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心雕龙》释意】(十四)杂文的内涵

第十四章  杂文的内涵
(杂文第十四)



     懂得智慧艺术,并且知识广博的人,不仅善于畅谈书写,通常热情洋溢的言辞间,充满了勃勃生机。敢于闯荡艺术天地,才情志趣高雅者,一般钟情标新立异,最终趋于极端精致的索求
    战国时楚国的宋玉,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反而不被世俗赏识,颇遭时人讥讽。在《对楚王问》一文中,宋玉侃侃而谈,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不仅揭示了曲高和寡的无奈,还表达了鸟凤鱼鲲的自觉。类似这种托物言志的文章,之所以趾高气昂以至于胸襟坦荡到如此程度究其根本,在于凛然正气,宛如气贯长虹。
    西汉枚乘在运用艳词丽句方面,已经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他的《七发》一文,艳词堆砌如浮云变幻,丽句起伏像狂风袭尘中的提问直击本能嗜好,而针对七情六欲的渲染,极尽奢华满足之能事。其整篇文章,起自怂恿邪念,归于节制扶正,究其根本目的,借此劝诫富家官宦子弟,务必从善如流。
    西汉末年,杨雄在天禄阁,披览群书,静思默想。他借鉴古人睿智哲言,始创《连珠》文体此种体例,虽然篇幅短小,但义理清澈,正所谓妙语连珠,粒粒晶莹,逐个剔透。
    上面例举三种文体,若把文章篇籍体,比喻成参天大树,那么其三者,顶多算是短小枝蔓而已。而且,这种文体的地位和属性,更像文人雅士在闲暇娱乐时,喜好把玩欣赏的奇巧灵怪的手工艺品罢了。
    宋玉《对楚王问》之后,行文效仿其情志格调者,东方朔的《答客难》,畅谈异时”,其实借古讽今例说优柔自得”,展示善言巧辩;擅长“管窥蠡测”,表达诙谐慰己后有杨雄的《解嘲》,辩解世乱不足、世治有余”之中不厌其烦地罗列历史故事,甚至姓氏名谁循环往复,音容笑貌之详实描述,仿佛如数家珍。于是,后世承继俩人足迹,到了东汉时期,班固的《答宾戏》,其中言之凿凿,长篇大论的却是“功名不可伪立还有崔骃的《达旨》,阐述险则救俗、平则守礼、举以公心、不私其体”的因果道理,可谓贤达君子的处世箴言;另外,张衡的《应间》,喟叹观同见异,弘扬不患无名患所以立”的哲理本义,究其论说堪称严谨雅正。东汉末年,崔寔《答讥》,侃谈量力而行其中“爱饵衔钩、悔在鸾刀”的寓意,浅显易懂,犹在耳畔;蔡邕的《释诲》,诠释审时度势所论“世治责人以礼、世乱考人以功”的义理清晰,娓娓动听,令人咋舌。步入东晋之后,郭璞的《客傲》,雍容大度,坦荡“欣黎黄之音者、不颦蟪蛄之吟”的情志鲜明,风度翩翩,披肝沥胆。以上各家虽然相互摹仿,但确实争奇斗艳,均属杰出之作。

与上面同一时期的作品,另有曹植的《客问》(亡轶),文辞雅致但义理宽泛;还有庾敳的《客咨》(亡轶),内容繁多且文辞孱弱。像这样习惯使用问答对格式的文章,尽管还有许多,但他们原本一概没有明确规范的体例格式。究本溯源,其之所以假设这种有问有答的场景,最初只是为了抒发作者十分压抑且格外愤懑的情志胸怀,而且越是位于挫败低迷自觉难堪的尴尬处境,反而越是容易激发胆气,令他们越发气壮豪迈地抒发胸怀,极力展示自我抱负理想。这如同屯卦之中看到泰卦,必须有上下翻飞的自由想象和富丽堂皇的词语表达,才有可能达到惊世骇俗、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也是此等文体的本来面目、艺术特色和写作目的。
    继西汉枚乘《七发》之后,像《七激》《七依》《七辨》《七厉》《七启》等命题的对话论文,蜂拥而出,接踵摩肩。由此也可看出《七发》一文,恰似鹤立鸡群,如同林中响箭,确实拥有了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东汉之后,傅毅的《七激》,抓住了《七发》成文的骨干,而且更加简明扼要崔骃的《七依》,发展了《七发》知识广博的气势,竟然愈发雅正巧妙张衡的《七辩》,思虑缜密,意义深刻崔瑗的《七苏》(亡轶或为《七厉》遗留片语),溯本清源,立义纯正曹植的《七启》,想象构图,富丽堂皇王粲的《七释》,语调平和,就事论事。

    从东汉末年桓麟的《七说》到西晋左思的《七讽》中间,类似上述题目中都有的模仿作品,还有十家之多,他们有的辞藻华丽,但道理不精辟,而有的道理纯粹,但文辞欠瑰丽。

    归纳上面这一些代表性作品,亦不看出他们的共性,无外乎高谈宫阙楼阁的壮丽华贵,盛赞田野猎玩的热烈铺张,描绘服饰珍馐的稀缺奇宝,夸奖乐舞美女的勾人魂魄之所以有如此极致浮夸的艳词美句,甚至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场景构图,目的就在于通过惊心动魄和振聋发聩的形式手段,达到所谓要言妙道的艺术境界;若换个说法,也就是以极度虚拟夸张开始而以平淡颖悟反正结束。”的叙事套路。但实际上,这种文体正面的劝诫讽谏太少,而反面的淫欲诱惑过多,因此两者比例失衡,故而弊多利少。所以当初扬雄,针对这种文体,便有过这样的评价: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其意思是说,这就像参加一场音乐会,满耳灌输的全是靡靡之音,只是到了结束时分,才出现了几个高雅音符!你说像这样一场演唱会,究竟是高雅呢还是粗俗哩?

另外,在上面例举作品中,唯有崔瑗的《七苏》,引述的都是圣贤故事,宣教的全是儒家之道尽管文辞不很突出,但立意上,尚属于十分正经而且特别突出吧。
    自杨子云《连珠》文之后,模仿类似文体的作品,随之层出不穷。例如东汉的杜笃公元?-78年字季雅京兆杜陵人学者)、贾逵公元174-228年字梁道本名衢河东襄陵人汉末三国时名臣)之辈,还有刘珍公元?-约126年又名刘宝字秋孙或秘孙南阳郡蔡阳县人史学家)、潘勖公元?-215年初名芝字元茂中牟人)之流,他们杜撰的连珠文,本意是想把字词文意连贯的如同晶莹珍珠,反而连接成了一串死鱼眼球。像他们这样的临摹效仿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有什么两样呢?在这期间,只有陆机的《演连珠》数十篇,绞尽脑汁,集思广益,颇有义理新颖之处,但其断章组词,也过于冗长臃肿了!难道这种连珠文体,真的像《列仙传》朱仲卖的珍珠一样,越大越多越值钱吗?其实不然,文章如果能够达到既短小精悍周全完美,就必须貌似悠闲自得的信手拈来,仿佛不经意间的出口成章,且还能令人回味无穷,并经得起品咂琢磨,甚至值得深思熟虑、推敲再三。所以说,这一种文体之所以金贵精妙,就在于义明词净、事圆音泽,如同一颗颗依次落地的晶莹珍珠,不仅是掷地有声光彩照人,而且还要奔腾跳跃旋转不停,真格的令人赏心悦耳目不转睛一切才是连珠文的精神所在。
    追溯汉代以来,凡归属于杂文里面的体例类别和标题名称,一直杂乱无章。他们有的叫典、诰、誓、问;有的叫览、略、篇、章;还有的叫曲、操、弄、引,甚至有的叫吟、讽、谣、咏等等。其实,将这些种类概括在一起,确实就可定义为杂文但是,其每一名称所对应的内容意义,恰恰说明他们都有各自的类别归属。所以,如此物以类聚之中,必定还有交叉连带等关系,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讨论了。
    总而言之:圣贤何以称霸文坛?饱学极致还是无坚不摧负文挥墨抑或点石成金。从来腥嗅愈烈蝇蛆愈紧古之追逐效仿以至于群星璀璨;粉丝拥趸亦不过死水微谰。恰似东施效颦,恶心了双眼,不忍再看。

【注解】
1杨雄连珠文遗存两篇。其一臣闻,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忠臣荐善,不废格致所排。是以岩穴无隐,而侧陋彰显也。其二天下有三乐,有三忧焉。阴阳和调,四时不忒,年丰物遂,无有夭折,灾害不生,兵戎不作,天下之乐也。圣明在上,禄不遗贤,罚不偏罪,君子小人,各处其位,众人之乐;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乱则反焉,故有三忧。
2崔寔《答讥》中之答曰部分:子徒休彼绣衣,不知嘉遁之独肥也,且麟隐於遐荒,不纡机阱之路,凤皇翔於寥廓,故节高而可慕。李斯奋激,果失其度;胥种遂功,身乃无处。观夫人之进趍也,不揣己而干禄,不揆时而要会,或遭否而不遇,或智小而谋大,纤芒豪末,祸亟无外,荣速激电,辱必弥世。故曰:爱饵衔钩,悔在鸾刀,被文食豢,乃启其毛。若夫守恬履静,澹尔无求,沉缗濬壑,栖息高丘,虽无炎炎之乐,亦无灼灼之忧。余窃嘉兹,庶遵厥猷。(摘自《艺文类聚》卷二十五)
3陆机《演连珠》五十首,随机选取三则:臣闻披云看霄,则天文清;澄风观水,则川流平。是以四族放而唐劭,二臣诛而楚宁;臣闻音以比耳为美,色以悦目为欢。是以众听所倾,非假北里之操;万夫婉娈,非俟西子之颜。故圣人随世以擢佐,明主因时而命官;臣闻出乎身者,非假物所隆;牵乎时者,非克己所勖。是以利尽万物,不能叡童昏之心;德表生民,不能救栖遑之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心雕龙——杂文第十四》作者:刘勰
文心雕龙·十四 杂文
文学欣赏与《文心雕龙》导读讲义(第16讲:杂文篇)
《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论
陈汝法:“连珠”略说
【诗词学堂】赋体三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