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愚公移山”蕴含哪些人生道理?

 

寓言故事总能够打动人心,一是在于它的生动性,二是在于它的深刻性。关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九十岁的愚公要把门前两座大山移走,何其难也,但是在他的动员下,全家男女老幼开始凿石挖山,还惊动了邻居去帮忙,顶住了别人的冷嘲热讽,最终感动了上帝,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则故事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第一,愚公为何要下决心移走大山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两座大山挡住了视线,阻拦了通向外界的道路,即是说,愚公所处的外界自然条件是恶劣的,至少是与他心中的美好景观是不一致的,所以才下决心改变眼前的处境,人都是因为不如意才下决心改变环境的,安于现状则不会有所作为。

 

第二,改变环境是因为不安于现状,但只是空想于美好的蓝图,而不去下决心行动,则无法摆脱现状的束缚。同时,走出现实困境还需要一股锲而不舍、坚忍不拔、顶住压力等的“愚公”精神,假如这位愚公一听到反对的声音,就望而却步,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移山的举动了。愚公移山靠的是精神的力量、感召的力量、行动的力量,即是把内在的“精神”化作了改造现实的力量,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设想、空想、向往等的空洞“精神”之中。

 

第三,欲完成一项让人惊动的事业,光有精神、毅力、向往等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应的措施、办法、方法等,愚公是怎么做的呢?他首先提出想法,然后动员家庭成员,率先垂范,以至于感化带动邻里参与其中,并把目标的实现规划到以后几代人身上。精神本身就是一股无法估量的力量,无法估量的精神力量如何作用于外在的环境呢?这当然就需要借助于一些中间环节,愚公带领全家行动,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作用于外部环境的过程,同时也是移山的具体措施,那就是带领大家一起行动、协同作业。

 

第四,故事以感动上帝帮助移走大山的美好结局收尾,这样的结尾我们可以从象征的意义上来理解,它象征着一种“精神”的胜利,感动天地的精神行为总能够克服艰难险阻,最终获得成功。正像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词上引用愚公移山精神时所说:“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幺挖不平呢?”毛泽东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当然是为了鼓舞和引导当时的民众,另一方面表明了精神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强大精神的引领、带领下,一定会取得预定目的的。

 

这便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很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愚公移山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与《愚公移山》 | 作者:杜 丹
毛主席重新解释《愚公移山》,境界比原文高得太多了
移山的老愚公
【湖南】王小丹《“愚公移山”读后感》指导老师:肖彩平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