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防控期间危机干预的伦理原则

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无法以常规方式给具有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专业支持,而危机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控性、临时性和需要即时处理等特点,也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坚定角色定位和不受干扰、全心全意地进行危机干预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在特定的工作场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要严格遵守危机干预专业伦理。

1.照顾好自己是危机干预的基础

作为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相关从业人员,自身的人格完整、情绪稳定、良好的觉察能力是专业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防护和照顾是其承担教师责任的重要前提和开展危机干预的工作基础。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不要因处理学生危机不能兼顾家庭而产生过多的内疚、自责等消极情绪,尤其是在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照顾年幼的孩子或本身身体不适(如正在孕期等)的情况下。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前和家人做好分工,寻求家人的支持。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进行自我情绪调整,维持敏感的自我觉察,避免反向移情的发生。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注意劳逸结合,没有危机事件时学会有效放松和适度娱乐,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避免发生职业倦怠或自顾不暇等情况。这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保障。我们同样希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其他同事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在疫情防控期间照顾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危机干预工作本身的高压状态、随时待命的疲惫感和远程支持的有限性。

2.明确个人胜任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危机干预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适当的资格与能力,接受过基本专业训练以及有关危机处理的专业训练,包括:

▶对危机情况的识别。

▶对求助者身心状况的评估。

▶对当前远程提供情绪支持的技巧的掌握。

▶对专业服务的范畴的明晰。

案例:笔者在前几天收到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求助。她的学生本身存在中度抑郁混合睡眠障碍的心理问题,长期坚持服用对症的精神科药物。然而受疫情影响,小区封锁,该生声称药物将尽,抑郁情绪加重,却无法去医院复诊,但其父可在当地药店购买相应药物。该生询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否可以自行购买药物及增加药物服用量。被求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该问题向笔者求助。很明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不具备诊断权和处方权,药物购买和服用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专业胜任范畴。然而,在危机情况下,充分地评估学生的身心状况及个体差异,提供适合的情绪支持,促进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调适又属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范畴。因此,本案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更详细地询问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做出准确的评估,提供缓解焦虑和抑郁的小方法,教授给学生父母简单识别极端危机情况和改善家庭氛围的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改善危机情况;但同时也需言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范畴,请学生的父母通过网络、电话、提前预约等方式尽快联系精神科医生,处理服药方案等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疫情之下的危机干预工作可能与之前学生的危机情况相叠加,变得更加复杂、充满挑战。因此,我们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擅长领域之外提供紧急服务时,以舒缓情绪、建立和维持良好辅导关系为基础,尽可能谨慎保守。如条件允许,尽快提高自己在该领域的胜任力,如有必要应及时寻求学校领导或督导的支持。疫情结束后,或者出现其他胜任者时,则须立刻终止无法胜任的辅导服务。

图5-1为心理咨询师注册系统公布的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心理援助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可供老师们借鉴。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现状分析后需识别该情况是否在自己胜任力范畴之内。即使超出了胜任力范畴,也需要先抚慰情绪,再考虑转介等其他发展策略。

图5-1 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心理援助的工作流程

3.不强加价值观,有效进行价值引导

危机干预工作与日常心理辅导工作的相同之处是均需要建立良好、安全、互信的专业关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从事危机干预工作时,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以平等、真诚、负责任的态度来提供心理帮助,尊重学生的个人、社会和文化价值观,不评判,不强加外界标准和指责。当然,儿童青少年的危机干预工作与成人不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社会机构的心理支持工作也有区别:未成年人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型的时期,任何一名教师都应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恰当地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因此,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的危机干预工作中,我们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倾听、少评判,多尊重、少要求。然而,假如遇到价值观扭曲的未成年人,依然要在确保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引导。

4.兼顾学生个人和社会利益,保密得当,突破及时

保密是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伦理原则,然而保密原则只有在兼容特殊情况下的保密例外原则时才能行之有效。例如,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当学生涉及自我伤害、伤害他人的情况,或工作涉及法律通报责任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即刻进行风险性评估并妥善处理,目的是不仅保障学生的最大福祉,也要兼顾他人与社会大众的权益,并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考虑到新冠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和潜伏特性,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发热、有疫情高发地区旅行史、与确诊者存在密切接触等情况,在充分共情和缓解焦虑的基础上,应鼓励就医,讨论为避免可能发生的影响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教师要做好记录(见表5-1),及时上报,如有必要,须联系学生家长及当地社区,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表5-1 应对疫情心理援助及危机记录表样例

5.以危机化解为目的,及时转介,有效结束

危机干预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度过危机。与常规心理辅导不同,疫情防控期间的危机干预不应过度催化,更不能贴问题标签。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学校危机干预工作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第一,原有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无法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线下支持,疫情可能诱发的应激反应与之前的困扰和经验叠加,可能造成更不可预料的结果。对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提前与班主任、家长(注意辅导中的保密和保密例外原则)等学生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做好衔接,做到有效评估,在学生有需要的情况下提供情绪缓解等帮助。如评估后认为情况超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线上工作的胜任范畴,建议及时转介并提供专业资源。

第二,部分学生可能受到本次公共危机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与第一类学生相比,他们的问题与疫情更紧密相关。给这部分学生提供的紧急心理服务不应强化疾病观念,也不能借机要求学生在疫情结束后接受心理辅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长沙市聘请专家进校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应急预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使命
厦门海沧:开展线上线下心理援助
构建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