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为饺子引发的过年习俗之争。饺子为什么这么不受南方同胞待见?

最近网络上突然爆发了关于饺子的南北冲突。好多南方同胞都在反映为什么主流媒体宣传过年的符号就是饺子?为什么春晚总是在说全国同胞围坐桌前吃饺子,我们南方人过年根本不吃饺子好不好?为什么北方人这么爱吃饺子,过年吃、冬至吃,好像很多重要节日甚至请客都吃饺子?

其实这样的争论近些年来不时就爆诸网络,一直也是很纳闷大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多南方同胞对饺子抱有那么深的误解,那么大的敌意,对北方抱有那么多的偏见,那么多的“看不起”。

之前看到这样的帖子也跟帖回复过一些内容,今天专门自己开帖来表达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

大家都比较认同的说法是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发明人是医圣张仲景。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羊肉、胡椒等)用来治疗风寒,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相传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在建安初年(196)任长沙太守,后来瘟疫流行,张仲景辞官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他在回乡路上,见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冻坏了耳朵,于是用羊肉、辣椒和切碎的祛寒药材,包成耳朵样子的“饺饵”下锅煮熟,分给来治病的穷人。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这样治好了百姓的冻伤,后来人们开始效仿,“饺饵”逐渐被称为“饺子”。

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那时这种“馄饨”就是一种有明目的吃食了。

到南北朝时,有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之说。据研究,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现在还有流传比如馄饨,比如酸汤水饺等等,都是那时的演变而来。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那会儿饺子还是天下通食呢,并没有南北之争。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

而到了宋代则称饺子为'角儿',它也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曾提到市场上有'水晶角儿''煎角子',此外,还有'驼峰角子'。宋四水潜夫周密辑《武林旧事》卷六提到,临安的市场上有'市罗角儿''诸色角儿'。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饺子登上春节舞台始于明朝。根据文献记载,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最迟在明代已经出现。据《酌中志》载,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这里包银钱于饺子中为了讨个好彩头的传统时至今日我们这里,甚至很多北方地方还有这个习俗。

饺子视为过年代表之一在清朝时地位则更为稳固。清朝时,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包好,待到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新旧交替之时,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关史料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无论贫富,家家都要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可见此时饺子被正式定为春节吉祥美食,并带有“更岁交子”之意,同时也有包裹钱币金银的传统并沿袭至今。而史料记载也说“举国皆然”,说明要么就是全国都吃,要么就是大范围的吃,所以用“举国”。

北方由于四季分明,到了冬季除了一些耐储存的诸如萝卜、白菜之类的蔬菜,其他的青菜比较少见。而饺子荤素皆可,不管是做成素馅还是肉馅,都可以说是馅料丰富,味道可口。而且北方是小麦主产区,以面粉来做饺子更是自然原因使然。现在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冬天想吃各种馅料的饺子也是信手拈来了。

手工制作饺子更是一种热气腾腾的团圆氛围。饺子的制作精心而精良,从洗菜、剁馅到和面、擀皮,最后包起来,一个个状如元宝,一家子坐在一起包饺子,有说有笑,最后煮熟了热气腾腾吃一碗,本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过年这一天大家吃过年夜饭,看着春晚,一家人齐上手其乐融融地包饺子守岁,气氛足了。而很多南方朋友经常说的北方人请客吃饭也吃饺子显得不够重视,这个在北方是没有的,因为饺子的做法本就讲究而费时,请客吃饺子那是很重视了,不比炒一桌菜差劲。而且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即便北方人请客吃饺子也不是单独只吃饺子了,也是会准备一大桌菜最后再端上两盘饺子助个兴,灌个缝的。当然也会有少部分人家只请吃饺子没有菜,但是那只能说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全部,就如同南方朋友请客也并不尽然都是一大桌子菜的。

传统使然,冬季的一些节日北方人都是吃饺子,只能说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传统造就了这样的饮食习俗,这个本该无可厚非,不知道为什么总被有些南方同胞拿来攻击。

之前看到有个网友说:北方人好像什么节日都在吃饺子,不像我们南方,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过年吃年糕、吃汤圆……

我只想说这位朋友大概是没出过自己市里吧。我们虽然饺子的地位很重要,也不是每个节日都吃饺子,我们的节日美食一样丰富多彩,我们端午节吃粽子(甜粽子),立夏吃捞面,中秋吃月饼(并不是只有广月、苏月还有最传统的北方京式月饼),冬至吃饺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春吃春饼,小年吃糖瓜、吃年糕(不是南方糯米年糕而是大黄米年糕),元宵节吃元宵(最传统的是大黄米元宵,现在是想吃啥元宵或者汤圆都有,而且注意到没有,这个节日叫做“元宵节”而不是汤圆节)。所以我们也有很多节日美食啊,干嘛整天抓着饺子不放呢。

为什么春晚总爱说饺子

此处只以我的理解来看,大家可以发表意见看看说的对不对。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而春晚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可以说是春节全国人民期盼的重头戏。春节时可以说全国北方地区基本都会吃饺子,而南方地区却并不是整个南方都在吃年糕或者汤圆或者其他,南方很多不同的地区春节这一天的代表食物不尽相同,并不能拿出来某一个作为代表,而饺子却可以作为北方的春节美食代表,所以这是总被提及的原因之一。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少说3/4的文明史都在北方吧,1000年前南方可以说还是蛮夷之地,是流放之地,而北方一直以沿黄河流域就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朝国都所在地,是正统之地,传统习俗自然以北方为首,这种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肯定是以北方为重的,整个北方在过年时的习俗相差也不会很大。但是南方地区可以说潮汕跟四川就不是一个传统吧,没有代表性。

上面讲饺子由来时说过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新旧更替”的意思;同时饺子因为包容馅料丰富,又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意思。但是很多南方同胞就很反感春晚说大家都在吃饺子,为什么不说吃年糕,年糕的寓意也很好啊,象征“年年升高”。可是年糕毕竟没有喜庆团圆的意思,没有新旧更替的意思。而且年糕别说不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春节那天吃了,整个南方地区也不是都在吃年糕啊,如何有代表意义。

北方人能接受并且喜欢南方人的米饭(东北大米超级好吃的)、汤圆、糯米年糕、螺蛳粉,但是很多南方人不但批评饺子,还diss其他北方美食,比如杀猪菜啊什么的。我们也没说过南方好多饮食很奇怪啊,比如蛇肉、竹鼠、各种酸臭食物等等等。哪里都有好吃的,那里也都有粗糙的,不能一棒子打死,整天以北方为整个diss对象。我们过年明明也是鸡鸭鱼肉海陆空整一大桌子菜,饺子如今不过是点缀,为啥总说我们过年只吃饺子,也不是每个南方家庭过年都整特丰盛的一桌菜吧。只能说哪里都有讲究人,哪里也都有将就人,这个问题不能粗暴地以南北方来划分。

还有很多南方同胞觉得南方发达,经济富裕,各种看不起北方人,优越感越屛而出,那知不知道当初国家把北方的矿产、木材、粮食等等各种能源资源无偿调往南方支持南方发展呢。现在南方发展好了就开始看不起北方人。再说了,我们北方也有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啊,虽然比不上上海、深圳,但是也不差啊。只能说哪里都有富人、哪里也都有穷人。总结来看感觉就是北方人豁达豪爽,不会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随便diss,那些爱批评北方的南方朋友不免小肚鸡肠、小家子气了,到底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性格真是不一样。

说到底不管哪种习俗、不管穷人富人,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大家都是一家人,在这些无畏事情上争来争去不如一起去diss  han国啊,他们总来偷中国各种传统文化,一起组团去啊,干嘛要内讧,让人家看了要笑话。

我是山海五味,工作之余喜欢研究吃,始终认为把爱当作调味品加进饭菜里会让饭菜更香。很开心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原创美食文章,分享我的烹饪心得,您的点赞、收藏和转发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也欢迎大家有任何问题来留言交流,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至又到了,龙吟师傅给大家说说冬至的来历、习俗、禁忌
冬至到!有病管病,无病强身的补法&冬至节气美食别错过
冬至吃什么
冬至吃什么?全国各地饮食习俗大不同!
冬至吃什么 冬至各地饮食习俗有哪些
关于冬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