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庆:米芾《成伯公考》
《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2年湖北美术出版社将其与故宫博物院藏《英光堂帖》(宋拓)合刊于《中国法帖全集》第十册,200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又单独刊印,为研究米芾的行实交游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在《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里刊有《成伯公帖》,《宝真斋法书赞》也有收录,但其收录文字有很大出入。帖内有清朝何绍基、吴云两人的眉批及跋尾,也指出刻本有阙文。因《成伯公帖》为米芾早期作品,所以无人关注。笔者通过对此作稍加梳理,发现其中蕴藏着米芾一段任职经历,以及一段其鲜为人知的故事。

《成伯公帖》版本及文字


刊刻于《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第34-36页《成伯公帖》,又称《值夜帖》,是其所收米芾 34 帖并两半帖之一,该帖全文3页11行64字:(见图一)

图一

黻启,昨日承教,值夜不及答,午间得暇访及,面叙俸钱支使之数,属出外邑。五七日,比邵伯 [2]瓜洲 [3],须十日一相见,乃佳。黻顿首。成伯公。门中各惟清胜。郎娘长茂。芾再拜。

此帖还存有何绍基眉批,标明第五行“比”字下有阙文,认为本帖有残缺:

比昼能一逰寺乎,比下误接邵伯瓜洲云云。前幅系上公震太尉启也,然比字邵字石榻实相连,属是传刻时已误矣。蝯记。[4]

帖后尚有二则清朝藏家吴云[5] 相关校记、跋尾:

第一则,书后的校记两纸22行:

…… 十四为值夜帖,此帖第四行,“五七日”下《宝真》接“比昼能一游寺乎,草草顿首上,公震太尉台座”。原册失去,装池者误上成伯公帖七行,足之……

第二则,吴云在“二百兰亭斋[6] 书笺”上的两页跋书则将《宝真斋法书赞》相关成伯公帖两段文字一字不差地抄录,附与帖后。

《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上何绍基其他批注,选录如下:

    霜寒深冷此有脱误。第14页

    乡宝真误作向。第15页

    弭宝真误弥。第16页

    学字盖笔误后作举与宝真合。第64-65页

    宝真且误具。第69页

何绍基依据《宝真斋法书赞》[7] 对《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进行比勘,纠正了因装裱导致的顺序错误。并对于两者之间有关《成伯公帖》的差异,提出了“ 属是传刻时已误矣 ”的看法,然未深究其原因。吴云也依据《宝真斋法书赞》,皆认为刻本为残帖有阙文。

那么《成伯公帖》内容到底是什么样?《成伯公帖》内容正确与否,对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探究考证有着重要的意义。先从《成伯公帖》刻本版本开始。

刊有《成伯公帖》的《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清代之前的流传已不可考,清以后传藏有:侯维岳(侯嵩髙,息阴道士)、李宗孔、徐渭仁、练廷璜(练笠人)、黄荷汀,1995年9月佳士得拍卖为北山堂购得,于1996年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永久保藏。册内有何绍基批注校记,杨守敬、徐渭仁、吴云等题跋及校记考证。徐渭仁曾就此帖翻刻传世。张伯英先生曾评徐渭仁翻刻《英光堂帖》云:“摹勒之妙,不减墨迹。”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林业强先生,在其“宋拓《英光堂帖》考”里认为《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是宋拓祖本,对其版本如是说:

…… 香港本[8]实为徐翻本的宋拓祖本,摹勒之精更不可同日而语。帖内书简,皆为宋本宋刻宋拓,原帖墨迹早已失佚,本册保存下来的米书多种面貌和各个时期不同的署名方式。书写风格各异,年代早晚具备 …… [9]

帖后吴云跋记对《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的评价当不为过:原刻初拓历八百年如新发于硎,能令颠者解衣盘礴精神活现纸上,洵推天下米书法帖第一。

香港藏宋刻《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在近千年历代传藏,虽经散佚,多次重新装裱,仍是目前唯一保存宋代摹刻次序原貌的拓册。存此孤本,尤为珍贵。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书体的保存,还对内容文字的考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南宋岳珂于绍定五年(1232)将米芾遗文先编成《宝晋英光集》,再将家藏前人墨迹文字着录而成《宝真斋法书赞》,其中卷十九至二十全属米芾。在编撰《宝真斋法书赞》之余,又将家藏米帖摹刻上石,以成《英光堂帖》并墨拓流传。[10]

岳珂编辑《宝真斋法书赞》,其书较早已见董史《皇木书录》引用。明代纂辑《永乐大典》时(1403-1409),尚见引据。逮至清代荡修《四库全书》时(1773―1784),已是“原本久佚”,因此《四库全书·子部八·艺术类一·书画之属》收录的《宝真斋法书赞》28卷,乃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录出。可惜原本为《永乐大典》割裂分系,不仅卷目已不可考,而且只有总赞因《永乐大典》之编“无可专属”而“管弃不录”,因此《四库全书》所辑之本,乃就《永乐大典》所录之仅存者,排比推求,重新分类编次而成。所幸有赖《四库全书》之修,使得在《永乐大典》遭劫之余,数百年后依然能一窥《宝真斋法书赞》之大概。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载:“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六十卷”,现在通行的《四库全书》都是清代四库纂修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录而成,内容多有残缺。可见传世《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卷已非完本,非原本之貌。

《宝真斋法书赞》有关《成伯公帖》文字着录如下:

1 芾惶恐顿首再拜启,大雨恭惟台候万福,名笔为乱道遂尘污矣,七月一日大年约来蒲池,阅邵伯瓜洲,须十日一相见乃佳,黻顿首,成伯公。门中各惟清胜。郎娘长茂。芾再拜。[11]

2 黻启,昨日承教,直夜不及答,午间得暇访及,面叙俸钱支使之数,属出外邑,五七日,比昼能一逰寺乎?草草。芾顿首上。公震太尉台座。[12]

着录文字与刻本文字比较,不仅由原来一个帖变成了两个帖,而且内容也大大增加。起首与落款的署名也出现了不同。对照宋代最为普遍常见之格式。“某启……某再拜某某”。首发信人,末发收信人皆具之,署名出现了混乱。“芾”“ 黻”杂用,此格式署名不一致,不符合常理,宋人书启传世至今有一万多篇[13],均无先例,在宋以后着说里也未见有记载。书启内容按照《宝真斋法书赞》修改后的,文啻不通,内容无法展读。

考虑《宝真斋法书赞》“遭劫之余,窥之大概”、“非原本之貌”,几经散佚辑录,其中部分出现“文字勘刻错误”在所难免。这一点瑕疵并不足以影响到《宝真斋法书赞》的研究学术价值。但于《成伯公帖》而言,显然“宋本宋刻宋拓”的《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帖内文字更接近宋代原貌,更具有说服力。

《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里《成伯公帖》,刊于第十七和第十八两开之上,即34-35页和36页。第十七开有八行53字,从拓片纹理来看,此一开两页属于同一整体。也进一步证明《宝真斋法书赞》文字有插入另一书启文字之可能性。另按《宝真斋法书赞》之说“比”后阙文,那么“比邵”之间应有剪贴拼接的痕迹。但从何绍基批注里得到:“然比字邵字石榻实相连” 。说明第五行“比、邵”两字实际是相连整体,并没有剪贴重排。这就排除此八行在传藏过程有散佚阙文,也排除吴云所谓“装池者误上”之说。何绍基将其断为“属是传刻时已误矣”,也说明该帖宋时既应如此。

故《成伯公帖》文字应以《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刻本为准。

其第 18 开上的三行13字:“门中各惟清胜。郎娘长茂。芾再拜。”署名为“芾”的13字, 是刊刻在另一开之上,同前文放在一起,从装裱形式上看,也只是在顺序上一前一后罢了。从书写风格来看,此13字书写风格也明显与前大异,前者圆转多于后者,后者又较前者挺拔,实非同一帖,此13字则为残帖。

《宝真斋法书赞》里《成伯公帖》着录多出来的文字,实属米芾另一书启(将另文论证),而在《宝真斋法书赞》成书之后的流传期间,或因《四库全书》编撰时,误将此书启拆散成两部分收录于《成伯公帖》之间,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文本比刻本内容多的原因了。

附插入之书启内容:

芾惶恐顿首再拜启,大雨恭惟台候万福,名笔为乱道遂尘污矣,七月一日大年约来蒲池阅昼,能一逰寺乎?草草。芾顿首上。公震太尉台座。

何绍基、吴云等在鉴藏过程中,订正批注则忽视了《英光堂帖》宋刻宋拓之事实,采信了有“文字勘刻错误”的《宝真斋法书赞》里的文字,以此来考订刻本,才产生了《成伯公帖》有阙文之错误的结论。

故《成伯公帖》内容应至“成伯公”止,前8行53字为一完整的书启。最后3行13字属另一帖之残存部分。

书启写成时间


剔除残帖,书启虽剩有53字,但其所提供的信息也不少,大有考证价值。完整文字如下:

黻启,昨日承教,值夜不及答,午间得暇访及,面叙俸钱支使之数,属出外邑。五七日,比邵伯瓜洲,须十日一相见,乃佳。黻顿首。成伯公。

首先根据其起首、落款署名为“芾”,确认了书启在米芾改名前所书[14] ,既元佑六年(1091)前。

其次从书启受于人成伯公入手。查北宋时期字成伯者,见诸于史乘有3人,须通考三人事迹,方知何人与米芾交往:

其一:刘异,字成伯,北宋人,刘若虚子,其先泉人,徒居闽。隐居不仕,乡人号曰隐君,后以州郡荐,强起,授将仕郎、大理评事,历屯田员外郎。天圣八年(1030)进士。与蔡襄友善。[15] 《刘克庄集笺校》卷一零三题跋蔡中惠(蔡襄):屯田名异,侯官人,与公同年。旧尝约婚,及公出镇福唐(福州别称),屯田卒矣。[16]元朝脱脱《宋史》卷三百二十载:(蔡襄)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据此推算,蔡襄福州任职在1056年,此时刘成伯已卒,蔡襄卒于治平三年,而刘成伯卒年更早,时米芾尚幼,故可排除。

其二:赵庾,字成伯(1018[17]~?),宋代诗人。初知眉州丹棱县[18],嘉右四年知黄岩县[19] ,熙宁八年,以尚书诸司郎中通判密州,成为苏轼主要助手,二人交往颇密[20 ]。赵成伯“简易疏达,表里洞然,余固甚乐之。而君又勤于吏职,视官事如家事。”苏轼写给赵成伯的诗文,远超过其他人。苏轼离开密州出守徐州时,有《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在徐州任上亦多有唱和诗,又专为赵成伯写下了《密州通判厅题名记》。之后就没有见面,也无任何文字来往,甚至苏轼于元丰八年(1085)冬赴登州过密州,苏轼相关文字里也未见提及赵庾,推测或不在于世。虽赵庾与苏轼交往密切,其宦历此时间段与米芾无可能发生交集,故是其可能性很小。

其三:陈侗(1023-1088),字成伯,其先兴化军莆田县人,居苏州。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八载,陈侗元丰二年十一月出知湖州。杨杰(次公)有诗《陈成伯学士知湖州》送之[21]。而前任则是苏轼,于七月罢湖州。陈侗又于元丰三年三月八日移知宣州,元丰五年(1082)十一月诏罢知宣州再任差判登闻检院,元佑元年(1086)四月知陕府,时苏轼、苏辙两兄弟均有诗相赠[22]。元佑三年(1088)四月卒于陕,享年六十五。其事迹见《故朝奉大夫权知陕州军府事陈君墓志铭》[23]。父陈动之与蔡襄同科进士,又同为莆田人。与欧阳修同榜进士。官至秘书丞,不幸早卒,年仅36岁。才华横溢,以文名世,欧阳修[24] 、王安石[25]甚爱重之,各自为其写挽诗。弟陈睦,一字子雍,嘉佑六年(1061)进士、名列榜眼[26] 。

陈侗家庭背景非同一般,交友甚广。从任职地理位置、兴趣爱好,以及交游圈,都为陈侗与米芾交集提供了可能。在明朝丑《清河书画舫》褚模禊帖条下,有如下着录:

纯老、彦祖、巨源、成伯、子雍、完夫、正仲、子中、敏甫、子瞻、子由、同观熙宁十年(1077年)三月廿三日书 汲郡公吕大防观 葛苹 米芾 武功郡侯蘓宝元右辛未(1091年)三月廿一日 [27]

此段记载了熙宁十年三月廿三日,陈侗(成伯)陈睦(子雍)兄弟和苏轼(子瞻)苏辙(子由)兄弟,还有之后在米芾生活中出现的彦祖、巨源、完夫等,同时欣赏褚模禊帖之雅事。且有吕大防和米芾欣赏并题跋与其后。此段文字的著录,可以说明他们有着共同爱好,也有着共同的朋友圈。书启上的成伯公非陈侗莫属。

再比较米芾、陈侗两人宦历。

米芾在熙宁四年(1071)以任子经铨试授秘书省校书郎,旋补含光县尉(今广州英德),迁临桂尉(今桂林),任长沙掾。元丰四年(1081)去长沙,十月游庐山。元丰五年(1082)三月,初谒苏轼[28] 与黄州雪堂。东赴希道(即刘庠)金陵从事之辟,值刘谪去,遂以诗编谒王安石于金陵钟山半山堂 [29] 。元丰六年(1083)在杭州观察推官任上。元丰八年(1085)“米黻丁母忧去杭州” [30],元佑二年(1087)母丧服除。陈侗于元丰二年起先后在湖州宣州等地任职,元佑元年(1086)四月知陕府,之后卒于陕。

结合前述苏轼、王安石与陈侗之间的关系,米芾与陈侗相识必在元丰五年三月谒苏轼、王安石之后,而陈侗元佑元年(1086)四月知陕府。据此将书启范围缩小到元丰五年(1082)三月至元佑元年(1086)四月之际。而这期间米芾除了一次权杭州推官之外,就是丁忧在家。

查阅《宋史》有如下两段文字:

元丰五年八月壬申,诏罢增减幕职、州县官奉。[31]

熙宁四年,遂定铨试之制:凡守选者,岁以二月、八月试断按二,或律令大义五,或议三道,后增试经义。差官同铨曹撰式考试,第为三等,上等免选注官,优等升资如判超格,无出身者赐之出身。自是不复试判,仍去免选恩格,若历任有举者五人,自与免试注官。任子年及二十,听赴铨试。其试不中或不能试,选人满三岁许注官,惟不得入县令、司理、司法。任子年及三十方许参注,若年及三十授官,已及三年,出官亦不用试。若秩入京朝,即展任监当三年,在任有二人荐之,免展。选人应改官,必对便殿。[32]

米芾以任子经铨试授秘书省校书郎,至元丰四年,年满30,也正好在任十年。符合参注条件,取得“应选官”资格。资格有了,还得要举荐人,此时的米芾经十年任职,以及拜谒苏轼、王安石等也积累不少人脉,这为他参注应选打好了基础,才得到元丰五年出官机会。陈侗则是这人脉中的一员,且长米芾二十八岁,求其有所关照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极有可能得其推荐得杭州观察推官。

据米芾所书《杭州龙井山方园庵记》为元丰六年(1083)四月[33] ,米芾已在杭州观察推官任上[34]。因此书启《成伯公帖》下限,又可定在元丰六年(1083)四月之前,且为米芾初任杭州观察推官之时。

书启正文也足以证明如此。

米芾因初任杭州推官之职,拜会举荐人陈侗(成伯公),再访及上级问明俸钱后,给陈侗的一封书信。并提到可能作为备选的“邵伯、瓜洲”职位。与现临时代理杭州推官职位的比较,拜访陈侗路程缩短,更方便。陈侗自元丰三年起一直在宣州任上,杭州距宣州约150公里,两地按照古时行走也需五七日路程。所提“邵伯、瓜洲”距宣州有近两百公里,行走约需十日左右。因此才有书启上两比“乃佳”之说。从地理上位置对照书启,与书启所言相符合。

书启本事部分言及“值夜不及答,午间得暇访及,面叙俸钱支使之数”,与成伯公言及俸钱。据《宋代官制辞典》载:元丰五年四月二十三日下诏“五月溯行官制。”即元丰五年五月,正式颁布《元丰官制格目》。官员俸钱数目有所调整,以及当时地方官员俸钱尚存“一分见钱,二分他物”折支现象,有正好解释两人都对新职俸钱不甚了解,乃元丰改制之故。

这里米芾已经上任,由《宋史》志第选举四(铨法上)[35] 可知,每年铨试两次,上任时间必在元丰五年八月之后或元丰六年二月之后。书启中所言“值”有“遇到、逢着”或“当、轮到”之意。结合前后文“值夜、午间得暇、面叙俸钱”,除了在吏部就只有在杭州才能了解俸钱具体情况,而只有在杭州任上且当值之中才无暇。所以此“值”应是“当值、轮到宿直”之意。书启中所言“值夜”则为米芾任上宿直中。

到此我们可知此书启写的时间,必在元丰五年八月至元丰六年(1083)四月之间。

我们能否将书写时间推断再精确一些呢?

“元丰五年八月诏罢增减幕职奉”势必也影响幕职出官。同时考虑到米芾在任上宿直中,所以书启必写于假日。据《野客丛书》卷16《大节七日假》条所记,宋太宗时期规定:岁节(春节)、冬至、寒食(冬至后的第105天)是宋代的“三大节”,每个节日各放“七日假”,其他短假“休务”不办公。其后冬至(元丰五年十一月二十四)假期之前出官可能性不大。而春节(元丰六年春节正月)则又是我国传统阖家团聚之际,这个假期上任可能也可排除。按照惯例二月为铨试之时,而米芾此时虽然不用参加,但吏部此时间段必然集中处理大量的出官,米芾借此出官也自然。

按宋制“三大节”节假日知州需在“签厅”宿直,杭州观察推官属幕职官,职责就是协助州长官处理州政,每日赴“签厅”共同签署公文,宿直也就在所难免。所以米芾“权杭州观察推官”时间,只有元丰六年寒食(元丰六年三月十一日)假期前最为恰当。

故书启《成伯公帖》书写具体日期就在这“三大节”中的元丰六年三月十一日寒食假期间。

与米芾其他作品的对比

以上囿于本帖的分析,恐怕还不足以证明书启成于元丰六年初的判断,故必经以帖证帖来避免凿空之嫌。

米芾以其癫狂的行为,扬名于北宋。其怪癖的性格反映到书法上,则是个性强烈之书写习惯。这必然使其书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相似度。为说明《成伯公帖》与同一时期作品具有同样的特征,故将同一时期的作品中出现的相同的字进行对比。如同一时期的《乱道帖》《盛制帖》书于元丰五年(1082)、《郡官帖》《雨寒帖》书于元丰末;后期作品:《诏使帖》《白熟帖》《乡石帖》《伯充帖》《伯修帖》《竹前槐后帖》。并挑选米芾部分后期作品中相同的字来比较,以识别它们的差异。(图二)

“启”同《知府帖》整个字的外形,以及点画的位置都一样。

“间”与《知府帖》“闻”字门符一竖写法相同。

“得”与《盛制帖》“得”同。

“访及、不及”与《乱道帖》“和及”如出一帖,与《郡官帖》“访及”也类似。但是与《值雨帖》《元日帖》笔法不同,粗细对比也更加强烈。

“俸”与《雨寒帖》近,前三者笔法稍简单,笔画对比也不大。《竹前槐后帖》奉字笔画变化多端,行笔走势皆出人意料,聚散强烈。

“钱”草法,观察三帖例字有着逐步转变的过程,与《诏使帖》“钱”笔画位置、以及笔画延伸角度均一致。逐步转变成《伯修帖》钱字区别。

“数”写法同《郡官帖》。在左右结构的的处理上,与《乡石帖》《伯充帖》不同,前者左低右高倾向,后者则左高右低明显。

“属”写法酷似《知府帖》。而与《紫金帖》“嘱”之属有区别,也没有后者行笔成熟。

“出外”与《乱道帖》旦夕《盛制帖》日夕均如一帖。

“邑”与《乱道帖》“呈”字上下结构处理手一样。

“邵”与《郡官帖》“郡”字结构上完全一样,左低右高之势处理手法相同。

“须”与《郡官帖》“须”除了重心稍微不同,在笔画间距,笔势上都非常近似。

“相见”与《乱道帖》《盛制帖》在相字写法上,以及与后字的连贯手法都一样。但与《白熟帖》“相见”起笔粗而长不同。

通过对《盛制帖》(图三)《乱道帖》(图四),以及元丰末元佑初的《雨寒帖》《郡官帖》(图五)《诏使帖》等作品的比较,《成伯公帖》更接近于《乱道帖》《盛制帖》。

图三
图四

图五

可以看出同一时期的作品字体非常接近,字与字连笔的方式和形态也都极其相同,汉字结构处理手法、书写风格、章法安排都如出一辙。

这也进一步证明《成伯公帖》书于元丰五年前后。

结论

曹宝麟先生曾这样评价:“作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是继二王之后,在行书领域中最伟大的书家。他远绍东晋王羲之和羊欣,近参唐人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沉传师,走出一条集古成家的成功之路。其书颠放而不失精微,神采飞扬,深受后代书家的崇敬。在其身后,不受他恩赐的书家很少。[36] ”米芾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拓碑帖虽经近千年,尚能保存“如新发于硎,能令颠者解衣槃礴精神活现纸上” [37],让我们能一睹米芾书法之神采。宋代摹刻次序原貌的《宋拓英光堂第三卷》,更彰显研究之必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宋刻《宋拓英光堂第三卷》里的《成伯公帖》是一件米芾写给成伯公完整的书启。其第18开三行13字为另一帖之残存部分。

《成伯公帖》讲述了米芾在元丰五年(1082)初谒苏轼,结识了苏轼周围的众多好友,结交渐广,逐步进入到主流圈。米芾金陵从事之辟未成,游走于官宦达人之间,努力寻找各种能帮助自己出职机会的举荐人。此段时间里,米芾通过苏轼、王安石得缘结识在宣州任的陈侗,两人书信往来也就很自然了。陈侗长米芾28岁,米芾求其有所关照,并得其推荐于元丰六年(1083)三月初任杭州观察推官。

米芾与成伯公之间往来的书启,如《成伯公帖》不仅是我们学习书法的范本,也给我们展现了米芾当年社交情况,以及与陈侗之间交往的故事。

引注

[1] 《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馆。

[2] 扬州江都区北部邵伯镇。

[3] 扬州邗江区。

[4]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清朝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代表作品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5] 吴云,字少甫,号平斋、榆庭、愉庭、抱罍子,晚号退楼主人。嘉庆十六年(1811)生,光绪九年(1883)卒。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一作安徽歙县人。斋堂号有两罍轩、二百兰亭斋、敦罍斋、金石寿世之居。李玉安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6] 同上,吴云的斋号

[7]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宝真斋法书赞》卷十九。

[8] 《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

[9] 林业强《宋拓〈英光堂帖〉考》,《中国法帖全集》卷十,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10] 《中国法帖全集》卷十,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11]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宝真斋法书赞》卷十九书简上,第3、4页。

[12]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宝真斋法书赞》卷十九书简下,第12页。

[13] 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北宋书信研究》金传道,第30页。

[14]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38,荣宝斋出版社,1992年版,第553页。

[15]民国嘉业堂本《吴兴备志》卷六“刘异湖州司法参军”条

[16]《刘克庄集笺校》卷一零三题跋蔡中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4335页。

[17]生年据《苏轼诗集》卷一五《和赵郎中见戏二首》推算。

[18][清]光绪《诸城县志》卷二七。

[19][清]嘉庆临海宋氏重刻《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

[20]《苏轼诗集》卷一四,中华书局,1982年版,《和赵郎中捕蝗见寄次韵》等。

[21][宋]杨杰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无为集》巻六。律诗:《陈成伯学士知湖州》扬舲初出禁城东,夹岸桃花蕋正红。紫绶朱轓金马客,清风明月水晶宫。昼衣始信归郷贵,夜鹤从教恨帐空。政暇笙歌应鼎沸,诗坛不用苦争功。

[22] 《栾城集》第15卷苏辙、苏轼两兄弟均有诗赠《送陈侗同年知陕府》《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

[23]栾贵明辑《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刘攽彭城集” ,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 58页。

[2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忠集》卷57·《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二首》欧阳修:场屋当年气最雄,交游樽酒弟兄同。文章落笔传都下,议论生锋服座中。自古圣贤谁不死?况君门户有清风。雕零三十年朋旧,在者多为白发翁。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青衫照日夸春榜,白首余年哭故人。盛德不忘存志刻,话言能记有朋亲。吴江草木春风动,沥酒谁瞻垄树新。

[2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临川文集》《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王安石:人间三十六,追逐孔鸾飞。似欲来为瑞,如何去不归。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空复平生友,西华岂易依。

[2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会要》选举二九:“(嘉右六年)四月二十二日,以新及第进士第壹人王俊民为大理评事、佥书□武军节度判官公事,第二人陈睦两使幕职官”。

[27]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上海古籍出版社,_2011年版,第103页。

[28]《苏轼书法史料集》附录:苏轼书法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1月版。元丰二年(1079)四月二十九到湖州任。仅三月,即因作诗“谤讪朝廷”(著名的“乌台诗案”)被拘至京师下狱。元丰三年正月起贬居黄州。此后数年先后在杭州、金陵、扬州、常州等活动。

[29]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38,第555页。元丰中至金陵,识王介甫(安石)。过黄州,识苏子瞻。皆不执弟子礼,特敬前辈而已。

[30]同上

[31][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版,第58页。

[32[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版,第3705页。志第选举四(铨法上)

[33]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38,第553页。

[34]同上。

[35]同引注32。

[36]《五体书法临摹示范》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4月版,行书(下)。

[37]林业强《宋拓〈英光堂帖〉考》,《中国法帖全集》卷十,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盛洁:宋代馆阁曝书与书画鉴藏
米芾大字书帖《秋碧堂法书》第六卷
米芾临王羲之书法,怎一个“牛”字了得!
米南宫贴
苏轼行书《过南华寺诗》,节选《戏鸿堂帖》13册(硯田耩夫书法)
清刻苏轼书法帖《秋碧堂法书》第四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