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工企业智慧工地应用常见九大问题

      首先来看一下智慧工地的概念:互联网+建筑工地,是将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建筑工地,从施工现场源头抓起,最大程度的收集人员、安全、环境、材料等关键业务数据,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建立云端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端+云+大数据”的业务体系和新的管理模式,打通从一线操作与远程监管的数据链条,实现劳务、安全、环境、材料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互联网化管理,提升建筑工地的精益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互联网+”与建筑工地的跨界融合,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那么智慧工地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难点?老杨总结如下:

1、选型难:

      对于有实力的施工企业而言,智慧工地建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自行开发建设还是采用第三方的系统,两者之间各有利弊;

      自行开发系统面临的问题有:较长开发周期、较高的开发投入,同时由于智慧工地采用物联网技术,还涉及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特别是塔吊、施工电梯等特种设备,安装监测设备需要相关资质,无形中会增大投入成本;

      而第三方的智慧工地系统,大部分为云端产品,数据全部保存在第三方公司的云端,一般情况下随着项目完工,不再续费,企业将无法访问历史数据,同时云端产品无法支持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一直被施工企业诟病的。

2、投入高:

      为什么要进行智慧工地建设?

       第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的需要;

      第二,施工企业总部管理的需要;

      第三,项目因参评相关奖项需要;

     智慧工地涉及物联网技术,出于各种管理需要会连接大量的物联设备,比如以摄像头为例,就有如下种类:用于安防的监控摄像头、用于各种智能识别的AI摄像头(人脸识别、未戴安全帽识别、未穿反光背心识别等)、温度感应摄像头、鹰眼摄像头、全景摄像头等,不同摄像头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价格也不同;而这仅仅是众多物联设备中的一角,智慧工地还需要各种监测设备例如环境监测(PM2.5、噪音、风力、温度等)、塔吊监测设备、施工电梯监测设备、水电监测、深基坑监测、重大危险源监测等等;如项目智慧工地用于观摩,项目还需建设展厅、VR体验等等,投入所需的费用可以从几十到上百万不等;这只是硬件投入,还未包括企业自身开发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所需的研发费用、维护费用、各种物联设备接入费用、还有网络费用等。总结一下就是:软件系统费用、物联硬件费用、网络线路费用、维修费用等几大方面。所以不难看出智慧工地是一项投入较高的信息化项目。

3、设备多接口杂:

      上文提到智慧工地需要接入大量的物联设备,难点并不是购买设备,而是如何将众多的物联设备数据接入管理平台,所以每种物联设备必须提供相关数据接口,而在智慧工地管理端数据接口的开发对接又是项繁杂的工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来做此事,因此项目部的设备标准化工作显示非常重要,需统一规范施工现场物料设备的品牌、型号等,这样有助于控制建设成本及建设周期。

4、网络环境复杂

      数字化时代的最低标配就是网络,数据依靠网络才能实现数据的流转,物联世界基础网络同样非常重要,但在施工现场网络环境非常复杂,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工地由于地域面广,有线网络与无线桥接、WiFi等混杂;

      第二,存在多个网络运营商,例如办公网络为电信,而用于环境监测的设备是相关部门指定的移动网络,塔吊上的监控数据传输使用的是4G或5G;

      第三,数据的传输有本地传输、云端传输两种形式,为保障传输数据的速率还涉及VPN网络的建设;

      复杂的网络环境造就了施工现场网络的不稳定因素,如桥接设备移位会造成网络中断,而项目部办公网络与视频传输网络共用则会造成数据传输速率变慢,出现如监控画面卡顿、不流畅、黑屏的现象;因此对于项目部网络的规划、使用规范等显得尤为重要,如不然则使数据的实时传输受到影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5、缺乏统一制度、标准:

      对于智慧工地的建设,大部分的施工企业是出于相关部门的监管需要,所以在施工项目部层面均是按最低标准、最低价采购,造成物联设备五花八门,有的厂家甚至不提供数据接口,这就造成了数据孤岛,数据回传管理平台难的问题,失去了智慧工地的管理价值,因此需在企业管理层面统一制定相关设备标准,而针对数据的录入、传输、设备的维护则需要统一的制度管理来规范项目部的行为。

6、新旧设备混杂:

      上文已提到智慧工地建设投入比较大,那么项目部在建设过程中各种节省手段也无可厚非,例如设备的利旧应用,由于物联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较快,这就造成了很多旧物联设备无法接入、需重新开发接口或接入后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的局面,设备无法利旧也是智慧工地建设面临的尴尬局面。

7、场景复杂、重复建设、数据重复录入:

      目前在智慧工地系统建设领域,存在政府一套平台、企业一套平台的局面,甚至存在省会城市一套平台、二级地州市一套平台的现象,企业平台无法与政府平台数据实现互通,而政府平台对企业平台上传数据不接受,不认可;而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又建设有各自的平台,数据也未实现打通,造成项目部数据重复录入,增加项目现场人员工作量。同时参与智慧工地建设的厂家众多,其中不乏各种人情关系,造成后期出现问题在运维上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8、施工现场不确定性:

      在施工现场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施工现场都是临时场地,随时可能动土施工,由于在现场作业面大,管理沟通不畅,极易造成光纤被挖断、数据无法传输、甚至设备损坏;而监控的位移也极易造成画面丢失或监控位置错位的问题,因此施工现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也是造成智慧工地应用难的问题之一。

9、数据利用率低:

      智慧工地目前都在遵循“6+X”制,6为必须建设的平台,X为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接入平台内的数据,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现场接入的均为“6”的物联设备数据,这部分数据为设备自动采集,应用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应用于大屏展示,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应用价值有限,而企业也缺乏对数据的综合应用;而“X”部分的数据,受限于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所以在企业方智慧工地数据价值有限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施工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又影响着智慧工地的建设与应用价值。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管理问题与技术难题并存,智慧工地建设,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决方案 | 智慧工地整体规划建设解决方案
如何打造一个智慧工地?系统总体思路全在这里了!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智慧工地平台搭建完成
智慧工地到底有多“智慧”解决工地这些难题
智慧工地系统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先睹为快 | 什么叫智慧工地?看看北京市智慧工地技术规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