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市经信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转方式调方式”为主线,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集聚趋势日趋明显,产业链条不断完善。2010年,全市新兴产业完成销售收入30.91亿元,同比增长26.61%;实现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39.97%;实现利税3.17亿元,同比增长24.1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87%。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邹城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尤其是以可降解材料开发、玻纤材料生产、铝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延伸和煤化工新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宏化工、荣信煤化一期、意可曼高分子材料一期、泰玻邹城公司三期四期工程如期投产,华鲁生物医药产业园、兖矿轻合金、峄化DMF、磷酸铁锂电池、中材集团电子级玻璃纤维及织布、华翰能源公司20兆瓦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加速建设,江西赛维集团30兆瓦太阳能发电等项目进展顺利。目前,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与清华科技园联合的启迪(邹城)科技园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共同打造区域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高地。
(一)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世界新兴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期,随着全球步入“后危机”时代,寻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新时期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十分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省委和市委也都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发达国家产业持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继而在我国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二次推进、“南资北移”等趋势,为邹城大范围、多渠道承接转移先进技术、资本和产业提供了现实可能。国家相继出台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为邹城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企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从现实发展基础看,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期和城市化扩张期,内生动力强劲,增长空间巨大。我市及早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以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体系初具规模,以现代物流业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良好的产业体系和丰厚的煤、电、水、运等资源具备了大规模承接产业资本转移、内外力并举推进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国家级绿色精细煤化工基地—邹城煤化工新材料工业园,意可曼7.5万吨PHAs产业化基地、“台大天圆新能源产业园”研发基地、区域新能源汽车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将形成强大的带动力。
从空间区位优势看,我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处于“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区过渡联接的前沿地带,京沪高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继实施,中华文化标志城、鲁南经济带的规划建设,给我市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我市充分利用资源、交通、人文和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欧美、台湾等新兴产业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壮大发展我市的新兴产业。
(二)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后印发了《邹城市新材料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2)》、《邹城市装备制造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2)》、《邹城市生物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2)》,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制定了《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若干规定》、《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关于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的通知》、《中小企业续贷过桥周转金管理暂行规定》、《钢结构资产抵押授信管理暂行办法》、《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扶持列入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项目的意见》等文件,从政策保障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出台了《企业考核奖励办法》、《对招商引资引荐人奖励的规定》等文件,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全市上下发展新兴产业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依赖资源型产业拉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偏小,远远没有达到形成主导产业的规模;二是受煤、电等产业发展制约,万元GDP的能耗、水耗较高,环保和转型的压力较大,用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繁重;三是在政策配套、土地利用、资金扶持、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市场拓展、人才支持、政府服务等方面与政策支持不协调,制约了发展合力的形成和新技术的应用,不能有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的技术储备,特别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五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资金匮乏,企业融资途径少、门槛高,融资难度大,制约了部分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或投入研发自主创新。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
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市工业主导产业,实现产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重点培植4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2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200亿元的新医药及生物制造业、1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100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重点: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实现其高端化和规模化,形成梯次推进、多级支撑、优势突出的新型工业结构。科学规划邹城经济开发区、邹城工业园区两大园区内外布局,适时启动建设煤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突出发展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新型纤维材料、高端合金材料和化工新材料,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新材料生产企业,把新材料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打造成为4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完成总投资28.3亿元的轻合金项目、总投资6.3亿元的意可曼7.5万吨PHAs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鲁南铁合金高强度硅锰合金、铬合金、镍合金、钛合金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30亿元的泰山玻纤邹城公司2×4.5万吨电子精细纱池窖拉丝生产线暨3亿米电子布项目,将泰山玻纤邹城公司建成全国最大的玻璃纤维基地。以国宏化工、兖矿峄化DMF、荣信煤化三大煤化工园区为重点,规划建设邹城煤化工新材料工业园,打造国家级绿色精细煤化工基地;以山东省化工研究院产业园精细化工科研中试基地项目为依托,组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新型蓄能电池、空气源太阳能双效热泵技术、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为重点,着力培育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垂直产业链和横向配套产业群,力争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重点建设总投资2.14亿美元的山东衡远新能源科技公司150万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大唐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10.6亿元江西赛维集团的30兆瓦薄膜太阳能发电项目、总投资7.5亿元的华翰能源公司20兆瓦薄膜太阳能发电项目、总投资5.26亿元的森普阳光能源公司集热管项目;依托山东合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台大亚泰新能源科学研究院合作,大力推进空气能源太阳能双级热泵热水器、太阳能制冷供热技术、新一代TDYT回路热管LED节能照明等技术的产业化,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台大天圆新能源产业园”研发基地。新医药和生物制造产业。抓住当前全球新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格局调整、蓄势迸发的良好机遇,以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生物制品为重点,打造国内规模较大的新医药及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科技创新型医药企业,实现10个新药、2-4个自主创新药物的工业化量产,使新医药产业成为我市转型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建设完成总投资47亿元的华鲁生物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6亿元的云南白药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2.8亿元的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生物酶项目,实现年产3万吨新型生物酶催化剂;完成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圣齐生物工程公司的升级扩能改造、山东孔圣堂制药有限公司中医新药的自主研发,积极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凭借装备制造业基础,力促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着重发展为机械、轻工等传统制造产业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供高端设备的制造业,扶持“专、精、特、新”关键基础配套件和特种原材料产品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着力发展矿山机械重大行业成套设备,创造自有品牌产品,打造山东重要的矿山机械制造业。鼓励支持万达煤机、华智科技、兖煤精益、世纪矿山等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和节能环保产业园。依托瑞博科技微波裂解再生项目发展超细橡胶粉等产品;依托天河科技、镒隆金属、凯达环保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除尘洗气、电除尘脱硫、节能、固体废弃物处理、水处理等成套设备制造。加大企业节能减排力度,鼓励大中型电力企业研发应用先进脱硫装置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继续扩大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废渣的资源综合利用范围。新能源汽车产业。抢抓机遇,发挥物流成本低、产业基础扎实、承载能力强、能源供应充足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力争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打造区域新能源汽车基地。重点建设山东海硕新能源电动大巴项目,尽快形成批量生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积极发展智能交通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企业管理系统、煤矿安全执法系统、安全生产预警监控设备及软件等新兴数字产业,力争利用2-3年时间,将信息技术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亮点产业。联合北京邮电大学,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联合清华科技园,建立启迪(邹城)科技园,共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高地;依托博易软件产业园,发展物联信息管理技术;依托世纪矿山机电公司,发展真空电磁启动器等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设备;依托青岛高校信息产业公司,积极发展新型平板显示、信息集成和软件工程。
三、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着眼解决制约和束缚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要素等问题,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成果产业化应用、扩大新兴产业经济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产业扶持、培育、规范、集聚为着力点,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一)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扶持。加强政府部门工作协调和财税政策的引导扶持,成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企业、产品及项目,发挥行业协会及联合会作用,加大财政资金的引导扶持力度,落实国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
(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扶持企业建立创新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等措施。
(三)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自主创新成果加快实现产业化,支持重大创新产品的试验试用及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引进技术再创新,鼓励企业申请国家、省级创新项目等措施。
(四)扶持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拟将开发区培育建设成省级新型(新材料)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扶持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发展等措施。
(五)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加大政府采购、重大工程采购的扶持力度,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创建,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措施。
(六)强化要素优化和重点保障。加大金融支持,推动企业通过股票、债券进行融资,加大专业及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协调,支持资源精深加工及产业链延伸等措施。
四、意见及建议
一是强化市政府各部门的协作,全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招商到新兴产业企业落地,从生产到销售,政府各部门沟通协作,制定明确的支持协作方案,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
二是完善创新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努力在关键技术、高端共性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制定出台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落实好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人才引进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政策。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鼓励和引导两大省级园区建设成特色新兴产业园区,加强技术创新条件和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在资产、资源、环境、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式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冯飞: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4个重点方向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掘金路线图
国务院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