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成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不能缺
很多人都知道,中成药是由多味中药组成的。在这些中草药中,有一些占据主要地位,有一些占据次要地位,有一些起辅助作用。各种药按照一定的比例杂糅在一起,共同发挥药效。但是,任何一个方剂都不是把药物进行简单堆砌,也不是单纯地将药效进行相加,而是应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辨证分析和安排,对各种中草药进行适当配伍。

由于各类药物的功用都不一样,药效也不相同,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发挥各味药的特长和偏性,制约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从根本上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这样才能够确保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出综合作用,也才能更好地在疗效上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中成药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单味或多味药物,而且,各种药物一定要规定合适的剂量。换句话说,中成药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组方原则。

那么,这些药究竟是如何进行组合的,又是按照怎样的比例进行组合?在这些药中,什么药占据主要位置,什么药占据次要位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中成药的组方原则进行梳理和介绍,或者说每一个中医和患者都应该坚持按照科学合理的组方原则用药。 

事实上,中成药拥有很长的历史,古人也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摸索总结形成了合理的中成药组方原则。那么,中成药中究竟应该包含什么样的药呢?

古人一般认为,好的中成药中必须包含以下几种药,即君、臣、佐、使四种药。《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所谓君药,其实指的就是主要药物,它起着最重要的治疗作用,是方剂中针对主要病症的草药,地位就像皇帝一样。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不可缺少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的核心部分。在方剂中,通常君药的药力最大,用量也比其他药物要大,而药味较少。

臣药亦称辅药。一般来说,臣药分为两种:一种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第二种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分为三种: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用来消除或减缓主、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药性过猛的药物。三是反佐药,通常指方剂中与君药的部分性能相反在全方中有相成配伍效用的药物。

使药是指用作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引经药,是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引导作用的药物。

在中成药中,一般都存在这四种药。比如,古人用来治疗伤寒的“麻黄汤”,就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中草药组成。其中麻黄是君药,主要用于发汗解表;桂枝是臣药,协助麻黄解表;杏仁则是佐药,用来辅助麻黄平喘;甘草是使药,用来调和其他药物。

在组方的比例上,君药应该少用,一般只用一味,多了容易导致药力分散,而且互相牵制,影响疗效。如果病情比较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增加到两三味药物。臣药可多于君药,佐药常常多于臣药,而使药一般只需要一到两味就行。

爱好中医养生,方药,针灸推拿正骨的朋友,欢迎加入我的圈子,开启中医药全科知识的交流学习,
点击图片下方《中医方药针灸正骨交流营》即可进圈,进入圈子后所有内容永久免费更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911956965468.pptx
中药方剂组成原则—君臣佐使不能缺
君臣佐使
中医药搭配如何各司其事?君臣佐使的选择体现出中医的高水平
段富津教授论方剂的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中药遣药组方的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