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得不看的陕北民间艺术

陕北民间艺术

晗月   搜集整理

题记:

曾几何时,黄河边洒下的泪蛋蛋,变成颗颗宝石镶嵌在黄河滩!曾几何时,一道道沟沟一道道湾,变成塞上的好江南!凝望着这片黄土地,沧海桑田,思绪穿梭,但割不断水乳交融的黄土情!忘不了生我养我的黄土人!我,爱你!

1、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流传于陕北的山坡、沟洼、田野、村落,是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

 

 

它,土气、大气、美气-------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陕北民歌种类很多, 俗称山曲酸曲。主要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 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2、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  陕北秧歌舞,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是一种民间广场集体歌舞艺术。

 

 

秧歌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其表演形式吸收了陕北流传的水船、跑驴、

 

 

 高跷、狮子、踢场子等艺术元素,风格粗犷豪迈,质朴风趣。表演时间一般在春节,每年春节各村都要组织秧歌队,演出前先到庙里拜神敬献歌舞,然后开始在村内逐日到各家表演,俗称"排门子"

以此祝贺新春送福到家。正月十五日灯节这天,有的地方还要举行"绕火塔""转九曲"等多彩多姿,红火热闹的活动。

 

 

 

2006520,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陕北说书

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

 

 

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唱词通俗流畅,具有浓郁的陕北风情,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数的局限。曲调激扬粗犷,富于变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说书艺人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曲调来描摹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绪陕北说书的演唱形式是由艺人手 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分为三弦书琵琶书两种。后经民间艺人韩起祥等人改革,一人可同时操5种乐器伴奏: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小锣或钹。

 

 

 

 

 

其中张俊功是陕北说书改革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把坐场改为走场,把一人改为多人,增加了二胡、笛子、扬琴、等乐器,互相酬唱应答,有了身段及表情表演,并且讲究舞台风度、手、眼、法、步等规范。

使这项民间艺术得以大力发展。
2006520,陕北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陕北吹手

吹唢呐是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

 

 

 唢呐曲牌是有讲究的。红事白事都有专门的套曲。红事以大摆队(亦称得胜令)为主旋律,白事以孤苦伶仃为主旋律。

以前,一班吹手由五人组成,两个吹唢呐者,既一个压上眼吹高音(吹上手),一个压下眼吹底音(吹下手),另外三个分别是擂鼓的、拍镲镲的和捣老锣的,另带两杆长号和几个火药铁炮。而现在的吹鼓手班发展得有小海笛、架子鼓、大小铜号、管了、笙、小锣等乐器,有八到十人组成,好似一个小乐队。

 

 

无论新、旧吹手班吹唢呐者都是主角,敲击者是配角。上手吹高音并掌握曲调,下手吹中音跟上辅助,一般呜哇一呜哇音定好后,敲击者咚嚓——咚嚓便开始吹奏。

 

 

 

最有名的陕北吹手主要集中在绥德、米脂、子洲几个县。

5、陕北腰鼓

腰鼓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 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横山(横山老腰鼓),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现在的安塞人由榆林横山迁过来,也把横山的腰鼓带到了安塞。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

 

 

安塞腰鼓可由上千人一同表演。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表演。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5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陕北剪纸

民间剪纸在陕北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与陕北的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

 

 

陕北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陕北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

 

 

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延安、榆林、定边、靖边、横山、绥德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

 

 

陕北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声誉,现已远销国内外,成为好多人珍藏的艺术品。
     
人们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树。那么,我们说这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上的花和果。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不尽的陕北民俗------安塞腰鼓
《望长安》的解说词_第八集
在陕北高原找到文化之根
安塞旅游
陕北地域文化之形成及发展
剪纸界的百灵鸟——记剪纸艺术家陈莲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