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修行:修心学王阳明,修身学曾国藩!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为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之一。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被尊为“千古第一完人”。

王阳明与曾国藩虽生在不同年代,但对于人生修行的理解如出一辙,都源于儒学体系并结合自身体悟予以延展深化,对当今社会的我们仍有很大借鉴意义。

一、修心学王阳明

王阳明的学术思想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个人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阳明“心学”体系。

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曾国藩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我们总结其核心思想与大家分享如下。

1、欲修身,先养心

浮世之中,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欲静心,先戒躁

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与身体的操劳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焦虑急躁。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不能坚守初心,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即在于面对任何事都不急不躁,保持内心宁静。

3、欲去焦,先宽心

对于愤怒、焦躁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所谓“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世界则会比别人更开阔。

4、欲心旷,先求简

所谓“大道至简”。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地追求表面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缺少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5、欲简泊,先意诚

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必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纷繁复杂的社会,当我们想尽方法武装自己的外在时,却忽略了最大的武器其实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里。

6、养一身浩然正气

做每件小事都要符合良知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它事则能以良知为指导,进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

要养浩然之气,就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不断壮大。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

7、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方能实现。

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克己的实质并非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与境界。

克己,如同道家的戒律,并非纯粹压抑欲望,而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这正是心灵修养的真功夫。

8、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汲取经验教训,最终只会固步自封。无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

怎样自明?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正如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就算笨拙的人,如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聪明,柔弱也会变刚强。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9、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机过重,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恐惧、怀疑、忧虑、绝望等情绪,如果心中充满这些情绪,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

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与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如果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就没有空间去承载其它。

10、心是快乐的根

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生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生病、降职、失恋、失业等等。世人多认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

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二、修身学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如果剔除上述众多的头衔,曾国藩本质上是个儒家,他的身上始终散发着儒家思想的光芒,堪称儒家价值理念的宣传者与践行者。

儒家注重修身,认为修身为做人之本,修身方能齐家,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参照儒家的修身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总结出十二种修身法则。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端正严肃,时刻警惕个人是否出现闲杂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则必须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像早晨的太阳一样保持旺盛的生机。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每天不限时段,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生命凝结,正如宝鼎一般镇定。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天色刚亮就起床,醒了以后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心,一本书还未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书籍。东翻西看地随意读书,对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5、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还账,你若能仔细地圈点阅读一遍,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要谨慎,要时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能够做到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说得出口,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8、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家父手书:“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时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不然就是曲从于他人。

10、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每月都要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本领。每个月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一味地懒惰迟延,否则易使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11、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习练书法。早饭后练习书法一小时。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能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会越难以清理。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神情疲惫。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三、结语

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王阳明与曾国藩的思想体系,对于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引导我们以心之力抵御外界纷扰,重拾中庸、淡然之境。

来源:昀嘉文化(百家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40种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王阳明:人生艰难处,便是修心时
【国学】千古第一人王阳明的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知行合一》:“窝里横”之人多为愚蠢的人,可惜他们蠢而不自知
王阳明:“心软之人一生穷”!为人处世,需得对这3件事“心狠”
王阳明:“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