宋代《酒谱》就曾提出过质疑,“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

考古发掘话古酒

从考古挖掘来看,一般认为中国酿酒习俗的起源与发生,是在出现确凿的饮酒器的新石器时代晚朝。所谓饮酒器,便是指陶盉(hé)、鬶(guī)、高足杯之类。

从酿酒必备农业和制陶业发生的两个先决条件看,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完全具备这些。黄河流域的磁山、裴李岗、北首岭、李家村等早期文化已明显出现较发达的农业和制陶业,中国酿酒的习俗完全可能在此时便已发生。磁山、裴李岗时期的诸文化遗址,被普遍发现的深腹罐、深腹三足器等陶容器,器体很大,显然是用于盛贮粮食用的。

而陶壶、带流的三足壶、圈足钵等,则是盛饮水之器,这些盛贮粮食、盛饮水器,事实上也完全可能是原始酿酒的发生器和饮用器。新石器时代中期如仰韶文化大型陶瓮、缸、罐、鼎和壶、碗、盉,大溪文化的罐、缸、瓶、杯、壶、碗、鼎,河姆渡文化的罐、甗(yǎn)、壶、钵等,都应是酒的发生器和饮用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陶甑、甗等和与夏商周时期类似的专用酒器现象,则表明此时的酿酒习俗相当盛行,酿酒逐渐迈进专业化阶段,酿酒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

夏王朝时期,中国的原始酿酒业显然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河南洛阳的夏代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已发现数百座墓葬。从随葬的情况看,盉、觚(gū)、爵等酒器已占较大的比重,饮酒器不仅有大量的陶制品,而且也出现了精致美观的青铜制品。遗址中除发现大量的陶质盉、觚、爵、壶、角、杯等酒器外,也出土大量盛贮、炊煮粮食的陶容器,如罐、鬲(lì)、瓮缸、簋(guǐ)、斝(jiǎ)、甗等这些盛贮、炊煮器,与当时的酿酒、饮酒习俗密切相关,是夏代酿酒习俗流行的重要旁证。

裴李岗文化时期、河姆渡文化时期、磁山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说明当时已经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组合酒器,包括酿造发酵所用的大陶尊、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还有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100多件。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职业酿酒者,在发掘到的陶缸壁上还发现刻有一幅图,据分析是滤酒图。

在龙山文化时期,酒器就更多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酒是从商代墓中出土的。河南信阳地区的考古工作者在罗山蟒张乡天潮商代墓中发现的古酒,装在一悠扬青铜卣(yǒu)内,密封完好,虽经三千余年水解、醇解和氨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古酒浓香依旧未挥发干,真乃令人难解的奇迹。

考古发掘表明,商王朝时期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受到礼的制约,而这种礼的实质,便是酒。酒代表礼,礼通过酒来表现,这是商代社会一个十分明显的时代标志。在商代的手工业制作中,酒礼器的制作最重要,酒礼器不仅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还大量应用到丧葬活动上。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曾发现一座形制特殊的房子,房子建在高出地面1米的台基上,平面呈阶梯形,无前墙,只有密排的柱洞,进门处有台阶,大约是一座斜坡式房顶的建筑,屋内堆积大量灰烬和陶容器,并发现大量的桃、李、枣等植物种仁和重8.5千克的人工培植酵母,在房子附近又发现两口水井,井内遗有木桶、陶罐等汲水用具。根据出土现象,学者认为这是一座酿酒作坊遗址。台西酿酒作坊遗迹及有关遗物的发现,说明了商代的酿酒业已呈现专业化的倾向,并出现明确的使用酵母曲来酿酒的实证。

1976年河南省安阳妇好墓出土了精美的酒器——觚(gū),这种饮酒器盛行于商代,其基本形制为长筒状身,大喇叭形口,斜坡状高圈足。据专家考证,饮酒时如需温酒而饮则用爵,不需温酒而饮则用觚。所以觚、爵常配对而出,成为当时礼器组合形式的核心。妇好墓出土的众多酒器,足以证明商代饮酒之风的盛行。

周承商制,酿酒之风有增无减。西周王室曾鉴于商代酗酒成风以至人亡国败的教训,用杀头问罪的办法试图禁酒,但事实却是有禁无止。饮酒、酿酒不仅没有禁绝,而且官方也出现大力发展酿酒业以保障祭祀燕飨之需的举措。《周礼》中有酒正、酒人之职官,这便是专门负责管理酒的酿造和使用的官吏。酒正等能辨别酒的五齐(剂),即泛齐、醴齐、盎齐、醍齐、沉齐。有人认为五齐是酿酒的五个阶段,也有人将五齐解释为五种原料不同的酒。无论何种情况,五齐事实上已是酿酒经验的总结,说明西周的酿酒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蒸馏酒起源观点多

历代关于蒸馏酒起源的观点,不尽相同。有起源于东汉说,有始于唐代说,有源于宋代说,还有起于元代说和元代时外国传入说。

有起源于东汉说。在上海博物馆有一件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0.4°~26.6°的蒸馏酒。在安徽滁州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专家认为我国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纪时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铜蒸馏器了。但东汉以前的众多酿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馏酒的踪影,缺乏文字资料的佐证。

始于唐代说。“烧酒”一词首次出现于唐代诗词文献中,如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陶雍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提到“剑南之烧春”。

源于宋代说。宋代已有蒸馏酒,南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宋代的《丹房须知》中还画有当时蒸馏器的图形。1970年, 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龙县发现了被认为是金世宗时期的铜制蒸馏烧锅。从所发现的这一蒸馏器的结构来看,与元代朱德润在《轧赖机酒赋》中所描述的蒸馏器结构相同。器内液体经加热后,蒸汽垂直上升,被上部盛冷水的容器内壁所冷却,沿壁流下被收集。而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所记载的南番烧酒所用的蒸馏器尚未采用此法,南番的蒸馏器与阿拉伯式的蒸馏器相同,器内酒的蒸汽是左右斜行走向,流酒管较长。从器形结构来考察,我国的蒸馏器则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特色。

宋代的文献中,烧酒一词出现得更为频繁。据推测,所说的烧酒是蒸馏烧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录》卷四记载:“虺蝮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拔其毒。”这里的烧酒,应是蒸馏烧酒。《宋史·食货志》中关于“蒸酒”的记载较多。采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种“大酒”,也有人认为是烧酒。但宋代几部重要的酿酒专著中,如朱肱的《北山酒经》或苏轼的《酒经》及酒类百科全书《酒谱》中均未提到蒸馏的烧酒。

始创于元代说。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作于1331年的《饮膳正要》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

元代时外国传入说。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曰'阿剌吉’,番语也,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外人始传其法于中土。”烧酒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

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

至少在7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饮用葡萄酒了。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里挖掘出一个罐子,这个罐子产于公元前541年,其中有残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变成醋的树脂。由此证明,人类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饮用葡萄酒,比以前的考古发现提前了2000年。

在埃及Phtah—Hotep古墓址中所发现的大量浮雕,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

3000年前,一些旅行者和新疆土征服者把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了希腊的克里特岛,逐渐遍及希腊及诸海岛。

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酒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即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

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很快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并形成很大的规模。直至今天,这些地区仍是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

15~16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

19世纪中叶是美国葡萄和葡萄酒生产的大发展时期。1861年,美国从欧洲引入葡萄苗木20万株,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葡萄园,但由于根瘤蚜的危害,几乎全部被摧毁。后来,用美洲原生葡萄作为砧木嫁接欧洲种葡萄,防治了根瘤蚜,美国葡萄酒生产才又逐渐发展起来。现在,南北美洲均有葡萄酒生产。阿根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墨西哥均为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区。

有人说,葡萄酒是外来文化。实际上,最原始的酒是野生浆果经过附在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称为“猿酒”。这样的酒是由我们祖先最早发现并“造”出来的。“双沟醉猿化石”就是明证。

双沟酒厂,坐落在淮河与洪泽湖环抱的千年古镇——双沟镇,被誉为中国酒的源头。

1953年,中国社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在疏浚淮河流入洪泽湖湖口的双沟下草湾河床施工现场,意外地发现了距今约15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专家们进一步探源考证认为,江苏泗洪双沟镇一带,早在旧石器时代就生活着一批猿人,他们采集野果,堆于洞穴,经淮水浸泡自然发酵后,野果及其流出的液体,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醇香。猿人纷纷饱尝之后,竟一一醉卧不起。百万年沧海桑田,当醉卧的猿人们重浴阳关时,一下子震惊了世界。

于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便多了一个词条——醉猿化石。从此,这块依傍在洪泽湖与淮河交汇处的三角小洲,被酒类学家称为中国酒的源头,诗人称之为“醉猿洲”。

为了充分发掘双沟作为中国酒源头古老内涵,2001年,考古专家第二次对双沟地区科考,结果发现早在1000多万年前,双沟地区就有古生物群繁衍生息。据此,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玉柱、徐钦琦、计宏祥三位学者联手撰写了《双沟醉猿》,并在海内外发行。

虽然在2010年上半年,双沟在宿迁市政府主导下的强强联合中,被并给了刚刚在深交所上市不久的洋河,组成了苏酒集团,并处于从属地位,但丝毫不减这“中国酒源头”的光辉。哪怕将来有一天双沟酒不存在了,这一荣誉将是长存的。

我国最早的葡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在《诗经》所反映的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在3000年前的周朝,我国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园,并知道怎样贮藏葡萄。在当时,葡萄是皇室果园的珍异果品。

不过,我国种植葡萄和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建元年间张骞从西域引进欧亚种葡萄。

到清末民国初的两千年间,葡萄酒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

葡萄,在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作蒲萄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饮之,则然而醉,故有是名。”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30多种,包括山葡萄、刺葡萄等,都是野葡萄。

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脍炙人口,中国的小孩在发蒙时大多数都背得出来。杏花村的知名度,几乎可以和“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天安门相提并论。一般人印象中,这杏花村就是在山西的。

然而,前两年自从安徽池州的杏花村为了旅游开发,跳出来和山西杏花村打了一场笔墨官司后,人们要存疑了。因为池州的杏花村说,杜牧所写的杏花村指的是池州的杏花村,非山西杏花村,还搬出《辞海》的解释条目佐证。

事实留待专家去考证,不过在国人的心目中,杏花村即指山西杏花村,第一印象如此,它的影响要大许多。同时,还因为山西杏花村的历史悠久有考古为证。

杏花村遗址位于山西杏花镇东堡村东北方向,面积约15公顷。根据获得的层次关系及对其内涵的分析,考古上将其堆积形成分为八个阶段,分别属于仰韶、龙山、夏、商文化时期。其中第一、二阶段属于大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在出土的器物中,除了大量的陶质罐、盆、瓶、壶、盖、碗、刀等生活用具外,还令人惊叹地出现了小口尖底瓮,其外形整体呈流线型,小口尖底、鼓腹、短颈、腹侧有双耳、腹部饰线纹。根据酿酒专家研究证明,小口尖底瓮实是酿酒发酵容器。

原始先民在同一个小口尖底瓮中利用谷物发酵成酒,然后澄清、饮用。小口尖底瓮不仅在我国有,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酿造麦酒(啤酒)或葡萄酒时也使用过与我国出土的同型小口尖底瓮。“酒”字是酿酒容器的象征,甲骨文和钟鼎文中的“酒”字几乎都是小口尖底瓮,乃最早酿酒器的有力证明。古巴比伦舒麦尔酒的象形文字,也是小口尖底瓮形象,真是无独有偶。实际上,这种小口尖底瓮的分布很广,晋西南地区和陕西、河北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均有出土,有的有双耳,有的无双耳。杏花村遗址酿酒容器的出土,向世人宣告:中国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就已经发明了人工谷物酒。

杏花村遗址山土的文物真实地记录了汾酒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过程。该遗址第三、四、五、六阶段,分别出土了仰韶文化晚期(相当于仪狄造酒时期)、龙山文化早期和晚期(相当于杜康造酒时期)以及夏代的各种生活器具,其中酒器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除发酵容器小口尖底瓮外,还有浸泡酒料的泥质大口瓮,蒸熟酿酒用粮的甑、鬲(lì)等,盛酒器壶、樽、彩陶、罐以及温酒器等。

在该遗址第七、八阶段的商代器物中,酿酒器、盛酒器品种、数量显著增多,而且出现了商代早期(约4000年前)的饮酒器玄纹铜爵。这只爵和三件盛酒器彩陶罐现存汾酒博物馆。这些器物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纹饰秀丽,工艺水平已较前几个阶段有了显著提高。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酒器形成期。商周青铜酒器并不是一般的日用品,而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它反映了商周时代不可逾越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其纹饰、造型、铭文,不仅体现了奴隶社会的礼制观念,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给后来的雕刻、书法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是古代文化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杏花村遗址发现的玄纹铜爵,就是商代青铜酒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在同址中能够同时出土如此精美、如此数量多的酒器,它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商代杏花村酒的数量明显增多,这一带饮酒风气很普遍;二是杏花村酒的质量、酒器工艺水平的显著提高,反映出其时酿酒工艺水平已经出类拔萃。

也许有人会问,杏花村当时的汾酒与现在的汾酒一样吗?不一样,无论是酿造工艺,还是酒度和香味特征都有着天壤之别。没有当时的汾酒,也就没有南北朝时期的以“清”为特色的汾酒,就没有隋、唐、宋、辽、金、元以“干和”工艺称雄酒林800年的汾酒,就没有明、清、民国一直到现在的清香型汾酒。

到了商周时期的汾酒仍属于黄酒,同现在的蒸馏酒汾酒相比,度数显然要低,但它比仰韶文化时期的水酒度数要高得多。杏花村酒虽然与现在的汾酒相差很大,但是它在酿酒业已经很发达的殷商时期能够出类拔萃,也就是说,当时汾酒的色香味已经很不错。现在汾酒的色香味只是在仰韶文化时期汾酒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和提高。

从当时的汾酒发展到今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经过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到南北朝时期一举成名,载入《北齐书》,开始了长达1500年的辉煌名酒史。

所以,汾酒的李秋喜要炮轰,汾酒是有资本的,别人就不行。

惊人相似的获奖故事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茅台、五粮液在1915年获奖这件事情上,不知何故竟然连获奖经过、细节都惊人的一致?宣传中都有这么一段:1915年参加世界博览会,世界不了解中国的酒,结果中国代表团一气之下,怒摔酒坛,酒气芬芳,引起各方惊动,最终获得金质奖章。

国内流传最广的茅台怒掷酒瓶振国威而获奖的故事是这样的——

当时,身着长袍、梳着长辫的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用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无人问津。展会即将结束,一位中国代表心生一计,佯装失手摔坏了一瓶茅台酒,顿时酒香四溢,评委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经反复品尝后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于是向茅台酒补发了金奖(因为此前已评出金奖产品)。在国运不济、饱受欺凌的旧中国,茅台酒大长了国人的志气。

获奖之后,成义、荣和两家作坊为奖牌归属全力相争。官司由仁怀县商会一直打到贵州省公署。1918年,省政府最后以折中的方式裁定:获金奖的奖状、奖牌由仁怀县商会保存, 成义、荣和两家作坊均可在产品商标上冠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字样,一场纷争方才停下。

五粮液得奖经过是这样的——

时任“利川永”老板的邓子均选了上好的百罐陈年五粮液,亲自押运沿长江而下,远渡重洋,千里迢迢到达遥远的太平洋彼岸。

博览会上,各国送来了最好的美酒,都被摆放在显著的位置。而五粮液则被摆放在一个过道的角落里。在众多包装精美、瓶型精致的洋酒中,它外表那身土陶罐那么寒酸,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展览会已接近尾声,情急之下,邓子均将一罐酒悄悄放在人多的地方,有意让人群将酒罐踢倒摔破。五粮液的酒香四溢,引来众多人的关注。在一片赞誉声中,五粮液独揽风光,获得本次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五粮液还有一记载过茅台的“过人”之处,是这样写的——

1995年,五粮液总裁王国春远渡重洋,再次携中华琼浆五粮液来到第十三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这次展示在世界面前的,不再是粗陋的土陶罐,而是精致的琼浆玉瓶,也不再是百余平方米的小酒坊,而是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的十里酒城。时代的变迁给五粮液带来了太多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五粮液那醇香、绵甜的品质。这次博览会上,五粮液再次陶醉了参会者,陶醉了整个世界!阔别80年,五粮液再获巴拿马国际金奖,续写了历史的辉煌。

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都是踢翻酒坛获金奖?或者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即便讲故事,大家也要心照不宣,换换花样,免得像明星走红毯一不小心撞衫,多尴尬。相信天下绝没有有意要穿一件同样的时装、同场飙风头的腕儿吧!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据说参加的酒企很多,除了茅台、五粮液外,将此拿来说事的还有泸州老窖、洋河、双沟、西凤酒、高沟、衡水老白干、会稽山、张裕……

各大美酒的优美传说和悠久历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此话不假,但每每朝代更迭中充满血雨腥风,也是真实的历史境况。不过,尽管现实残酷,中国人民还是善良本色不丢,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随处可见田园牧歌、美丽童话。在各大名酒的历史传说中,牛郎织女式的故事俯拾皆是。

“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沱牌,有这么个故事——

射洪县城南面涪江蜿蜒流过,并绕成一个好大的弯沱。弯沱的阳面是一片稻香果红的平原沃畴,临江处则是一个村镇,由于沿江垂柳成行,人们就叫它柳树沱。

在这里的草地上,常有一位少年赶着两头牛来放牧。在牛吃草或浸泡在清清河水中的时候,少年便在柳树下看书或吹着柳笛,有时他还帮着乡亲们干农活。镇上人很喜欢他,都叫他沱郎。

不知从哪天开始,柳荫下常有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来洗衣裳,沱郎见了心里很喜欢,却不知怎么上前搭话,只知道举着柳笛拣最好听的曲子使劲吹。那姑娘洗着衣裳,听着曲儿,不时抬起头来冲着沱郎笑,笑得好看极了。

这天,沱郎吹了一支曲之后,便鼓起勇气问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姑娘歪着头逗他说:“你猜。”沱郎猜不着,却见垂柳下姑娘好看的样子,便说:“是叫柳妹吧?”

姑娘咯咯一阵笑,说:“那就叫柳妹吧。”说完,起身挎着衣篮走了,沱郎望着姑娘的背影呆住了。

沱郎打听到姑娘的名字果然叫柳妹,是柳家酒坊掌柜的独生女。从此,他便常常把柳笛吹到柳家酒坊的窗下。

柳家酒坊不显山露水,酿的白酒虽不是上乘,却也芳香可口,加上掌柜柳伯和气生财,小本生意也就长年不断,日子过得齐齐整整。

当柳家的窗下经常响起柳笛声,柳伯就留了下心,知道女儿大了,又出落得标致出众,免不了会招来倾慕。这天,柳笛声一响,柳伯就叫来帮工,吩咐道:“去,把那个吹笛子的小子找来。”

沱郎被带来了,柳伯沉下脸来:“天天到我家窗下闹喳喳的,成什么体统?”

沱郎大着胆子说:“贵府上的千金,美丽淑娴,小人借笛声表达对她的爱慕。”

柳伯见他谈吐文雅,心下欢喜,沉吟片刻说道:“天下没有轻易将女儿许人的道理,既是如此,我让你做三件事,你倘若能做到,就算你下过聘礼了。这第一件,就是限你在三日之内,做一件诚实的事,然后回来见我。”

沱郎高兴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当他寻思做件诚实的事时却犯了难:帮人干活吧,不叫诚实的事;拣个东西还人吧,又可遇不可求。

三天过去了,沱郎什么诚实的事也没有做成。他又难过又沮丧,只得硬着头皮去回复柳伯。

柳伯听了沱郎的一番话,哈哈大笑:“诚实是故意做不来的,你这本身不就是诚实吗?”柳伯又说:“这次我要考考你的智慧了。我家的酒想卖到远些的地方,限你十天时间,你好好想个法子。”

沱郎又一次动足了脑筋,办法想了不少,但总是不够简便可行。到了第十天,沱郎放着牛,来到涪江畔的柳林下,一边动着脑筋,一边怔怔地看着远处江面上的帆影。

突然,他心里一动:远处的船只看不见,挂上船帆就容易看见了,那么,柳家的酒远处的人们不知道,如果在交通要道口挂上一个酒幌,不就名气远播了吗?

听沱郎把挂酒幌的主意一说,柳伯笑眯眯地不住点头:“好,这关算你过了。剩下最后一件事,你得好好花点力气了。你要知道,好水才能出好酒,我们家酿酒的水质还不够好,可我年纪大了,没有力气去找水。这事就交给你吧,你什么时候找到好水,就来见我。”

这以后,沱郎就开始到处找水。他走东村,上西山,尝井水,品山泉。方圆几十里,没有哪处土地没有留下他的足迹,没有哪处清泉他没有品尝过,但总是没有理想的好水。

时间很快地过去了,春天、夏天、秋天,转眼冬天又过去了一大半。沱郎冒着严寒仍然在四处找水。

这天满天飘着雪花,沱郎赶着牛去江边饮水,一面在想去哪里找水。突然,一个声音在他前面响起:“你这个痴迷的沱郎,赶牛怎么也不看路,看把我老头都挤到路边去了。”

沱郎定神一看,原来是镇上一位有学问的教书先生,正从教馆回家,便不好意思地说:“真是对不起,因为想着找水,连路都顾不上看了。”老先生感慨地叹道:“这哪儿成!想找水也得看路啊。俗话说:找水看水脉,好水隔田埂啊。”

听了先生的话,沱郎信步跟着牛来到江畔牛平时饮水的地方,看着牛贪婪地饮着水,他心里不禁一动,牛为什么总爱喝这里的水?记得把牛牵到其他地方,它好像胃口就不开?

沱郎忙蹲到牛饮水的地方仔细查看,发现江岸的石缝里隐隐地渗出水来。他一阵狂喜,顾不得天寒地冻,忙用双手将石缝拨开。

石缝渐渐有点深了,水便形成一股涓涓细流。沱郎掬起一捧水,品尝了一口,甘甜清醇,真是好水啊。

沱郎到柳家告诉柳伯,好水就在江边。柳伯于是带着酿酒师来到江边,他们一品尝那股清泉,眼睛不禁冒出了泪花:“合该出好酒,合该出好酒,这是少有的好水啊!”

柳伯要沱郎做的三件事,考的分别是沱郎的诚实、智慧和意志,沱郎都圆满地完成了。柳伯决定让沱郎和柳妹成亲。

成亲这天,柳树沱的人几乎全赶来贺喜,向沱郎柳妹这对新人祝福。而用江边好水酿造出的第一窖好酒,柳伯便全用来招待众乡亲。一时间,摆喜宴的屋子里、院子里,都飘荡着好酒醉人的芳香。

沱郎和柳妹成亲之后,柳伯把酒坊交给了他们去经营。沱郎先将江边那股出好水的清泉挖成了一口井,让人们共享,这口井就被人们称为沱泉。

沱郎还按原来的主意,在镇上的要道口挂上了一个写着“酒”字的大招牌,这个招牌被人们称为沱牌。渐渐地沱郎夫妇用沱泉酿造的好酒就被称作了沱牌酒,其名气也越传越远。

关于郎酒的来历,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在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畔,有一个聪明能干的男青年李二郎,爱上了美丽灵巧的姑娘赤妹子。赤妹子从小失去父母,在她舅舅家长大,而舅舅是个图利贪财的人,见李二郎孤苦一人,家境贫寒,靠帮主家牧羊为生,不同意将赤妹子嫁给李二郎,但又不便干涉拒绝。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谁要娶赤妹子,必须拿出一百坛美酒作为订婚之礼。”李二郎明知是刁难自己,但由于钟爱心切,便私下对赤妹子说:“你只要真心爱我,就耐心等待着,我一定要找一百坛美酒来接你成亲!”

从此,李二郎放下牧羊鞭,不分昼夜地在赤水河边挖呀、刨呀,寻找泉眼。他挖断九十九把铁锹、九十九把锄头、撬断九十九根木棒、挑断九十九根扁担……真诚的心意,艰辛的劳动,终于感动了龙王三太子,使乱石滩中冒出了清澈透明的泉水。李二郎用此泉水酿酒,但酒的香味不浓。

一天,龙王三太子为了进一步考验李二郎,就变成一个年老体弱的老头来到李二郎的酒坊,向李二郎讨酒御寒。李二郎爽朗地说:“我酿酒是为了娶赤妹子成亲,既然老人要喝,只要不嫌,尽管喝够。”老人见他心地善良,对赤妹子忠心不二,便装醉倒地把喝下的酒吐于泉中。李二郎赶快扶起老人回屋休息。老人似醉非醉地说:“你那泉水犹如酒泉,再刨尺把深,酿出来的酒就更美了。”李二郎听了老人的话,扛锄来到水泉,铡刨几锄,只闻泉水香味扑鼻,李二郎大喜,立刻回去问问老人何故,然而老人已不知去向。

李二郎用这甘醇芬芳酒泉水酿出了琼浆美酒,送到赤妹子舅舅家,招回了赤妹子,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成婚后,赤妹子帮其夫李二郎精心酿酒,使美酒名扬四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李二郎,把他挖泉酿酒的地方,取名叫二郎滩,把这酒泉取名郎泉,把他酿造的酒取名郎酒。

洋河也有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洋河镇上有一位善良、美丽的梅香姑娘,是叶员外家的一名婢女。叶员外非常好酒,常常让梅香去镇上为他打酒。

在一个数九寒冬的傍晚,梅香外出给叶员外打酒,遇见一位衣衫褴褛、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太太。于是心地善良的梅香只打了半罐酒,将剩下的钱全给了老太太。

梅香一边走一边想,这样回去肯定会被叶员外责骂,该怎么办呢?这时,她路过一眼泉边,觉得口渴。于是来到泉边捧起泉水喝了一口,发现这眼泉水非常的清冽甘甜。灵机一动,用这眼泉水装满了酒罐,提心吊胆地回到了叶员外家。

叶员外喝了梅香带回的“酒”,觉得与往日大不相同,甘洌绵甜,妙不可言。员外心想洋河镇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酒了,便问梅香酒从何处打来。梅香的回答吞吞吐吐。员外起了疑心,第二天梅香出去买酒时就悄悄尾随。发现原来梅香把部分打酒钱给了穷苦人,用泉水装满酒罐。叶员外是个宽容、大度的人,非但没有责怪梅香,反而从这眼泉水中发现了生财之道。在泉水不远的地方设立了糟坊,并且聘请了一批酿酒师傅开始酿酒。用这眼泉水酿造出来的酒比镇上各家酒都要绵甜。

后人为了纪念善良、美丽的梅香姑娘发现这眼泉水,便称这眼泉水为“美人泉”。如今,凡到洋河酒厂参观,“美人泉”仍是必到的第一个景点。

迎驾贡酒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据《霍山县志》记载——

汉武帝元封年间(约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南巡,渡过淮河,沿淠河逆流而上,进入衡山国(今霍山县),巡狩霍山,拜祭南岳。当地官民为迎武帝大驾,捧以淠水精酿而成的琼浆以献。接驾献酒者为一绝色美女,得到皇帝的宠幸与眷顾。驾回,美女愁思绵延,化为山脉,从此卧于淠河之畔,迎驾美人因此得名。至今霍山仍有迎驾厂、小南岳等因武帝巡幸而留下的地名。汉武帝饮后连声赞叹的酒即为今之迎驾贡酒。

贵州董酒的童话传说是这样的——

相传很久以前,贵州遵义城外的董公寺有一酿酒作坊,主人有一个儿子叫醇,聪明好学,一心扑在酿酒技术上。为此,他奶奶对他说:“在酒的故乡,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园里有一位酒花仙子,精通各种造酒技能。求教她时,千万小心,因为她是非常圣洁的,不可冒犯,否则一无所得。”

醇十七岁时,长成了一位十分英俊漂亮的小伙子,向往到酒乡花园里去会见酒花仙子。一天傍晚,醇在郊外散步,天降大雨,迷失了方向,不觉中走到酒乡花园,巧遇美丽的酒花仙子。两人一见钟情,产生了爱情。酒花仙子设宴招待醇,谈话间教了他酿造好酒的方法。喝了一会儿,双方都有点醉了。酒花仙子满面晕红,昏昏欲睡。而醇也稍有醉意,面对酒花仙子的娇姿醉态,心有所动。这时醇忽想起奶奶的教诲,顿时驱散了邪念,静卧在酒花仙子身旁。

第二天当醇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小溪边。他回想起向酒花仙子求教的酿酒方法,就用小溪水酿酒,便酿成了香味醇厚、回味香甜的好酒。董酒,就此产生了。

这些传说有个共同特点,大多有童话般的爱情故事、美人故事。虽然情节老套,大同小异,真实性也经不起求证、推敲,但无不倾注了普天之下百姓的善良愿望。所谓的中国民间文化,也大抵如此吧。

《西游记》中讲到的花果山,据说就在今天的连云港,所以靠近那儿的淮安涟水县的今世缘就与孙悟空“搭上了关系”——

传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大闹蟠桃会,自己吃饱喝足了不算,还一心惦记着花果山的孩儿们。囊中装足了山珍海味、琼浆玉液,两腋下还夹带几坛蟠桃酒,孙悟空一个筋斗出了南天门,一路醉醺醺而去。酩酊中看到紫气缭绕,云雾蒙蒙,似觉花果山已到。孙悟空于是得意忘形起来:“孩儿们,接着!”一坛酒凭空丢下,只听“哐当”一声,悟空觉得蹊跷,按落云头一看,酒坛在平地上砸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塘。

不知过了多少年,高沟镇汪记酒坊的小二每天都到几里开外的六塘河挑水酿酒。有一天,他又去挑水,因饮酒过量醉倒在一个死水塘边。一觉醒来,日已西坠,就顺便从塘中挑水而回。以后小二天天如此,近了不少路,省了不少力。有一天,他竟在塘边检到一块印有“天宫”字样的坛片。说也奇怪,自从用了水塘中的水,汪记酒坊酿造的酒更加芳香浓郁,清冽甘醇,远近闻名。人们感到神奇,便将这个水塘称为“天泉”,汪记酒坊也更名为天泉槽坊。如今,天泉仍坐落在高沟今世缘酒厂的北优车间内。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

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兰陵美酒、秦洋黑米酒、上海老酒、大连黄酒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能代表中国黄酒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中的“越语”篇中记载,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力,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可见,当时已把酒作为生儿育女的奖品。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绍兴酒名气响,也是有道理的。句践不但用酒作为生儿育女的奖品,还留下了投醪劳师、壶酒兴邦的佳话,这是一次最豪情的壮行酒——

公元前492年,勾践去吴国苦役三年。回国后勾践奋发图强,修明政治,臣民一心。据《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越王勾践出师伐吴时,父老乡亲向他敬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游,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于是军民感奋,战气百倍,终于战胜吴国,一雪耻辱。那条河后人称之为投醪河,至今还在绍兴城南静静流淌着。

绍兴酒最有名的莫过于女儿红、状元红的传说——

从前,绍兴有个裁缝师傅,娶了妻子就想要儿子。一天,他发现妻子怀孕了。他高兴极了,兴冲冲地赶回家去,酿了几坛酒,准备得子时款待亲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个女儿。当时,社会上的人都重男轻女,裁缝师傅也不例外。他气恼万分,就将几坛酒埋在后院的桂花树底下了。

光阴似箭,女儿长大成人,生得聪明伶俐,居然把裁缝的手艺都学得非常精通,还习得一手好绣花。裁缝店的生意也因此越来越旺。裁缝一看,生个女儿还不错嘛!于是决定把她嫁给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兴兴地给女儿办婚事。

成亲之日摆酒请客,裁缝师傅喝酒喝得很高兴,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前埋在桂花树底下的几坛酒,便叫人挖出来请客。结果,一打开酒坛,香气扑鼻,色浓味醇,极为好喝。于是,大家就把这种酒叫作“女儿红”,又称“女儿酒”。

此后,远远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就掘酒请客,形成了风俗。后来,连生男孩子时,也依照着酿酒、埋酒,盼儿子中状元时庆贺饮用。所以,这酒又叫“状元红”。

女儿红、状元红都是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现在成了绍兴黄酒集团两个响当当的牌子。

最早的中国酒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黄酒的历史。黄酒历史最悠久,它的文化也最灿烂。发生在绍兴的“曲水流觞”的典故,就是一场最风雅的酒会——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晋代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携亲朋谢安等42人,在绍兴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活动。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或饮酒。王羲之将大家的诗汇集起来,乘酒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此被誉为“书圣”。传说王羲之酒后曾多次重写《兰亭集序》,却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这不仅表现了艺术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环境下造就,也表明了酒的神力和活力。

中国名酒中除了传说多,还有个特点,强调历史悠久

茅台古镇一带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茅台认为这便是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酿酒,其中又以茅台镇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五粮液说,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先秦时期僚人酿制的清酒、秦汉时期僰人酿制的蒟酱酒、三国时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红果酿制的果酒等,都是当时宜宾少数民族人民的杰作。它所说的“蒟酱酒”与茅台说的“枸酱酒”,可能就是同一种酒,只不过是两种写法。

泸州老窖介绍,夏、商时期,泸州为梁州之域,周代则属巴子之地。巴蜀出产巴乡清酒,曾向周王朝纳贡。江阳人尹吉甫在《诗经·大雅》中云:“显父浅之,清酒百壶。”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所撰《水经注》中记述江阳时云:“有巴人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曹操除了为杜康做了一次广告外,他与酒最紧密的关系,要数他为家乡酒所做的一次重大的推广活动。公元196年,曹丞相将亳州的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进献给汉献帝。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古井贡酒也由此得名。

另外,曹操可能还与今世缘有关。高沟酿酒历史远溯两汉,东汉末年,其天泉槽坊汉制青梅酒风靡海内。传说,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之青梅酒,即为天泉槽坊汪德所制。曹孟德还特地以一对名窑瓷瓶相赠,并在汪德后人家中珍藏。

唐朝百业兴旺,绵竹成熟酿酒技艺下诞生的“剑南烧春”倾动朝野。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对天下名酒记载:“酒则有……乌程之箬下,剑南之烧春……”剑南烧春更作为宫廷御酒而载于《后唐书·德宗本记》。剑南春认为,这是唯一载入正史的四川名酒,也是中国至今唯一尚存的唐代名酒。因此剑南春一直以“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作为自己的宣传口号。

全兴大曲说,天府之国多佳酿,蜀都自古飘酒香。成都酿酒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三星堆、金沙文化遗址近万件出土文物中,觯(zhì)、瓮、罍(léi) 、盉、钵、盏、爵等大量酒器、酒具,令人叹为观止,展示了西蜀酒业的久远、兴旺和以酒曰礼的文化。考古发掘的东汉画像砖上,酿酒、酒肆、宴饮等场景历历在目。

1999年在全兴曲酒生产车间发现的元明清不同时代的酒窖、晾堂、灶坑、蒸馏器基座、灰坑、灰沟、路基(散水)、木柱及柱础、墙基等遗迹以及大批的瓷器和陶器残片、兽骨等物,立即被夸张地说成是“活着的文物”,认定为“中国白酒第一坊”,谓其史学价值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以此为契机推出的水井坊,一度占据中国白酒高端阵营独领风骚。

沱牌曲酒产于四川省射洪县。射洪酿酒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西汉时期,射洪就开始酿酒,以稻、粱、黍等为原料,药曲发酵,小缸封酿,酿出色绿而味寒的射洪春酒。武周光宅元年,唐代著名诗人、射洪人陈子昂赴洛阳设金樽绮筵,以射洪春酒宴故老,因酒芳香浓郁、清冽甘爽而大受赞誉,射洪春酒遂名入京华。公元762年,诗圣杜甫来射洪凭吊陈子昂读书台遗址时,品尝射洪春酒,写下了“射洪春酒寒仍绿”的诗句。

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凤翔古称雍,为周秦发祥之地,有历代酒乡之称。这里仰韶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龙山文化遗址更多。西周时期已有酿酒,境内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铜器中有各种酒器,说明当时盛行酿酒、贮酒、饮酒等活动。唐代肃宗至德二年,将雍州改称凤翔。清代以凤酒著称,在宝鸡、岐山、郿县及凤翔县等八百里秦川酿制之烧酒均称凤酒。

洋河大曲在唐代就已享盛名,尚可考证的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明末清初已闻名遐迩。当时曾有九个省的客商在洋河镇设立会馆,省内外七十多位商人客籍于此,竞酿美酒,使洋河镇的酿酒业更加兴隆繁盛。据《泗阳县志》记载,明朝著名诗人邹辑在《咏白洋河》中写道:“白洋河下春水碧,白洋河中多沽客,春风二月柳条新,却念行人千里隔,行客年年任往来,居人自在洋河曲。”清雍正年间,洋河大曲已行销江淮一带,颇受欢迎,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之誉,并被列为清皇室贡品。据记载,清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在宿迁建有行宫,留住七天,品尝洋河大曲后挥毫留下了“酒味香醇,真佳酒也”的赞语。

二郎镇地处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岭。就在其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味甜,人称郎泉。取郎泉之水酿酒,故名郎酒。古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酿造历史。据记载,清朝末年,当地百姓发现郎泉水适宜酿酒,开始以小曲酿制出小曲酒和香花酒,供应当地人饮用。

《古蔺县志》记载:民国九年(1920年)二郎滩惠川槽房采用大曲酒生产工艺,试制回沙郎酒。民国十四年,经贵州茅台荣和酒房酒师张子兴指导,开始用茅台工艺酿造回沙大曲,时仅一个窖池。民国十八年改名仁寿酒坊,发展为三个窖池。一次投粮8万余斤,产品命名为回沙郎酒,简称郎酒。

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大清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批了该公司营业准照,光绪皇帝的老师、时任户部尚书的军机大臣翁同龢为公司题写了厂名。

《张裕公司志》里有一句话:“尽管中国葡萄种植、酿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朝,但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实以张裕公司为开端。”在张裕之前,中国人餐桌上只有舶来的葡萄酒。

恐怕谁也想不到,当年张弼士创办张裕的起因,源自法国领事的一段闲话。

1871年的一个夏夜,张弼士在印尼雅加达出席法国领事举办的酒会。法国领事端着葡萄酒走近张弼士时,向张弼士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曾随英法联军来到烟台,发现那里漫山遍野长满野葡萄。宿营期间,士兵们采摘后私自酿成酒,口味竟然不错。苦于征战的法国兵甚至有过梦想,战后留在这里开办公司,专做葡萄酒生意。

张弼士听后却多了一桩心事。此后,张弼士公务之余考察了烟台的葡萄园种植和土壤水文状况。1892年,他斥资300万两白银,购下烟台东部和西南部两座荒山,雇佣两千劳工开辟了1200亩葡萄园,又在市区近海处购地61亩,建起一座两层生产工作楼。至此,中国第一座带有现代工业色彩的葡萄酿酒公司初现格局。

每个中国名酒说起自己的历史来,大多曾经阔过,都悠久得有点漫长,有的甚至吓人地追溯到几千年前。客观地说,现在的名酒虽然根脉上有延续,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1949年后经过生产关系大调整、公私合营,从而形成的一个个略具规模的酒厂。再几经变迁,易手,改制成现在的集团、股份公司和现代企业。


内容部分整理于《酒吧圣经》《瘾型人的调酒世界》《好奇的调酒师》系列《上田和男的调酒全书》《威士忌学》Advanced Mixology Simple Cocktails Proof Cocktails The Straight Up等调酒书籍和网络资源,仅供调酒学习和交流,感谢各位调酒人一直的关注。

微醺美学

尽在晚安鲁道夫

小红书:晚安鲁道夫

新浪微博:穿越时空的调酒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酒 学】之一:酒的起源
杏花村——中华白酒第一村
中国酒历史二十辑【3】
小口尖底瓶,人类最早的水器和酒器
(16)白酒香型三国志2:白酒香型源流长,清香传播孕浓酱
中汾酒城:“杏花村”的复兴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