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模糊而清晰的父亲印象
(2012-04-20 19:49:21)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经济异常困难,姨家的表哥结婚,父亲用1.5斤肉做出几桌席。所有赴宴的人都高度赞扬父亲的厨艺。也许是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人们吃到一点油水就感到香甜得很,但是用1.5斤肉做几桌席无疑是对厨师的一次大考。

父母在60年前的合影

前些天去歌厅不由自主的唱起了阎维文唱的《父亲》,这也许是清明将至的原由吧,因此很想写一篇追思父亲的文章。

父亲离开我真是太早,太早,那时我尚不足六周岁。在我大脑中父亲的印象实在是模糊得很,不知如何下笔来追思父亲的文章。清明祭祖回来姐姐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追思母亲,一篇追思父亲。爱人读完姐姐的文章说:“你早说写一篇追思父亲的文章怎么还不动笔?”为了激励我快些动笔,爱人甚至用上了激将法。现在夜深人静,我一个人独自坐在椅子上追思着父亲的身影,梳理着我的思绪,连缀着父亲身影的一个个片段,泪水不由的流了出来。父亲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1966年末,父亲哮喘合并肺心病发作,住进了医院。因为咳喘严重,被安排到县城的传染病院。传染病院在县城的南面,离城里有几华里远,人们都叫它南病房。母亲与姐姐、哥哥都轮流去护理父亲,年仅11岁的二姐也常去给医院中的父亲送饭。而我年龄太小不能去医院照顾父亲,也不能去医院看一看病中的父亲。但是幼小的年纪还是每天挂念着重病中的父亲,每当母亲从医院回来我都迎上前去问:“妈妈,我爸爸好些了吗?”如是姐姐、哥哥从医院回来我就上前去问:“爸爸好些了吗?”……1967年1月8日,记得那天下起了小雪,雪刚刚可以盖住地面。早上妈妈从医院回来,腋下夹着一个麻花被,幼小的心灵中已感觉到一丝不祥,我急忙迎到院子里问道:“妈妈,我爸爸好些了吗?”妈妈强忍着悲痛说:“好了。”这是父亲给我留下的最后的,也是最强的印象,更多的印象则来自妈妈和姐姐、哥哥们的回忆。

我家先祖由山东闯关东来到东北,祖上一贫如洗,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给富人家放牛。家穷冬季没有保暖的棉鞋,脚冻得不行,看到牛拉屎就急忙将脚插入带着牛体温粪中取暖。十指连心,手足同感,牛粪凉下来将是更加刺骨得冷。20岁之前我年年冻脚,因此深知冻脚的痛苦,白天冻着的时候疼如猫咬,晚间暖和过来痒得钻心,而我在冬季是有棉鞋的。妈妈曾不止一次地说:“你爸爸说过:‘学好一门手艺,贼偷不去,胡子抢不去。”这也许就是我们祖上的家训,父辈们十几岁时,祖父都让他们去学了手艺。大伯父去学了木匠,二伯父去学了果子匠(糕点师),父亲被祖父送去学厨师。

60多年前做一名入室弟子很荣耀,但是也很辛苦。学艺之外还要干许多额外的工作。父亲每天在别人没有工作前就要挑满几缸水以满足一天用水之需;劈一推劈材以满足一天用材之需。父亲学徒时家里仍然很穷,以至于只有一条裤子,洗了裤子下身就没只能靠围裙遮体。听妈妈说父亲年轻时是一个帅哥,很整洁(这一点我没有随我的父亲,可谓是不孝之子)。为了每天都穿上整洁的衣服,父亲只好晚上将裤子洗干净,如果第二天早上没有干,就将裤子放到灶前烤上,然后扎上围裙去挑水,劈材。干完早上的零活子也就干了,这时穿上裤子正式工作。父亲非常吃苦耐劳,深得师傅的喜欢,因此师傅也愿意将厨艺传授给父亲。父亲学徒过程中厨艺迅速进步,不久就可以独立上灶。

父亲学成出徒后便以厨艺为生养家糊口,在小县城方圆百十里范围内时而给饭店打工,时而去办各种红白喜事之家去主厨。

父亲自从学习厨艺那天起就深深的爱上这一行,可谓是达到如痴如醉的境界,听到顾客的赞美声比得到多少赏钱还高兴,给每一个顾客献上可口的佳肴,是他最大的人生追求。在他的眼中只有顾客,没有富贵贫贱之分,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贫贱之人在父亲眼里都是顾客,他都尽心对待。爸爸常说:“厨子最孝心”意思是做厨师的就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顾客。父亲的厨艺到中年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远近闻名。这里有一个小插曲,父亲去世20年左右,我结婚后跟爱人去她的一位李姥爷家拜年,当老人家听到父亲的名讳后,对父亲的厨艺大家赞赏,我那时真的是异常的荣耀。1949年后开展起各种劳动竞赛活动,爸爸作为一名厨师经常去参加各种不同级别的厨艺大赛。父亲厨艺超群,因此每每参加厨艺大赛而夺冠。父亲去世多年后,妈妈还经常指着家中的用品说,这件是你爸爸在县里厨师大赛得的奖,那件是你爸爸在省里厨师大赛得的奖……

父亲不仅厨艺高超,而且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顾客吃得好,吃得经济,由此更是得到客人的好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经济异常困难,姨家的表哥结婚,父亲用1.5斤肉做出几桌席。所有赴宴的人都高度赞扬父亲的厨艺。也许是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人们吃到一点油水就感到香甜得很,但是用1.5斤肉做几桌席无疑是对厨师的一次大考。

上世纪50年代后,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一名一贫如洗的厨师也要经常进行自我批评,搞什么“上楼洗澡”,即不厌其烦的检讨自己是否贪污,是否多吃多占。父亲感到人格受到极大的侮辱。父亲没有文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不能将心中的不平说给他人,只能回家说给妈妈。父亲是个工作狂,早年劳累过度,多年从事厨师工作,烟熏火燎,患上了气管炎。由于多年身体严重透支,加之各种运动中不善言表,心情郁闷,几年下来父亲的身体跨了下来,气管炎转变成了哮喘,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灶台,炒勺,被调到了旅馆工作。

父亲当厨师深爱他的顾客,以客人吃好为荣。父亲到旅馆工作依然如此,深爱他的顾客,以让客人住得舒服,走得高兴为己任。每当有客人入住父亲分管的客房,父亲都要给客人打好热水,介绍到县城办事的路线,客人离开时父亲详细告知汽车、火车时刻表。父亲的工作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可,进而成为人们的美谈。父亲虽然离开了他心爱的厨师职业,在新的岗位受到客人的赞誉,他再一次找到了工作的乐趣。然而人们的赞誉并没有给父亲带来好运,而且让父亲的人生再一次受到巨大的打击。父亲不识字,没有文化,父亲待顾客如亲人的成绩经过领导加工整理,都成为了领导的业绩,成绩最终都归功了领导。1959年那次著名的群英会本该是父亲一生中荣誉的巅峰,然而却让领导顶着父亲的成绩去了北京登上了领奖台。这个打击对父亲是致命的。父亲的身体终于彻底跨了下来,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不得不时而住院治疗,时而在家休养。我记忆中的父亲就是经常在炕上喘息的病人。

就是这样,父亲身体好转时也不忘一展身手为他的孩子们做几样拿手的菜肴。几个孩子就趴在炕沿边上,看着父亲精心地烹制佳肴。做好后就急不可耐的尝上一口,那种心情格外的香甜,今天吃到的任何美味佳肴,山珍海味都无法与之匹敌。然而这些都是姐姐、哥哥们说给我的。我那时太小,记忆中已无法寻觅这样美事的影子。

作为父亲是深爱他的孩子的,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因此父亲对我更是疼爱有加。然而那是一个经济及其困难的年代,家中唯一挣工资的父亲又卧病在床,家中的拮据可想而知。那时对我的疼爱唯一区别与姐姐们的就是父亲吃的小灶给我留一口。那时所谓的小灶就是打一个鸡蛋加点白糖然后用开水冲熟。就是这样的小灶父亲也不忍一个人独享,还要留下一些给我吃。我吃着父亲留下的小灶嘴里香甜无比,现在我还还伴着泪水回味着40多年前的香甜,如在口中一样。然而那时我年幼,只是知道好吃,却不懂得那是一份父亲的挚爱。一个需要补养的病羸身躯,却还要分一杯给他的幼子,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父爱如山也许未必是金山,而是他全部的心血。

泪水一再滴在纸上,耳边萦绕着“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没有用身躯支撑我去登天,但却用精神给我做了永远不朽的人梯。

父亲在我头脑中的影子是模糊的,但又是清晰的。

                      2012年4月6日零时30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延安大女儿”任远志
严厉却宠我的爸爸
文如其人wyx 父亲病逝24周年追思
厨师长分享:如何用家庭小灶爆炒蔬菜,满满的小技巧
南阳15岁学生猝死课堂 父亲追思:爸知道你累了 2015-11-17 07:20郑州晚报评论(529人参与) A-A+   11月14日上午9时55分,@南阳身边事 微博发布消息:11月10日早上,
早春三月,我出生在江西鹰潭<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