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脾养护后天之本

脾脏健康全知道

脾主运化、主统血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如《医贯·形景图》说:“膈膜之下有胃,盛受饮食而腐熟之。其左有脾,与胃同膜而附其上。”说明脾与胃都位于腹腔,脾在胃的左方,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脾和胃是机体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之后,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简单地说,脾包括了促进消化、吸收和输布三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有两个含义:一是运化水谷精微。饮食入胃后,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和吸收。但是,人的身体不是什么都吸收的,只吸取食物精纯微小、最有营养的部分——精微。水谷(饮食物)必须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同样,也必须靠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通过经脉布散至全身。

因此,脾的功能旺盛,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养料,从而滋养五脏六腑。如果脾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所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二是运化水湿。大家每天都要喝几杯水或者饮料,水喝下去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那么产生的多余水液就要靠脾来运化,脾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

反之,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所以,《黄帝内经》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并使血液循经运行的功能。脾的这种功能有赖于脾气,脾主运化,转输水谷精微,是气血化生之源。

所以,脾气虚时,一方面不能化生血液而出现血虚;另一方面,如果脾统血的功能减弱,血可能就会到处流溢,不按照正常的路线走,致使血液溢出脉管之外而发生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病症。

脾胃病早知道

胃肠道疾病最常见的信号就是疼痛。疼痛部位不同,说明所患的胃肠道疾病也不同。

吃饱饭以后疼。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到下次进餐前消失,一般是胃溃疡。

饥饿时疼。饭后3~4小时,空腹或感到饥饿时疼,马上吃点东西,疼痛就可减轻或消失,一般为十二指肠溃疡。有的患者也会出现夜间疼痛。

脾开窍于口,口淡无味、唇淡无泽,多为脾气亏虚,气血不足;口中黏腻,吃东西不香,或嘴里发甜,多为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则为肝脾不和;若唇肿、口疮、糜烂而痛,多为脾热或脾火。

保养脾气

脾为后天之本,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年老之人,禀于父母的先天之肾气已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则全靠后天水谷之充养。医院中的老年患者中凡是胃口不好,吃得很少的人,大多是一副形衰神疲的样子;胃口好消化好的人,病情也会随之稳定或好转。

脾气虚的表现就是不想吃东西,吃下去不消化,中医叫做食少腹胀,这时候就要健脾。脾气虚大多是因为饮食不节造成的。饱一餐、饿一餐,饮食不规律,脾胃的气机都给弄乱了,人的正气就会大大减弱。所以,吃太多、吃太少都不好,吃七八分饱即可。

其次是寒温要协调,饮食不要过凉,也不要过热。太烫了,容易得食管癌、胃癌;太凉了容易导致脾胃阳虚。因此,夏天不要贪喝冰镇的水、饮料,最好喝常温的饮品;不要喝太多凉茶,以免损伤胃气;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

脾主长夏,我们在夏天尤其要注意养脾气。夏季阳气盛,易上火,进补应以清补为主,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饮食可选用绿豆、西瓜、丝瓜、冬瓜、黄瓜、番茄、鸭肉、草鱼、鲫鱼等,以及药食两用的银耳、莲子、山药、陈皮、山楂等。

这样吃最健脾

养好脾胃,身体无恙

《景岳全书》中指出:“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身,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气血旺盛,人才能健康成长。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肉、颜面、五官等失于濡养,人的气色就不好、精神委靡、肌肉松弛、体质衰弱,甚至多病早夭。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所以,养好脾胃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辰时喝点小米粥

脾与胃相连,以脏腑而言,均属土;以表里而言,脾阴而胃阳;以运化而言,脾主运而胃主化。脾胃息息相关。

辰时(早晨7~9时)为胃经当令,辰时对应的生肖是龙,是集中各种动物的优势而成的,这就是说吃饭可以让身体变得像龙一样强大,拥有各种各样的能量。你想,胃经走乳房的正面。乳汁的营养是什么?气血的来源是什么?全是靠吃饭生成的。辰时,阳气开始旺盛起来,此时消化功能好,吃早饭很容易消化,因而早餐多吃一点是不会发胖的。如果不吃早餐,到了9时就会出现空运化,出现头晕,长期下去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所以早饭一定要吃,还要吃好。

小米能补元气,早晨喝点小米粥就很好。《黄帝内经》中说,当人久病之后,不能随意地多吃,也不能吃肉,因为这有可能引发后遗症,或使旧病复发,只要少吃点粥就好了。

为什么粥对人体有这么好的效果?其实,这都得益于五谷杂粮在其中发挥的神奇效用。

小米就是五谷中的粟米,黄色。黄色入脾,小米有健脾养胃的功效。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本草纲目》中就有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含营养成分高达18种之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因而食用小米粥可起到催眠、美容的作用。

对于体弱多病、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老人、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了。所以说,刚刚生了孩子的母亲,一般都是喝小米粥和鸡汤,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有一定的道理。

时至今日,在中国北方,小米粥仍然很受欢迎,老少皆宜。民间还常以小米和大枣一起熬粥,待小米熟烂,再加入红糖,以滋阴养血,治疗产后体虚、多汗,帮助产妇恢复体力。用小米和山药共同研成细末,加水煮成糊状,再加点白糖,可作为小儿的辅助食品,并用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大便溏稀。

现代人整天在压力下前行,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每逢吃饭时,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各种胃药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种健胃消食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在你没胃口、食欲差的时候,小米粥的作用不亚于开胃菜。很多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粥后能开胃又能养胃,这样营养跟上来了,气血就充足了。

尽管小米熬粥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本着营养均衡全面的原则,因此五谷要杂吃,可在小米粥中加入诸如土豆、红薯、大枣、莲子、百合等一起熬制,均衡其营养。还要提醒的是,由于粥易吸收,导致血糖快速升高,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在喝粥时需要慎重一些。

巳时叩穴步行

巳时是指上午9时至11时,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要想消化良好,那就靠动,迈开双腿运动。所谓的富贵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耗不掉的营养物质在血管内发生瘀积,从而导致“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另外,脾主肌肉,此时锻炼不光养脾胃,促消化,而且运动的过程中肌肉的能量得到了消耗,就会迫使脾输送更多的营养过来,这样脾的运化功能越来越强,输送营养充足。脾为中土,灌溉四方,五脏六腑也会因得到足够的滋养而强壮,疾病自然就无立足之地了。有一位百岁老人,身康体健,腿脚灵便,吃得香睡得甜。每天清晨都会在公园出现。一天,有好奇者向老人请教健身长寿之法,答曰:“多走路。”经再三讨教,老先生道出其练习近50年的“叩击穴位步行法”。

叩击穴位步行法,就是边走边叩击穴位,此法简便易行,老少皆宜,能通过穴位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既可以预防和改变“步履沉重”的形态,又有利于调和内脏,濡养全身,防病治病。

叩击穴位步行法,主要叩击脾胃经上的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三个大穴。具体方法如下:

击足三里法。足三里在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大筋内,如将手掌按在膝盖上,手指抚于膝下胫骨时,离胫骨外一横指,中指尖处即是。叩击方法是左脚着地站稳,用右脚的足跟由前面绕过,叩击左腿的足三里穴,同样的,用左脚的足跟叩击右腿的足三里穴,轮换叩击前行。

击三阴交法。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方法是用一只腿的足内侧叩击另一只腿的三阴交穴。两腿交换做。

击血海法。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在膝盖骨内缘上2寸处。叩穴步行时,高抬膝,用同侧手掌或半握拳叩之。左右腿交换,边行边叩击,注意尽可能做到高抬膝去迎击手掌。

叩穴步行法,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上述穴位中1~3个穴位,走一步叩一下,连做3~5分钟,逐渐增至10分钟。叩击的轻重和次数自行掌握。

饮食有节,寿与天同

造成脾胃虚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饮食所伤。《黄帝内经》中谈到上古之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经验之一就是“食饮有节”。节,就是节度与节制。

平衡饮食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而谷、畜、果、菜四个方面的食物,几乎把人们饮食中所有原料全部概括了。但关键是每类食品中的“五”字。

“五谷”、“五畜”(指牛、羊、猪、狗、鸡等禽畜)、“五菜”(指冬葵、豆叶、薤、葱、韭菜等蔬菜)及“五果”(指桃子、李子、杏、栗子、大枣等为代表的水果、坚果类食物)告诉人们,吃的种类要多一些,而且不能只吃某种细粮而不吃粗粮。最好粗、细粮混合食用或轮流食用。

粗粮主要包括谷物类的玉米、小米、黑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麦麸等;杂豆类的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豌豆等;块茎类的红薯、山药、土豆等。大家可以一个星期吃2~3次粗粮。定期吃点小米面、红薯等。中年人尤其是“三高”、便秘患者,或久坐办公室接触电脑较多和应酬较多的人群,都要注意多吃些粗粮。这样才能营养互补,满足机体的需要。

有的孩子因常吃热量高的精制食品而引起食欲减退是得不偿失的;有的人怕患高血压、心脏病不敢吃荤;也有不少人怕长胖不敢吃肉,结果适得其反,反而引起营养代谢障碍。

我们应博取食物,混合饮食。如果长期偏食或挑食,使人体的营养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世界上很多长寿老人的长寿经验中就有这么一条:什么都吃(指吃得杂),什么都不多吃(指不过量)。

不过,在食物种类的选择方面,要多清淡素食,少肥腻厚味。五谷、蔬菜多无明显的寒热之偏,又易消化吸收,不易酿湿生痰,故以素为主是保养脾胃的重要方法。

年高之人,精气渐衰,更应注意饮食的合理调配。谷、果、畜、菜适当搭配,既能适应脾胃之受纳运化,又能补益精气,延缓衰老。

五味调和,相得益彰

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也。中医认为,酸入肝经,苦入心经,甘入脾经,辛入肺经,咸入肾经。在中医里,常用五味指导诊断和养生康复,颇具特色。比如,去看中医时,很多医生会问是否有“异常口味”。口味即患者口中的异常味觉。如口咸者多属肾虚,因咸味入肾,肾病可使口中咸;口甘多脾胃湿热,因甘味入脾,湿热蕴结脾胃,浊气上泛,故感口甘;口中泛酸多肝胃蕴热,因酸味入肝,肝热之气上蒸于口则口中泛酸;口苦多心火,因苦味入心,心属火,火邪炎上则口中苦。

五味调和,相得益彰,则脏腑各有所归。五脏的功能发挥正常,人体就健康。五味中甘味食物有白糖、大米等,有滋补缓和之力,但过食则壅塞而气滞;酸味食物如乌梅、柠檬、山楂等,有收敛固涩之利,但过食则痉挛;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有燥温、泻下之益,多食则骨重;辛味食物有姜、辣椒、胡椒、桂皮等,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过食则气散上火;咸味食物如食盐等,有软坚、润下之功,过食则血凝。

若长久的偏嗜某味必致某脏机能偏盛,破坏五脏的平衡协调,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意思是说:多食咸味的,能使血脉流行凝涩不畅,而且面色变黑;多食苦味,能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多食辛味的,就会导致筋脉劲急,指甲也会枯槁不坚韧;多食酸味的,能使肌肉变厚皱缩失去弹性,而嘴唇也会掀起;多食甜味的,能使骨骼发生疼痛,而头发也会脱落。可见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饮食要有节度

饮食要有节度,过分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会损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

有的人经常不吃早饭,午饭随便应付,晚饭时又呼朋唤友大吃大喝,一个晚上要赶三四个饭局。如贪食过度或暴饮暴食,超越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就会导致积滞难消,使脾胃失运。还有的女性为了追求苗条,不吃饭,饮食不规律,长期下去,容易引起胃部功能紊乱而导致胃下垂。

“饮食以时”,就餐时间和饥饱的平衡也需要注意。“晚饭少吃一口,舒服一宿”,现在很多人肥胖是因为晚上应酬,吃完就睡,所以就很容易肥胖。

吃饭忌太快

如果吃得太快,牙齿就不能充分把食物咬碎,消化酶也不能随食物进入胃,这样一来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使胃部不舒服。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促使人体充分产生消化酶,减轻胃的负担。

以吃时令食物为主

“有节”还有一个意思:如果冬天的东西到夏天吃就不叫有节;夏天不生长这个东西,可偏要去多吃这个东西,这叫“逆之”,“逆之则灾害生”,所以我们要以时令食物为主。现在可以吃到任何时节的新鲜蔬菜,这不一定是好事。

体质不同,饮食不同

根据食物不同的性味、归经、功能,有选择地选用某些食物,可以调整个人体质的偏颇,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使自身体质更加趋于平和。

这样吃最健脾

养好脾胃,身体无恙

《景岳全书》中指出:“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身,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气血旺盛,人才能健康成长。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肉、颜面、五官等失于濡养,人的气色就不好、精神委靡、肌肉松弛、体质衰弱,甚至多病早夭。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所以,养好脾胃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辰时喝点小米粥

脾与胃相连,以脏腑而言,均属土;以表里而言,脾阴而胃阳;以运化而言,脾主运而胃主化。脾胃息息相关。

辰时(早晨7~9时)为胃经当令,辰时对应的生肖是龙,是集中各种动物的优势而成的,这就是说吃饭可以让身体变得像龙一样强大,拥有各种各样的能量。你想,胃经走乳房的正面。乳汁的营养是什么?气血的来源是什么?全是靠吃饭生成的。辰时,阳气开始旺盛起来,此时消化功能好,吃早饭很容易消化,因而早餐多吃一点是不会发胖的。如果不吃早餐,到了9时就会出现空运化,出现头晕,长期下去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所以早饭一定要吃,还要吃好。

小米能补元气,早晨喝点小米粥就很好。《黄帝内经》中说,当人久病之后,不能随意地多吃,也不能吃肉,因为这有可能引发后遗症,或使旧病复发,只要少吃点粥就好了。

为什么粥对人体有这么好的效果?其实,这都得益于五谷杂粮在其中发挥的神奇效用。

小米就是五谷中的粟米,黄色。黄色入脾,小米有健脾养胃的功效。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本草纲目》中就有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含营养成分高达18种之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因而食用小米粥可起到催眠、美容的作用。

对于体弱多病、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老人、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了。所以说,刚刚生了孩子的母亲,一般都是喝小米粥和鸡汤,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有一定的道理。

时至今日,在中国北方,小米粥仍然很受欢迎,老少皆宜。民间还常以小米和大枣一起熬粥,待小米熟烂,再加入红糖,以滋阴养血,治疗产后体虚、多汗,帮助产妇恢复体力。用小米和山药共同研成细末,加水煮成糊状,再加点白糖,可作为小儿的辅助食品,并用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大便溏稀。

现代人整天在压力下前行,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每逢吃饭时,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各种胃药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种健胃消食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在你没胃口、食欲差的时候,小米粥的作用不亚于开胃菜。很多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粥后能开胃又能养胃,这样营养跟上来了,气血就充足了。

尽管小米熬粥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本着营养均衡全面的原则,因此五谷要杂吃,可在小米粥中加入诸如土豆、红薯、大枣、莲子、百合等一起熬制,均衡其营养。还要提醒的是,由于粥易吸收,导致血糖快速升高,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在喝粥时需要慎重一些。

巳时叩穴步行

巳时是指上午9时至11时,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要想消化良好,那就靠动,迈开双腿运动。所谓的富贵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耗不掉的营养物质在血管内发生瘀积,从而导致“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另外,脾主肌肉,此时锻炼不光养脾胃,促消化,而且运动的过程中肌肉的能量得到了消耗,就会迫使脾输送更多的营养过来,这样脾的运化功能越来越强,输送营养充足。脾为中土,灌溉四方,五脏六腑也会因得到足够的滋养而强壮,疾病自然就无立足之地了。有一位百岁老人,身康体健,腿脚灵便,吃得香睡得甜。每天清晨都会在公园出现。一天,有好奇者向老人请教健身长寿之法,答曰:“多走路。”经再三讨教,老先生道出其练习近50年的“叩击穴位步行法”。

叩击穴位步行法,就是边走边叩击穴位,此法简便易行,老少皆宜,能通过穴位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既可以预防和改变“步履沉重”的形态,又有利于调和内脏,濡养全身,防病治病。

叩击穴位步行法,主要叩击脾胃经上的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三个大穴。具体方法如下:

击足三里法。足三里在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大筋内,如将手掌按在膝盖上,手指抚于膝下胫骨时,离胫骨外一横指,中指尖处即是。叩击方法是左脚着地站稳,用右脚的足跟由前面绕过,叩击左腿的足三里穴,同样的,用左脚的足跟叩击右腿的足三里穴,轮换叩击前行。

击三阴交法。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方法是用一只腿的足内侧叩击另一只腿的三阴交穴。两腿交换做。

击血海法。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在膝盖骨内缘上2寸处。叩穴步行时,高抬膝,用同侧手掌或半握拳叩之。左右腿交换,边行边叩击,注意尽可能做到高抬膝去迎击手掌。

叩穴步行法,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上述穴位中1~3个穴位,走一步叩一下,连做3~5分钟,逐渐增至10分钟。叩击的轻重和次数自行掌握。

饮食有节,寿与天同

造成脾胃虚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饮食所伤。《黄帝内经》中谈到上古之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经验之一就是“食饮有节”。节,就是节度与节制。

平衡饮食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而谷、畜、果、菜四个方面的食物,几乎把人们饮食中所有原料全部概括了。但关键是每类食品中的“五”字。

“五谷”、“五畜”(指牛、羊、猪、狗、鸡等禽畜)、“五菜”(指冬葵、豆叶、薤、葱、韭菜等蔬菜)及“五果”(指桃子、李子、杏、栗子、大枣等为代表的水果、坚果类食物)告诉人们,吃的种类要多一些,而且不能只吃某种细粮而不吃粗粮。最好粗、细粮混合食用或轮流食用。

粗粮主要包括谷物类的玉米、小米、黑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麦麸等;杂豆类的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豌豆等;块茎类的红薯、山药、土豆等。大家可以一个星期吃2~3次粗粮。定期吃点小米面、红薯等。中年人尤其是“三高”、便秘患者,或久坐办公室接触电脑较多和应酬较多的人群,都要注意多吃些粗粮。这样才能营养互补,满足机体的需要。

有的孩子因常吃热量高的精制食品而引起食欲减退是得不偿失的;有的人怕患高血压、心脏病不敢吃荤;也有不少人怕长胖不敢吃肉,结果适得其反,反而引起营养代谢障碍。

我们应博取食物,混合饮食。如果长期偏食或挑食,使人体的营养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世界上很多长寿老人的长寿经验中就有这么一条:什么都吃(指吃得杂),什么都不多吃(指不过量)。

不过,在食物种类的选择方面,要多清淡素食,少肥腻厚味。五谷、蔬菜多无明显的寒热之偏,又易消化吸收,不易酿湿生痰,故以素为主是保养脾胃的重要方法。

年高之人,精气渐衰,更应注意饮食的合理调配。谷、果、畜、菜适当搭配,既能适应脾胃之受纳运化,又能补益精气,延缓衰老。

五味调和,相得益彰

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也。中医认为,酸入肝经,苦入心经,甘入脾经,辛入肺经,咸入肾经。在中医里,常用五味指导诊断和养生康复,颇具特色。比如,去看中医时,很多医生会问是否有“异常口味”。口味即患者口中的异常味觉。如口咸者多属肾虚,因咸味入肾,肾病可使口中咸;口甘多脾胃湿热,因甘味入脾,湿热蕴结脾胃,浊气上泛,故感口甘;口中泛酸多肝胃蕴热,因酸味入肝,肝热之气上蒸于口则口中泛酸;口苦多心火,因苦味入心,心属火,火邪炎上则口中苦。

五味调和,相得益彰,则脏腑各有所归。五脏的功能发挥正常,人体就健康。五味中甘味食物有白糖、大米等,有滋补缓和之力,但过食则壅塞而气滞;酸味食物如乌梅、柠檬、山楂等,有收敛固涩之利,但过食则痉挛;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有燥温、泻下之益,多食则骨重;辛味食物有姜、辣椒、胡椒、桂皮等,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过食则气散上火;咸味食物如食盐等,有软坚、润下之功,过食则血凝。

若长久的偏嗜某味必致某脏机能偏盛,破坏五脏的平衡协调,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意思是说:多食咸味的,能使血脉流行凝涩不畅,而且面色变黑;多食苦味,能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多食辛味的,就会导致筋脉劲急,指甲也会枯槁不坚韧;多食酸味的,能使肌肉变厚皱缩失去弹性,而嘴唇也会掀起;多食甜味的,能使骨骼发生疼痛,而头发也会脱落。可见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饮食要有节度

饮食要有节度,过分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会损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

有的人经常不吃早饭,午饭随便应付,晚饭时又呼朋唤友大吃大喝,一个晚上要赶三四个饭局。如贪食过度或暴饮暴食,超越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就会导致积滞难消,使脾胃失运。还有的女性为了追求苗条,不吃饭,饮食不规律,长期下去,容易引起胃部功能紊乱而导致胃下垂。

“饮食以时”,就餐时间和饥饱的平衡也需要注意。“晚饭少吃一口,舒服一宿”,现在很多人肥胖是因为晚上应酬,吃完就睡,所以就很容易肥胖。

吃饭忌太快

如果吃得太快,牙齿就不能充分把食物咬碎,消化酶也不能随食物进入胃,这样一来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使胃部不舒服。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促使人体充分产生消化酶,减轻胃的负担。

以吃时令食物为主

“有节”还有一个意思:如果冬天的东西到夏天吃就不叫有节;夏天不生长这个东西,可偏要去多吃这个东西,这叫“逆之”,“逆之则灾害生”,所以我们要以时令食物为主。现在可以吃到任何时节的新鲜蔬菜,这不一定是好事。

体质不同,饮食不同

根据食物不同的性味、归经、功能,有选择地选用某些食物,可以调整个人体质的偏颇,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使自身体质更加趋于平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它是天然的脾胃“修复剂”,女人喝了补气血,健脾又养胃,皮肤变嫩了
“夏湿”易伤脾,多吃小米粥
关于“米粥”的几则医话
养胃益脾的小米
健脾养胃健脾胃,还可补血助睡眠,一道比较简单的粥就能办得到!
调理失眠最好的一碗粥,这下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