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之“孝”,宁不教乎?

子之“孝”,宁不教乎?

王满师

篮球场旁的公园里,常有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女子,搀扶着一位七旬老妇人缓缓散步。球友大张每每都要赞许,“这是见到的最孝顺的女儿”,球友们都啧啧称羡。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是因为太稀少了。

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是“子”,像一个孩子搀扶着拄拐杖的老人。这是中国家庭的关系的形象刻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孝的衡量标准和尺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缺衣少食的状况极少有了,完全靠儿女供养吃住的老人不多了。“孝”还需要吗?表现在哪里?

退休后,生活在老年人的世界里。本地的,外地的,城里的,农村的,许多老人为给儿女照看孩子,抛家舍业,远离故土,重新“上岗就业”。过去人们讲“亲孙子命根子”,都是爷爷奶奶照看孙子女,如今倒过来了,多数是外公外婆照看。主要原因是婆媳相处如同鸡鸭难沟通,女儿和娘家妈好相处。老人们却自嘲,这是女儿“心痛”妈!人老了,儿子是靠山,女儿是小棉袄。可不知道是父母们“毛病”多了,还是儿女变了?不少老人过去对子女的得意和骄傲一扫而光。日子久了,看不惯多了,顺心少了,不和谐多了,快乐少了。婆媳似母女的虽有但极少,母女如婆媳的却很多,这小棉袄也没有温度了。

细细想来,除了时代赋予的老人和子女不同的认知和习惯外,根本的还是一个字。

成家不立业,生活靠啃老,巨婴不是个例。父母省吃俭用为子女买了房成了家,想轻松过自己的生活,儿子一家却不声不响地把房子出租,全家搬来住,不仅要管孙子,又增添了儿子两口子吃喝拉撒,无端增加了精神和经济负担。一些父母成了儿女的送生活费的全职保姆,不仅要带孩子,还要做饭洗衣搞卫生,更要自掏腰包买米面粮油蔬菜水果。一位母亲回老家半个月,女儿家里被用过的饭盒餐具、换洗的衣服“占领”了。有的老人把孙子女带大了,子女却嫌弃了老人,想方设法把老人打发回老家。更有甚者无视老人的存在。放假过节儿女一家出去游玩,不愿意带老人,甚至有的不打招呼,把老人丢在家里……

现时代,子女对父母的虽说无须“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礼记》)但起码应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养育自己的子女,做好自己的家务,不要冷漠地把这些责任推给体力和精力都不济的老人们。在语言上尊重父母,行动上给予一定的关注和关心。

这些简单的要求得不到,原因在哪里,到底怪谁?我寻思,怕是我们这些老年人没有适应新的时代,在处理与子女的关系上缺乏正确的方法?

过去讲“寒门出孝子”。因为这些孩子在艰难的生活中,懂得父母的苦痛,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但也有的寒门出了逆子。我想,区别就在于教育。人的才能、知识和修养是通过教育得来的,难道“孝”可以不接受教育而自觉萌发成长吗?《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即“孝”是教育的出发点。“不教而战,谓之杀。”(《孙子兵法》)不教而诛谓之弃,不教而怨呢?我们没有把果实培育成熟,酸倒牙的只能是我们自己了。

古代,孝的教育是全方位的,不孝是入刑的。商朝“刑三百,罪莫大于不孝”,隋朝“不孝”是“十恶”罪之一。社会、家族都对不孝有严格的处罚。在现代社会,不孝主要是道德范畴,严重的才被法律惩处。而这时,我们的家庭对子女孝的教育却也忽略了。

想一想我们这代人,因为孩子多,物质匮乏,父母饿着肚子为全家谋生活,他们的眼泪就是无言的教育,甚至父母对子女的不懂事进行痛斥或打骂,更是刻骨铭心。苦难使我们懂得父母维持家庭生活的不易,也逼迫我们主动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久之便形成了习惯。尽管如此,仍有“子欲养,亲不待”的遗憾,因为年轻粗心,也缺乏指导,对父母的生活照顾得不周到,而抱憾终生。

我们养育子女时,家里不缺粮了,手头有余钱了,子女也不多,就尽情地让他们过好日子,有要求都给予满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夸张,从不教育子女在家庭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子女结婚了,许多父母不会做长辈,只喜欢当“仆人”。主动上门为子女收拾家务,洗衣服做饭,甚至做了饭送上门,儿女生了孩子,老人们兴奋地主动包揽一切。久而久之,子女的责任心没有树起来,依赖心理却根深蒂固了。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对父母不理解、不体谅;对自己该做的事不主动、不自觉;对家务不操心、不插手。父母累了没人替,病了没人问,连个洗碗刷盘子也没人伸手,于是不满意来了,气不顺了。想一想,这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挖坑是什么?

过多干预,错把侍候子女的生活当成自己的“理想事业”,是做父母的最容易犯的错。其实,我们都懂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就是在行动上不忍心。把子女的生活事务全包了,觉得是对子女的最好的爱,还有一种满足感。殊不知,这种不必要地过多干预是有害的,但我们却浑然不觉。

过多干预是因为不懂得自己和子女之间的界线,不知道适可而止。各辈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父母不能越俎代庖。“年轻人工作太忙,压力太大”是不少父母包办子女生活的理由,也成了一些子女不承担责任的托词。反过来思考一下,我们的前辈面对全家十余张嘴,缺米少面没油盐,压力不大吗?一年365天从不知道什么是休息和假日,早起晚归,精疲力尽,不辛苦吗?不恰当的“体谅”会使儿女们失去担当。

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瑞克斯说:“不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他就会成为没有责任心的人。”明确和儿女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吧,这是处理好与子女关系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方法。可以渐进地放下一些事务,以各种理由,比如身体不适、体力不济等等,至少不再承担子女的个人生活;也可以果断地坐下来和子女划清责任。我相信大部分子女是能够接受的。只有通过辛苦的劳动,才能增长自我责任的意识,才能承担将来照顾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不教而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离开了老鹰的翅膀,雏鹰才能高飞,何况都是大鹰了呢。这,谁都懂得!可老鹰能自觉离开吗?

202210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种新型“不孝”正泛滥,对老人和孩子都是一种伤害,你家有吗?
老说孩不孝,在孩小时候,您善待他了吗?
"以爱为名"的啃老悄然兴起,很多老人并没意识到,还夸儿女孝顺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还父母晚年自由/刘焕娥
老人带娃,出现3个信号暗示子女会不孝,要早点做准备
这种“新型不孝”正蔓延,比啃老更伤老人,很多子女中了却不自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