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书法大师终极探索--碑体行草,谈碑帖融合的起源和取法路径

行草入碑 ,或者想打通碑与帖的'任督二脉“。一直是现当代书法家很感兴趣的追求,有褒有贬。尽管如此,在日常书写中,对许多书法家或者书法爱好者的人来说,或多或少 ,都会有意无意地把碑帖融为一体进行临创,乐此不疲 。

一般来说,书家大多不会局限于只临习一种体势,或者有先楷后行,或者直接从行书入手学习。而无论怎样,大多数书法继承轨迹是领略过帖后,就会顺势而为,换一种写法。喜欢到北碑南刻中畅游,体会汉魏碑刻带来的自由,粗犷,高古,苍拙的韵味。这样,写出的行书风格,就别有了一股苍拙刚毅的碑版气势。

碑体行书。概而言之的意思就是汉魏碑版书法的行草化。它的源头,起始于清代碑学兴起之时。其代表人物首推邓石如。作为碑刻书法的开山鼻祖。邓石如在多年的临创实践中。摸索出了碑刻书法的笔法要诀。

即书写时笔管向毛笔运动的相反方向倾斜。使笔锋顶着纸面运笔。涩行逆势。古人称之为'横鳞竖勒'笔法。从而产生了苍茫浑朴的金石气息。

由于邓石如早年苦学深耕,临写过的碑刻达数百种。积累了深厚的篆书,隶书,北碑的功底。可以在”二王“帖学流美的行草风格以外。独辟蹊径。开拓出有浓厚碑刻气息的行草书新体。

邓石如行草四屛

如图邓石如代表作行草四屏。其书法同纯习帖学的行草笔意,两者之间风格差别是不言而喻的。行草书既有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大字草书发挥了气象开阔,意境苍茫的北碑风格,雄浑古朴、刚健婀娜,逆起驻收,内敛含蓄;也有逆入平出,轻松流畅。或用提转之法以见圆畅,或用顿折之法,醇古方整。如老树开花。姿逸横出。

邓石如之后,碑学书法蔚然成盛行之风。书法艺术家们在努力钻研汉隶龙门碑刻之余,心有旁骛。自然而然也把一部分目光投向了行草书。碑体行草书,逐渐成为一代风尚。

这一时期 ,赵之谦的八分书体实践,包世臣的书学思想,还有何绍基书法隶变行草书法 ,承接邓石如。

何绍基碑“通篆隶于各体”的回腕执笔法

何绍基篆籀体行草

赵之谦碑体行书联

他们多由魏晋南北朝书法而入北碑。以”二王“一路流逸脱俗的帖学笔法融合北碑石刻。既保留了《龙门二十品》的粗犷,方中寓圆,锋棱尽显,茂密雄强的特点。又熔进了”二王“帖学书法灵动多姿的变化和趣味。特别是赵之谦的观念和技法都是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开启碑体行草书创作的思路。为后世提供了碑体行草书创作的新启示。

赵之谦,何绍基之后。康有为奋笔直抒胸臆,书体尝试以《石门铭》笔法入行草书。用笔气象开张荡逸,结体舒展宽博。加上他深得古人墨法,'将浓遂枯,带燥方润'。

其书法,如枯藤悬崖,变化万千。康有为晚年曾言:'千年来无人能集北碑南帖之盛者。况兼篆隶钟鼎。吾不自量,合一炉而治之'。在康有为眼中,'邓完白写南碑、汉隶而无帖,包慎伯全南帖而无碑,赵之谦靡靡之音'。对他们三位大师的书法甚有微词。

康有为行书

'碑化行草'的书法创作之前固然已产生,但康氏所谓的'集北碑、南帖之成,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的人确实还未出现。他这才提出自己要做”创此千年未有之新体“的第一人。这也真正为'碑体行草书'作了一个很好的开创和立题。为日后碑体行草书的实践者高屋建瓴指明了准确的愿景和目标。

实际上,与康有为的同时代,真正在实践中把碑刻与行草书融为一体的集大成者。是清代大儒沈曾植。他后来虽然名声没有康有为大 ,但在当时却声名远扬,书法艺术的造诣已超过康有为。沈曾植同时也是当代章草大师王遽常的恩师。

王遽常为恩师题词的沈曾植纪念馆

沈曾植行草书法

可以说沈增植书法以帖的笔锋入北碑。又参以《爨cuan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碑刻的豪放奇崛之势,化于行草书的体态。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而沈增植的成功,并非横空出世,这里需要介绍对其有重要影响黄道周书法特点。沈曾植基本是融合了明代黄道周的行楷笔法。

黄道周所在的明代,虽然还没有露出北碑的端倪。然而黄道周的帖学又继承了章草的笔意 和魏晋汉隶古法的横势。把今草的穷极变化和章草的古雅意态 ,结合在一起,还加入了一个小角度的硬拗,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可谓独树一帜。如下图”是,尽,由“字

正如他在《书品论》论道:“楷法初带八分,以章草《急就》中端的者为准。《曹孝女碑》有一二处似《急就》,只此通于古今,馀或远于同文耳。真楷只有钟繇《宣示》、《季直》、《墓田》,诸俱不可法,但要得其大意,足汰诸纤靡也。”

如下图的“起”字的捺画,点画多有章草的落笔后顿笔提笔,起笔以逆锋为主,收笔显示出浓厚的隶书波磔感,顿笔,行笔,收笔,侧锋入笔,行笔到最后转为中锋一气呵成。节奏感很强。

可以说中侧锋的频繁转换是黄道周章草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黄道周书法

其取法高古。许多字突破了字内结构所占空间的常规 比例,写成上松下紧,上宽下窄的体势,多于以最后一笔来 调整字的重心。用笔强劲有力度,方圆并运,起笔多以露 锋侧下,横画作内,跌宕起伏,竖画作外拓,体势开张,每个字俯仰立卧,斜正敛张各有姿态;

其次,以 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多取隶意,这为后来的沈曾植汉碑北碑入行草书暗接笔胎,铺平了道路,'行百里者九十半'。无疑,沈曾植的成功就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之氛围,在清代北碑兴起之际,打通了碑入行草的这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碑帖融合的量变到质变的新纪元。

沈曾值书法

黄道周之后的沈曾植。在对內擫外拓的融汇贯通笔法,达到了完美高度。他的横画用內擫,竖画用外拓,完美的继承黄道周笔法特点,把碑帖融为一体。只不过沈曾植更高明的地方 ,在于他借用碑刻得节奏感,表现出的行草笔法更加跌宕起伏,寓帖的委婉潇洒于碑的刚毅雄浑,在有限的章法字体间,呈现出勃勃气象。从而开拓出碑入行草新的里程碑。体现了沈曾值书法中篆书隶书的古质内涵,表现出雄肆质朴纯真的美感。形成了碑入行草的第一个高峰。

书法发展到民国时期。于右任, 曾熙,王世镗等人,都致力于汉魏碑与帖学的探索。他们或以雄浑取胜,或以奇拗取意,各具特色,为碑帖行书这一创新书法形式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于右任行草

王世镗行草

王世堂隶变书法

直到当代,许多书法艺术家受海外书法的影响,以及西方美学的冲击,视野更加开阔,步子迈得更大,信心和胆气更足,可以说到了过犹不及的境地。尽管引来许多争议和不同意见。但碑与帖的相互借鉴融合,已经成为书法艺术发展的共识。所以,在可以期待的将来,相信碑体行草书将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再一次的高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书法传统派:当代破体书法
碑帖结合之技法研究
学术 | 沈曾植书风嬗变略要
沈曾植:书法
继往开来——河南行草书法研究展作品集[ 入展五]
沈曾植的书法风格及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